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斯娃分享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满足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有效方式之一。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一: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影响

  摘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的就业率,使旅游教育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对于学生、高校和旅游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流失率高。就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等旅游行业自身特点是造成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旅游行业;就业;影响

  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进入到国家的战略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保障。旅游高校承担着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的任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必须成为旅游业发展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而言,“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但严格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难”指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到旅游行业“就业难”,更确切地说是到旅游企业“就业难”,旅游业发展与旅游人才就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诸多的原因中,旅游行业的自身特点导致这个问题更加明显。

  1就业门槛低带来的影响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旅游产业的行业门类和岗位层次很多,对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就业容量大,包容性强。旅游业作为最大的服务产业,在缓解就业方面有着显著的能力与优势,尤其是在吸纳妇女就业、无工作阅历的年轻人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更是如此。由于就业门槛低,劳动就业的培训成本较低,很多旅游企业吝惜用人成本,在招聘时追求短期效应,只求能尽快上岗,表现为向初级技能劳动者倾斜。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知识水平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过于偏低。另一方面,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都是通过基层的不断磨砺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要成为一名管理人员通常要从基层做起,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大学生通常都要从基层服务员做起。长期的一线艰苦劳动很难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进一步抑制了本科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就业的积极性。

  2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带来的影响

  社会地位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它常用来表示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社会威望和荣誉的高低程度,也泛指社会成员财产、权力和权威的拥有情况。一般由社会规范、法律和习俗限定。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是服务特征最明显的行业。服务人员要给旅游消费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服务流程,要提供一天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过程,要具有真诚微笑、谦恭有礼、热忱周到的服务态度,要随时践行“客人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旅游行业固有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以及相应的工作要求决定了它与其它服务行业存在着显著差异,旅游从业人员特有的服务型特征导致了旅游从业人员较低的社会地位。

  3企业人才观存在偏差带来的影响

  目前,有部分旅游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于不同学历和层次的人区别对待,但往往期望值过高,等发现本科生的能力达不到这种期望时,就转而过渡贬低他们的能力。大部分旅游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区分人才档次,不同学历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提升制度并不倾斜于本科生,使其心理不平衡,积极性受挫。由于行业特点,学生从就业到发展必须经历职业历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期望值和实际往往会有一定的反差,在没有调整好心态的情况下,容易心理失衡。一方面从基层历练,企业组织环境与组织气氛与其社会需求的反差容易产生不平衡;另一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急于求成,在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的情况下,跳槽、流动频繁发生。这种职业经历对低年级学生无疑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4行业就业面不广带来的影响

  按照旅游高校设定的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后可以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可以从事旅游院校的教学工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但是旅游景区是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的地方,却也没有接纳多少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旅游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大部分旅游高校都变成了以培养旅行社导游、酒店服务员为目标[1]。旅行社和酒店这两个部门需要的是大量的熟练基层服务人员,管理岗位极少。旅行社和酒店无法接纳大量的旅游专业本科生成为企业经理、主管和领班。

  5专业性不强带来的影响

  旅游业综合性的的特点非常明显,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可以进入到旅游行业。企业需要的各工作岗位除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可以从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胜任,甚至某些岗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还有可能竞争不过其他专业的学生。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所能从事的工作,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从事[2]。目前,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外语、中文、史地、财会、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通过旅游业与本专业的结合点,很容易进入旅游企业相关部门。这些专业学生的冲击造成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的选择范围日益缩小。相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面广而欠精,他们很难以明显优势去竞争其它专业领域的工作。即使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想进入旅游企业发展,在旅游企业的招聘和使用中也不具备竞争优势。这也是高校旅游本科教育的弊端所在。

  6行业脆弱敏感带来的影响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是一个对产业环境十分依赖且十分敏感的产业,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发生在国内外的危机事件必然会对旅游业产生显著的影响。危机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决策的非程序化。在社会稳态情况下,经济及社会运行相对安全、平稳,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与行为是稳定的,此时的旅游市场供给和需求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而危机的爆发使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破坏了旅游设施,危害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得不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人们的预期和行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出游行为,引起旅游供给和需求的重大波动,使本来稳定与均衡的旅游市场陷入危机之中。旅游业是易折和敏感的一个行业。世界上可能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会比旅游业遭受更多的危机[3]。一些自然灾害或者社会动荡不仅会对旅游业造成强烈冲击,还会严重影响旅游从业人员的从业信心。

  7淡旺季明显带来的影响

  受自然气候和游客闲暇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任何一个地区的旅游业都有淡季和旺季之分,都存在着“季节性”。旅游业的“季节性”造成了旅游就业的“季节性”,导致整个旅游行业的员工需求弹性较大,这一点对旅行社、旅游景区的影响最为明显。一方面,淡旺季差异的特征使旅游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新员工缺乏专业教育培训、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技能不高等很多不完善的问题。每到旅游旺季,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导游员供不应求,很多旅行社只能把在校具有导游证的学生当成他们的选择目标。另一方面,一些景区、旅行社一进入旅游淡季,员工往往会被放长假。有的企业会根据淡旺季的员工需求来安排长期工和固定工的人数[4],甚至让其他员工停薪留职甚至离职。由于旅游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因此长期以来,很多专职的导游人员大多也都是挂靠于某一旅行社或各地导游服务公司名下,同时为多个旅行社提供服务,成为没有稳定收入保障的“自由职业者”,经常成为旅行社之间大打价格战的直接受害者,“季节性”往往带来稳定收入保障、医疗福利待遇等的缺失以及员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也使得旅游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很长时间里得不到显现,对有志于从事旅游业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和打击。

  8结语

  总之,各方面一定要高度重视旅游行业自身特点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影响,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如塑造行业美好形象、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从业优越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不利因素帮助旅游从业人员树立从业信心等,使尽可能多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实现旅游高等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李晓阳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邵琪伟:中国旅游业发展对全球经济贡献有目共睹[EB/OL].

  [2]张广瑞.中国尚不能称为世界“旅游大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6,4.

  [3]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稳中有升[N].人民日报,2010,1,15.

  [4]刘铁红.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黄山学院学报,2007(4):28~30.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职业意识指的是人们对所进行的职业意识、意向乃至对进行的事业具有的主要观点。其体现出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评价、态度以及情感,成为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乃至执业行为的集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指的是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有的职业素质与风度[1]。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构成

  (一)专业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将自身具备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与相关专业知识,使用在旅游行业实际工作当中。专业能力需包括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灵活使用的能力。

  (二)创业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身为创业人员,在创业活动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在创业上持续尝试着成功与失败的,从而提升了自身的能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以本质方面而言则为社会实践,其通过创业行为为核心得以进行。

  (三)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指的是旅游相应行业工作当中与他人产生的各类交往关系,而最重要的则为旅游者、同时产生的人际交流的关系。

  二旅游类高职学校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知识层面具有差距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当前与旅游实际工作之间具有较低的相关度。在旅游类专业课程设定与教学内容中具有诸多问题,课程设定欠缺灵活性与前瞻性,并未依照旅游产业发展与产业构造升级所需,相关调整设定的专业课程,令课程体系并不完整,学生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与旅游专业人才的标准具有较大距离。教学内容依旧偏向于理论方面,并未凸显出主题课程,主要课程设定与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所需的差距较大。学生累计的知识不足,考取导游证比例较低,缺乏正确深刻的记忆能力与驾驭自如的语言表述能力[2]。

  (二)技能层面存在距离

  旅游行业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涵盖到各个方面,并且与相关的旅游企业业务互动较多,具有较多的突发情况,且具有繁琐性、专业性的特征,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是刚刚毕业的旅游类高职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并不充分,不具备充足的工作经验,通常无法顺应企业环境与实际工作所需,无法在真正岗位中立即操作,企业也不会放任学生单独完成工作。

  (三)人文素质层面具有距离

  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担负着培养旅游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决定了旅游产业的素质,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可是当前大部分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更加关注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目标通常在于技能方面,较易形成注重技能、能力而忽略培养人文素质,令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较为单一,欠缺必备的人文素质与文化厚重感,一些毕业生对进行职业认知度不够充分,具有较高的离职率,时常出现跳槽的状况,企业会将学生视为不具备敬业精神与诚信。毕业人生进行实际工作的潜能与后劲不够充足,在交际方面以及语言、合作能力、创新发展方面严重不足。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在教学当中加强培养职业意识与服务意识

  职业意识与服务意识应当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应着手培养,而非仅仅单一或几项相应课程可以完成。高职院校需将职业意识与服务意识融入到教学当中,应当从最初阶段开始进行,渗透在教学与实践的方方面面,将课程教育与职业意识、服务意识的培养相融合,让学生逐渐接受职业培养。如果仅设定职业意识与服务意识的训练课程,则会令学生感到乏味,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所以,需要把职业意识与服务意识的培养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不但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与专业能力,还令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服务意识有所提升,如此才可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透过社会实践逐渐创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高职院校对于培养学生实训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几乎每项专业课程均设定了企业的实践课程,学生在企业中真正体会到工作环境以及操作流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学生在实践当中,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所学的专业,对将会进行的职业具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在企业实践当中,学生的技能获得了提升,职业意识也更加深入。在学校的学习当中,学生对职业意识的了解尚处在认知方面,可是如果进入企业之后,则会了解到各个方面的提升。只有透过企业实践,才可以在工作当中更加注重细节,才能够令职业意识获得提升。

  (三)高职院校需随时掌握市场所需的人才技能,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社会对人才所需方面愈发注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服务意识是企业尤为注重的方面,人们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一名优秀的员工会以客户角度出发,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所以,高职院校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应当加强职业意识的培养,老师需对市场、企业、社会的所需了解透彻,如此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技能,还需具备优秀的职业意识,如此才可以在竞争环境中不断前行[3]。

  (四)改良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团队,建立旅游职业意识

  当前,双师型老师成为高职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加大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成为当前社会乃至教育界的共同目标,这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而言,更加关键。创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老师定期锻炼的机会。专业老师在一定时间里则需派到企业的指定岗位进行锻炼,从而了解旅游企业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了解人才所需的方向,提高服务与管理的能力,以此传授给学生真正实用的知识。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均源自高等院校的硕士与博士生,其大部分是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毕业以后就步入了高职院校的课堂,并不具有较多旅游行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实践当中,高职院校需要尽可能聘请行业专家为学生进行授课。并且,还能够聘请一些已经毕业并从事旅游行业的学长进行交流会,和在校生进行从业交流,以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从而起到良好的执业医师培训效果。

  (五)创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凸显专业特点课程设定

  (1)依照旅游行业的发展所需设定课程。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定方面需要具备较强的行业适应力,其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职业发展空间具有直接影响。能够依照国内外旅游服务资格准则的所需,打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具有的职业意识乃至职业技能准则。依照工作岗位、工作准则、工作流程打造出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特点,把所有主要的专业课程有效结合,将学生所具有的职业意识与能力相结合,体现于平时的教学当中,确保课堂所传授的知识能够真正被运用,以此实现职业意识培养的目标。(2)以培养职业意识为中心,创建有效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造。通过当前在职业教育方面较为成功的西方国家的培养方式而言,课程在模块化设计方面可以展现出社会乃至行业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方法,较大提升了教学的适应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中适合学习基础、发展所需各有不同的学生。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定而言,需要融合旅游行业的人才所需,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岗位能力进行探究,分析培养与提高学生职业意识乃至职业能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基础模块。学生透过学习这一模块,能够创建正确的世界观,具备稳固的基础文化知识。其次,职业基础模块。学生透过学习这一模块,能够初步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框架,有利于培养旅游服务正确的职业意识,建立较好的旅游服务心理。再次,专业技能模块。学生透过学习这一模块,可以把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于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包含了旅行社岗位服务技能、酒店岗位服务技能以及景点景区岗位服务的技能。最后,职业拓展模块。这是为了储备学生在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学校在平时的教学当中,需要在有限的学时中,确保旅游管理专业一切课程模块相互间的关联及作用,提高模块课程的目标性与运用性,加大学生对职业的适应能力乃至意识,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志向以及特长。

  四结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培养职业意识方面需要通过学校、老师、旅游企业等方面的帮助,透过长时间的培养,逐渐建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变成旅游行业争相抢夺的人才。

旅游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旅游管理论文

2.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本

4.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5.旅游管理专业论文

    133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