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最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作了许多理论探索。在实践上,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也作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决策,并且正在逐步推进这一过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供大家参考。
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范文一:利率市场化改革
摘要:把握好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业开放的关系。吸收东亚地区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教训,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时,一定要把握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节奏。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
经过多次利率政策调整,我国利率体系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初具规模、人们对利率波动敏感性和预期心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无疑已使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但是,现行利率管理体制中利率改革的基础条件、传导机制和外部环境尚不完备,直接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实施。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假如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
利率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方式可能是面谈摘要:L招标,也可能是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客户或者服务提供商之间反复权衡和选择。
(二)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样,金融交易同样存在批发和零售的价格差别;和其不同的是,资金交易的价格还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利率计划当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相反,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或称规模)、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
(三)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从微观层面上看,市场利率比计划利率档次更多,结构更为复杂,市场利率水平只能根据一种或几种市场交易量大、为金融交易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来确定。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同业拆借利率或者长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它们将成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
(四)政府(或中心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样。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政府(或中心银行)对金融的调控只能依靠间接手段,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格局,从而间接影响利率水平;或者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从而改变市场利率水平。在金融调控机制局部失灵的情况下,可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进行适当方式和程度的窗口指导,但这种手段不宜用得过多,以免干扰了金融市场本身的运行秩序。
二、利率市场化的动因
(一)利率市场化的最主要动因在于,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新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就在于,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功能,而资源的配置首先是通过资金的配置完成的。这就要求资金的价格商品化,由市场供求决定,使投融资主体根据资金的平安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要求公开自由竞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利率管制。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竞争垄断模型来分析利率在管制和市场化情况下不同的福利效应。
完全竞争的借贷市场暗含着的前提条件是摘要:第一,构成借方的诸多借款人是完全竞争的,构成贷方的诸多贷款人是完全竞争的,资金的借贷双方也是完全竞争的,因而,借款和贷款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左右借贷市场的价格,只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第二,借贷双方都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借方或贷方,任何一方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立即会做出有利于其边际效益的理性反映。第三,借贷双方对信息的占有是充分的。
(二)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率市场化动因。①加入WTO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国际化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也带动了国际贸易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金融业应进一步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和国际金融接轨,而条件之一就是以利率和汇率为中心的金融商品价格形成市场化。②迎接网络经济的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无疑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网络银行是银行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网络银行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在于它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由此带来服务的价格优势。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上述这些新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会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根据实际情况,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可考虑为摘要:
(一)放松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和培育货币市场并举,提高货币市场上形成利率信号的导向功能,逐步形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有管理的同业拆借利率,初步建立起以中心银行再贷款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基础的利率体系。
(二)在放松商业银行不同货币利率管理中,应当先放松对外币利率的管制,后放松人民币利率的管制;对商业银行的不同业务品种,应当依据不同市场主体对于利率信号的敏感程度,遵循先批发、后零售的顺序,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对于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存款利率。
(三)在放松贷款利率管制的进程中,及时扩大利率的浮动幅度,简化利率种类,逐步健全中心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并在国有银行完全商业化的基础上,使我国的金融业和国际接轨。
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政策的配合
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思路和方案已经基本明晰,当务之急是积极创造条件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防范和化解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蕴藏的各种风险。从目前看,推进利率市场化应当有以下政策的配合。
(一)加快进行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和制度创新,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非凡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对投资效益、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的出资人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借贷行为的合理化。
(二)推进商业银行制度建设,强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确保银行体系内的有序竞争。
(三)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放宽中心银行对货币市场的限制,以便发现资金的市场价格,并以此作为中心银行进行利率政策操作的参照指标,依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灵活进行调整。
(四)加大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发挥中心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功能,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保障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把握好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业开放的关系。吸收东亚地区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教训,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时,一定要把握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节奏。
参考文献
1、利率市场化改革:比较与借鉴万荃; 孙彬当代经济研究2012-05-15
2、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再思考——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视角万幸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08-15
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范文二:利率市场化对县域银行业务影响
摘要:
我国利率管理方式将由政府管制逐步演变到完全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银行利差缩小、风险增大,尤其县域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本文在分析当前县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就利率市场化对县域业务的长期影响进行展望,并相应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银行业务;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取消贷款利率限制,我国利率市场化仅剩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最后一步。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将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同样也对县域1金融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当前县域银行业务表现的基础上,就利率市场化对业务的长期影响进行了展望,并相应提出对策建议。
一、利率市场化加速以来县域存贷款业务表现
从2012年6月利率市场化加速以来的表现看,利率市场化加速对县域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存款业务方面,对县域贷款定价影响尚不显著。
(一)县域存款竞争加剧,同业策略出现分化1.定价策略分化央行放宽存款浮动区间后,县域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定价策略。五大行2和邮储银行,活期存款和中长期存款不上浮,短期存款为基准利率上浮8-9%左右。县域股份制银行,中长期存款不上浮,活期存款、短期存款均上浮到顶。农商行和信用社存贷业务定价“高进高出”,较为激进,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典型如江浙等东部地区城商行、农信社各期限存款利率均在第一时间上浮到顶。2.市场份额反转由于与四大行3在存款产品、结算能力方面的差距,根据我们的统计,2009年至利率市场化加速前,信用社县域存款份额呈逐年下滑趋势,累计下降1.4个百分点。但自2012年6月央行放开存款定价上限以来,受益于定价上浮到顶的定价策略,信用社存款市场份额逐步提升。特别是储蓄存款,2012年6月到2014年末,县域地区信用社储蓄存款大幅增加2.25万亿元,是同期四大行增量总和的1.5倍。4
(二)县域贷款定价下浮压力较小,直接融资替代贷款现象突出1.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暂无实质影响商业银行的县域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议价能力强的大型优质客户占比较低。从四大行来看,县域地区很少有评级达到AAA以上的客户,定价也基本不存在突破7折下限的情况。目前看放开贷款下限,对县域贷款定价未产生实质性的冲击。2.直接融资替代部分银行信贷近年来县域优质大型客户,利用企业债、股权融资、信托贷款等直接融资渠道的明显增多,一定程度上对银行信贷产生了替代。直接融资的兴起,对县域贷款定价的影响要大于贷款利率下限放开。2014年,全国企业债、信托贷款、股票融资的规模增量占社会融资总量的35.6%,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5
二、利率市场化对县域金融业务长期影响判断
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后,将对县域金融市场产生深刻影响。
(一)县域金融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县域市场具备独特的内生优势,其发展潜力、市场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认可。1.存款市场价值相比城市业务,县域存款市场具备独特优势:一是高成长优势。2009年以来县域银行存款年均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在国家“四化同步”战略的推动下,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将带动县域存款稳定增长。二是竞争空间优势。据统计,县域每百平方公里金融机构网点数为1.7个,仅相当于城市的14%6,而且监管部门对新增网点标准日益趋严,县域存款从竞争主体和竞争环境来看预计仍好于城市。三是稳定性优势。县域个人客户投资渠道较少,金融资产以存款为主,受理财产品分流的影响相对较小,这种金融习惯短期内仍不会改变。四是低成本优势。县域存款以活期为主,资金付息成本较低,存款议价能力相对较弱。未来即使活期存款定价放开,由于较低的付息率基数、较宽松的竞争环境,县域整体存款成本上升的压力也要小于城市。2.信贷客户价值贷款下限放开,优质客户将参考直接融资成本增强对银行的利率议价能力,对金融机构信贷构成“量价”双重挑战。相比城市市场,县域具有明显的优势空间:一是“以量补价”空间。伴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产业转移和城镇化推进,县域地区信贷规模增长空间巨大,为金融机构“以量补价”策略提供基础。2009年到2014年末,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年均增速2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目前县域地区的金融深化率(贷款/GDP)仅52.78%,比城市低145个百分点。二是定价提升空间。县域地区以中小客户为主,更加关注贷款的可得性,对利率的承受能力较高。根据宜信公司对全国3231家小微企业的调研显示,小微企业对融资成本承受能力较高,86%的企业主表示可以接受法定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银行议价能力相对较强,还具有较大的定价提升空间。三是结构配置空间。随着县域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县域中长期贷款需求将快速增长,有利于金融机构通过加大资金期限错配来提高利差收益。3.高速增长的中间业务需求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金融机构将往往选择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相比城市,县域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可有效弥补金融机构利息收益的降低。一方面,县域中间业务市场尚未有效开发,挖掘潜力较大。目前县域金融机构中间业务以代发工资、代理基金、代理保险等传统结算类、服务性的代理收付业务为主,投资顾问、财务咨询等高层次、高附加值业务开发不足,县域中间业务仍属“蓝海市场”。另一方面,县域居民消费升级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县域居民消费正在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迈进,将持续推动支付结算、银行卡、保险理财、资金管理等县域中间业务需求增长。
(二)县域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一方面,县域业务的市场价值将吸引金融机构加速向县域布局,县域市场竞争环境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县域金融机构的规模、业务结构、管理能力差异很大,对利率市场化的反应速度和应对策略各不相同,将会呈现异质化的竞争格局。1.市场定位进一步分化一是县域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领域更加细分。利率市场化之后,县域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上升压力较大,无论在信贷规模还是资金定价上,都难以满足大型客户规模融资需求,其经营重心将转向中小客户,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以在细分的市场领域取得领先优势。二是大型银行规模融资优势进一步突出。大型银行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可调配信贷规模更大,风险管理水平较高,具有服务优势。预计未来大型银行服务县域大型企业客户、骨干项目和大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将更加明显。2.业务重心加速转移一是区域重心转移。长期看利率市场化将推动竞争由东部发达县域向中西部县域转移。东部发达县域金融资源丰富,县域金融竞争已达白热化程度。金融机构将开始“啃硬骨头”,加强对中西部县域的存款资源、客户资源的争夺。二是客户重心转移。未来县域金融机构客户重心向三类客户转移,包括向长期合作、具有综合回报价值的大型客户转移;向定价水平高的中小优质客户转移;以及向符合战略导向、具有相对优势的特色客户转移。三是业务重心转移。县域金融机构通过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和表外业务,可以缓解利差收窄对盈利冲击。从传统信贷业务来看,可以向零售贷款业务转移,零售贷款客户议价能力较弱,经济资本占用较少,且业务增长具有很强的抗周期性。3.竞争要素更加多元一是价格的竞争。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具备自主定价权,竞争策略将在一段时间内更多的通过价格手段来体现。规模越小的银行,资金渴求越大,对存款定价上浮水平越高,资金成本也越高。贷款方面,县域中小金融机构将更多地采用降低定价方式争取优质客户。二是产品服务的竞争。在价格竞争的同时,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以优质服务和创新产品增加客户黏性。县域中小金融机构将发挥人缘地缘和效率优势,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灵活性,抢夺县域细分市场。县域大型金融机构将发挥自身综合化经营优势,注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客户综合回报。三是管理的竞争。管理能力高的行,能够及时实现利率政策意图的传导,最大程度避免价格战,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三、利率市场化对县域业务经营的挑战利率市场化对县域业务的挑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可持续增长的盈利挑战县域金融机构对利差收入依赖较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县域金融机构将面临资产收益下降和负债成本上升两端的压力,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按照县域银行业的平均利差和资产规模,根据我们测算,当所有存款利率上浮10%且贷款利率下浮6%时,县域存贷利差将下降41基点,县域银行业整体平均利润将下滑6.27%7。
(二)定价管理能力挑战利率市场化后,价格竞争成为常态,定价能力将成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县域银行的定价管理能力亟待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准确的风险和成本计量能力。目前国内银行对县域客户单独的风险计量模型普遍不够完备,风险历史数据积累不够充分,也未完全建立科学可靠的成本分摊规则,还不能够实现按照县域客户、产品,进行管理成本、风险成本、资金成本的精确计量。二是精确的客户价值评价能力。对县域客户贡献度和市场价值缺乏准确评估的能力,特别是对中小县域客户,由于未能建立统一的客户业务信息视图和综合贡献度评价模型,很难评估其综合价值,难以做到合理定价。三是灵活的利率授权政策。目前银行的利率授权管理对不同区域县域业务的差异化考量存在不足,在授权的灵活性上有待改进。
(三)风险管理能力挑战利率市场化对县域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县域信贷资产将加强向定价水平高的中小客户、长期限结构配置,会加大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通过提高中小客户利率水平来覆盖信用风险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将导致“逆向选择”现象增多。二是资产组合管理风险。利率市场化要求银行根据利率变动合理配置资产、负债组合结构。由于目前县域负债管理差异化政策不够,特别是县域长期以涉农业务为主,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历史经验数据不可比。目前既缺乏可靠的组合管理基础数据,也缺乏针对县域特点的组合计量模型,实现县域资产有效配置和合理风险对冲的管理难度很大。
四、县域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在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县域银行业务面临着同业竞争加剧、存贷利差收窄、盈利模式冲击、风险放大等挑战,必须加快经营转型,有效加强定价、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应对,化“危”为“机”。
(一)着力巩固县域低成本的资金优势利率市场化将直接提高存款获取成本,而县域存款又是县域金融机构的竞争焦点,必须下大力气巩固阵地。一是瞄准县域优质存款客户。个人客户方面,抓好重点抢抓县域城区、开发区、重点集镇、专业市场、产业园等重点区域的高中段零售客户和贵宾客户个人存款;对县域公务员、种养大户、私营业主、城郊拆迁农户等县域中高端个人客户群体实施名单制管理;对公客户方面,重点抓好资金富集大客户、系统性客户等重要客户群体的对公存款,大力拓展财政、社保、公积金等对公机构存款占比,从源头锁定存款。二是打造优势存款产品。创新县域结算产品;定制县域专属理财产品,比如针对县域征地款、拆迁款、大型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商户,定制具有收益竞争优势的县域专属结构性个人理财产品;加快研发县域专属结构性对公理财产品,增强对对公存款的锁定作用。三是提高综合营销服务能力。对县域白金卡、钻石卡客户以及拆迁或征地补偿户,从单纯销售产品转向根据客户需求、家庭财务状况,制定理财规划方案,推行“一户一案”。抓好节点营销。针对新城镇建设的乡镇拆迁和土地征用补偿款发放、农村财政转移支付集中划拨、农村商贸市场资金结算等关键节点,以银村共建、银镇共建为载体,组织开展针对性强、规模效应好的营销活动。
(二)适当调整县域信贷发展策略结合县域竞争环境和客户特征,实施差异化的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一是增强对县域骨干规模客户的支持能力。重点介入包括大型央企、世界500强在县域的分子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客户,以及在县域地区落地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二是增强县域优质中小企业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特色型中小微企业和小企业集群的支持力度,制定“一揽子”服务计划;三是巩固涉农领域细分优势,着重支持规模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延伸、支持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涉农产业。
(三)加强内外部定价能力建设县域必须在全行统一的定价体系基础上,体现自身的差异化、特色化。加大对不同县域地区的差异化授权,比如对中西部新兴的经济强县地区,重点加大存款价格管理,对规模客户的授权适度放开,确保巩固存款市场地位;提高县域客户贷款综合定价能力,包括按客户综合贡献度进行有效的客户细分并分类确定差异化定价水平;优化“三农”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有针对性地调整部分县域业务的经济资本系数,提高闲置固定资产和资源的资本计量系数,努力盘活闲置资源。
(四)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往往伴随着客户结构调整和期限错配程度的加大,客观上会放大信用风险、利率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一是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准确把握我国“四化同步”的产业特征和规律,在区域和客户、项目选择上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按照“收益覆盖风险”的要求,更加科学地进行风险定价。二是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在全行统一的利率及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下,及时对县域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利率敏感性分析、久期分析。三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加大对县域支行存款波动和大户资金的监测力度,建立符合县域业务特点的流动性风险应急预警机制和报告机制。建立覆盖全机构层面、表内外、本外币一体化的流动性管理体系。
(五)着力打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下,过去依靠高利差的县域银行盈利模式将面临较大冲击,迫切需要多渠道拓宽盈利来源。一是巩固传统的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优势,以项目代理、电子银行、国际业务和理财服务为重点,大力提高代理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占比。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业务。围绕“三农”业务特点和客户需求,稳步推进理财融资业务,积极发展利率和汇率风险套期保值产品,大力发展租赁业务,加大现金管理业务和托管业务创新和发展。三是大力推动综合经营。通过依托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多元联动,以弥补利差上升压力。建立与投行、保险、金融租赁、基金公司的合作机制,重点推广人民币债券、境外上市、财务顾问、融资租赁、跨国并购、资产管理等高价值产品。
参考文献:
[1]苗建坤.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县域金融机构影响及对策分析[J].河北金融,2014(12).
[2]姚明德.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J].金融会计,2014(1).
[3]李海平,单克强.对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讨—以某国有银行县域机构为例[J].华北金融,2014(2).
[4]顾正宇,冯静生,朱家祥.利率市场化:县域银行贷款定价策略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4(5).
[5]郭洪生.贷款利率开放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N].金融时报,2014-6-15.
[6]连平.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转型[J].金融与保险,2014(2).
[7]刘义圣.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