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货币政策的相关论文

斯娃分享

  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效应是指,在经济过热时,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或抑制经济运行,效果较为明显;而在经济萧条时,通过货币政策扩张或刺激经济运行,效果则不明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货币政策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货币政策的相关论文范文一:论中国的货币政策

  【摘要】自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显然经历了一个由原来紧到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过程。虽然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在随着国内的经济形势灵活的变动,但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势情形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对策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一个由紧变松的突变,这都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改变而做出的相应的调整。截至2013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54498.65亿元,同比增长14%,比2012年6月增速上升0.3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3584.83亿元,同比增长9.06%,比2012年6月增速上升4.3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4150.25亿元,同比增长-91.51%,比2012年6月增速下降109.72个百分点。未来通胀压力不小,货币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

  类似货币政策的思想最先由威克塞尔提出,他认为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但是一般都认为真正将货币政策的含义以及系统的而货币政策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来的。虽然凯恩斯没有给出货币政策的明确概念,但是在其论著里面所体现的是即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实体经济运行这一概念。随着20世纪西方货币政策理论的不断演进,目前对于货币政策的定义有一个统一的看法。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了一定的经济目标,使用各种政策工具来调节和控制货币数量和货币价格, 进而影响宏观实体经济的运行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二、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缓慢回升期,从全球来看,整个经济的恢复是一个缓慢复苏的过程。外需不足的局面还是一直存在,我国也处于一个产能过剩的时期,内需不足,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不扎实不平衡,产业结构的调整难度存在,信贷结构也极其不合理,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经济结构失调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货币政策的扩张而呈现一个越来越糟糕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处理,那么必然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

  (一) 利率工具被架空

  当前央行利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一般而言,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的使用较少,因为这一工具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很大,会造成经济周期的波动,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除开我国以外全世界的国家几乎很少使用这一工具。2008 年9 月以前,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一度达到世界最高。信贷的紧缩规模也是处于高位。这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有极其不好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没有一个完美的政策,只能权衡利弊,最后我国的央行在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间做了选择,一种政策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这是无奈之举。

  (二) 我国的货币话语权不足

  美国的国力雄厚,美元一直占据着世界龙头老大的地位,统治了国际货币,可以说间接地绑架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尤为如此。国际清算的需要使得我国需要储备大量的外汇,可以应对由于美元贬值所带来的外汇风险。为了使得手中的外汇避免被贬值,我国不得不将外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上。可以说央行有一大部分都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可以看出间接绑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并承担了很多市场风险如外汇风险等,进而造成我国的经济承受巨大的损失。这是由于美国的国际货币清算体系造成的。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

  (一)落实已出台的各项货币政策措施

  为了应对我国货币政策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国的货币政策必须灵活的不断进行调整以面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时的调整货币供应量,落实已经出台的各种货币政策的实施措施,进而满足经济对于货币供应量的适当需求。特别是对于基层的金融机构来说尤其需要充分落实国家出台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的效果的显现很大程度上跟基层的落实程度有关。可以不断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增加对于农村的贷款支持,迅速发展农村信贷以及农村金融,只都是可行的措施,只有将货币政策的每一个小细节落实到位,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才会得到最大体现。

  (二)优化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体系

  我国需要完善并且优化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的体系。首先央行应该进一步提高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合理规划基础货币,增强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鼓励业务品种的开发和金融创新。不仅如此,货币政策的不一致性一直带来问题,所以这是一个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尽快提高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且对于央行自身进行自我监督,使得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的实现。央行需要引导商业银行处理好风险的防范以及信贷业务的关系,主动的防范风险,转被动为主动。

  (三)建立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机制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首先要考虑到信贷传导渠道也就是考虑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合理信贷投放问题。要与服务的关系。建立适应市场性信贷投放的员工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贷款业务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于我国的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当前虽然我国的货币政策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通过落实已出台的各项货币政策措施,优化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体系,建立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象,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长林.货币政策操作规则的理论综述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经济研究导刊,2011.

  [2] 易西.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难以跨越两个“悖论”[J]. 世界知识,2009(01).

  [3] 李鹏.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美国金融危机探究[J]. 南方金融,2009.

  货币政策的相关论文范文二: 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摘要:采用2000年1季度-2008年4季度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四变量的SVAR(3)模型,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实际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的传导途径来影响实体经济的,但信贷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过于猛烈,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关键词: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S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01801

  1引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由中央银行信号变化而产生的脉冲所引起的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引起实际经济变量变化的途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应问题是货币经济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也是国内外学者的现实研究热点。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进而以美国、欧洲、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纷纷陷入经济衰退。在发达国家纷纷动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的同时,我国也在全球降息浪潮中下调人民币基准利率,自2008年9月15日以来,央行连续4次降息,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加大货币投放放量。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货币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以“适度宽松”作为货币政策的最新基调,为近十几年来首次采用。从全球经济过热到目前的全球经济紧缩,各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效果究竟多大,其传导途径是怎样的,是本文的兴趣所在。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我国的研究

  2.1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米时金(Mishikin etc.,1995)对三种主流的理论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概括。泰勒(Taylor)坚持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观点,强调货币资金利率的作用,认为货币政策变化,引起短期市场利率变化,经由市场预期作用,影响长期利率和实际投资,最终影响产出;梅尔泽(Meltzer)强调货币主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变化,引起普遍的资产价格调整,通过“托宾Q效应”影响投资,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最终影响产出;伯南克(Bernanke)则提出了新的信贷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变化,影响资产价格,影响企业和银行的净价值,进而影响经济中的信贷规模,最终影响产出。围绕这三大理论存在大量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但是分歧仍然很大(瞿强,2008)。

  2.2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研究

  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动态定量研究并不多见。王振山、王志强(2000)较早地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认为在20世纪80-90年代,信用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经。周英章、蒋振声(2002)对我国1993-2001年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是通过信用渠道和货币渠道的共同传导发挥作用的,但信用渠道占主导地位。裴平、熊鹏(2003)检验了我国1998-2002年“积极”货币政策中的“渗漏”效应。谢赤(2003)对SVAR模型在货币政策冲击反应分析、最佳货币政策指标方面进行了探讨。瞿强(2008)用我国1996-2008的月度数据构建SVAR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利率、货币数量、汇率和信贷等主要金融变化的产出、价格等实际经济变化的影响模式,观察到信贷是一个特别注意的变量。还有大量的学者进行了相似的研究,采用的方法也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检验

  3.1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本文采用Census X12法消除数据的季节效应,对季节调整后的数据作进一步处理(消除物价因素影响,这里以1990年1季度为100),并对上述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由于实际利率可能为负,因此实际利率不能对数化)。首先对单变量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原实际序列对数差分后平稳。

  3.2简化式VAR模型的估计

  为了研究利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影响及其贡献度,本文建立了四变量的VAR模型,根据AIC和SC准则,选择滞后阶数为3,由于方程右边是内生变量的滞后值,不存在同期相关问题,所以OLS估计是有效的。

  经检验,上述模型是平稳的。四个方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分别为R2RR=0.937、R2 M1=0.915、R2loan=0.845、R2GDP=0.85,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但扰动项存在同期相关关系。简化的VAR模型却无法刻画它们之间的这种同期影响关系,需要用结构VAR模型来刻画。

  为了进一步检验货币供应量、利率和金融机构贷款对我国产出的影响关系,对上述估计的VAR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

  实际利率不能Granger引起实际M1、实际金融机构贷款,但能Granger引起实际GDP,这与部分学者得出的结论不同;实际M1外生于实际GDP的概率为0.14372,这反映了我国内需不足,部分商品处于供大于求,因此当对货币的需求扩张时,会由于价格调整而抵消,货币供给的数量调整对产出的影响较弱,这与高铁梅(2006)、刘金泉(2003)得出的结论相同,但实际M1外生于实际GDP的概率却显著地下降了,这可能是近几年我国内需有所增加的原因所致;实际金融机构贷款对实际产出具有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一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从早年的信贷配给到目前的信贷政策,金融机构贷款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先行指标,表明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3结构VAR(SVAR)模型的估计

  由于简化式VAR模型不能刻画同期相关关系,而SVAR模型则可以识别。为了考察实际利率、实际货币供应量和实际金融机构贷款对实际GDP的短期影响,本文仅对SVAR模型施加短期约束,不考虑上述变量对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在上述估计出的简化式VAR(3)模型基础上,构建AB-型的SVAR(3)模型。由于模型中有4个内生变量,因此至少需要施加2k2-k(k+1)/2=22个约束条件才能使得SVAR(3)模型满足可识别条件。由于AB-型的SVAR(3)模型包含了k2+k=20个约束条件。本文根据经济理论,再施加三个约束条件:实际利率对当期实际金融机构贷款的变化没有反应;实际利率对当期GDP的变化没有反应,;实际货币供应量对当期GDP的变化没有反应。由于模型扰动项服从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可以使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法(FIML)估计得到SVAR(3)模型的所有未知参数,以上各项系数都比较显著,SVAR(3)模型较好地被识别。为了考察实际利率、实际货币供应量和实际金融机构贷款变动对实际GDP的冲击效应,可以引入脉冲响应函数来识别这种冲击效应。

  3.4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给实际利率一个正向的冲击,从第1期(以季度为单位)开始直到第4期,对实际GDP有一个正向的冲击,之后虽有负向冲击,但总体影响却是正的,单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很小,国有企业往往对利率不敏感,对利率敏感的是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在货币市场上融资非常困难,不得不从地下金融市场中获取资金,最终拿到的资金利率往往是正规市场上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3.5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

  考虑到实际GDP对自身的贡献率,实际金融机构贷款对实际GDP的相对方差贡献率在前8期时都是最大的,第1期的贡献率达到92.56%,但从第二期开始显著下降;实际M1对实际GDP的相对方差贡献率在第8期之后稳定在20%左右;实际利率对实际GDP的相对方差贡献率从第1期到第2期有一个跳跃式的上升,第9期后保持在40%左右,超过了实际货币供应量对实际GDP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前8期实际金融机构贷款对实际GDP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有理由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途径主要是信贷渠道。

  参考文献

  [1]瞿强.中国货币政策效应与传导之谜――基于结构VAR的分析[J].货币金融评论,2008,(11).

浅谈货币政策的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货币政策相关论文

2.关于货币政策论文

3.关于货币政策的论文

4.2016货币政策论文

5.有关央行货币政策论文

6.浅谈积极财政政策论文

    143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