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2000字

坚烘分享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和报复等交际心理障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2000字论文篇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浅谈》

  摘 要:当今大学生,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不是学习和就业,而是人际交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和报复等交际心理障碍,怎么样才能消除这方面的障碍,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他人的认可,成为大学生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将无法生存。只要走上社会,就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自我认识的不足,产生的认知障碍;

  (2)仅凭情感的好恶,来决定人际交往方向,产生不良后果,进而形成的情感障碍;

  (3)因人格的差异,在交往中带来误解、矛盾与冲突,产生的人格障碍。其中情感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自卑心理。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这类人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像有的学生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出身低微、学习差等等。这种同学在学校中为数不少。

  其二,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这类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性格、过于自负和自尊、挫折。

  其三,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嫉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危害。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给大学生成人和成才带来了莫大的困难。

  其四,报复心理。所谓报复,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它极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常发生在心胸狭窄、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据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报复心理的产生不仅同个性特点有关,而且与挫折的归因和环境有关,报复常常以隐蔽的形式进行。因为报复者常常以弱者的身份出现,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开的反击能力,所以只有采取隐蔽的方式来进行报复!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莫大的阻力和压力。当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除了上面的内容外,还有社交恐惧、猜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面对上述这么多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们如何克服,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人际交往中平等、相容、互利的原则。首先,要坚持平等,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其次,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是与对他人的包含、容纳和忍让,所不可分里离的。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再次,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第二,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宽容。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又密切,不可必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第三,有技巧的进行人际交往。大学生若想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等等。

  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自己要有所改变,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并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自身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烨子.清华人生规划.新华出版社,2002,第一版.

  2 凡禹.人际交往的艺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

  3 张雯,张凯等.守护精神家园--给大学生.海燕出版社,2000,第一版.

  4 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2000字论文篇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立足普遍、结合个案,指出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教育管理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对策

  从当代中国教育现状来看,中学时期是学生开始人际交往萌芽时期,而大学时期则是学生广泛进行人际交往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只有首先明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种类、特点、危害等,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对策。本文正是以此为行文思路,希望能够对当代大学生教育贡献一丝绵薄之力。

  一、人际交往概述

  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指的是个体之间通过互动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上的关系,即一种任何人心里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人际交往可以看作个体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沟通的过程。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既有交集亦有不同,二者均为人类社会化交流沟通中的概念,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一种动态过程,后者强调的是一种人际交往之后形成的静态的格局关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有很多,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人格特点因素等等。个体认知的差异导致了在人际交往中的基础识别能力的差异,也导致了大学生对于外界其他个体的印象判断的差异。人格特点各有不同,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性格的人,选择交往的对象也不同,这也造成了主观偏好难以服从理性指导的局面。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步入大学阶段之后面临着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变动,如亲人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以及恋人关系等,其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讲负面情绪扩散到其他方面。具体来看,其特点主要是:

  1. 建立广泛人际关系的愿望非常迫切,但是选择交往对象时存在相当程度的盲目。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能够成为某一个团体的领袖,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庞大而有效的人际交往群体,因此,大部分大学生都怀着广泛建立人际关系的心愿和期望。但是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时,缺少家长的指导、老师的教导也不像中学时主动,故而在交往愿望的驱使下常常不能够冷静分析交往对象的情况,任情驾驭,在相当程度上是盲目交往。

  2. 同龄交往、同志趣交往明显,跨级交往、多类型交往狭隘。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性的交友指导,在交往中往往选择容易接近的、在身边的对象,误把同班、同专业、同年级同学的自然交往当做是广泛交往,因此,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广泛,实质上只局限于同类人的数量扩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交到各专业、各年龄的对象。

  3 交往方式更加多样化,传统的束缚越来越小。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选择的交往方式越来越多,而随之应运而生的各种手机、电脑应用也是应接不暇。大学生可以在更加容易的途径中结识朋友,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更加复杂化,受到传统道德的约束也越来越少。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问题分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少的问题,经过笔者的调查和整理,现总结如下:

  1. 自我意识过分强烈,难以与他人达成共识。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娇惯成性,当独自处于同龄人群体中时,经常忽略别人的感受而只顾自己。自我意识过分强烈是产生交往矛盾的主要诱因,大家在遇到问题时,都不能够退让一步,使得问题愈演愈烈。此外,自我意识过分强烈也会导致大学生难以遇到知己,这类学生总是习惯性地否定他人、保护自己,因此很难敞开心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2. 错误地处理误会和分歧,导致矛盾加剧。大学生常以宿舍为单位形成小团体,在每一个宿舍团体中一定会存在不同性格、不同表达方式的同学。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宿舍之间舍友的关系,将会使整个大学生涯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在生活中不免出现理解上的分歧、表达上的差异,也不免出现各种误会。在交往中存在问题的大学生中,遇到误会和分歧通常不会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法,而是听之任之,甚至在背后相互诋毁,最终导致关系的破裂。

  3. 敏感羞怯难以超越自我和表达自我,过于在意外界环境因素和他人评价。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孤独、自卑的心理疾病,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否定自己,也不愿意走出狭窄的圈子,因此总是不能够正确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不能够正常的完成团队作业以及人际交往。他们并不相信自己能够获得大放光彩的机会,因此,每当机会降临,他们就会变得格外敏感,对于外界的评价和他人的看法特别在意,导致分散了做事情的注意力,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时,反而怪罪到自己的身上,导致恶性循环。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对策

  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当发现问题之后,就一定要积极寻找解决对策。关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暴露的心理问题,经过近一步地挖掘之后,笔者提出一下解决对策,希望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得以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一)把握人际交往的尺度,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人际交往的尺度包含人际交往的广度和人际交往的深度,此外,还应该明确交往的对象。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身边总是同类人,那么当事人难以获得质的提升,因为在这样的圈子中获得肯定和认同永远多于质疑和不满。当然,所有交往的前提都是明确正确的交往对象,树立健康的交往观念,如果对象是错误的,此后的交往只会带来无穷的问题。

  (二)理性处理人际冲突。在人际交往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冲突,最好能够在问题爆发前采用迂回的方法圆满解决,当然,大部分问题都是在爆发之后才会引起重视,那么,就要求大学生能够采用理智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一了百了或者报复打击。

  (三)适当进行心理训练。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常规的教育和指导获得解决,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从根源上解决心理顾虑,为今后的人际交往提供正确指导,帮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进行自助判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致力于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对于已经暴露的问题予以最高的重视和解决力度,对于在新形势中人际交往的复杂性,更要给予高度的关注,防患于未然。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2000字论文篇三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很多压力,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使大学生压力得到很大缓解,能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康的心理,能有更好的心态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去实现自我价值。正确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人际交往问题,帮助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社会人群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①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生活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活动,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而高校大学生往往对人际交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是需要培养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人际认知能力,人际情绪控制能力和人际语言沟通能力三个层次。②

  1 高校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必要性

  高校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会形成大学生的行为、处事、人生观,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1)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交流信息、开拓视野、拓展思维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探索人生非常重要。通过人际交往在学习、思想、性格、才能等方面得到提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对自我的评价。民族地区的学生,常将心理封闭起来,由于贫困和自尊的原因,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衡感和自卑感,这种大学生的交往就产生偏低的自我评价

  (3)对自身形成良好的氛围。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刚离开父母,渴望独立,主观上很想与人交往,但在生活中缺乏勇气去与人进行沟通、害怕做错、害怕吃亏,不能勇敢地去面对,使得人与人产生距离而导致自己被孤立,不能形成自身和谐的氛围。

  (4)对人与人的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比较敏感,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以避免自尊心受挫,使得人际交往发生困难,总怕被人瞧不起,怀疑对方在恶意中伤自己,遇到困难习惯闷在心里,而不是选择倾述,求助于同学、老师和父母。

  (5)对大学生的就业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而就业率呈递减趋势,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能在学生就业时起到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师范院校更是重要。

  (6)对大学生管理干部的培养。大学生学生干部需与学生、老师有很多的沟通,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减少同学之间的矛盾,使班级有较强的凝聚力,形成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校、班级得到有效的管理,同时提升大学生的管理能力。

  2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通过民族地区的高校调查问卷,共607份本科大学生对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调查:12%学生认为非常重要,45%学生认为一般重要,39%学生认为重要,4%学生认为不重要。学生对人际交往能力所造成的影响了解不够,大多数学生不会有意识的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怎样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没有主动地去思考。需要辅导员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指导。民族地区大学生因家庭贫困引起心理矛盾,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对自身弱势形成的原因分析归因偏差以及抱负水平偏高而挫折容忍力偏低,容易形成挫折心理,对自身不自信,进一步弱化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3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从思想上要使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且通过有意识的培养,是可以提高的。大学生思想日渐成熟,能意识到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经过学习是可以提高的。

  (2)加强辅导员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大学四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指导者,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加强辅导员的培训,一是要提高辅导员自身的道德素质,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要求辅导员通过谈心记录、班会、深入寝室更多地了解学生;三是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3)重视班干的培养。学生进校后,班级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而班干是这个阵地的指挥者。好的班干对班级的和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班干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需在辅导员与之交往过程中渗透公平、公正,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说话技巧等方面。

  (4)学生应认识到人际交往的原则。一方面,人际交往的基础是相互的支持与重视,人际交往中的关系都是相互的,所以,人际交往应遵循相互性原则。其次,交换性原则,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没有付出,就不会得到。再次,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使得自我价值不会受到贬低和否定。最后,平等原则,人与人可能在金钱、地位等方面是不对等的,但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对学生的口语方面即普通话的培训。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方言会造成交流的困难。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地方口音过多,人际交往就会受到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6)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是人际关系状况,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分享,能与异性很好相处,能接受爱和给予爱,善于与他人合作。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满足大学生交往、友谊、归属和安全的需要,提高其自信心和自尊心,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消极情绪,减少孤独、空虚、恐惧等不良情绪。③培养坚强的毅力、良好的受挫能力、忍耐力。研究表明,人际交往与健康的心态息息相关,大学生健康心理将会产生良好的人际交往。

  (7)新形势下的网络平台的人际交往。随着社会生活网络化的日渐深入,传统的现实社会空间分化出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中,虚拟人际交往对现实社会交往方式及现实社会交往实践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适应虚拟人际交往的现实挑战,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努力实现教育阵地的“时空转向”;重构交往教育的体系,切实推动人际交往的“虚实和谐”。

  (8)加强团体辅导。高校实际上就是一个微型社会,这就需要团委建立好的平台,心理咨询组织健康、有益的讲座、活动。学生的人际交往在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中学习和交流,通过互助合作竞争建立良好的氛围,扩展交往的空间范围,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感受,取得人际交往的经验,汲取教训,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互助、宽容、理解。

  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思想正处于成长期,具有可塑性。由于生活方式的突然转变,学校方面要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促进其个体发展有重要作用。文章中对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论述,对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注释

  ① 腾兆玮.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② 郭晓俊,徐雁,林大勇.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

  ③ 吴远,施春华.大学生实用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感兴趣:
1.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2.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3.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

4.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5.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毕业论文

6.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253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