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小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中小学教学教育活动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探讨中小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讨中小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摘 要: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且他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急剧变化,社会、家庭对他们同时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然而,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往往会承受着比以往沉重得多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56-01
由于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讲,具有更多的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比如学生性格的成形、道德观价值观的建立、审美水平的提高等等,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现在许多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单纯的心理健康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创设平等和谐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我国当今许多学校的学生养成一种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着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长此以往,这些孩子既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又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既学会了与人合作,又学会了关心、鼓励他人,为他们今后在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他们打气,鼓励他们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利用教材潜在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当今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等的课文内容,而这些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如《守信》一文中宋庆龄严格遵守自己的诺言,《不瞒真情》一文中老舍诚实、不隐瞒真情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我要充分发挥这些榜样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又如《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记叙了体操选手桑兰在比赛时发生意外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顽强的毅力,微笑着面对伤痛,学了课文后,可让学生写篇读后感,感受桑兰微笑面对人生,与病魔顽强搏斗的人生态度。同时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三、结合实际,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新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
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因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响内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总之,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语文学习以及语文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学生正处于似懂非懂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我们大家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