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随之不断普及。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范文一: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控制研究
[摘要]在经济极速发展、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向经济领域延伸,并渗入到经济管理层面,会计核算职能逐渐被计算机技术所取代。为此,如何提高会计控制职能,日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会计行业的两大基本职能,即核算职能和控制职能,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现阶段会计核算职能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而会计控制职能则完全不尽人意,状态极差。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控制;措施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高速普及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深入的改革,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且运行的复杂性,扩大了会计控制职能的范围,同时带给了企业会计控制制度新的挑战,及诸多的问题,若企业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监管力度不够,随之将会出现更多的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的行为,所以电算化环境下,建立实施有效的会计控制势在必行。为高效发挥电算化方便快捷的作用,让企业会计控制在电算化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为其提供经营策略的准确信息,在电算化背景下,一整套科学的会计控制制度的创立,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算化背景下对会计控制的要求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数据库技术的普及,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几乎完全取代了以往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人们利用计算机高速的记忆功能,高效的数值计算功能,强大的逻辑运算功能,硕大先进的数据库,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计算机不仅计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而且信息供给详细全面,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会计行业深刻的改革,为会计从业人员参与管理提供了平台。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其工作流程为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最后到报表的工作顺序进行核算工作,其中每一道步骤都需要安排专人开展工作,从收集到整理,再到记录和计算,这样的工作流程,重复转抄现象频繁发生。而现阶段的电算化会计,仅需将原始凭证一次录入,其它步骤均可由计算机迅速处理完成。为此,电算化会计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调动了会计从业者的大脑活跃性,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去重视完成会计的另一基本职能,即会计控制职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实践,随之产生了许多即先进科学,又高效实用的软件项目,让电算化会计功能更加完善,处理完成更多手工会计无法进行的工作,如各种辅助核算,还有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而这些核算工作,是会计控制职能实施的必要条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电算化环境下加强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
所谓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指得是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输出,使其输入、处理和输出遵循会计职业准则和规范,以及遵守相关的会计职业法律法规,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全面性,使其确切的反应企业经济状况,保障通过会计信息做出的判断、选择、决策的正确性,即为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在运行这一控制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控制方法、控制策略以及控制程序,必须具备防护和自动补充功能,指的是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都需要有针对性的事先控制进行监察,若任何处理环节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要有相应的弥补措施,给予补偿纠正。传统的手工会计与现代的电算化会计,对会计信息的控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结构控制形式是手工会计主要运用的方式,结构控制方法包括设置相互束缚和约束的会计岗位,利用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亦或互相审核的关系进行控制。譬如,将具体账目分开记录,分开记录总账目、明细账目和日记账,让三者相互管制、相互制约、相互验证;经过对账和内部审计开展账证核查、账账核查保障记账的准确性;为制止出现乱用、损坏、篡改、蓄意伪造凭证的现象,利用多联套写凭证的方式,或者是预先编码方式等进行预防工作。而现代的电算化会计,其会计组织、账务处理、载体和工具完全的更新换代,彻底的变革,会计控制由原始的人工控制转变成了人和计算机结合控制的方式,让会计控制复杂且严谨,但操作简单快捷,提高了会计控制功能效率及质量。电算化会计信息控制指的是,计算机本身会做出的一般控制之外,还有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会计信息输入控制指的是对数据的收集,以及对系统输入的控制,数据的收集及输入需要有人参与,而且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数据的处理和输出结果,所以对电算化会计的输入控制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系统和网络安全的控制
加强系统安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未经允许的人员私自使用系统资源,降低因外界因素造成的计算机故障的几率,主要控制手段有,第一,制定内部操作规范,制止非电算化会计工作者动用财务专用电脑;第二,设置使用权限,防止非允许的操作;第三,设置使用密码,符合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第四,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隔离开来;第五,加强机房工作环境保护力度。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和身份识别等方面,针对网络安全的数据保密方面可采取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方面可采用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识别方面可采用认证技术等。另外,网络传输介质,以及网络接入口的安全也同样应该得到重视,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即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保密。以上技术的实施,可基本确保会计信息在内部和外部网络传送的安全性。
(三)会计档案的控制
电算化档案指的是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通过磁性介质或者是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以及通过书面形式完成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还有财务软件开发运行中,编制的文档程序,以及一些其他会计资料,即为电算化档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开展,第一,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核算的企业,应备有纸质会计档案;第二,要保障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防磁、防潮、防尘、防火等工作必须到位,备份重要会计档案,分开存放;第三,对利用存储介质存储的会计档案,要进行定期的查验和复制,预防存储介质的损坏或者丢失,导致会计档案的丢失;第四,对财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财务软件程序,保存终止时间应该是该软件截止使用日期,或者是有很大变动之后的五年。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算化会计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会计职业以及推动其变革的基础保障。加强电算化背景下会计控制,基本目的是为保障社会、国家、个人财产的安全完整,保障会计信息以及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惠文.电算化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控制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0.
[2]王晓滨.电算化下会计控制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7.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范文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思考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理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结合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可行性过渡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过渡
一、前言
会计电算化作为首次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不仅缩短了财务数据处理的时间,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一方面其为财务部门配置的网络设备,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促进了相关软件行业的成长,为会计信息化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软件基础。但会计电算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还未实现其他部门的充分融合,缺少信息共享的机制等,由此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就成了必然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一)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
1、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会计技术为手段,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对企业经济过程进行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记录、反映、核算和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经济活动。它是由计算机系统、会计系统、程序系统与会计人员等组成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2、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坚实丰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除会计的基本理论外,还吸取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本理论,是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它把会计人员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同时它又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所在,所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是紧急结合企业管理系统目标的控制优化出发,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信息的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把核算和管理结合为一体,有效地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其次强化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实现对再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的预决策控制。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特性,再借助于现代经济数学方法,可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分析,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及会计分析。由于能实时采集、传输、处理经济活动中任何一时间断面的经济数据,可连续取得经济活动中的动态、静态信息,将其与预测、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将结果反馈于经济活动过程,以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正常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事中控制、事前预决策,这是手工会计系统完全无法实现的,从而真正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最后具有全新的工作程式。传统会计工作程式是:收集原始凭证或制作原始凭证,分析业务性质,根据会计制度和记账规则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总账,计算成本、结账、编制报表等。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式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在现场直接进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经业务性质识别、分类后,生成会计凭证记录,输出记账凭证,经审核后,生成会计主文件数据库,可据此输出成本、报表等资料。在这种工作程式下,会计工作组织机构也相应地改变了,手工会计系统内部工作岗位已变为数据录入、审核及系统维护等新的岗位。内部控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1、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对现有的会计处理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及分析和储存,同时给用户提供会计信息核算和信息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主要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简言之,会计信息化就是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同理,人事信息系统是以人事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是以生产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等。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首先是数据处理更加便捷,主要操作是输入记账凭证,其他的记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只要输入的记账凭证是正确的,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一定是正确的,不必进行相互核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其次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管理信息系统其他任何子系统的数据都要求更准确,例如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间、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之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都必须完全相等,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额。最后数据结构较为复杂。会计信息化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五个方面进行的,这五个方面又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既有呈现层次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又有呈现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数据的增减又呈现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所以数据结构十分复杂。
三、会计电算化现存不足分析
(一)知识结构合理性不足
当前,很多会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合理性还严重不足,即便是有的会计人员具备的知识与理论能服务于手工核算工作的开展,但是电算化对其的要求则要求更高,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会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设备的运维技术知识。但是很多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然而在计算机技术知识方面则十分缺乏,所以在计算机处理中往往难以完成各种会计核算任务。而且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又相对低下,而这就使得双方的沟通和协调不当,即便是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升级的今天,其会计功能始终徘徊不前。
(二)保密意识差
安全性问题是会计核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如果硬件存在故障,软件被病毒供给之后,各种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会降低,而且随着数据资料在存储介质方面的变化,加上资料没有及时的打印或备份,只要发生故障,就可能因此导致损失较为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自身的保密意识较差,例如在操作权限设置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操作管理方面的力度不足,尤其是在防毒、防黑客方面的工作不足,经常会导致系统崩溃以及网络瘫痪的情况出现。
(三)软件技术水平低
当前,有的数据库系统在功能上面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会计软件方面,虽然很多企业在开发会计软件时选用了数据库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往往属于小型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其不仅功能薄弱,而且主要服务的是单客户,所以对于多用户的并发使用显然不足,加上其功能的单一性导致了其自身的适应性较差。而且很多会计软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所以专业的企业会计软件很少,而企业又在不断的发展,企业在软件技术方面的投资不足势必会导致整个软件技术水平低下。
(四)政策法规滞后
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是手工核算,而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不管是账户设置,还是账户登记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的组织与会计系统设计和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均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结合会计电算化特点,完善当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因为财务会计制度滞后已对会计电算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一)提高综合素质
为确保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对其的培养,强化信息化教育方面,鼓励高校设立有关信息化的专业,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积极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再培训,早日建立起技术硬、素质高,符合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此外,还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的培养以及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然后逐步向复合型的人才发展。
(二)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企业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既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又需要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决策上的支持。因此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企业领导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功能,加强对员工全面的信息化的培训,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出有用的信息。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既需要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又需要企业贯彻信息化理念,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数据在企业内外部间共享、流通,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职能。因此企业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业务、财务、生产一体化,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四)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需要,综合企业人、物、财的情况,制定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步一步稳定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着手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与问题,并梳理出今后企业的管理发展方向,按照实务与效益互利、先局部后总体的原则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优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前面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功能,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而且合理配置了财务资源,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信息职能间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也成为了可能,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积极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为企业的继续发展提供财务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凯新.“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4年第29期
[2]武鹏熙.“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13年第08期
[3]夏勇.“谈从会计电算化到ERP过程中会计角色的转化”[J].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05期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精选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