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和核心 ,大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其心理素质水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一、高校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一)人际交往上的孤独感
有些学生由于在中学时一心扑在学习上,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这样的学生一般很少和同学交流,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可悲的是,这样的状况还常常被老师和家长引以为傲,是好学生的标准。等他们考到大学之后,也很少主动与人交际,由于进了大学失去了中学那种模范的光环,就变得更加孤独,甚至产生自傲心理,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种顾影自怜的感觉,总想着别人去主动接近自己,自己绝不主动接近别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不愿意投入到火热的集体生活中去。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自小被家人呵护,成为家中的小太阳,什么事都不会做,以至于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生活也不会打理,要么怕洗澡,身上出现异味;要么怕洗衣服袜子,影响其他同学,如果指出他的毛病,他还火冒三丈,拒不接受,这样也引发了交际方面的孤独,他自己不屑与人交往,别人也不愿意和他交往。也有些女生,仗着自己有三分美貌,就常常以绝代佳人的姿态孤芳自许,要么一言不发,整天沉默着,要说话就是语言尖刻的“毒舌”,这也是一种心理问题。
(二)厌学心理
有些学生在高中就不想学习,产生厌学情绪,被家长逼着考大学,进入学校以后又故态复萌,对所有的学科都没兴趣。没有家长的约束,就更加肆无忌惮,逃课,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精力都用在网络上,男的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女孩则沉醉于淘宝;要么就将精力用在恋爱上,根本不为以后的就业着想。也有一部分学生本来也是爱学习的,在高中经历了一番痛苦的磨练之后,进入大学发现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紧绷的神经一旦松懈下来,反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觉得考上大学不过如此。还有的是因为社会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使他们觉得读大学和不读没多大区别,因此也失去了学习动力,开始厌学。除了以上两个心理健康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心理问题也困扰着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因为个头矮,容貌欠佳而产生自卑;有的因为家庭生活穷困,和有钱的同学相比产生较大的落差,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
(三)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的家庭由于父母离婚,对孩子缺少教育,使孩子终日生活在战战兢兢中,以后就会形成孤独不合群的性格;有的是过分溺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个性,并且生活自理能力差。还有的家长在孩子读幼儿园和小学时,孩子与人产生纠纷,家长总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从来不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这样就使孩子养成了缺乏责任感的个性,错的都是别人。在学校教育方面,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偏爱那些文静的、爱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的业余爱好都不了解,也不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总将那些埋头学习,不与人交流的学生当做模范表扬,使这类人一直以为自己不交际是种美德,以后就造成了他们孤傲的性格。有些学校在教学时只注重考试成绩,对于文化课之外的课程干脆停止不上了,这样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后,对于一些有益的活动无法介入,也容易促使他们的心理问题产生。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拜金主义流行,使那些家庭贫寒的学生产生自卑;也有的是对于外表美的推崇,使那些身材和容貌不佳的学生产生自卑。
二、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学实施优势
针对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纠正的方式并不是专门的心理疏导,而是要通过人文素质的提高来潜移默化地进行纠正和疏导,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优势
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由于人文性,因为语文是记在人类文化的载体,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具有记载、描述、解惑和探索的功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伴随着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功能,可以领略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内涵。语文学习的这些特点为心理教育提供了条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语言向学生讲解,与学生产生交流。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等不同手段,将自己对文章学习的理解、认识和感悟都反映出来。这个过程带着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将自己的个性凸显出来,使同学们看到了此人的个性特色。一堂语文课中,老师、学生、课文、课文作者以及文中人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比较、质疑、参照、启迪和吸收的相互作用,观点相同的人会觉得找到了知音,观点相悖的人会忍不住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这样一堂课就成了语言的交流空间。高校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凝聚了人类的美好感情,有的蕴含了学者的思想精华,这些作品都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在学习过程中,作品中的审美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想可以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给学生以正能量的教育。
(二)语文教学对心理教育的渗透
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积极交往。像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和《史记》中的《将相和》,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可以让学生知道朋友之间的珍贵,以及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正确取舍,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在语文学习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去自主学习,在课文中有许多古人通过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了命运,像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凿壁偷光的匡衡等。还有一些古诗也深刻揭示了少年时代学习的重要性,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还有一些作品可以用来激励学生的意志,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受过宫刑仍然坚持著书的司马迁,为完成《游记》而坚持不懈的徐霞客以及周游列国的孔子等。语文学习中更多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的作品,像努力探索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有为了尽孝而弃官的李密,忧国忧家的杜甫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这些人都是具有担当的人,为国家,为人民或是为了家里老人都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良好健全的品格。
三、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实施方法
(一)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前提条件包括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作为高校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优秀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及时调适自己的状态;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能吸引学生听自己的课;还要具备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宽容的胸怀和极大的爱心基础上的,只有教师爱学生,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才会爱老师,认真听他上课。这种关系不仅建立在课堂上,也包括在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每一个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教学环境应该以民主和宽松为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善过去那种一人讲课大家听的传统方式,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可以反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千万不能因师道尊严而对学生的态度产生抵触情绪。在语文学习中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像教学一些戏剧剧本时,教师可以作为导演,知道学生排练一出话剧,让学生深入到角色中体会人物的情感。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文转化成有声有色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
利用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要从课堂中和课堂外两个途径入手。课堂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学主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品德,如善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明白交际的重要性,还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在世上的价值不是因为外表的优秀,而是对社会的贡献;也不是有钱就是优秀的,良好的品德比金钱更重要。还要学会善待父母,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学会感恩。不仅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每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此外还要学会担当,学会面对困难和逆境。这些在所选课文中都能学到。另一个途径是来自课外实践,可以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生活中,如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体会给予的快乐,这些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也能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课外实践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一些经典之作,了解前人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结语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语文教学因为具有一定的优势成为首选,要做好心理素质教育,还要多方面努力才行。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二: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一、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逐步走向国际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校要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就一定要加大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训练力度。在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给社会经验不足、阅历浅、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带来了多层次的心理冲击,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各种的心理矛盾与问题。这就要求心理素质教育逐步普及到各高校,并要求各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其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但是,作为一名教育者,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不断从中做出总结,要清醒的认识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面临的复杂问题和艰巨的任务。
(一)社会上的客观因素和大学生的主观臆断
影响着教育者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一方面,一些教育者将大学生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都看作是思想品德出现了问题,片面的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能替代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等同来看待。在此基础上也反应出某些高校在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中的经验不足,不能做到客观的、具体的分析问题,片面的看待新时期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深入剖析少,浅层分析多;并存在着不注重“过程”,过分看重“结果”的倾向性。另一方面,则是片面夸大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把新时期大学生之间存在的一些偏离的思想理念、价值观乃至政治观上的诸多问题,都归因于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一些教育者甚至认为心理素质教育是无所不能的。这就体现了新时期教育者对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两种不正确的倾向———“研究心理素质教育不系统,以偏概全,没有从整体着眼研究心理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总而言之,现今我国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缺乏专业且系统的理论指导,这是阻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顺利、有效进行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存在着一些教育认识的误区
1、各高校的心理三四周教育主要重视心理测试,但忽略了结果的系统与科学的具体分析。一些高校片面的把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测试等同,教育者花大部分心思搞各种心理测试,无论是智能的还是简单的手写答题,这就把心理素质教育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并不能从本质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
2、重视心理问题出现后的调解与引导而轻“早发现、早预防”。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逐渐增多,如今,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已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的相关部门或机构。但是,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只是虚有其表,并不能对学生进行整体且具体客观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指导。
3、大部分高校只重视心理课程的开设,而缺少开展与实施心理课程后的心理实践活动。有些高校热衷于开设心理知识类的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简单等同于心理素质教育,而轻视心理活动的训练。
(三)一些高校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教师
数量短缺所引发的问题因为我国对从事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人员有严格的相关要求,要具有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熟练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等,要求持证上岗。虽然,新时期我国已加强了这方面的师资的培训与考核工作,但从具体实际情况来看,考取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仍有一定难度,师资短缺仍是制约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一些高校虽成立了心理素质教育的相关机构,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却因为缺少专业过硬、训练有素的合适教师,致使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作为国家的教育管理者和相关高校的管理者,解决专业化的师资人员短缺问题,将是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点。
二、新时期应如何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促进大学生对于其未来发展形成健康、正确的心理行为和认知:一方面,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水平,培养其在学习中不断接纳自我的态度,并在扬长避短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其次应该提高其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不要让自己产生挫败感。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型的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这是大学生对于未来发展形成正确心理认知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自我调节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心理认知必要因素。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心理认知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新时期,社会大环境正在不断发生着复杂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作为教育者或学生的指导者应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促进其更好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心理指导和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一)增加相关的心理教育讲座
高校通过请心理专家为学生定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访谈或讲座,使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生活心理的科学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可以正确引导他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做事所采取的行动。学生通过听讲座,帮助他们对心理咨询活动的了解,从而通过讲座引导有问题或有心理矛盾的学生大胆地去进行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调节,更好的消除大学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与障碍。
(二)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实践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既不能相混为一谈也不能互相替代。所以,作为教育者既不能想当然地用思想政治教育来代替心理素质教育;也不能用心理素质教育去取代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一切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对立既统一的整体关系,作为一名专业且合格的教育者,应该看到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部分,大学生的一些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的问题往往是由心理方面和思想方面的问题相互交织而存在的。简言之;人的行为举止是心理和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新时期教育者在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上,要充分考虑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整合,从而更好的促进新时期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心理素质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宗旨,所以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以及心理素质提高提供主要方向。
一方面,新时期社会的大环境日益复杂,教育者要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在思想信念、行为品德、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等多个层面全面展开,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把握大学生的思想主要方向和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教育者在日常思想品德学习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生所产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并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性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与辅导,对有心理问题困扰及心理矛盾的学生提供全面、及时且必要的帮助。新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心理素质教育还是心理咨询都应改变以往那种形式化、表面化的咨询或坐等学生上门、个别保密交谈的单一方式。在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中,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既要充分认识心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要防止孤立地、片面地夸大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确保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要引进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普及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学习理论和运用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新时期教育者要坚持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健康素质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
通过更好地对校园的环境和素质、文化的建设,从而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养成和大学生活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高等院校的管理者要想加强校园的素质、文化建设,首先要端正一个学校的校风,校风不但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好坏,同时也关系着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会很好的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校风可以有助于学生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有利于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能力,并在各种活动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大学生心里,总在不断思考着自己将形成怎样的心理认知;思考自己将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思考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思考未来的前途将会如何发展等。面对新时期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面临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要让新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有差异性的心理教育,要进行个别指导,整体促进的方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他们懂得接纳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反复审视自己的整体形象,进行更好的自我评价,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社会角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毕业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