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政治方面论文
在当下的初中教学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级中学政治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级中学政治方面论文篇1
浅析巧用班班通设备上好思想品德课
近年来,班班通教学手段的出现,可以给学生展示很多图文、音频、视频资料,从而帮助学生从实践的层面认识问题,进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班班通的运用却不尽如人意。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亟待提高
尽管班班通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中学教师的普遍认可,但要运用好班班通这个工具,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也是最近几年才得到推广和普及。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对这门技术还比较生疏。一些教师习惯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对班班通技术运用的比较少、缺少尝试。因此,由于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从目前来看,教师驾驭班班通教学的能力以及教学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二)教师使用班班通的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效果不明显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勇于去尝试,但是尝试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感觉这样的教学不伦不类,既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得心应手,又没有现代教学方式的那种科技感、时代感和方便感。这样,就挫伤了教师使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班班通教学不仅要求老师准备好教案,还要制作与本课内容相适应的班班通课件,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经过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对比之后,最终又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为适应班班通教学的需要,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和教师一样,都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而班班通条件下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式的学习。通过音频、视频、图文资料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情境,并且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还要积极地和同学进行交流并分享心得体会,不能被动的等老师把答案和结论公布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班班通教学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民主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
二、班班通教学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平,增强获取,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直接表现在教学课件的制作效果上。一份成功的教学课件首先应该是符合教学需要的包含有效信息的制作精美的艺术作品。它会给人一种内外兼具的感觉,内在充实、外在美观。而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和网络、电脑等相关的知识。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怎样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并最终整合为课程资源。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还要有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像大浪淘沙一样找到适合教学内容和自身教学特点的有用信息。
(三)更新观念,勇于尝试
班班通教学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为了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采用班班通手段,整合有时效性、启发性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思考社会、人生问题的素材,培养他们关注社会,认识社会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背后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那就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懂得了他们是社会的主体,有责任也有能力去认识社会,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班班通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一)选取材料注重时效性、典型性和启发性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电视,报刊上充斥这大量的信息,纷繁复杂,从中挑选出时效性和典型性的材料来说明有关的问题。时效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典型性旨在有力的说明有关的理论问题。这样,在知识的趣味性和准确性上就能够得到保证,还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教师通过准备文字材料、漫画、视频、音乐和新闻等材料,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去思考有关的问题,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同时,还要注重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来讨论、交流,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彰显个性,使生生互动起来。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一言谈”的作风,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思考,更不应该把教学理解为把有关的结论告诉学生。教师要学会和学生之间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的言行要有所调整。比如:上课的语言、语气及表情上都要有所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不是表面的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是建立在对学生的聪明才智的充分肯定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民主式”的教学活动。
(三)班班通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简单的依靠班班通而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班通仅仅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这个工具使用的好不好,有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关键还是看掌握技术的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高不高,有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教育教学的科学理念。如果完全依赖班班通,认为做好课件就可以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这就背离了科学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
初级中学政治方面论文篇2
区域养老救助均等化的策略探讨
为了提高五保集中供养水平,实现区域五保集中供养均等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升五保对象的社会认知。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公平正义来看,上自政府下到普通民众都应从善出发,尽力去帮助五保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对待老人和五保老人,给予他们必要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改变社会对于他们的不公正待遇和认知,以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
第二,提升五保供养经费的统筹级别、加快五保机构投资建设。目前,我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经费一般由县级政府财政统筹为主。全国共有2858个县级行政区,分布于东、中、西三大区域,东部相对发达而中西部相对落后,县市之间的经济差异更加鲜明,致使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资金差异显著。一旦改变目前五保集中供养资金统筹级别,由县财政提升到省财政,甚至中央财政,并且做到专款专用,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责,禁止一切非法腐败行为。中西部落后地区五保集中供养的资金瓶颈将会消除,通过养老院的修建等,逐步扩大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比率。这样一来,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将会发生巨变,五保集中供养水平将会显著提升,供养质量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区域差异将会逐渐缩小。 第三,实现五保集中供养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在我国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国家承担着第一责任主体角色。同时,应该积极倡导社会的公平正义,鼓励企业、组织和个人积极行善,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履行社会救助的应有职责。首先国家要允许其它社会救助主体的存在,承认它们的合法地位。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为组织、个人和企业的社会救助提供制度保障,既可保护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又为被帮扶对象提供真实而有效的救助。再次要培育公民的社会救助意识,倡导社会的正义观。
第四,将农村养老、五保供养有机融入新农村建设。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则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应该将其纳入到整个新农村发展、规划、建设、管理之中,确保五保集中供养场所的用地与其它方面的保障,为五保集中供养提供支持。与此同时,应该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与五保集中供养问题相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五,复兴中华“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美德正日渐受到金钱等侵蚀而丧失,出现年龄歧视、虐待老人、侵犯老人合法权益等恶劣行为,老人的地位逐渐降低。中华复兴、和谐社会的构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应是题中之意。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教育引导,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美德,把它作为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德性修养之一,针对虐老、侵犯老人权益的行为,要利用法律武器为老人伸张正义,严惩不敬、不孝的忤逆行为,使老人能够享受应有的权力和尊重。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弘扬传统“孝”道,挖掘当下的“孝”行,为全社会的行“孝”起到模范作用和标杆效应。
第六,加强监管、因地制宜。五保集中供养水平的高低与资金具有密切联系,同时也与监管等高度相关,浙江省、江西省则是鲜明案例。五保工作一定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视,通过有效监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扩大工作效能,使五保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同时,也应该考虑区域的实际情况,在我国西部和南部山地、高原地区,村寨稀疏、人口稀少,要形成全面集中供养有很大难度,应将五保老人意愿、区域环境和政府安排综合考虑逐渐改善五保供养条件,提升五保集中供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