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论文3000字(2)
大学思修论文3000字篇二
《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义及地位》
作者简介:杨小凤,女,重庆铜梁,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摘 要:明确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正确法治观的形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进而在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教育三个层面分别讨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意义 地位
一、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标:法治观的形成
要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和塑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就必须在广大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以法治观的形成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1]传播和宣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理,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精神,进而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为他们的法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法治观的内容主要包含认知、情感两个方面,认知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认识和了解,情感指的是主观上对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中心的法治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得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学会运用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治观或法治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并指导将来的实际工作。
法治观无论对于高校的教师,还是普通高校青年学生,特别是法学专业的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法治国具体到高校中,就是依照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进行高校的建设和治理;教师和学生良好制度意识的形成,既可以降低高校的日常管理成本,也会对社区甚至社会形成积极的影响;正确的法治观还代表着公民对于国家制度和规范的信仰和遵守。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一般的法学(或法律)教育不同,其侧重的是法治意识形态的建设,这非常契合我国高等教育中对个人法治观养成教育的需求,可以说,其对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教育体系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义
第一,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知群体,是未来国家实力、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义工作的接班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助于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工作接班人的标准,制定全面的高校教师培养方案、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和法学专业培养方案,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有助于对高校师资队伍、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育载体、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考核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视。[2]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对学生知识量的提高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更加在于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塑造,在于以德育为核心的全方位独立人格的形成。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合格公民目标的指引下,有助于协调和平衡高等教育中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重新审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助于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调整。
第二,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机制的建立是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法治观的必要基础,法治观作为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的凝结和升华,是现实生活中处理法律问题的最终指引,高校青年学生正处于法治观的形成过程中,需要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法治意识教育和培养。[3]正确法治观的缺失一方面会造成社会中的公民意识虚无和法治信仰的缺乏,使人可能因缺乏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而作出对社会、国家、他人利益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另一方面,正确法治观的缺失,又会使人缺乏通过正当渠道表达诉求、通过合法手段实现诉求的权利保护意识。一个社会中法治观念的形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是高等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公民的必备内容。现今高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重量不重质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重技能轻德育的培养模式等原因,出现了由就业率等并不全面的指标主导教育发展方向的现象。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心是对高校教师和学生法治观和法治意识的全面塑造,是契合于我国建设自主型法治国家的目标的,是符合我们社会发展大趋势的。
第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机制的建立可以使得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落到实处,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程”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为载体,高校可以尽快形成一个全面适用于教师、各专业学生、法学专业学生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的指导作用。高等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脱节,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因为缺乏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而可能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偏激的看法,以偏概全的理解现实问题,更可能无法摆正自身位置,无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确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异同,无法以正确的标准衡量我国社会的公平公正程度和社会发展水平。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仅全面阐释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直接、客观的提出了我国法治建设中既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仅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做了全面详尽的分析,更概括性、纲领性的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明确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方向。这大大不同于我们教育中对法治理论的阐述和对法律规则的分析,是在宏观层面对我国法治发展进行全景式描绘,是实践性的,是符合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建设社会的实际需求的。
三、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地位
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方法、机制和体系建设中都还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仅见的观点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都较多从宏观层面强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各个领域、层面、群体中的意义,很少涉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二,都较多强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内容,对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明显不足;其三,缺乏对整体框架和体系的提炼,未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放置到高等教育中去全面和系统的考察和讨论。由上文论述的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可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目标的重要实现手段,是塑造大学生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必要途径。对于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地位的确定主要是在以下三个层面上进行探讨:
第一,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高等教育的整体目标对于社会来说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科研成果,而对于学生来说是则是对个人智识和意识的全民塑造。从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与规划角度来看,对个人智识和意识的塑造应该符合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应该与高等教育培养青年人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人翁意识的最终目的相吻合。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是稍显抽象的,是整合在高等教育的目标中的。同时,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也会促进高校建设、管理流程向规范化、合法化的方向发展。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将法治理念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中,对社会整体思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第二,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我们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完善的价值观、较强的道德、正确的世界观。高校教师和学生是社会知识阶层的主要来源,是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的主要力量,对其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法治理念教育是使现代化法律意思内化为其自身意识和思想的必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意识、心理全面教育的过程,而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则可以走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爱国教育相结合的路线,以公民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整合,使二者相互渗透、形成互动和融合。
第三,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在法学教育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思想性、原则性、导向性的作用,其统领了法学教育中的各要素,其对法律实践和法学研究的本土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对我国民主法治发展方向的确立,是对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的养成教育,是法律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现了法学教育的时代性,因为其既适应我国法治的阶段性要求,又树立了我国法治发展的长远目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展现了法学教育的实践性,其描绘的和规划的都是我国社会的而非理论的蓝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展示了我国法治发展的渐进性和自主性特征,鼓舞了我国未来法律工作者的信心,强化了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如果说法学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法学专业大学生专业素养的话,就应该明确专业素质一方面是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是指职业道德。针对这两方面内容,法学教育就可以分为法律知识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而法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法治人才应该是兼具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因此法学教育在回应社会需求中要兼顾知识教育和理念教育。高校法学教育除了培养未来法律工作者的作用外,还有为社会贡献法学研究成果的功能。在法学研究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起到了指引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的的作用。综上可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统领法学教育的路径、方式、内容的,是在向未来法律人展现我国法治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室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问答[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年:9.
[2] 邢国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2.
[3] 黄文艺.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看过“大学思修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