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论文(2)

坚烘分享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二

  《浅谈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拟提出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就业;就业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03-02

  随着我国高校从1999年招生扩大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明显得到提高,高等教育也逐渐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但与此同时,大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摆在我国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我国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以及成因

  在大量毕业生涌向社会的同时,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上年度积压的待业压力等各方面问题都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加上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的就业观念偏差导致的高不成低不就和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误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各行各业产生的巨大冲击,使得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下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明显。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于以下几点:

  1.急剧增长的毕业生数量。高校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以60~70万的数量递增,从2000年的107万毕业增长到2013年的699万,其增长速度不可为不猛。然而,今年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却不足新增劳动力的一半,这些新增劳动力不仅仅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还包括社会上各种待业人员。所以也就造成了今天僧多粥少的局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就随着衍生出来。

  2.经济的地域差距导致的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与西部地区的经济的巨大差距,也就间接造成了劳动力需求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这些劳动力密集产业对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要求不高,科技在这些产业中的作用显得不太重要。每年新增岗位也以此种产业为主,相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及就业意愿,适合高校毕业生的不多。

  3.用人单位观念问题。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减员增效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饱和”,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大幅降低。在此情形下,有些用人单位就盲目提高引进人才的标准,出现了唯经验、唯名校、唯学历论,像许多单位只招收来自211、985的毕业生,也许这些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要高一些,但远没想象中的差距那么大。更有些单位招聘的时候存在性别歧视以及只宣不招。这些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企业文化和用人理念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

  4.大学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学就业指导主体单一,一般只是将就业指导的任务下达给分管学生工作的基层领导或毕业班辅导员,他们一般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有的是凭着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在指导,而有些甚至是刚工作的毕业生,昨天还在到处找工作,进入辅导员岗位就马上给毕业生指导如何找工作,效果可想而知。专业指导教师的增长数远远低于学生的增长数,教师的素质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学历层次普遍不高,从教能力偏低,科研能力不强,实践经验匮乏。教师的就业指导能力、素质提升跟不上就业时代要求的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素质急需提高,而且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观念相对落后。

  5.大学毕业生就业观亟待改变。有些大学生择业时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把自己定位在“精英”、“白领”、“机关事业”、“管理层”、“科技文化”等层次,近年来的“公考热”便是很好的例子,更是毕业生就业时功利色彩太浓造成的。而近年毕业的大学生基本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年轻人,这代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工作后的吃苦耐劳精神对于他们来说相对缺乏。大多数毕业生都想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城市找个待遇高、工作舒适的好单位,缺少打拼精神和自主创业准备

  6.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根据很多用人单位反映,现在的大学生专业理论不扎实、缺乏实践能力,这是导致他们对近年所招应届毕业生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高校多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胆地设想一下,假如学校和企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毕业就成为一个企业可用的人,企业的满意度应该会变高。而且很多毕业生走到技术岗位上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很难和前辈们和谐共处,也就在无形中增加自己工作开展的难度,同时也很不利于个人成长。

  7.大学的培养模式存在弊端。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太差,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快接手相关部门安排给自己的工作。而现阶段我国的大学很多都安排了不少与大学生专业无关的课程,这不仅给学生增加了学习压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减少了学生的实践时间以及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时间。假如取消这些无关的课程,并和用人单位携手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实践中,将对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非常有益。

  这些矛盾造成大学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合适的岗位,无业可就,或者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而主动失业。而用人单位虽有需求,却不知到何处去招到让企业自身满意的毕业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用人单位不“求贤若渴”,而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找“贤”了。同时,就业市场的不稳定,诚信约束、反馈机制的缺失,也增加了双方需求对接的困难。

  二、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为了弥补劣势,发挥优势,针对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国内外高校已经做出很多尝试。例如:英国高校积极吸收雇主参与高校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重视学生在课程中获得的实际工作经验,从而将就业力植入课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时的作用也很重要。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队伍有几个特点:①专业化、高素质。②所有人员要有培训资格证书。③有明确的岗位分工。设有中心主任、顾问、对外联络员等。④指导队伍庞大,指导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1:200左右。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就业指导队伍与美国还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全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加以研究并学习。针对我国就业市场特征和现阶段高校学生实际情况,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更有效地解决毕业生就业这个社会性难题,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求职能力。②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③学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增加企业急需人才的专业招生计划。④邀请企业负责人走进课堂,为学生开展教学与讲座。⑤加强课程改革,增设创业教育课程。⑥开展创业实践教育。⑦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找出学校的创业教育与毕业生创业实践的差距,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毕业生。

  综上,笔者认为,高校如果要彻底改变就业现状,就必须首先改变自身理念。必须认清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一个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高校不再是培养少数社会精英和尖端人才的地方,而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教育程度的场所。因此,高校教育必须坚持平民化的理念,抓住企业需求,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2]李倩.高校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1,(01).

  [3]王波.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价值工程,2011,(01).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相关文章:

1.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2.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3.浅议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4.2016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

5.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

6.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23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