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临床医学>

关于临床用药的论文

秋梅分享

  当代医药学家已达成共识,临床用药管理的核心与归宿是合理用药。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临床用药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临床用药的论文篇1

  浅论我国临床用药中药学监护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中国的入世,加快了中国医药事业的全球发展步伐。而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医药卫生水平必须与国际接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自己,让我国的医药事业更加完善。笔者就药学监护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做出简要的论述,以及在我国开展药学监护的必要性。

  【关键词】临床用药;药学监护;必要性

  1药学监护概述

  药学监护是药学人员提供直接的责任与药物治疗有关的监护,以达到明确的治疗目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主要包括治愈疾病、消除和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疾病或症状的发生。

  2药学监护在我国医学中的必要性

  2.1药物的有效安全性的临床评估在药物的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在药品上市前要对其药效及安全性做大量的临床工作。由于被试人数有限,地域相对集中,难以预测在人群中广泛使用会产生什么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敏反应以及用药差错。加入WTO后,意味着我国药品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都要与国际接轨。对上市药品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再审查和再评估,尽快开展药学监护,建立完整的与国外相应的药物疗效及安全监测体系,为我国医药行业在国际上提供市场条件。

  2.2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推进药学监护的发展药物不良反应(ADRs)监测是较初级的安全监控手段,它产生药物有害性的信号,提出某些药物与其使用过程中临床出现的不良事件可能有关的信号[3]。有文摘报道在美国药物不良反应(ADRs)每年有7000 ̄14000例发生,68%的致命药物不良反应(ADRs)被判断是可以预防的,其中药师可避免57%的发生。良好的药学监护制度可避免许多致命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这种监护制度在给药前对临床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评价,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主要途径。

  2.3药学监护是推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因素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药物的使用及经费的控制日益严格,如何有效使用药物,保证用药质量,尽可能减少患者的不必要花费,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是摆在药学专业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2.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不再有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改由医学会负责。这说明此项工作更趋向专业化。药师在药学监护活动中完整地记录了病人的有关健康情况;记录了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记录了药物对机体个体差异的血液浓度情况;这些将为对药物的作用评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提供了原始的法律依据。

  3如何开展药学监护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现代医院药学面临着严峻挑战。药师的服务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管理从管“物”转向“人”。面对新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药师又如何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将是药师面临的新课题开展药学监护工作。药学监护的开展和深入是医院药学迈出的革命性一步,但每个医院的条件和基础不同,可根据其具体的条件分级开展一、二、三级药学监护。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医院应配备药师负责药学信息资料,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逐步实现情报手段现代化,建立药学情报资料库,实现档案化管理。药师把药学信息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及时传递给用户(药学人员、医生、护士和病人),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口头、电话、声像设备、文字、自办期刊、设立专栏等途径和方式。现代医院药学已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医院调剂室也应适应这一转变,为患者提供全程的药学服务,不能只局限于准确无误地调配处方,药师要与医生合作,参与药疗方案设计,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从传统制剂向临床制剂转变医院制剂生产已进入高管理成本、低回报的微利时代,因此医院制剂应及时转型,利用医院的药师、技术设备,充分发挥贴近医院临床的优势,开展临床药剂学的研究,开发出适用于临床的疗效好、毒性低、经济效益好的制剂。如设立特色中药制剂、静脉用药配制室,配制肠外营养液(TPN)、化疗药和腹透液等,并提供合理使用、贮存院内制剂的咨询和建议。这种紧紧结合临床开发的新制剂,实现了从生产到开发的转变,强化了医院制剂的服务功能。这些制剂虽然淡化了经济效益,却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4借鉴国外药学监护,自我完善

  在美国,药学学者提出了医院药学变革的新概念即“药学监护”,它的定义简单地说,即是以病员为中心进行药物治疗监护。随着医药科技和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迅速发展,临床上药物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药物上市后的监测,新药评价、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等,促使医院药学事业进一步向面向临床、面向病员的药学监护观念转变,使药剂师的工作从单纯的保障供应向技术功能转化。目前国外临床药师不仅仅停留在药物血液浓度的监测、药学情报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上,还大量开展药物利用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等等。

  在我国临床用药中开展药学监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还处在宣传介绍阶段,随着人民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这是时代的呼唤,每个药学专业人员都应该尽心尽力去营造宽松和谐的药学发展环境,为开展药学监护创造条件。

  关于临床用药的论文篇2

  浅析临床合理用药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以期达到有效、安全防治疾病的目的。方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用药工作经验结合医学文献做以分析。结果 合理用药就是根据疾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运用药理学等相关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适当的给药方案。结论 合理用药任重而道远,它要求医师、药师、护士不断提高自身医药学基本知识及理论的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临床用药;核心;合理用药

  当代医药学家已达成共识,临床用药管理的核心与归宿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最基本的要求是:将适当的药物,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合理用药这一概念是相对、动态发展的,国际医药学界的专家给合理用药赋予了更科学、完整的定义:即以现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品,就是合理用药。[1]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用药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用药工作经验结合医学文献做以分析,供同行参考。

  1 选择最佳的药物

  1.1 明确诊断,选药有明确的指征且个体化给药 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用药,在针对适应症选择药效可靠、方便安全、价廉易得的药物的同时,还要排除禁忌症。如:诊断为关节炎、肾功能不全,开具的药物是盐酸二甲双胍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糖、降压药;[2]儿科用药中,给予儿童禁用药物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3]顾君等也强调要做到个体化给药,并在给药过程中加强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减少ADR对患者的危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4]

  1.2 注意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同时应用或先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为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往往会发生体内或体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原有的效应增强称为协同作用,使原有的效应减弱,称为拮抗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包括发生在体外的药剂学上的配伍禁忌和发生在体内的药理学上的疗效及毒性的增强或减弱。临床应用中应避免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两种中药注射剂的配伍也应尽量避免,因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除非药品说明书中另有规定。[3]卫医政发〔2008〕71号强调,要求医护人员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5]范义凤等通过调查分析,在药物联合应用上仍存在问题,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和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用,属于重复用药;头孢氨苄缓释片和克拉霉素片联用,属于药理作用拮抗,都是不合理用药。

  2 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指在选择了最适合的药物之后,根据药动学特点设计有效血药浓度的治疗方案,包括选定剂量、给药间隔、给药途径、剂型和疗程等。

  2.1 剂量 指用药量。剂量不同,机体对药物反应程度即药效也不一样,如剂量过小,低于阈剂量,就不会产生任何效应。必须使用有效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法定的常用量,在药典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以药品说明书推荐的用法和用量为准,不要想当然凭个人经验用药。否则,引起医疗事故,医生应负法律责任。

  2.2 给药途径和剂型 给药途径、剂型不同,可因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不同,而使药物效应强弱不同,甚至可以改变效应性质。

  2.3 给药间隔时间、疗程及用药时间 给药间隔时间对于维持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至关重要,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传染性疾病时,尤为重要。因为血药浓度在有效和无效之间的波动,可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疗程是根据疾病及病程决定的,一般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止用药,但在抗菌药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时(如抗结核病治疗),为了巩固疗效和避免抗药性产生,往往在症状消失后尚需保留一段时间用药;某些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需按疗程规定用药。长期用药后,有时不能突然停药,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突然停药会导致症状加剧,又称反跳现象。什么时间给药,则需从药物性质和吸收速度啊、对胃肠的刺激性、病人的耐受能力和需要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等方面考虑而定,如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易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可于饭前服用,糖尿病人用短效胰岛素则饭前15分钟注射等。

  3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每种药物都有固有的药理特点,就大多数人来说,可以产生预期的药理效应和相应的临床疗效。可是对于病人个体来说,药理效应可有一定的甚至是非常明显的差异。出现差异受诸多因素影响,如病人体质方面的因素、病原微生物方面的因素,还有各种环境因素等因素皆能影响药物作用,可使药效减弱或增强,甚至改变药物作用性质,这种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就是个体差异,因此,用药时单纯依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显然不够,还应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如不同年龄的病人在代谢功能和整体反应功能方面均有差异,因而可影响药物体内过程,从而影响药物效应,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女性病人有月经、怀孕、分娩和哺乳几个特殊生理期,用药应注意其特殊性。月经期和妊娠期子宫对泻药和其它强烈刺激性药物比较敏感,有引起月经过多、流产早产的危险。

  4 结束语

  合理用药任重而道远,它要求医师、药师、护士要努力研习药效学、药动学等药理学知识及临床诊断、特殊人群用药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还要准确辨析患者的病症参辩患者的身体状况,正确掌握剂量及用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7]

  参考文献

  [1] 蒋海燕.药事管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25.

  [2] 高静民.糖尿病患者的处方点评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420):32.

  [3] 杜柏荣,倪剑锋.门诊处方质量评价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106-107.

  [4] 顾君,高杰.98例大环内酯类ADR相关因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1,8(3):216.

  [5] 卫医政发〔2008〕71号.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Z].2008-12-24

  [6] 范义凤,严明莉,等.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3):205-206.

  [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53-255.

    280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