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论文

谢桦分享

  目前全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工读学校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加令人担忧,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而体育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作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探究全文如下:

  【摘要】初中学生的心理能否正常发展,关系到初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出了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所以,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师要正确地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矫正不良的学生行为。教师要充分认识意志以及意志行动的特点,把对学生的意志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发展智力 意志品质 心理健康 和谐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大量研究表明,在初中学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初中学生的心理能否正常地发展,关系到初中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出了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所以,在提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帮助和维护学生的良好情绪,消除不良的情绪状态,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使学生身心能健康地成长。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智力形成良好情绪

  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智力。智力是个体圆满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基础条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的注意、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使其乐观自信、精神振奋、精力更加充沛,从而促进人的智力功能的发展。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产生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降低应激水平,使处理应激情境的能力增强。麦克曼等人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者的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而愉快等积极的心理变量水平则明显要高一些。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体育锻炼本身就要不断克服困难(客观困难的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才能取得成功。体育锻炼的参与者要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培养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任务越困难,对个体的意志锻炼的作用越大,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活动(尤其是体育锻炼)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创设愉快而又有秩序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造成一种好学上进、互助友爱、讲究文明的集体气氛。在这种集体中,大家和睦相处,相互关心和支持,没有猜疑和敌意。任何一个人的好成绩都会给集体中的全体人员带来快乐,个人的失败也会给集体带来不安。在这样的集体里,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又有个人显示创造力的充分机会。这样的集体,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归属感,而且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自豪感。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特别是帮助体育特长和有才能的学生。让他担当体育小组长,使他们的体育特长和才能有表现施展的机会,以利于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自信。同时坚决抵制对体育后进生进行嘲笑、挖苦、讽刺的不良行为。通过在练习中保护别人,帮助别人和团结别人的行为改变学生中存在的(特别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学会关心、爱护、团结互助。

  制订合理的计划,以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观。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与其能力水平等实际情况相适应。如果要求过低,会失去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要求过高,学生频频失败,会导致自卑自弃的消极情绪的产生。因此,教师应根据区别对待的原则,不同的学生学习重点不同,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满足和愉悦。成功与否并无一定的绝对标准,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成功。引导学生承受挫折。由于体育是通过身体练习这一特殊手段使学生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困难挫折环节,在原有的练习内容结构方法和要求等方面提出更高目标,使学生做出相应的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从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趋向封闭的状态,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缺乏,人际关系的疏远。体育锻炼则打破了这种封闭,让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素质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交往,使人们互相之间产生信任感,有效进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互相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和交融。研究表明,增加与社会的联系会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外向性格者比内向性格者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社会需要可以通过跳舞、球类、做操等集体性活动来得到满足。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意志训练的方法很多。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师要正确地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矫正不良的学生行为。教师要充分认识意志以及意志行动的特点,把对学生的意志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关文章:

1.浅析体育教学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因素

2.探析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3.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评价论文

4.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探讨论文

5.浅析体育活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论文

6.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5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