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篇一

  《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学生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认知欠缺。因此,本文提出要优化课程体系、深入校企合作、关注行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达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和对策;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

  1.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社会各界各行业都已开始重视“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实用性、创新性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到教育改革实践的全过程。

  2.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2.1课程体系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附属于工商管理或经济管理等学科门类之下,很少有独立的旅游学系或旅游学院。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一般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过分重视管理学、经济学等基础平台课,而减少了很多专业课程设置的份量;二是很少对旅游管理专业再细分方向,大都是笼统地将酒店、旅行社、规划等课程捆绑到一起开,于是就出现了学生毕业后不了解自己的专长和就业方向[1]。

  2.2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目前,虽然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已经开始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不少学校都置办了自己的导游模拟厅、模拟客房、模拟餐厅以及软件培训基地等,甚至还开启了校企合作模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导游模拟厅基本局限于对导游证考试的十三个景点的情景模拟,对于考取了导游证的同学很快丧失了吸引力,而其他模拟厅也一样,实训的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持久,学习的效果仅限于懂得礼仪、摆台、铺床、折花等,而具体的对客服务,学生却相对比较模糊。而校企合作部分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一些旅游企业为了解决旅游旺季的人手问题,安排实习学生到一些急缺人手中西餐厅、客房等岗位实习,学生实习内容比较单一,工作比较辛苦,实习结束后很多学生怨声载道,只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真正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2.3学生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认知欠缺。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惨淡,他们大多认为不管是去酒店还是去旅行社都将是艰苦而不能长久的工作。

  3.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3.1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师资建设。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混乱、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优化课程体系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针对目前行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将旅游管理专业附属于某一个学科专业;其次,应当针对学校本身的优势以及教师资源情况,突出旅游管理课程的某一个方向,如酒店管理方向或旅游规划方向,从而针对这个方向设置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再次,应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双师”、“双能”教师的培养,尽量让专业教师独当一面,组建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2]。

  3.2深入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效果。针对目前实践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认为还是要从深入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深层次地将课堂与企业结合起来。在实践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如语言沟通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旅游企业进行真正的对客服务,解决客人的问题来慢慢培养;如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策划能力、景区规划能力、线路设计能力等,一方面需要理论课堂的学习,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投入到实际操作当中不断历练和积累[3];而对于实践效果的评价问题,不仅仅是看学生完成了多少实践课时,而是看学生考取了多少证书,在实际操作中能解决多少问题来衡量。

  3.3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兴趣。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某一具体的能力上,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包括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旅游管理专业以及当今的就业形势[4];鼓励学生考取对就业有帮助的导游证、职业经理人资格证、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证书等;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培训、礼仪培训以及导游大赛、旅游规划大赛、辩论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及挑战杯等。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企业、学生多方主体的有效配合。

  作者:昌晶亮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3(03):98-100.

  [2]刘红芳.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探讨—以许昌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5(21):212-2015.

  [3]牛君仪.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123-125.

  [4]刘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思考[J].学生管理,241.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 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 》

  摘要:在高校转型的时期,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面临新的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性质,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本文在阐述体验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以专业核心课程《旅行社管理》为例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构建。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旅行社管理

  一体验式学习和体验式教学

  1984年,美国学者大卫•库铂在其著作《体验式学习——让体验学习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中,提出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模型。将其归纳为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人们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经历,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学习方式。将体验式学习这种方式运用到教育领域,称为“体验式教学”。国外学者将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分成如图1所示的四个阶段。通过“学生的体验——形成直觉表象——回忆或反思——深度理解——培养能力”的过程,实现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将教学内容和实践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亲历感受中主动地理解并建构知识。体验式教学摆脱了传统课堂教育单一、被动的状态,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符合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关注学生体验和感悟,通过学习情境的创造,实践环节的开创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承和能力的拓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校转型的创新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地方高校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就相当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地方高校转型是首要任务,也是必然趋势。高校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应用性和技术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侧重于应用性研发创新。

  (二)旅游的学科性质决定了体验式教学的必然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学科性质,同其它专业相比,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根据旅游活动“体验式”的特点,推进“体验式教育”。采取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并重。使旅游专业课程学习摆脱传统游离于实践,空泛的说教形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动手操作,增强了实践工作能力。这样的教学形式既突出了行业特色,还可以基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构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三型合一的旅游专门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的理论基础

  科尔布(Kolb,1984)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四阶段学习圈,其精髓在于:最佳的学习效果是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循环之后达到的。根据Kolb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将体验式教学划分为“启动(准备)”、“体验”、“反思、分享”和“总结应用”四个过程(如图)。“体验式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增强学生的体验为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体验式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介入的积极性。教师应对选择的情境十分熟悉,包括情境的背景、人物之间的关系、涉及的知识范围等,在授课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创造相应的学习情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能从中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另外还要运用恰当的手段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互相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最后完成总结和归纳,达到认知上的领悟和升华。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就是由多个基本环节循环完成的,师生在其中共同设计和参与。

  四《旅行社管理》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以旅行社业务操作与管理岗位的要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紧密与企业相结,开展实践性、开放性的指导教学。

  (二)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

  (1)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重点。课程紧紧围绕旅行社计调、外联、接待、市场等基本岗位和人力资源、财务等辅助岗位,明确岗位知识要点和能力要求。特别安排了针对基本岗位的实务技能模块,在课时安排上达到了34学时,约占总学时的70%,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以校企结合为途径强化实践教学。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走“校企结合”之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为12课时,实践与理论课时比达到1:3。二是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安排学生到旅行社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三是与《导游业务》等其他旅行社方向课程结合,全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3)以“走出去、请进来”实施开放式教学。一是主讲教师到旅行社等相关企业锻炼,有导游证的教师利用假期带团实践,丰富教学案例。二是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和实训指导。三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设计环节

  (1)启动阶段(准备阶段)。这是教学的内容设计过程。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精心准备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的内容。教师可收集有关“旅行社”管理的各种题材和资料,包括案例、图表等多种形式,制作成精美的课件,还可以剪辑成视频用于课堂播放,或者角色扮演设置情境。课程中的《旅行社营销管理知识》一章节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销售目的,学生提前准备不同的场景,比如:旅行社内,旅行社销售人员与潜在顾客的交锋;目的地酒店,旅行社采购部门与目的地酒店销售人员的交锋:旅行社销售人员想要达成订单,等等。这样师生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活动体验阶段。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突出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注重旅行社各业务环节和知识技能的整合运用。摒弃了传统按“章节”设置课程体系,遵循“项目课程”的思维,突出以项目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的模式,构建“项目、任务、子任务”的架构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将全课程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实务技能模块、综合管理模块三大模块。下设十一个项目,包括旅行社基础知识、旅行社设立、旅行社产品开发设计、旅游服务采购、旅行社产品、旅行社计调业务、旅行社的组团与接团业务、旅行社质量管理、旅行社财务管理、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和旅行社电子商务等。每个项目由“引导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下设“任务”模块,“任务”模块下每个“子任务”环节包含有“提示”、“指导案例”、“拓展材料”及“相关链接”等不同的支撑理论教学的内容。在这个阶段,重点是要明确学生在体验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设置的模块,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模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模块情境中感受。教师可以进行语言的解释,对学生的体验认知起指导作用。

  (3)反思分享阶段。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情境中体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大家来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在交流中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有利于诱发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关时,教师也需及时鼓励学生们通过相互合作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4)总结应用阶段。这是体验式教学的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进行分析和提炼,以达到学生对认知的整体升华。《旅行社管理》课程,在每一个项目之后,分别设置了“小测试”、“案例分析”、“实训任务”等多种环节供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学习提高。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环节进一步巩固知识。教师在每堂课授课完毕后,也要自我总结,对比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思考,提升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好的课堂和授课结果。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一个合格的人才既要掌握理论又要懂得实践操作。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作为突破,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创新旅游专业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学生主体式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同时,体验式教学需要反复地进行理论上的研讨和实践上的总结,它的存在、发展、完善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作者:吕翠华 单位:江汉大学

  参考文献:

  [1]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3.

  [4]贾衍菊.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一以《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P99-102.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篇三

  《 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影响 》

  摘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的就业率,使旅游教育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对于学生、高校和旅游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流失率高。就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等旅游行业自身特点是造成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旅游行业;就业;影响

  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进入到国家的战略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保障。旅游高校承担着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的任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必须成为旅游业发展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而言,“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但严格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难”指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到旅游行业“就业难”,更确切地说是到旅游企业“就业难”,旅游业发展与旅游人才就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诸多的原因中,旅游行业的自身特点导致这个问题更加明显。

  1就业门槛低带来的影响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旅游产业的行业门类和岗位层次很多,对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就业容量大,包容性强。旅游业作为最大的服务产业,在缓解就业方面有着显著的能力与优势,尤其是在吸纳妇女就业、无工作阅历的年轻人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更是如此。由于就业门槛低,劳动就业的培训成本较低,很多旅游企业吝惜用人成本,在招聘时追求短期效应,只求能尽快上岗,表现为向初级技能劳动者倾斜。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知识水平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过于偏低。另一方面,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都是通过基层的不断磨砺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要成为一名管理人员通常要从基层做起,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大学生通常都要从基层服务员做起。长期的一线艰苦劳动很难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进一步抑制了本科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就业的积极性。

  2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带来的影响

  社会地位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它常用来表示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社会威望和荣誉的高低程度,也泛指社会成员财产、权力和权威的拥有情况。一般由社会规范、法律和习俗限定。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是服务特征最明显的行业。服务人员要给旅游消费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服务流程,要提供一天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过程,要具有真诚微笑、谦恭有礼、热忱周到的服务态度,要随时践行“客人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旅游行业固有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以及相应的工作要求决定了它与其它服务行业存在着显著差异,旅游从业人员特有的服务型特征导致了旅游从业人员较低的社会地位。

  3企业人才观存在偏差带来的影响

  目前,有部分旅游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于不同学历和层次的人区别对待,但往往期望值过高,等发现本科生的能力达不到这种期望时,就转而过渡贬低他们的能力。大部分旅游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区分人才档次,不同学历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提升制度并不倾斜于本科生,使其心理不平衡,积极性受挫。由于行业特点,学生从就业到发展必须经历职业历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期望值和实际往往会有一定的反差,在没有调整好心态的情况下,容易心理失衡。一方面从基层历练,企业组织环境与组织气氛与其社会需求的反差容易产生不平衡;另一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急于求成,在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的情况下,跳槽、流动频繁发生。这种职业经历对低年级学生无疑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4行业就业面不广带来的影响

  按照旅游高校设定的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后可以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可以从事旅游院校的教学工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但是旅游景区是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的地方,却也没有接纳多少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旅游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大部分旅游高校都变成了以培养旅行社导游、酒店服务员为目标[1]。旅行社和酒店这两个部门需要的是大量的熟练基层服务人员,管理岗位极少。旅行社和酒店无法接纳大量的旅游专业本科生成为企业经理、主管和领班。

  5专业性不强带来的影响

  旅游业综合性的的特点非常明显,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可以进入到旅游行业。企业需要的各工作岗位除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可以从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胜任,甚至某些岗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还有可能竞争不过其他专业的学生。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所能从事的工作,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从事[2]。目前,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外语、中文、史地、财会、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通过旅游业与本专业的结合点,很容易进入旅游企业相关部门。这些专业学生的冲击造成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的选择范围日益缩小。相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面广而欠精,他们很难以明显优势去竞争其它专业领域的工作。即使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想进入旅游企业发展,在旅游企业的招聘和使用中也不具备竞争优势。这也是高校旅游本科教育的弊端所在。

  6行业脆弱敏感带来的影响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是一个对产业环境十分依赖且十分敏感的产业,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发生在国内外的危机事件必然会对旅游业产生显著的影响。危机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决策的非程序化。在社会稳态情况下,经济及社会运行相对安全、平稳,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与行为是稳定的,此时的旅游市场供给和需求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而危机的爆发使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破坏了旅游设施,危害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得不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人们的预期和行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出游行为,引起旅游供给和需求的重大波动,使本来稳定与均衡的旅游市场陷入危机之中。旅游业是易折和敏感的一个行业。世界上可能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会比旅游业遭受更多的危机[3]。一些自然灾害或者社会动荡不仅会对旅游业造成强烈冲击,还会严重影响旅游从业人员的从业信心。

  7淡旺季明显带来的影响

  受自然气候和游客闲暇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任何一个地区的旅游业都有淡季和旺季之分,都存在着“季节性”。旅游业的“季节性”造成了旅游就业的“季节性”,导致整个旅游行业的员工需求弹性较大,这一点对旅行社、旅游景区的影响最为明显。一方面,淡旺季差异的特征使旅游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新员工缺乏专业教育培训、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技能不高等很多不完善的问题。每到旅游旺季,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导游员供不应求,很多旅行社只能把在校具有导游证的学生当成他们的选择目标。另一方面,一些景区、旅行社一进入旅游淡季,员工往往会被放长假。有的企业会根据淡旺季的员工需求来安排长期工和固定工的人数[4],甚至让其他员工停薪留职甚至离职。由于旅游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因此长期以来,很多专职的导游人员大多也都是挂靠于某一旅行社或各地导游服务公司名下,同时为多个旅行社提供服务,成为没有稳定收入保障的“自由职业者”,经常成为旅行社之间大打价格战的直接受害者,“季节性”往往带来稳定收入保障、医疗福利待遇等的缺失以及员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也使得旅游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很长时间里得不到显现,对有志于从事旅游业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和打击。

  8结语

  总之,各方面一定要高度重视旅游行业自身特点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影响,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如塑造行业美好形象、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从业优越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不利因素帮助旅游从业人员树立从业信心等,使尽可能多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实现旅游高等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李晓阳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邵琪伟:中国旅游业发展对全球经济贡献有目共睹[EB/OL].

  [2]张广瑞.中国尚不能称为世界“旅游大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6,4.

  [3]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稳中有升[N].人民日报,2010,1,15.

  [4]刘铁红.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黄山学院学报,2007(4):28~30.

有关关于旅游管理论文范文推荐:

1.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2.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3.旅游管理论文

4.旅游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5.有关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浅谈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7.浅谈旅游管理论文

    1660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