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毕业论文

斯娃分享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确定自我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职业目标的重要时期,而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作为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学校和家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大学阶段,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为主,而家庭教育要以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为主。

  关键词:家庭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外在压力拥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经相关调研发现,虽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不同年级存在消长现象,但总体上与学历无关,但与性别和所学专业存在显著差异。而学业压力、择业压力、专业兴趣、人际关系等方面,正成为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的主要来源。当然,文科类学生的心理困惑要高于理工类学生,农村学生的经济困惑要高于城市学生。当面临压力和困惑的时候,大学生消极应对手段较一般人群少,较少采取依赖不良嗜好来应对,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自我调节,或者和同学朋友聊天等方式排解。于此相对应的是,与教师或家长沟通不是学生排解心理困扰的主要解决方法。这说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大学成长阶段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教育。总之,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着综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取决于其拥有的支持系统是否充足、有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健意识不强,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应通过传授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技巧,减少学生的社交困难,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和利他性,从而形成较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使其可以勇于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教育对策

  (一)学校教育

  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主要集中于对大学生的德、智、体发展方面进行教育,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明显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这既体现在政府和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体现在心理教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及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可以说,这些发达国家从管理者到教师均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解决学习问题和生活困难的方法和心理咨询服务。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广泛重视,很多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这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教育部在2005年6月成立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同时,一大批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省级和国家级课题相继开始进行研究,这也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资料,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当前,我国处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时期,社会的转型必然给高校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困惑。而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本上还处于空白期,其主要体现在:

  第一,有能力和资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院校很少,大部分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是由学校的思政教师或高校医务人员担任,缺乏专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涉及诸多领域,如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咨询心理学、行为评判与治疗等,其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都要求很高,同时要具有很好的亲和力与沟通能力,这都是其他专业教师无法短期内达到的。

  第二,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主要以课程的方式进行,或坐等学生上门咨询,对一些国外常用的心理学量化工具和方法缺乏了解,同时大多数院校未配置相应的技术设备。大学生存在排斥心理治疗的思想,治疗的主动性较差。

  第三,高校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研究不足,教育主管领导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偏见。强调机械式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品德问题,将学生的学习问题看成是智力问题等。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而我国高校的很多从事该方面工作的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的机会,无法及时获取国内外最新的相关资讯,这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果。

  鉴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以校为单位进行,同时其研究领域具有广泛性特点,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来进行,加强师资建设,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一支由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将现有的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转为主动教育模式,将教育方式从强调个别问题学生辅导转为群体辅导。通常以心理咨询为主的工作方式,无法有效地全面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立足教育,通过课堂和课外辅导等环节将教育与咨询相结合,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相统一。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普通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中的普及,使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校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良好的个性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开阔思路,有步骤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中国家庭教育通常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过度保护和溺爱。父母注重孩子的外在需求而忽略内在需求,表现为对孩子行为的过度要求,或剥夺孩子表现自我的行为,缺乏心灵上的沟通。第二,揠苗助长和专制教育。父母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使孩子的心理失衡,成长中的恐惧造成或唯诺或焦躁,甚至出现拒绝学习,报复社会的心态。

  第三,低估孩子和以偏概全。有些父母怀疑孩子的潜能,用主观期望对待孩子,以学习为发展的唯一目标,缺乏思考能力训练,当子女脱离父母进入高校茫然失措,面对诱惑误入歧途。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通过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使其了解社会,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和行为规范。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的心理扭曲,产生对社会的错误认知,这都直接影响其在大学的表现。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当前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其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对大学阶段存在漠然或放任的情况,他们更多关注经济支持而不是心理成长。实际在大学阶段的青少年其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更高,当离开父母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时,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阶段,家庭教育主要不是体现在智力教育,而应更加强调子女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和抵御诱惑的能力上。当然,好的教育不是溺爱或粗暴干涉,好的愿望也要通过子女可以接受的形式、方法来实施。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

  第一,言传身教。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道德观和价值观也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首先需要有正确的社会认知观,可以想象,愤世嫉俗的父母怎么能有热爱生活的子女呢?孩子身上的优良品德并不完全靠学校教育得来,而大多是从父母的共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单亲家庭或家庭不和睦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和睦、平等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大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通过开导和疏通。每年各高校都有学生因考试作弊等原因被学校处以纪律处分甚至开除学籍的状况,这种对是非观的教育失误不仅是学校的责任,父母的关心不够也有一定的责任。教育孩子做诚实正直的人比给孩子更多的钱更重要。

  第三,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父母应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通过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父母与孩子相互尊重,营造民主家庭环境,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对孩子错误的观点采取说服与限制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可以有效预防子女心理问题产生。

  三、总结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作为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学校和家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大学阶段,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为主,而家庭教育要以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为主。二者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也是国家兴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面促进欠发达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 优先出版黄晶莹; 周愈林; 凌文宁; 韦秋逢; 黄丽; 黄锁义; 廖满媚; 钟业丽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06-24

  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优先出版王华现代商贸工业2016-07-15

  大学生心理毕业论文范文二: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比

  摘要: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方面,我们应借鉴美国哈佛等一流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不断拓展服务渠道,组织培训活动、开展团体研讨、建立心理健康图书馆等。

  关键词: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比较

  (一)起源比较

  美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美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时期,激烈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儿童的适应、情绪、行为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儿童劳动法、义务教育法、移民法等法律的陆续颁布,美国的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儿童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这一状况导致了儿童心理研究运动的兴起。1886年,LighterWitmer在美国的宾西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心理咨询诊所,开创了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先河。许多学校纷纷效仿,学校心理学应运而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也随之逐步形成。同美国一样,中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顺应现实需要而产生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以及社会大众开始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率先成立心理测量与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984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1986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学生问题咨询所。随后,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

  (二)机构人员比较

  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一般为学校的正式机构,独立运作。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取得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博士学位,同时需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取得教育学硕士的从业人员,需继续完成2年半左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证书计划课程,并完成1000小时以上的实习和综合性证书考试后方可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硕士后学历)[1]。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员必须持有咨询员职业考核通过的资格证书。目前,全美学校符合条件且从事此项工作的心理学家的人数在22000到25000人之间,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1500。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大部分挂靠于学工处,真正专司其职独立运作的机构较少。人员配备上大多为兼职,专职人员所占比例极少,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学科背景不尽相同,出现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各种学科背景交织的复杂局面,而且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生比例远低于1∶5000。

  (三)内容比较

  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生活指导、生涯辅导、磋商性服务等。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认知方式。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大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追求幸福与美好,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智力发展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挫折应对教育,健康人格教育,青春期教育,交往技能教育,心理疾病的防治教育等。内容设计主要集中在如何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上。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完善大学生专业学习心理素养。

  (四)实施途径比较

  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教育;校园生活的渗透作用;进行社会服务;设立健康图书馆。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上,中国高校亦有独到之处:普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具有较完善的心理咨询值班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咨询活动形式多样;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二、启示与借鉴

  (一)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队伍

  1.坚持专业化发展。一要丰富专业理论。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研修基地,定期组织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培训,增强其专业理论水平。二要提升业务技能。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论坛,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开展调研,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全面提升实务操作技能。三要更多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研究,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从根本上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进程。

  2.推进职业化进程。一要推行并完善资格准入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心理咨询师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和资格审查制度。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从业人员要认清职业定位与相应任务,按时完成预期的职业目标。三要建立独立的职务评定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结合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条件,制定心理咨询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实行独立的评审指标、序列和程序。四要健全职业评价机制。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设计制定较为科学的职业绩效评价体系,实行领导、同事、学生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统一。

  3.建设专家型队伍。一要培养专家造就意识。政府要把心理咨询师当成人才来定位,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培养方向和步骤。适时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咨询师人才库”,并纳入国家和地方人才建设范畴去规划。二要创设专家造就环境。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引导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协会或研究会,利用协会开展资格评估、业务培训和咨询服务。三要固化专家造就路径。要通过设立研究课题,划拨研究基金,鼓励从业人员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

  4.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目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在坚持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的前提下,应当积极整合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辅导员资源,从中抽调一些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且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加大对他们再学习的投入,不断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推行资格准入制度时,可考虑先降低门槛,允许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暂时获得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任职资格。以后逐步过渡到硕士、博士研究生。

  (二)科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基础课程的开设。可以在大学生中开设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基础课程,目的是增加大学生对各种心理现象的理解。

  2.实用性课程的开设。在大学不同阶段,开设入学适应性教育、专业认知、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择业与求职等课程,侧重解决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

  3.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不同的教学计划,解析有代表性的案例,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提高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1.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行有效实施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实施路径。以宿舍、班级为单位,挑选各方面优秀、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进行培训。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尽量做到8—12个人中有一个“朋辈辅导员”,定期带领自己小组的成员,针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讨论,彼此支持、帮助。及时发现同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学生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更有利于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2.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方面,我们应借鉴美国哈佛等一流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不断拓展服务渠道,组织培训活动、开展团体研讨、建立心理健康图书馆等。使学生在面临心理困惑时,自己能够找到问题的依据和解决的办法,从而有效进行自我保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健康信念的中介效应 优先出版张春雷; 张守伟; 肖坤鹏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07-15

  2、近20年我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述评 优先出版朱小毛; 张文桥; 胡玉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8-02

大学生心理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

2.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毕业论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4.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毕业论文

5.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

    131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