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论大学生个体修养与社会公德建设论文

谢桦分享

  社会公德建设是我国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提倡公德、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条件下,正确认识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研究并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保证我国社会公德整体建设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是具有积极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打击精心准备的:论大学生个体修养与社会公德建设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大学生个体修养与社会公德建设全文如下:

  【摘要】当今社会大学生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分析现今大学生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根据这些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教育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修养;社会公德;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

  火,只能把铁炼成钢,却不能把铁烧成灰烬。 ——刘白羽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南宋爱国名将文天祥坚持抗敌,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劝他归顺,将其随军带至涯山,要他写信给宋朝守将张世杰劝降。文天祥反问:“吾不能保护父母,乃教人背叛父母,可乎?”并写下了《过零丁洋》这一著名诗篇。后被带至元大都,终不屈服,被斩。其妻收尸时在他衣带中发现一篇他写的赞文,正写:“孔子成仁,孟子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1928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被捕。在法庭上,她大义凛然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和镇压革命的罪行;在狱中,她顶住酷刑考验,鼓励难友坚持斗争。在押赴刑场途中,她还激昴地向沿途群众演说,宣告革命者是杀不完的,革命必然成功。敌人残忍地将她杀害。向警予,英勇就义!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像这样爱国爱民,为民族为社会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乐”的思想;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加强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道德建设是社会公德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的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同学们的一生影响都很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的教育,把当代大学生培养为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与社会公德(二) 大学生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建设是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法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社会公德是文明程度的体现。

  (三)大学生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建设是完善大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是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文化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应该在社会公德方面体现较高的素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现今,大学生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的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道德败坏的事例屡次出现在我们身边。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抄夹带、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等等,带手机,发短信,买答案,甚至找枪手替考。尽管各高校采取了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头并没有被遏制住

  有的同学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就餐时任意插队,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基础文明行为失范,不能尊老爱幼,尤其是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 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差,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俭,互相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不能爱护公共财产,图书失窃,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占座”也是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现象。晚自习开始了,人没到,有纸条、书本“占”着座位,后来的同学只能“望座兴叹”。更有甚者,“座无虚席,人不过半”,晚自习都快结束了,不少被“占”的座位却还一直空着。“占座”事情虽小,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较大。很多同学对此感到既窝火却又无可奈何。

  (二)对大学生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的现状原因的分析。

  1、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

  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

  2、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愿意花费时间去督促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犯的错误,无原则地原谅。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 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就会表现为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同时,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现实中,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注重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3、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

  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一些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老师同学赏识等,加上对社会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使人生价值发生倾斜,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厌倦、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随之产生。很容易沾染打牌、抽烟、破坏公物等不良恶习。 生活中消极处世,冷漠待人,造成道德观念淡漠。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

  孤独、沉默、消极、冷漠.,甚至性格扭曲。 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 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增强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二)在社会实践中增强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道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弘扬思想道德与社会公德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加强思想道德与社会公德的教育,能够内化个人人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标准,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只有将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的建设联系起来,才能将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传承下去,才能将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周之良.《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葛晨光.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资助课题.2003

  [3]李振远.在校园与社会间发育和变异的大学生道德文化[J].青年文摘,1998,(7).

  [4]杨林国.当前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1997,(2).

相关文章:

1.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3篇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2015年修订

3.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及答案(第一章)

4.网络时代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

5.高三个人鉴定范文3篇

6.2015年新学期开学教师工作计划

    46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