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人文素养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自身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自然和个人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素养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人文素养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

  摘要:新课标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对音乐教学与人文素养进行了浅显探索,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育德;溢美;养行;品味;审美;人文素养

  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教育需求日益突出;而“国学文化”在校园的普及也成为现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国学文化”,让“国学文化”丰富音乐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在音乐教学中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的:

  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音乐育德

  了解中国音乐,讲述音乐家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尚人格。音乐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我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音乐溢美

  在演唱中体验美。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无不洋溢着美。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在演唱中体验歌曲的美。如第四册《月光光》,这是一首描写家乡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散文,歌词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描写的景象都是多数学生所能感受的。因此我抓住歌曲的特点,由“家乡的山水”“月光”“大树”这些描写大自然美景的重点词切入,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说说家乡的特色,创编自己家乡的歌,并让学生说说描写家乡的古诗如:《静夜思》《泊船瓜洲》等等,通过这一环节唤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总之,音乐教师在注重提高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同时,在课堂上渗透性的进行“国学文化”的渗透教学,能极大地丰富音乐课堂,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学生的笑脸上绽放。

  参考文献:

  王寅.浅谈在音乐鉴赏课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音乐时空,2014(07):196.

  人文素养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加强音乐师范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

  摘要: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诸多素质中的一项最重要、最根本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渗透和影响的作用。音乐师范生是将来音乐教育事业上的领跑者,担当着"灵魂工程师"的重任。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出一批既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的音乐师范生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大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而且注重人文素质的教育是每个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

  关键词:音乐师范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很多人都羡慕艺术生会弹一首很好听的曲子,会跳一支很优美的舞蹈,或是可以唱一首很好听的歌曲。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音乐师范生存在人文知识缺失的现象,要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一大批既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的音乐教师,是关系21世纪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同时应更加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历届的青歌赛上,有很多选手歌唱得非常的好,功底非常强,表现都无可挑剔,但是到了知识问答环节得分普遍很低或是不得分,这引起我们的深思,不单单是音乐师范专业,其他很多专业也存在着许多人文知识缺失的现象。

  一、音乐师范生具备良好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1]。从狭义来说指的是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心灵感悟、灵魂陶冶和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优秀的道德情操,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艺术求实的精神等[2]。所谓人文素质培养是相对于专业技术教育而言的一种人文教育活动[3]。这种教育活动的宗旨是在通过知识传授的熏陶,使得人们优良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丰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审美标准等可以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性和气质、良好的人文素质及处世哲学,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今日的音乐师范生是未来音乐教育领域的领头人,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尤为重要。

  二、音乐师范生人文素质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文化底蕴的因素有些学生在入学时文化水平就可能偏低,自己思想上也没有太多觉悟。很多学生是在高考之前才开始学习音乐专业,因为文化成绩不是很理想为了可以上一个好大学,就走了“捷径”,虽然是“捷径”,但是同时却也存在着弊端。进入音乐院校以后对专业要求的严格性与高标准性,所以对文化学习的时间不能够保证,再加上经常参加一些演出,很多学生就会慢慢地缺失掉很多文化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中不能够自拔。更不能理解全面发展的含义,做不到一专多能。

  (二)价值观取向的因素

  很多音乐师范生的观念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只要专业好就可以了,文化课学的好不好并不重要,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思想导致了其人文素质缺失的主要原因。很多大学生就如同一个花瓶外表好看,但是其实内心却是空的,学专业都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求一时的成功,不懂细细练习,不懂继续攀登高峰,毫无动力。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充实,而不是空空的虚有其表的花瓶。

  (三)个体差异的因素

  音乐是有灵魂的东西,就像说建筑是流动的音符,我们应当把他好好的利用起来而不是整天听那些没有内涵的东西,慢慢地都变得悲观了,意志薄弱,厌学,与同学的交往也是自以为是,高高在上;没有集体利益观念;开始不顾老师的谆谆教诲,我行我素的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慢慢地就变得不能承受打击了。

  三、导致音乐师范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一)教育不全面

  从小父母给予的教育不够,父母可能比较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文化课上花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练习自己的专业,我们知道大部分练习专业都是自己一个人练,本来学业就很繁重,再加上要练专业,这样结果就是大部分同学的文化水平偏低,人文知识是相对缺失。许多家长在从小给孩子学琴或是其他艺术科目的时候都会存在一个错误的引导,家长都说要超过别人因为你会弹琴,你会跳舞,你会画画,就是比别人多了一技之长,你就可以很了不起了,然后“骗”孩子让他们学琴。于是孩子们就只顾着把专业学好,对于文化课不是很重视。很多孩子更追求物质享受,互相攀比,家长老师在同期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做出正确的引导,就导致了许多孩子在价值观观念上出现了偏差。

  (二)文化课的忽视

  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这一代大学生,都生活在信息泛滥、计算机网络发达的年代,对于枯燥而单一的文化课都不愿意去学习,也认为就学好专业课能唱好、跳好、吹好就行了。再加上我国现阶段艺术类院校比较注重专业课忽视文化课的培养,因为这样我国高等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在文化课的学习上缺乏兴趣,厌学。我们学习音乐是为了更好的陶冶自己的情操,也可以说是打开自己的另外一扇窗户。若是学习音乐或是其他的艺术门类让一个艺术生,变得不再自信,因为练不好而失去对其他事情的热情与耐心,那就适得其反了。还有很多音乐生是在掌声与鲜花中长大的,慢慢地就变得比较清高,好高骛远,对外界的批评、否定很难接受,变得不自信意志薄弱,不能承受打击。

  (三)音乐素质培养不够

  音乐课在很多学校都是不被重视的,大部分学校小学、初中的时候每次音乐课都会被别的课程的老师所占用,使学生们不能够很好的接受和学习音乐课和培养音乐素质。再加上地域性的问题,城市和乡村存在文化差异,城市相对来说比较注重陶冶艺术情操,注重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但在大多数乡村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是被忽视的。学习音乐知识的氛围不够浓厚,感觉学习音乐是在浪费时间。好多学生都是在要考大学的时候想起走“捷径”临时抓起音乐知识,音乐素质的培养不够,这些都是导致音乐师范生人文素质缺失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如何加强音乐师范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一)树立起立体教学观

  要树立起立体教学观就是要从全面性、方向性、多角度的方法进行综合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脚踏实地,要使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实用有效,贴近生活;从课堂上讲台上走下来,争取做到讲与练的结合;让学生在“动脑、动嘴、动手”的实际参与中掌握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4]。例如,合唱课时也可以融入声乐、和声、即兴伴奏以及音乐乐理知识,使学生所学的与实际学会联系;音乐欣赏课欣赏经典名曲的曲式分析、音乐史、人文科学知识等。练习视唱练耳时可以适当的增加钢琴曲、声乐曲;钢琴课、声乐课时注重锻炼学生的读谱与视唱能力。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全方位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更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培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这样学生也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树立起多元人才观

  高等音乐专业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音乐教学技巧能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意识更要有充足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扩大知识层面,精确接触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根据自己自身的条件去找寻相关的契合点,因材施教,避免教学中“专、深、窄”的倾向,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人才。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教学要求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能学习、能创新、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行。在21世纪信息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学生们获取新知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这就更加要求专业师范院校必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传统的“维持型”转变为“创造型”[5]。恰恰这一点会被很多学生所不重视,在他们学习专业音乐知识的课程中,通常都是死记硬背的学习,在技巧课的学习时,也常常以机械练习来学习,过目不过心,学习方式比较死板,要教育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改变思维方式,以“勤”加“巧”练来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进行专业训练时找出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引发积极的思考。教导学生要“学会学习,善于创新”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应成为各类音乐理论课和技能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应该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新文化与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兴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获取、吸收新知识和总结新经验的思想方法。另外,较强的实践能力也是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教育专业学生中进行“音乐师范生的技能大赛”比赛内容涵盖音乐专业的许多项目,更包括中小学教师所必备的技能。主要有:声乐、钢琴、舞蹈、朗诵、即兴伴奏、视唱练耳、板书、音乐理论知识、说课以及现场作答等[6]。技能比赛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防止学生偏科现象,也有利于教师更直接的评价学生的音乐水平、音乐修养、音乐教学能力,更好的发展全面性的人才,因而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树立起全面的质量观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效益”在何处?现代人都讲“效益”。那就是能培养出能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和面向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合格的人才。针对人文素质教育,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一专多能”。音乐师范生毕业以后,达到“在讲台上是个称职的教师,在舞台上是个合格的演员,在文艺活动中是个活跃的多面手”[7]。为此,各个高等院校要多组织艺术实践、教学观模和教育实习,让学生多登台、多锻炼、多实践、多参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从课外实践中学到课上学不到的知识。为此高等院校要多注重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还有一点应该注意,就是严把专业考试质量关,确保考生质量,不应当现代社会只用专业课以外的两三门课作为教师考证的衡量标准,而是应该全方位的考核。例如,音乐教师的技能都不合格,就算心里学、教育学学的再好去教课也不会教出来优秀的学生。所以教师的综合水平相当关键。

  (四)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新音乐课程的改革更加突出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把兴趣作为最好的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教育理念[8]。可以想象,一个仅有一门特长而其他型知识及内涵匮乏的教师,他怎么能够胜任教学这份如此艰巨的任务呢?再者说,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富有审美情操的艺术,是有深厚的文化基底和人文情怀的艺术门类,一个知识能力不足的人,甚至连写个请假条都是错字连篇,拿到一首歌连歌词都不能读通顺的学生,是不能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的,又如何能发展和体现音乐的创造性呢?这种学生是无法达到较高的艺术修养的。正是由于文化涵养的浅薄,造成了他的专业课程也不能够学好。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在掌握好专业课的同时,更加加强对文化课的学习,努力将自己发展成更加优秀的全方位的音乐人才。作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师范生,在这个21世纪人才济济的社会中,不仅要求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9],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单单会上音乐课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在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格培养。学习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在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可以做到一种叫授教,一种叫自学,再看一些电视节目及杂志的时候也可以做到一种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都可以是学习机会,就看看有没有决心和恒心。

  (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素养

  例如,我在给学生上钢琴课的时候,他们从开始到结束,力度、速度以及指法,表情都不能达到要求。刚开始还很好,但是到了后面就没有在坚持,变得随意。这个时候我就会要他停下来,跟他讲弹琴就像做人,要善始善终,坚持到底,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让学生得到启发,自己感受,感染,再到感动。例如一首歌曲《阳光时代》,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分担风雨,共享阳光,在风雨中做事在阳光下做人。在抗日救亡时期,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例如《抗敌军歌》、《五月的鲜花》、《救国军歌》这些都是充满了人们的愤懑之情[10]。家可破,国需保,身可杀,志不挠的英雄气概。或是一首流行歌曲《我相信》也是一种激励。在平时的音乐学习中学会多用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给青年学生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他们的人文素质也有了逐步地提升,不单单是教他们演唱作品,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歌曲内在的真正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动和影响。在学习这些歌曲的时候也要让学生写自己的感悟,慢慢地写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歌曲也学会了同时,个人心理领悟能力也提高了。

  五、结论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师范生,未来要担任音乐教师的角色,在将来的音乐教育中要担当的是领跑者的角色,所以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技巧,同时也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素养。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文化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培养,真正的树立起立体的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处理好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之间的关系,努力挖掘教学和学生的人文素养,找到契合学生个性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做到所讲的内容实用有效、贴近生活。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面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目前的教育要求,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必须不断修正培养目标,不断学习专业技能、更新教育理念、改进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扩展自身知识,以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让将来音乐人才更加的完美,有实力。这样我们国家的音乐人才才会越来越优秀,综合实力才会越来越强,培养出来的音乐生也不再会是空空的花瓶,只有将专业素质和能力转化为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音乐的各种功用才能通过我们的细心教导、辛勤耕耘,开花结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专多能”的音乐人才会越来越多,音乐发展道路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郭声键.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顾明远.人文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教育管理,1995(4).

  〔3〕姚宏宇.浅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问题[J].赤峰学院报,2011(1).

  〔4〕王均平.新课程标准下音乐师范生素质教育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报,2010(1).

  〔5〕陆洋.西北成人教育学报[J].2011(3).

  〔6〕尹爱青.学校音乐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7〕大众文艺.2009(5).

  〔8〕刘文婧.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

  〔9〕杨彬修.高师音乐专业的人文素质[J].湖南科技学院报,2009.

  〔10〕蒋艳琦.浅谈音乐美学[J].现代交际,2010(12)

  人文素养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小学生人文素养在语文本色回归中的培养 》

  人文素养是人最重要的思想品质,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是我国的基础学科,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重大帮助。

  一、对语文本色的诠释

  文明的出现伴随着文字的诞生,文字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我们如今学习的汉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代的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春秋战国时期,有四书五经;唐宋时期,有唐宋八大家,诗仙诗圣,此时是我国诗词歌赋发展的巅峰时期;元朝,又出现了大量的曲牌;近现代,更是涌现出了大批的文学名匠。他们的文字要么是对历史的总结,要么是阐述个人的观点,要么是描述发生的时事,要么是抒发内心的情感,都极具教育意义。经过对这些文章长时间的挑选和整理,编纂成为了现如今的语文教材。可以说,语文汇聚了前人思想的精华,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荟萃。语文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习书面上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能够通过文字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每个文章中都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生动的描写让他们跃然纸上,仿佛就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情绪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由于语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灵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方法。学生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灵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从而实现语文本色的回归。

  二、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

  1.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

  小学生刚刚接受系统的教育,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文字仅仅处于认识阶段,不能灵活的运用,在学习时面临很大的困难。而培养人文素养首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知识作为依托,这些都是小学生不具备的,而一味的灌输教育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2.有同情心和爱心,同时也有很多负面情绪

  小学生都喜欢热闹的环境,愿意跟其他同学一起玩耍,而且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能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也乐于照顾小动物。这些与老师和家长平时的教导是分不开的。在课文中也有很多助人为乐的例子,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遇到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同时还得到了教师的表扬,此时小学生会流露出强烈的嫉妒情绪;当教师批评自己时,又会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健全,一切出于本能反应,无法判断事物的是非对错,也不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有碍于人文素养的培养。3.语文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是活跃了课堂气氛,说些学生喜欢听的故事,而没有深入剖析故事的内涵。小学生只是对故事中的人物感兴趣,对于他们具体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教育意义完全不能理解。而教师在其中缺少引导,使得学生不能真正语文的内涵。

  三、语文本色回归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由浅入深,从课文的内容入手,通过朗读、提问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并使其思考文章想要表达的意义,在小学生的理解范围内实施人文素养的培养。

  1.感悟阅读,品读人文之美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不能讲述过于深奥的内容,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内涵。例如,在讲述《小猫钓鱼》一课时,教师要像讲故事一样把课文叙述的生动、形象。讲完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说:小猫为什么要去钓鱼啊,小猫为什么钓不到鱼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等。通过问答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从小动物联想到自己身上,知道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是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定的,能够让小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

  2.静心思考,感受品质之美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气氛,不能使小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这样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需要感受文章意境的时候,要让课堂保持足够的安静,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氛围。例如在学习诗词时,就不能像讲故事一样,只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如阅读《庐山的云雾》:“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这样的文本,只有学生自己小声的阅读,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正站在云端,脚下是大片的云雾,自己和云雾都随着微风慢慢飘荡,渐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通过将自己代入到文章中,来体会这种缥缈的感觉,从而促进学生感受课本的人文之美。

  3.读写结合,展现人文素养

  教作文,就是教做人,人文素养不仅在于阅读与思想感悟上的结合,更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之中,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更直观地表现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有读,就有感悟,而感悟不能仅仅是思想上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将阅读的感悟通过写作表现出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发挥想象的空间,不能限定作文题目,要给出一个故事或者是一篇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写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也可以从自身的感悟写,还可以讲述类似的亲身经历。使阅读、思考与写作结合,能够有效的积累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人文素养应该从小培养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加强引导,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从学习到做人,从课堂到生活,一步一步实现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

有关人文素养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关于传统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2.大学人文素质心得体会

3.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4.有关文学素养论文范文

5.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6.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7.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161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