学习啦>论文大全>政工论文>

大一形势与政治课论文2000字

家文分享

  在高校的教育中,形势与政治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大一形势与政治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一形势与政治2000字论文篇一

  《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与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摘要】形势与政治 教育 ,是高校学生关注的 热点问题,在对高校思想 政治 教育中它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是它也有几对矛盾,本文将针对形势与政治的利弊,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 形势与政治 教育 高校学生

  1 对高校思想教育中形势与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形势与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活跃,渴望成才,他们关注形势和政策变化的趋势,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 社会角色,关心国家、家庭和本人的 发展 前景,这充分表明高校学生也有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的内在需求。那么什么是形势与政治的内容呢?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 经济 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形势与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无论是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是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弘扬 科学 精神等方面,形势与政治教育都显示了其独有的作用与地位。其受重视程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而不断的得到提升。但是从教学 实践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2 对于高校发展中形势与政治的几点思考

  2.1 形势与政治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 历史 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 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高校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治。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治,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治,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治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治的胆识!

  2.2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与政治教育的若干对策

  教学内容上要坚持“精”的原则, 注重基础、把握重点、突出主旋律 。“精”,要求在内容的选取上突出重点,从可讲的素材中提取出最适合当前形势发展,学生最想了解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作为要讲的内容;避免面面俱到,要把所选取的内容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领会并学会运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 中国 化的先进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方向、道路信念教育都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新形势更要求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的思想观念教育,以及基本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教育。“管用”就是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思想上、认识上真正受益,避免空洞乏味地理论说教。通过形势政策课,真正能吸引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形势,起到统一思想、引起共鸣、鼓舞精神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2.3 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与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几对矛盾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1)形势与政治教育中的几对矛盾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文化多元化、信息 网络 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如何引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五彩纷呈的现实世界里正确认识形势,使他们无论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还是社会思潮涌动,都能够知行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门大学问,难度非常大。但从应对复杂局势的措施来看,力度明显不够,开展形势与政治教育的途径单一,主要是课堂教学,甚至在一些院校仅仅是通过几个讲座、几场时事 报告会来开展形势与政治教育,既缺乏针对性,又不能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效果可想而知!形势与政治我们天天都在接触,它也天天都在发展变化,要把难点、热点、深层次问题讲好,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实际研究比较,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与更新,这就需要教师能潜心钻研、与时俱进地充实教学内容。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形势与政治”课往往由“两课”教师或学校行政 工作人员兼任,由于地位上不受重视、教师精力上的局限及资料上的缺乏,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空洞枯燥,这样的课学生当然不会喜欢。  (2)教学形式、方法要灵活、要创新

  形势政策课应多开展一些新闻评述、形势分析讨论、信息 论文 交流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 教育 ,并提高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可辅以音像视听、参观等鲜活的形式配合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可以打破课堂界限,有针对性地邀请内行专家与学生面对面讨论交流。还可以尝试把形势政策课引入第二课堂、引入社团,让学生上讲台,教师做点评,使形势政策课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 科学 技术的迅猛 发展 ,大众传媒手段的变化,特别是数字化、 网络 化、智能化迅猛发展,给广大师生员工的 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网络时代,形势政策课的载体要不断创新,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 计算 机网络资源,办好多媒体教学,尝试网络教育。在国际上,网上大学也纷纷宣告成立,并以其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灵活性、费用低等一系列优势赢得学员的广泛欢迎。

  当前正是我国构建和谐 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栋梁的青年,他们的素质如何是关乎国运兴衰的头等大事。胡锦涛一再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府,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 历史 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的形势与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今后几年我国社会 经济 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认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判断发展形势,自觉把自己的前途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联系起来的重要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明智之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发教学的生动性,探求教学的实效性,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形势与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 文献

  [1] 中共中央文件 中发[2004] 16号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 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

  [2] 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湘发[2005] 8号 ——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大一形势与政治2000字论文篇二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与政治教育的思考》

  摘要:形势与政治教育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其实效性的发挥为高校德育的优化拓展了新的空间。探究高等学校形势与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必要的。提高形势与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把握基本的方向,更要建立形势与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同时,在提高形势与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基本的问题。

  关键词:形势与政治 高校 思想政治

  形势与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① 无论从拓宽高校德育途径、优化高校德育内容、提高高校德育实效的角度,还是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后继有人的高度,形势与政治教育都显示出了其独有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与政治教育应把握的基本方向

  1、 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①。要把握好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形势政策教育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是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政治意识的理论准备,也是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摆正形势政策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

  形势与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无论是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是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形势与政治教育都显示了其独有的作用与地位。其受重视程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而不断的得到提升:从提出形势与政治教育应当列入教学计划②到决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治课程③。从把形势与政治课程的管理纳入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管理体系,列入大学教育全过程,规定保证平均每周不少于一学时,实行学年考核制度,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④到对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做法等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系统、更加规范的意见⑤。我们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3、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形势政策教育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把形势政策教育引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其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体现,形势政策教育要在加强实效性的基础上发展,就必须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推动作用。

  二、对高校形势与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考

  建立形势与政治教育的初步模式,是高校形势与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靠保障。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治教育的通知》的精神,笔者认为,高校形势与政治教育主要应从“突出主渠道地位、搞好两个建设、发挥三方面的作用、做到四个结合”入手。

  1、 突出主渠道地位

  既突出形势与政治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内容应体现针对性

  形势与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因为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有时也在不断的调整。富于变化的教学内容使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如果教师再在针对性上下一番功夫,则会极大地提高这门课程的实效性。

  (2)课程发展应具有自动生成性

  即通过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使之教学内容与形式不断与时代发展同步。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着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得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其次,尽可能的采用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借助于形势与政治理论求得解决的方法;再次,要加强考核环节的改革,积极探索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考核方法,突出考核学生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用单一的闭卷考试评价学生,应把成绩的考核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和不同的环节,把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情况综合起来考核。

  (3)课程进行应确保有效性

  要实现“形势与政治”教育的目的,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接受性就非常必要。而要提高学生的接受性就要研究如何有效引起学生的心理需要。因为任何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共同目标的实现,都以教育客体的主观接受为前提。

  2、搞好两个建设

  即制度建设与机制建设。首先,应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形势政策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进而使形势政策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保障形势政策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与可控性,包括计划、组织制度、实施措施、考核办法。而且这些必须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之中,以制度作保障,以管理作依托。另一方面,在以制度保障形势与政治教育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要灵活变化,因为形势与政治不是僵硬的,而是动态的,教育对象也是变化而广泛的,所以,授课的形式、内容、事件等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

  3、发挥三方面的作用

  即要发挥好专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作用、包括学校党委、团委在内的德育工作者的作用及国家、各级政府领导人、先进模范人物的作用。首先,要处理好主渠道与多渠道的关系,要明确,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形势政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是基础与关键,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专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授课能力,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奖励激励机制。其次,要充分发挥包括学校党委、团委在内的德育工作者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社科部牵头负责,教务处、党委学工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4、做到四个结合

  第一,要把教育目的与学生需要有机结合,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应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心理实际,把教育目的与学生需要结合起来考虑,要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决定如何组织与呈现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活动有意引导学生对一些与教育目的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第二,要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第三,要把教育人、引导人与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形势与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 年 8 月 26 日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 [2005]5 号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中青联发 [2005]3 号

  4、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教社政 [2004]16 号

  5、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治教育的通知 2004 年 11 月 19 日

  地址: 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人文学院 马莉 马延龙 收 716000

  1 作者马延龙,男,陕西延安大学人文学院,716000,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教育教学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治教育的通知 2004 年 11 月 19 日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 年 8 月 26 日

  ②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 1987年5月

  ③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 1987年11月

  ④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治课程建设的意见 1996年10月

  ⑤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治教育的通知 2004年11月

  ⑥ 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一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人民日报 2004年03月22日 第一版

  大一形势与政治2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的契合与创新之法》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主张关注历史,且贴近现实。国内外的政治形势的发展,正是现实关注的焦点所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突出历史教学的实践性功能,是教育形势所需,更是学生兴趣所在。从高中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结合的内涵入手,辩证该做法之价值功能,从而在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创新之法,为高中历史教学乃至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教学 政治形势 课堂设计

  美国历史研究专家埃德尔曾经指出,“结合现在,方可回味历史;知悉历史,方可理解现在。”可以说,高中历史内容与现实某些政治形势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而如何挖掘历史课程与现实形势的契合性,将成为教育实效提升的重要研究课题。

  1.高中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的契合理解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历史教育被定位为:“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积累,感受理解历史,加深课程知识与现实形势的链接程度。”历史教学,必须将基础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将知识性与意识性相融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实某些政治形势的发展与其内容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1]。高中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的契合现象,正是提示教师在历史内容传授时,注重挖掘与其相关政治现象、政治语境及政治困惑等,并将其融入到历史教学设计中。由此,学生对于历史的感知,不再是乏味与空洞无物。在历史教学中,其现实感源于三个层面,即:利用史实规律,加深对现有政治形势的理解;启迪学生在某些历史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透过历史事件,看现代政治事件之本质。

  2.高中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结合的价值功能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材的深度挖掘。而这种挖掘,一种是对既成历史的搜集比较;另一种就是将历史与现实政治形势相链接。本研究重在对后者的关注与思考。将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相结合,体现出一定的教育价值功能。

  2.1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动力,有效缩短历史学习、现实形势间的时空距离,帮助其感知历史学习的价值。

  2.2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理性、客观地认知现实政治形势,并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于对复杂现实的理解与预判中,并激发其历史使命意识。

  2.3有助于陶冶个人历史情操,端正其学习历史的态度,并辅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3 高中历史教学融入政治形势教育创新之法

  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角色、时代角色及教育角色等三者融合。教师可运用文本内容相关启示予以现实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不断在学习中提升历史与现实的认知能力,并形成个性、正向的判断素质。

  3.1以政治现象为导,精心设置开局

  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教师是穿针引线之人,其扮演着引路人角色。在课堂设计上,历史教师应该摈弃“开门见山”的引导方式,注重历史内容的灵活化解读,充分搜集国内外政治现象,并以此为引子,让学生尽早融入历史内容与现实政治事件融合化情境中。由此,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的基调已经奠定,其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自然提升到新高度。

  如在设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内容,则显得生硬无趣。由于学生对制度化的知识缺乏足够的理解,教师的引导颇为重要。为引发学生对该课内容的关注,在课堂伊始笔者便首先在多媒体打出两幅图片,一幅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相片,一幅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视察北方四岛时在战机上的情境。接着连续性地提出三个问题:

  A、谁知道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B、他们两个所属的国家各叫什么?身份是什么?怎么称呼?

  C、这两个国家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他们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有什么差异?

  实质上,最后一个问题才是与文本内容最为密切的部分。不过如果没有前两个的铺陈,学生对内容的趣味性会大大降低。在上设案例中,普京视察北方四岛是最近的政治事件,与学生们的认知经历距离较近。而当堂课的气氛也相比之前得到激发,学生们自主地对苏联解体前后不同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分别讨论,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3.2以热点政治问题为线,提升历史课堂效果

  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设置的科学与否[2]。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可将热点政治问题作为主线,增强历史内容与热点问题的关系。有句话说历史即为当代史的镜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来自国内外的政治突发事件。如九一一恐怖袭击、叙利亚内战、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等。只要是关注时政热点的人,这些热点政治问题都相对熟悉。不过这些时政问题的背后是长期政治文化冲突造成的结果,学生正是对这些切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兴趣较为浓厚。

  如涉及新中国外交时,教师可将当今中国的外交策略、外交辞令特点、外交范围等进行对比,并以此来突出不同时期外交风貌的差异;讲到雅典民主问题时,我们可以将现在西方民主法制下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挖掘,或者跟目前我国的“政治民主”相比较。通过比较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记忆。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应对现实。以史为鉴,历史的规律将有助于我们对现今政治事件进行理性认知。如在讲到“二战后的美国”相关内容时,笔者就将“本拉登之死”、“利比亚空袭”、“南海之争”等时政要闻融入至课堂设计中,学生经过对比找出规律:恐怖主义的萌发,某种程度上说是弱小实力的无奈反抗,更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结果。可以说,当前的政治事件,蕴含着多重的历史原因,也可以认为是历史的延续。教师能够将政治热点融入历史教学中,可提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意识理性程度。

  3.3以政治事件为点,创设历史与政治形势链接氛围

  日本洪泉三郎认为,历史教学,绝不能局限于历史知识的传播、历史事件的记忆。的确,历史教育与现实形势的契合,是历史理论现实化的思维启发,更是现实形势历史规律化的认知理解。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将影视、报刊等载体作为政治事件的传播点。创设现实政治氛围,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并运用历史知识,认知现实形势。如在设计《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内容时,我引入了“钓鱼岛”事件、“日本教科书”事件等,学生立即会意到这些事件实际上就是历史上中国外交的缩影。笔者由此作为突破点,要求学生对中欧关系、中美关系等进行论述,并要求一定资料予以佐证。学生热情大增,创新式的表述层出不穷,教学效果大增。

  小结

  雅思贝尔斯曾指出,教育对时代精神的培养,必须以历史为前提,借古鉴今。高中历史教学既要尊重教材内容,又要与现实形势相联系、相契合。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真正提升学生历史认知能力与现实理解能力,助力未来世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金凤.政治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J].考试周刊,2012,(17).

  [2]朱哲校.政治常识与历史知识结合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2011,(5).


猜你喜欢:

1.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

2.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

3.大学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4.关于文化的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

5.大学形势与政治论文

    237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