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有关声乐教育的心理学论文(2)

坚烘分享

  有关声乐教育的心理学论文篇二

  《声乐教育与心理学互动研究》

  摘要:音乐活动心理动机是歌唱行为发生的前提,而音乐活动心理动机则是因为歌唱者的表演欲望这一音乐需要和刺激因素而产生的。从心理学透析歌唱心理,能使歌唱心理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发挥其功能性和能动性作用,并避免实际演出中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声乐教育 心理学 互动研究;

  1我国专业声乐教育的历史及现状

  翻翻《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教育是在中西文化交融与碰撞中曲折前进的。洋务派推行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使“西学东渐”催生了受西方国民教育思潮影响的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萌芽。1927年,萧友梅博士在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称国立音专),从而掀开了中国音乐教育新的一页。但即便如此,国立音乐院的音乐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循规蹈矩,走了一条不折不扣的西方专业音乐教育之路”。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就艺术领域而言,按照殖民时期音乐教育的观点:“只有欧洲的音乐才是先进的,因此只有欧洲音乐才是唯一值得学习的。”为了顺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急于走上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们选择了西方的教育模式。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通过专业音乐学院、二级音乐院(系)培养出大量的学子,他(她)们毕业时被分配到全国各地,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地把欧洲音乐教学体系层层渗透到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其影响广度和深度不言而喻。“西学东渐”的影响是通过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并由此构成了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主流,而在广大的农村,在那些“未经学校音乐教育系统训练过的农民乐师”那里,在大量民间的文艺演出团体中,他们依然秉守着传统,传承着中国的传统音乐。

  2从心理学透析歌唱心理

  2.1音乐兴趣的主观能动作用

  音乐兴趣是指人在积极探究音乐时,对音乐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有了强烈、明确的指向性和探究性。演唱者对于声乐表演深入的了解,对音乐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领会它,掌握它,使音乐兴趣这一心理因素对歌唱行为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在这里,兴趣的能动作用是由自身的特点决定的。音乐兴趣的存在与否,浓烈程度直接影响到歌者的演唱状态、积极程度。这实在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与动机一样,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正是由于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了需要,才会进而对其产生兴趣。

  2.2音乐活动心理动机是歌唱行为发生的前提

  乐活动心理动机是人们在音乐活动需要的刺激下,激起并欲维持其音乐活动的一种音乐心理活动倾向。这种心理活动倾向具有鼓舞、干预和指导音乐活动方向的能动作用。那么音乐活动的心理动机是如何产生的呢?古人宴饮、奏乐,有交友明志的目的,也有获取赞扬或其它的经济目的。在音乐活动中,音乐活动的心理动机同时又是鼓励人们去努力奋斗,去达到音乐活动目的的动力。它不但告诉人们为什么要达到音乐的目的,而且一般还有明确的指向性。

  2.3注意因素

  心理学上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其中有意注意是指实现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又叫继有意注意。影响歌唱心理的注意是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二者的结合。也就是说,当歌者演唱时的注意发生转移或分散,又或出现过分注意而紧张“怯场”时,如果歌者能够自然恢复放松状态就是有意后注意在发挥其调节和监督功能;反之,如果必须有意克服则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这样看来,紧张度在歌唱过程中的调节,完全可以通过歌者对歌唱的注意去控制。这也给如何避免“怯场”心理的发生提供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首先应尽量设法排除干扰。虽然有意注意并不太受外界或其它因素的干扰,但干扰毕竟不利于有意音乐注意的保持。

  2.4情绪因素

  巴甫洛夫以为:“两半球建立和维持动力定型的神经过程,构成通常所谓情绪,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包括无数等级的强度。定型的建立过程,建立的完成过程,定型的维持过程和它的破坏,在主观上就构成我们各种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左传》中有:“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在这里,情绪被分为对立的两端,这就是情绪的两极性。情绪的积极方面可以增强人的活动能力,相反消极方面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人的内部情绪是通过外部表情来实现的。“怯场”时出现的那些生理反常现象,如:僵硬、颤抖等,都是受着演唱者内心情绪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演唱者应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登台,并在演出前后不时地及时地调整心态和情绪,无论成败都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总而言之,演唱者在情绪上理所当然需积极兴奋,但仍要用平常心去对待每场演出,否则患得患失带来的只会是紧张“怯场”,表演失败。

  2.5性格因素

  动机、兴趣、思想和信念属于意识倾向,它们经常支配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向。从上述心理学观点分析性格因素在“怯场”心理形成问题上又是与之前讲到的音乐活动的心理动机和音乐兴趣相互联系.这种密不可分,互为联系的关系也成为研究歌唱心理问题的强有力的证据。那么性格因素又是如何影响人的歌唱心理的呢?首先,性格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物。从结构上来说它由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构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它是指情绪影响人的活动或人在对情绪控制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也就是说,情绪因素同时也受性格因素的制约,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其次,所谓性格外向与内向之分,准确地说是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决定的。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人的气质特点在不同情境,不同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460―370BC)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后来古医学家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一般来说,多血质与胆汁质为外向型,而粘液质和抑郁质则属内向型。外向型性情的人性情开朗,性格活泼,善交际。具有这种个性的表演者,不太容易有“怯场”心理,就算有也较容易消除。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则重视主观世界,在同外界接触中,往往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害羞。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他们对于受到贬低和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为敏感。这种内向型性格的人就相对难以克服“怯场”心理。而我们大多数人则属于两种类型兼而有之的中间型。但初上舞台或有重大的演出或考试、比赛,也免不了产生“怯场”心理。通过以上因素分析,可以更好认清“怯场”心理的客观存在事实。正是这些复杂多变的制约因素,使其无形中成为了一种必然。只有理性的认识“怯场”,接受“怯场”,才能寻求出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有力的去避免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和条件。这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客观真理。

  3结语

  综上,心理学是研究歌唱心理的科学理论依据。音乐活动的心理动机是歌唱行为发生的前提,而音乐活动心理动机是因为歌唱者的表演欲望这一音乐需要和刺激因素而产生的;兴趣的指向性、情绪性、动力性特点使其在歌唱中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事实上,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怯场”并不等于紧张,适度紧张对歌唱有利无弊,认识“怯场”心理成因是其克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石惟正. 声乐学基础[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2]郭俪雅,彭素琴,李俊生. 歌唱与音乐欣赏[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3]邹长海. 声乐心理学[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4]卡尔西萧. 音乐美学[M]. 郭长扬译. 台北:大陆书店,1974年.

  [5]邹本初. 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6]王紫剑. 对声乐机理教学法及其现实应用的初步探讨[D]. 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06.

有关声乐教育的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

2.浅谈声乐心理学在实践中的作用论文

3.有关音乐表演的心理论文

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

273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