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社会诚信建设方面的论文

秋梅分享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失信行为没能得到很好遏制,各种不诚信的现象频频出现,且愈演愈烈,使建设诚信社会面临极大的困难。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诚信建设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诚信建设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我国现代社会诚信建设的意义

  摘要: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建设对于国家兴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以及个人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诚信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作用,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现代社会诚信建设信用

  诚信之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政治和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没有诚信的国家是衰败落后的国家;没有诚信的社会是道德沦丧的社会;没有诚信的市场是丧失活力的市场。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只有讲诚信,才能塑造信用人生。

  一、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的诚信

  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的诚信,包括“诚”与“信”两个方面。诚,主要对自身的修养要求而言,做人必须诚实、率真;信,主要是从人际交往这个角度讲,待人必须重诺、守信。应该说“诚”和“信”二者的含义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二者互训。诚信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诚实。先哲曰,人之操履无若诚实。以实待人。班固在《汉书》中告诉后人:“实事求是。”不患不聪明,患不笃实。看来,诚实是为人处事的基石。一个人不诚实,便不可深交。小到人与人之间或一个群体,大到社会,都必须倡导诚实。对人应以诚相待;对已则不说空话,不说大话,不说假话,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二是无欺。就是不欺人,不欺已,不欺心,真诚坦荡,光明磊落,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在政治生活中不欺上瞒下,不弄虚作假;在经济生活中不制假售劣,不受不义之财。

  三是守信。《论语》启迪人们:“民无信不立。”轻诺者必寡信,与其寡信,不如勿诺。同时,言多变,则不信;人无忠信,难立于世。诚信,宛如一面镜子,一旦有裂痕,就很难复原。可见,守信乃人之本,事业成功之基。因此,自己不能胜任的事,切勿轻易答应别人;既经允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这就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宁失金钱,不丢诚信。若遇到特殊客观原因,难以兑现承诺,那就要及时沟通,诚实讲明情况,求得他人的理解。为此,我们必须铭记:为人若无信,无人相与心。立身存笃信,品行胜黄金。

  二、现代社会不诚信的现象及其危害

  现时代我国社会生活中不诚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域的腐败、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文化领域的盗名欺世、人际交往的相互不信任等方面。

  1.政治生活中的不诚信严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

  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当前公众反响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欺上压下等已严重地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党风廉政的建设。有幅对联,上联是“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是对工作中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等欺骗和弄虚作假行为的形象写照。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生存环境,一些人不守诚信而不受任何惩罚,反而因此得到好处,当谎言和虚伪在一些时候总是比真诚守信适合某种环境并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时,就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范围内不守诚信。

  2.经济生活中的不诚信严重危害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生活中最明显的,使人最深受其害的是造假、贩假。凡是能说出口又有利可图的,几乎都与假字有关。假烟假酒假医假药,假文凭假广告假帐目假报表,打不胜打;造假币、卖假货、说假话、办假事,考试作弊检查作假,防不胜防。经济领域中不以诚信为本,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虚假广告随时可见,服务质量十分低下,买卖经营靠坑蒙拐骗,必然造成经济领域的混乱,扰乱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

  3.文化生活中的不诚信严重阻碍精神文明的建设

  文化生活中的不诚信主要表现为:一是在个人身份上不讲诚信。各种假证件顷刻之间制造出假学士、假硕士、假博士、假教授、假工程师、假专家、假导演,等等。二是文化侵权问题严重。盗版书刊和音像制品、盗用别人署名或商标、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三是虚假造作的文风。新闻媒体报道上的夸大宣传和无中生有,各种理论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故弄玄虚。这些现象都严重阻碍着精神文明的建设。

  4.个人交往中的不诚信严重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德行。然而,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无信,客观上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相互欺骗,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使人们陷入怀疑一切的境地。有人认为诚实是“傻子”,守信是“疯子”。虚伪、欺诈、弄虚作假的人道被认为是“能人”。

  三、现代社会诚信建设的现实意义

  1.诚信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

  2001年初,江泽民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就是强调要发挥中国经济文化中的优良成份,并结合现实经济改革的需要,建立起一个适应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而诚信就是这个“德”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一条,这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诚信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日显突出。

  2.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人们常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其实不仅是法制经济,它又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诚信是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石,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1)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换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社会分工,才出现了商品交换,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劳动产品的交换是一种等价交换,在交换中是否换回了等价的产品,是以彼此相信为前提来完成的。人们在市场上买东西首先考虑的是否货真价实,如果买方认为卖方的商品是假货,或是价格过高,这种交易是不会成交的。因为这不符合商品交换的等价交换原则,是缺乏诚信造成的。

  (2)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交换的品种不断增加,交换的方式、形式多样,交换的人数、交换的区域的不断扩展,也使市场交换关系日趋复杂。交通、通讯的发展使交换在时间、空间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关系的外延不断扩大,除买卖关系还出现借贷关系、雇佣关系、信托关系等。这使得复杂的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是靠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订立的契约来维系的。是扩展的市场交换关系构筑起彼此联系,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没有诚信,复杂的市场交换关系就不能成立,市场就不可能有序的运行。

  (3)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

  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市场经济逐步发育成熟。各类经济主体只有在坚持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赢得市场的信任,从而带来信誉,信誉的积累升华为美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信誉就赢得了市场,信誉成了价值的源泉,信誉成了一种特殊资本,标志着经营者和产品的崇高品位,是一种能够产生效益的无形资产。有诚信就赢得市场,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可以说诚信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3.诚信是公民的立身之本

  在发达国家,企业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有张必不可少的“身份证”――信用记录。信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公民的“第二身份证”,一旦个人的信用有不良的记录,便给个人的生活、经营活动带来极大困难。曾经有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在美国遇到了一起车祸,肇事者是个单亲家庭的刚满16岁的男孩,由于生活困难汽车没有买保险。法庭判决男孩的母亲必须赔偿他们1500美元。那位母亲流着眼泪对他们说,她付不起这笔赔款,如果一定要她偿还的话,她只能宣布家庭破产,而失去7年的信用,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困难。这对留学生夫妇明白信用对一个美国家庭意味着什么。尽管1500美元不是个小数目,够他们两个月的生活费,但最终他们还是放弃了赔偿的要求。仁爱之心超越了金钱、超越了国度,也超越了文化。因此,在发达国家,大多数人视信用为生命,十分珍惜和维护自己的信用。由此可见,一个影响个人生活的信用体系是最好的制约手段。诚信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也应成为我们的立身之本。

  社会诚信建设方面的论文篇2

  浅析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府诚信建设

  摘要:政府诚信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特征,而且与民主法治、公平主义、安定有序等密切相关。政府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因素。当前,政府失信在我国只是少数与局部现象,但其不良后果不可低估。认真审视政府失信问题,切实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重塑政府诚信新形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政府诚信;和谐社会;政府失信;诚信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诚信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义所在,而且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相关联。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诚信由三个相互独立却又互相关联的部分即政府诚信、商业诚信和个人诚信组成,一个诚信和谐的社会由这三个诚信共同作用而成。我国是一个重诚信的国家,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核心理念。传统道德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中,诚信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诚信在政治生活和政府活动中都得到无尚推崇。在现代社会,政府诚信是行政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政府与社会和谐,最终构建起和谐社会的首要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增进政府诚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诚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政府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特征。

  一方面,政府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保证,引导着行业诚信、商务诚信和个人诚信。自从阶级社会以来,社会总是由国家政府来统治和领导的,政府对社会发展起着主导支配作用。在社会整个诚信体系中,政府诚信是核心,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作用。在民主法治条件下,诚信是政府必备的品质,是取信于民之本,是施政之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个人等社会主体都是多元的,而只有政府是垄断的,是别无选择的,政府若失信,其负面作用比任何主体都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诚信问题是最能引起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

  另一方面,政府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政府是诚信规则的制定者、维护者,也是失信行为的裁判者,如果政府的诚信形象和维护诚信的能力出现偏差,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就会出现混乱。政府诚信引导、影响着公众的诚信,决定着社会的诚信程度,政府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依法治国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2.政府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府诚信是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乃至兴衰存亡的大问题,加强政府诚信建设,能有效地促进政风建设,改善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诚信是建设民主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而其中民主法治既是其他五个方面的前提,又是它们形成和确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障;政府诚信关系到竞争的公平与公正,关系到社会的整体秩序,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政府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重要的道德支撑。

  诚信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动着社会生活的各种关系。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如果政府诚信缺失,国家的方针政府就难以取得人民的信任,更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政府诚信的缺失必然导致社会诚信、市场诚信的缺失,也会导致信仰危机和道德水准下降,建设和谐社会将变成一句空话;政府诚信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秩序的保证,市场经济需要商业诚信,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交换关系,要求双方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日益扩展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维系着市场关系和市场秩序,而作为具有主导地位的政府,他的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政府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政府的自身建设,政府在民众中的声誉和地位不断提高,政府赢得了民众越来越多的尊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在民众中的威信并不高,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也影响了政府和社会的和谐。在现实社会中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在行政决策方面有失科学。个别地方政府与部门,在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给当地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资源造成浪费。

  2.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有失公正。存在地方保护、市场混乱、默许甚至纵容盗版走私、制假贩假、骗税套汇等违法违规活动的现象,

  3.行政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多变,甚至朝令夕改,政出多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工作变动,往往会给工作的连续性带来很大的破坏;不同部门之间有权利时相互争夺,需履职时相互推卸,有时还要“依法打架”。

  4.政务公开缺乏主动性。公开的透明度不高,暗箱操作过多,编制假报表、假信息、搞形式主义。

  5.在招商引资时轻率。在招商引资时开出许多超出他们决策范围的优惠条件,等到投资者资金到位后,却不能兑现承诺,不负责任,给外商上当受骗的感觉。

  6.胡乱干预企业经营决策。权力随意介入资源的分配使政府患了“信用缺乏综合症”,而这些地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也在无序无信的市场中丢失殆尽。

  三、政府诚信缺乏的成因

  1.政府制定政策失当。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强调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才能赢得人民的坚决拥护。但是,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长期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没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出台政策法规时不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不通过严格的论证,政策出台后往往因为不切实际在实践中难以实施,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还有一些决策者从抓“政绩”出发,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另一些决策者甚至明知政策执行的现实条件不具备,已预料到政策出台后不可能真正执行时,也照出不误,既不尊重群众,也不尊重权力。政府政策失当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权威,影响了政府在老百姓中的形象。

  2.政府执行政策时失职。

  政府在制订好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如果不坚决贯彻执行,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政府依法履行职能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在不少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因失职渎职而造成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的情况。如有的地方和部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只顾局部利益,不考虑全局利益,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有的工作有布置无检查,工作不落实;4、有些政策和工作部署缺乏深入调研,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

  3.政府自身失信。政府做出的政策后,必须遵循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原则,做到有令则行,有行则灵,有行则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失信于民的现象还存在。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不能依法行政,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的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问题;有的讲排场、比阔气,肆意挥霍国家资财,奢侈浪费严重。一些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缺乏诚信,应付的款不付,在经济活动中无法制意识。也有一些政府部门,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取消或废止一些收费项目,但他们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照收不误。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本地方本部门的利益,成了“地方保护主义”者、“行业保护主义者”。政府自身的失信,导致人民缺乏对政府信任,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4.政府少数素质不高的官员失信。

  政府官员是人民的代表,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是公平、公正、正义的象征,在人民群众中应该享有很高的威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官员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不诚实、不守信用。一些官员在名利面前把持不住自己,欺上瞒下,无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不仅影响了这些政府官员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也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诚信。

  5.对政府活动的监督、惩治机制不够健全。

  政府活动应该基本上处于公开和透明状态,但实际上,政府活动不透明不公开的或者公开被动的现象还依然存在。由于这些失职失信的官员没有被及时发现并惩治,导致群众的不满。

  6.民众对政府诚信建设的参与度不高。

  无论是建设诚信政府还是建设和谐社会,都离不开民众的积极参与。而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民众参与的程度并不高。

  四、和谐社会背景下政府建设诚信的思路

  1.政府制定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公众进行人文关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利益。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强调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法律必须是公民意志的体现,旨在保护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法律制度必须具有道德上的可行性。这一点对政府制定行政性法规和做出行政决策特别重要。无论法制怎样健全,也总会存在一些缝隙和漏洞,这就需要道德去填补。如行政活动中的自由裁量权,就只能依靠官员的道德自觉和职业良知。

  2.政府执行政策方面。

  一是努力使政策得到坚决的贯彻执行。政策与法律法规制定出来后,政府必须坚决的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正如温家宝在2006年9月4日召开的《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所说:“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在政策执行上下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各行其是,要确保政令畅通,维护中央权威。”

  二是依法行政,做到权责一致。权力就是责任,有权必须尽责,权力与责任必须对等。近年来,一些地方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食品、药品和环保等安全隐患突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责任制不落实,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漠、失职渎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要加强协调配合,不能推诿扯皮。违法和不当行使权力,或者行政不作为,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改善服务态度,认真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推进依法行政,把政府的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防止行政肆意和滥权行为的发生,努力做到公平公正。政府的责任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相联系的,政府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行使人民赋予的管理职责而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履行职责,才能担负起人民赋予的重任。

  三是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道德的参与使行政行为人性化,体现对公众的人文关怀。公众不仅希望政府官员依法行政,还希望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富有人情味。此外,道德的参与可以使法律得以顺利实施,降低法律的实施成本。事实表明,没有道德的支撑,仅靠强制去实施法律,未必能实现法律目标。法律通过由外至内的方式,道德通过由内至外的方式,共同强化官员的诚信意识,培育官员的诚信精神。因此,在治理政府失信,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时,必须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用法治来加强德治,以德治来支撑法治。

  3.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公务员思想教育方面,要重视诚信教育,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切实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纪律约束,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诚信问题。政府要把建设诚信政府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加强对公务员的诚信教育,建设一支诚信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在公务员队伍方面,要精简公务员队伍。政府人员越多,行政成本越高,人民的负担越重。公务员队伍过于庞大,会导致政府的办事效率低下。诚信的政府首先是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它必然是精简高效的,那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政府及官员,是难于胜任重任的,因此,精简公务员队伍势在必行。同时,要将有诚信之德的人选人政府,民主选举发现贤才。只有这种制度才能把具有美德的人选拔和集中起来,从而使整支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到提升,并很好地发挥诚信美德对政府的影响。

  4.建立健全政府活动监督和惩治机制。

  政府行为程序、政府活动应该基本上处于公开和透明状态,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政府与社会之间搭设务实有效的沟通桥梁。要构建完善、管用、有效的廉政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特别是要加强对掌控权力的岗位和人员的监督约束。制定和完善制度要实事求是,执行制度要坚决彻底。

  5.在政务公开方面。

  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听政制度;增进政府与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效能、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要把政务公开作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市地级以下政府要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尽快健全相关制度,加快推行政务公开步伐。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学校、医院和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环保、公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和单位,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6.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诚信政府与和谐社会。

  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公众的作用。打造诚信社会,既需要各级政府的率先垂范,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信用管理职能,积极推进社会信用建设,下大力气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其次,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切实抓好自身信用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须知,只有诚信的政府,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感染力,人民群众才能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才能实现打造诚信社会的目的。而只有打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社会才有可能和谐。再次,我们人民大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对政府的监督活动,政府与人民一起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社会诚信建设方面的论文”

346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