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理健康探究论文(2)
辅导员心理健康探究论文篇二
《论大学生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
[摘要]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也影响着大学生专业知识吸收,甚至行为方式。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尽可能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 心理素质 培养
一、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内涵
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辅导员培养的目标,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素养的形成
知识素养是辅导员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素养的形成是以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前提的。辅导员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导师”,其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及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这三个方面在辅导员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共同影响着其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最终形成其知识素养。
2.智能品质的培养
智能素质是辅导员心理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功能部分,是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操作系统,人在实践中能否发挥出能量及能够发挥出多大的能量,主要看其智能结构的质量。包括对各种影响进行教育加工能力的培养,对教育影响进行传导的语言智能的培养,对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3.情绪情感品质的培养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和情感是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动力成份。
辅导员情绪情感培养的主要内容,是使其懂得情绪情感产生的机制、特点、功能及正常值;了解自己情绪情感发生发展的特点、水平和规律,学会一些调控的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能力和适宜的渲泄方式,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沉着的情绪,并具备较强的抗干扰和自控能力,防止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掌握大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心理疾患的常见表现,掌握分析其成因和处理方法的一般知识;特别应重视进行理智感、美感、道德感等高级情感的陶冶,使其情操发展并升华到较高的水平。
4.需要与动机品质的培养
需要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意识到的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对一定的客观事物的追求。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去行动或者抑制这个行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冲动。动机是有意识的,它是由需要而产生的。需要与动机是推动人希冀、追求、行动、发展的内驱力,是人的心理素质中最能动的本质力量。辅导员的需要与动机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是使其了解需要与动机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自己的需要层次、需要结构、动机水平及优势和不足;了解影响自我需要与动机水平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努力提高自身的需要层次与动机水平;掌握运用需要与动机理论开展自我动机激励和在工作中有效进行动机激励的方法,提高工作绩效。
5.自我意识的培养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其主要表现在评价别人与自我评价的能力、独立性与自制力等方面。人的兴趣、能力、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无不受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自我意识是心理素质整合水平的评价指标。辅导员自我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是使其懂得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机理与过程;了解自我意识发展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修养能力的提高;善于利用自我意识,实现自我调控,保持心理健康;并善于指导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开展自我教育。辅导员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其角色的心理适应。另一个重要标志是自我调控能力的提高。
二、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的理想抱负。其次,提高教师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使教师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并通过教师亲自参加改革实践来加深理解。第三,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处处做学生的榜样。第四,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和问题进行,避免空洞说教,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更能有针对性和良好的效果。
2.搞好岗上培训,提高对心理素质培养的理论认识水平。辅导员的岗上培训对于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辅导员大多数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除师范院校外,其他高校的辅导员均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学习。但辅导员工作繁忙,岗前培训一般时间较短,所以岗上培训应坚持集中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3.在实践中强化心理训练,培养其心理教育能力。辅导员不仅要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完善知识结构,还要勇于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各方面的实际能力,尤其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培养心理教育能力。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联系密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自觉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强化心理教育能力。同时要将心理教育能力以及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列为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
4.强化高校教师的人格自我完善意识。辅导员的知识水平较高,但人格方面参差不齐。因此,辅导员人格意识的强化十分重要。健全的心理素质是知、情、意在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协调,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形成强烈的“为人师表”的自我人格构建意识。一方面,辅导员应该自尊、自重、自爱,增强师德意识。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要作出表率,以促成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高尚、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渴望;另一方面,要倡导辅导员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因为,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完善、发展和提高,从根本上讲,在于辅导员主体心理的内心转化,所以辅导员应自觉主动地寻找自身心理素质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去克服这些缺点,形成高尚、独立的人格。
辅导员心理健康探究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