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毕业论文

斯娃分享

  现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个人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篇一:《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用》

  【文章摘要】

  团体心理辅导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有效形式。本文以人际关系困扰为主题,有针对性的设计了团体辅导的方案,并选取了16位具有一定人际关系困扰的同学进行辅导,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方案有效,团体辅导的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对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团体;团体心理辅导;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需要得到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健康。然而,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人际关系困扰却成为诸多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约占1/3以上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一般或不良,有待进一步改善。个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虽然有着明显的效果,但相对于团体辅导来说,它耗时长、与真实人际环境有差异等不足。而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是一种更经济、有效并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已越来越受到高校心理工作者的欢迎。本文将报告我们开展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和效用。

  1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团体辅导是同一时间对具有同样困扰的人群进行辅导,为了让辅导起作用设计一套有效的辅导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团体心理学的规律以及人际互动模式建立的基本特征,我们得知任何团体的发展都要经历起动、过渡、成熟、结束的发展过程,而且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是连续的并相互影响。从人际互动模式中我们得到:信任、有效沟通、真诚表达、自我觉察、换位思考、适度界限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由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系列与人际关系主题相关的组成活动、起始活动、过程活动和结束活动。

  接着逐一对这些活动进行试验,通过领导者的主观感受和参与同学的反馈信息,来评价各个活动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最终形成了如下的团体辅导方案:第一次:活动的任务是“团体形成”,活动分别是:问好、有缘相识、信任之旅、澄清团体目标、建立团体规范、本次活动感受、家庭作业;第二次:活动的任务是“自我认识”,活动分别是:心有千千节、齐心协力、三个“我”(理想我、现实我、真实我)、自我肯定练习、本次活动感受、家庭作业;第三次:活动的任务是“有效沟通”,活动分别是:同舟共济、单向沟通图和双向共同图、内圈和外圈、朋友让我感动的地方、本次活动感受、家庭作业;第四次:活动的任务是“换位思考”,活动分别是:你戳我爆、突围、闯关、最佳匹配图、找“领袖”、本次活动感受、家庭作业;第五次:活动的任务是“拒绝与赞美”,活动分别是:我想有个家、风雨同行、优点轰击、我要说“不”、本次活动感受、家庭作业;第六次:活动的任务是“结束团体”,活动分别是:十指抬人、心情故事、我有我的风采、祝语。每次辅导均是按照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和结束活动三个环节开展。

  2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实施

  通过海报、网站、微信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招募,对52名自愿报名的大学生采用人际交往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个别访谈的方式,甄选出具有一定人际关系困扰的学生16名(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不低于12分,个别访谈中人际关系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自评得分超过6分,0-10点自评,0为100%没有困扰,100为%有困扰),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名称为“人际关系训练营”;团体性质属于结构化、同质性的成长性团体;团体目的为改善具有人际困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模式;团体程序:时间为每周日下午,每次辅导2.5个小时,连续持续6周;团体领导者为受过专业训练的团体辅导老师,并配备接受过团体辅导的协同指导者1名,共同带领。每次团体结束后布置家庭作业,让同学们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进行练习;6次活动过后让大家对团体辅导进行总结。

  3 团体辅导的结果和效用

  经过了6次的团体辅导,参加的同学的感受和收获是多方位、多层次的。

  “刚开始的课程是大家组织两个小团队,并且各自为自己所在的团队起对名,编口号,选队歌,一开始就和其他系的同学一起为自己的团队出谋划策,我感觉这种过程是很快乐的事情,能瞬间感觉团队精神力量的鼓舞。刚来时的羞涩和陌生感都在各种游戏的欢乐的气氛中消失了,大家都多了一份亲近和了解,和谐的气氛中洋溢着一种团体的凝聚力,这么清晰的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团体辅导活动用轻松欢乐地形式,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道理,教会了我们一些死板课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学习到一些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之谈,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学习无疑是一笔巨大而无形的精神财富。”

  团体辅导带给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看到了不仅仅只有他们自己会出现人际关系困扰,这将大大的缓解他们情绪上的压力。同时团体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自由的氛围,鼓励他们去表达,让内心的苦楚有机会倾诉;团体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自己人际互动模式,表达自我、调整自我的机会;最后,团体在一定程度上教会了他们用健康有效的方式去他人建立联系。

  4 团体领导者的思考

  团体辅导现场中体验人际互动。团体领导者根据现场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来引导他们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互动模式,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促进他们进行分享、探索,从而在他们的内心产生一定的扰动,并逐步帮助他们形成适应的、舒服的人际互动模式。此外,通过活动我们融合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技巧,主要包括:微笑、迅速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微笑、记住对方姓名、独特的自我介绍)、建立朋友圈、信任(想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必须先去信任别人,主动去了解别人,也让别人了解自己)、合作、认识自我(接纳自己,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调整认知方式、双向有效沟通、倾听、赞美,等等。

  布置家庭作业,强化辅导效果。每次团体辅导结束后针对活动中传递的技巧给成员们布置家庭作业,并在后一次活动中进行分享家庭作业的情况,包括遇到的问题、各种感受等。主要是通过实际的行为来强化在活动中所学到、感受到的信息,从而努力达到训练的效果。布置的作业包括:训练1、独特的自我介绍;训练2:打五个电话去联系自己的朋友;训练3、尝试双向沟通的方式与朋友交流至少一次;训练4:赞美、表扬,每天早晨赞美自己和学着赞美他人至少5次。

  针对特定困扰,探索解决办法。让成员们分享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难以处理的人际困扰。当一个成员在表达自己的困扰的时候,要求其他成员耐心的倾听,接着每个成员都非常积极针对这个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可能解决的办法,为成员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办法和思路。团体领导这也根据成员分享的问题,进行共情和分享自己的经验等。从而促进成员对所遇到的困扰产生新的看法,并让其看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拓展人际交流圈。团体辅导中,领导者和成员们共同讨论了拓展人际关系的途径。比如:多看书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多接触那些能给我们启发、能引导我们成长的导师型的人物;多接触事让我们在事情中不断磨练自我。让团体成员了解到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成熟有很多种途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有机会拥有比较满意的生活。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篇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关键词】 人际关系;团体处理;心理疗法;学生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积极的人际关系会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而大学生人际关系却不容乐观,虽然渴望与人交往,并得到他人的理解,但是由于受交往能力、交往经验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经常在交往中受挫,不仅体验不到交往的乐趣,反而频添烦恼;此外,部分大学生心理上有闭锁的倾向,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逃避与人交往,对人际交往充满了困惑与不解。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王艳红等[1]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80%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有关。可见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所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刻不容缓。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助人的一种普遍且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方式[2],成人团体心理咨询已经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3],具有感染力强、效率高、涉及面广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创造一种融洽、信任、凝聚力强、支持、温暖的环境和气氛,使成员通过彼此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了解自己、悦纳自我,学会欣赏别人、理解别人、关心别人,掌握交往的基本礼节,提高交往的自信心,提高主动交往的意识,克服社交焦虑、人际敏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等。近10 a来,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已成为高校心理辅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综述,并提供一些建议。

  1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现状

  1.1 团体类别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从辅导内容上主要涉及改善社交焦虑[4]、人际态度和抑郁状态[5]、克服人际敏感、改善两性交往[6]、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7-8]、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9]、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10]等;其服务模式则主要为发展性团体,即团体成员均是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他们对人际交往均存在一定心理困惑,但怀有强烈的改变愿望,并能够按照团体约定坚持完成整个团体活动;辅导形式除了男女大学生混合的一般团体外,还有针对专门的女大学生团体采取的不同辅导方式[11-13]。

  1.2 研究对象选取与研究工具 人际关系团体中的研究对象多数为本科生以及少数高职生[14],成员通常是有着共同人际关系问题的同质性团体。研究对象一般有2种主要筛选方式:一种是在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之后,结合数据分析的结果与访谈法进行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被试[5];另一种则是通过公开海报招募,成员自愿报名参加人际关系团体[15]。

  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中使用的测量工具,如交往焦虑量表(I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量表(SES)、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多是从国外引进的。

  1.3 研究方法 大学生人际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多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大部分实验设计采用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设计。研究者通常将被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成员接受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共同人际交往困惑的同质性团体;也有诸多研究未设置对照组,如张翠红等[16]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王卫平等[9]对人际交往团体训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罗贤等[17]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及疗效因子的分析研究。有些研究在实验组安排中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如王慧等[18]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效果评价中选取了2个实验组,其中一个实验组为有着一定交往困惑的成员,邀请了2名人际交往良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共同参与,使实验组成为一个异质性团体;李凤兰等[5]在研究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研究中,将被试随机分成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户外运动以及对照组3组,其中前2组为实验组。此外,王平等[19]使用Meta分析技术,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咨询进行了整合研究,以对其效果做出评估,是对以往研究的一次突破。

  1.4 效果评估 近年来,有学者陆续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主要使用客观量表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辅导效果作出评价,并证明了其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社交焦虑、改善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有着显著成效。但是这仅仅是辅导带来的短暂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邢秀茶等[20]在对大专二年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后9个月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有着长期的加强和巩固作用。黄雪梅等[21]在2 a后评估了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效果,指出无病例反弹,效果很稳定。但江琴[22]指出,在大学生在团体辅导后3个月,团体辅导的长期效果在交往焦虑等指标上并不显著。

  2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不足

  2.1 团体种类有待继续扩大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主要为发展性团体,而基本没有治疗性团体。对于存在严重人际交往障碍的部分大学生,应采用治疗性团体进行治疗。所以辅导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大学生选择不同的团体,将治疗性团体与发展性团体有效结合起来。

  人际关系团体中选取的大学生多是本科生,忽略了对高职生的辅导。高职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应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一些特殊大学生群体的人际交往状况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依据这些人群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人际关系团体并进行辅导是必要的,如贫困生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网络成瘾大学生群体等。师生关系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国外有研究者对师生关系进行了为期25 a的研究[23]。可见师生人际交往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因此,还要加强师生交往团体的研究。此外,家长与学生之间交往团体也不容忽视。应将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渗透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每一个领域,使大学生从人际交往中体验到乐趣,同时实现人际交往团体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2.2 团体领导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人际关系团体辅导中,团体领导者是整个团体的灵魂,优秀的领导者常带领团体发挥最好的效能;领导者的行为对团体辅导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24],足见团体辅导者的重要性。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尤为重要[25],领导者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以及领导技能也会对团体心理辅导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队伍中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专业人员较少,跨专业人员较多;且国内团体辅导者的辅导水平有着较大差距,许多辅导人员专业训练不足,经验不够丰富,已成为制约团体心理辅导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团体心理辅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强自身的专业训练和专业理论,丰富自身的团体辅导经验,进而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服务。

  团体领导者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于那些不适合团体或对团体产生破坏力的成员,领导者要能够即时识别,并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将个别辅导与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结合起来,这样会比单一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模式更为有效。

  2.3 研究工具和方法有待深入探索 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中所采用的客观量表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大学生。因此,心理辅导者在日后的研究中要评估各种量表对我国大学生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尽可能掌握心理测量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编制一些适合测量我国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量表。

  总的来说,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中的研究方法还十分单一,有很多研究方法还没有被使用,希望能够突破以往的几种研究方法,有一些新的尝试,不只是重复以前的研究方法。多数实验设计重复以前的设计方法;有些实验设计只有实验组,缺少对照组,使研究者无法确定实验效果是否由实验处理所引起的;人际团体辅导中采用的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试验设计均是自然实验,并没有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控制,不像严格的实验室实验那么严密,在此情况下评价其效果显得较为牵强。如何做到避免额外变量的影响,同时又不会影响实验的外部效度,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2.4 效果评价要不断改善 效果评估不能只局限于使用客观量表和主观问卷进行前后测的整体评估,研究者不仅要对人际关系团体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还要考虑每一个单元活动的效果,甚至是每一个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活动目标。同时,不断改善效果评价体系,将一些非书面语言技术结合到问卷评估过程中,以获得更为客观的效果评价。

  研究者在效果评估中采用的主观问卷调查,让领导者对自己的领导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团体成员报告团体给其带来的变化,以及对团体效果作出主观评价。但是,主观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研究者难以评分,不同的评分者会给以不同的分数,使得效果评估带有一定主观性。因此,将主观问卷标准化是需要研究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除此之外,关于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长期效果研究远远不够,即使有为数不多的追踪研究,却在是否有长期效果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争议,因此要加强长期效果的研究,对研究的效果进行追踪。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辅导者仍然要采取有效的办法对成员进行后续的辅导,以及如何拉长辅导效果的时效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此外,基本没有对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进行心理机制解释的研究。

  3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建议

  3.1 加强团体咨询师的专业培训 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对领导者的要求较高,领导者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不合格的领导者会直接影响团体效果,甚至对成员造成伤害。所以,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养和专门训练才能胜任。如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不够高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和团体心理辅导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心理咨询的不断普及、开展,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心理咨询师不仅具备从业资格,还必须接受行内继续教育以及培训活动,并增强了管理的规范性等。这样,团体心理咨询师的“专业门槛”得到提高,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将会使学校心理健康和团体心理辅导更有效、更科学地开展。

  3.2 完善研究方法和实验模式 若只局限于问卷法和实验法,在研究方法上没有突破和创新,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势必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在未来的发展中,研究者应将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访谈法、个案法等各种方法有机结合应用到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研究中。在选择被试和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生理指标,如皮肤电、脑电、血压等,或结合其他技术,做出更加全面、科学的判断。因此,研究方法多样化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未来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必须要有严格的实验设计,在较为严格的实验设计中进行辅导,对额外变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保证辅导的科学性以及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同时,研究者要不断丰富实验设计的类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设计。

  3.3 团体与个别辅导有效结合 尽管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有许多优越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着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不同成员的个性不同,人际关系问题严重程度不同,团体情境中的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个体的问题有时难以得到适当的处理。因此,在团体辅导之外,可以结合利用个别辅导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有些人可能会在团体中受到伤害或阻碍团体的发展,尤其是那些社交障碍、人际焦虑过高、过分自我中心的学生等不宜参加团体。当辅导者在团体情境中发现这样的个体后,就要即时鼓励这些成员转为个别辅导。咨询师在个别咨询过程中,可将有着相似人际困惑或问题的大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以节约时间、提高咨询效率。总之,积极将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有机地结合,不仅对群体性、发展性问题有效,对个案心理障碍的了解和治疗也有帮助,二者的结合会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4 参考文献

  [1] 王艳红,王瑞红. 团体咨询方法在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中的运用. 太原大学学报, 2007, 8(4):83-85.

  [2] CHEN CP. Group counseling in a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several primary issues in dealing with Chinese clients. Group, 1995, 19(1): 45-55.

  [3] SHECHTMAN Z. How does group process research inform leaders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groups?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7, 11(4): 293-304.

  [4] 张瑾.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江苏:苏州大学,2006.

  [5] 李凤兰,郑晓边.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效果评价.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6): 519-520.

  [6] 李欣珍. 大学生两性交往成长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15(10): 939-941.

  [7] 王瑶. 小组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 2004,27(5): 1254-1256.

  [8] 苏雯. 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1.

  [9] 王卫平,史学英,郭峰. 人际交往团体训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 15(2): 110-113.

  [10]官锐园,樊富珉. 10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前后16PF 测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7): 477,483-484.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篇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立足普遍、结合个案,指出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教育管理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对策

  从当代中国教育现状来看,中学时期是学生开始人际交往萌芽时期,而大学时期则是学生广泛进行人际交往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只有首先明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种类、特点、危害等,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对策。本文正是以此为行文思路,希望能够对当代大学生教育贡献一丝绵薄之力。

  一、人际交往概述

  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指的是个体之间通过互动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上的关系,即一种任何人心里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人际交往可以看作个体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沟通的过程。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既有交集亦有不同,二者均为人类社会化交流沟通中的概念,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一种动态过程,后者强调的是一种人际交往之后形成的静态的格局关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有很多,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人格特点因素等等。个体认知的差异导致了在人际交往中的基础识别能力的差异,也导致了大学生对于外界其他个体的印象判断的差异。人格特点各有不同,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性格的人,选择交往的对象也不同,这也造成了主观偏好难以服从理性指导的局面。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步入大学阶段之后面临着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变动,如亲人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以及恋人关系等,其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讲负面情绪扩散到其他方面。具体来看,其特点主要是:

  1. 建立广泛人际关系的愿望非常迫切,但是选择交往对象时存在相当程度的盲目。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能够成为某一个团体的领袖,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庞大而有效的人际交往群体,因此,大部分大学生都怀着广泛建立人际关系的心愿和期望。但是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时,缺少家长的指导、老师的教导也不像中学时主动,故而在交往愿望的驱使下常常不能够冷静分析交往对象的情况,任情驾驭,在相当程度上是盲目交往。

  2. 同龄交往、同志趣交往明显,跨级交往、多类型交往狭隘。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性的交友指导,在交往中往往选择容易接近的、在身边的对象,误把同班、同专业、同年级同学的自然交往当做是广泛交往,因此,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广泛,实质上只局限于同类人的数量扩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交到各专业、各年龄的对象。

  3 交往方式更加多样化,传统的束缚越来越小。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选择的交往方式越来越多,而随之应运而生的各种手机、电脑应用也是应接不暇。大学生可以在更加容易的途径中结识朋友,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更加复杂化,受到传统道德的约束也越来越少。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问题分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少的问题,经过笔者的调查和整理,现总结如下:

  1. 自我意识过分强烈,难以与他人达成共识。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娇惯成性,当独自处于同龄人群体中时,经常忽略别人的感受而只顾自己。自我意识过分强烈是产生交往矛盾的主要诱因,大家在遇到问题时,都不能够退让一步,使得问题愈演愈烈。此外,自我意识过分强烈也会导致大学生难以遇到知己,这类学生总是习惯性地否定他人、保护自己,因此很难敞开心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2. 错误地处理误会和分歧,导致矛盾加剧。大学生常以宿舍为单位形成小团体,在每一个宿舍团体中一定会存在不同性格、不同表达方式的同学。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宿舍之间舍友的关系,将会使整个大学生涯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在生活中不免出现理解上的分歧、表达上的差异,也不免出现各种误会。在交往中存在问题的大学生中,遇到误会和分歧通常不会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法,而是听之任之,甚至在背后相互诋毁,最终导致关系的破裂。

  3. 敏感羞怯难以超越自我和表达自我,过于在意外界环境因素和他人评价。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孤独、自卑的心理疾病,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否定自己,也不愿意走出狭窄的圈子,因此总是不能够正确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不能够正常的完成团队作业以及人际交往。他们并不相信自己能够获得大放光彩的机会,因此,每当机会降临,他们就会变得格外敏感,对于外界的评价和他人的看法特别在意,导致分散了做事情的注意力,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时,反而怪罪到自己的身上,导致恶性循环。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对策

  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当发现问题之后,就一定要积极寻找解决对策。关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暴露的心理问题,经过近一步地挖掘之后,笔者提出一下解决对策,希望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得以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一)把握人际交往的尺度,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人际交往的尺度包含人际交往的广度和人际交往的深度,此外,还应该明确交往的对象。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身边总是同类人,那么当事人难以获得质的提升,因为在这样的圈子中获得肯定和认同永远多于质疑和不满。当然,所有交往的前提都是明确正确的交往对象,树立健康的交往观念,如果对象是错误的,此后的交往只会带来无穷的问题。

  (二)理性处理人际冲突。在人际交往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冲突,最好能够在问题爆发前采用迂回的方法圆满解决,当然,大部分问题都是在爆发之后才会引起重视,那么,就要求大学生能够采用理智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一了百了或者报复打击。

  (三)适当进行心理训练。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常规的教育和指导获得解决,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从根源上解决心理顾虑,为今后的人际交往提供正确指导,帮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进行自助判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致力于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对于已经暴露的问题予以最高的重视和解决力度,对于在新形势中人际交往的复杂性,更要给予高度的关注,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1.浅谈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的论文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论文3000字

3.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3000字

4.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2000字

5.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毕业论文

    140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