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时代条件、时代依据、时代需要和时代必然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论文篇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与特点研究

  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论文内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面临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七一”讲话中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三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制度,是实现人民幸福和谐的坚定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经历了90多年的奋斗、探索、创造和积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和客观。笔者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优点展开论述,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发展体系

  从16世纪初期英国莫尔的《乌托邦》,到19世纪上半叶三大空想家各自的理论学说,空想社会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揭露,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从主张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到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从主张消灭商品交换到消灭城乡差别、消灭体力和脑力劳动差别以及阶级差别,到提高国家的管理职能。正像恩格斯说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唯物史观的提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另一个伟大发现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正是由于两大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实现这个客观规律的社会力量,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并且把自己的学说与其他非科学的学说划清了界限,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

  从现实性上,列宁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把理论变成了现实。列宁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提出了无产阶级建党学说和民主革命理论,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又提出了帝国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包括殖民地国家解放运动理论,构成了列宁主义。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俄国建立组建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坚持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最终,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学习和借鉴苏联成功经验,在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基础上实现的。在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的带领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独立和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夯实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敏锐的洞察到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国家的科技水平、教育水平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提出了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世界上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的主题未变,但是国际社会、国内发展和党的内部建设等情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所处的环境和地位,肩负的历史任务和自身状况,都随着新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在此条件下,党和国家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新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国情,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发展战略思想。

  从以上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每一代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集合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智慧,立足于所处时代环境和进行的事业,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继承和向前发展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

  价值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否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与人是平等的,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是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面需要,从而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经济价值原则: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的发展水平,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社会主义政治价值原则: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使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拥有政治权利,并建立民主法制,实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并且公平正义贯穿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建设的始终,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和政治上的保障。

  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行文化创新,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在文化发展方面,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又要对国外先进文化进行吸收和借鉴,促进文化的现代化。在文化现代化的促进下,整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就会向前发展,人民的素质就会得到提升。

  从社会和谐的角度看,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建立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它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物质生产是最根本的实践形式,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从而为其它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从社会运动的基本规律来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社会主义制度要想取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此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文明,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阶段,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核心和重点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创新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发展文化就要铸就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寄托和精神归宿,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积淀形成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社会风俗、传统习惯、精神面貌和心理情感等,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精神家园存在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共有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和情感态度等。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完善各项制度,保持社会稳定

  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在稳定的环境下,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纵观社会主义建设,从“三反”“五反”到“大跃进”,从最开始的以国民经济恢复为主,到“抓革命促生产”,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曲折,就是因为制度性不强,不是按照制度办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现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互相促进,相互协调的制度体系。在实践的发展中,这些体系不断完善,发挥着保障作用。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五、坚持效率和社会公平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提高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平等竞争,并且在政府的监督下实行宏观调控,避免无序竞争,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在市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还要通过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建设,保障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和人民的各种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全体人民能够平等的享受各项权利,同时履行各项义务。

  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论文篇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

  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论文摘要

  摘要:,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形态。民主社会主义本质上仍是资本主义。对于民主社会主义,我们可以借鉴,但不可迷信。

  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论文内容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区别;借鉴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3-0035-03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东剧变后倒向民主社会主义,以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的上台,特别是“瑞典模式”的成功,民主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呈蔓延之势,与此同时,科学社会主义却处于低潮。这股思潮同样波及到我国,有些人开始迷信起民主社会主义。目前有人(以谢韬先生发表在《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最为典型)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在苏东剧变中垮台,要归功于邓小平在这之前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这一系列我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政策,属于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对此,思想界、理论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的思想和制度,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学说。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形态。

  (一)

  社会主义不是可以随意粘贴的标签,并不是自称为“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历史上许多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弊病的人,往往自称是社会主义者。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上存在过的、马克思恩格斯曾在160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里批判过的“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一样,本质上并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的思想体系。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思想内容。

  最初,社会民主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体系,其特征是根本不把全部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的口号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巴黎公社以后到1896年第二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期间,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广泛传播使得那些自称为社会民主党人的人也开始接受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得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容在这一时期交叉重叠起来;19世纪末,第二国际的右派和中派跟着伯恩施坦把社会民主主义解释成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和平与合法的议会道路来使资本主义进化为社会主义,即所谓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同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容再度对立起来。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其成立宣言《法兰克福声明》中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由社会民主主义颠倒成为民主社会主义,其目的在于凸显它是“民主”社会主义,因为他们认为当时以苏联模式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是“专政”社会主义或“极权”社会主义。然而,这也说明了在当时,虽然社会民主党人主张自己同共产党人之间,在是否能用民主、和平的方法去实现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极其尖锐的原则分歧,但大体上说来,两者在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目标上还是基本一致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西方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人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再颠倒成社会民主主义。原因在于为了回避在苏东剧变中已被资产阶级妖魔化了的“社会主义”对自己的牵连,必须把民主社会主义再颠倒成为社会民主主义。

  在苏东剧变以前,西方的社会民主党人认为只有通过民主才能实现的社会主义,是民主的最高形式;自由、民主和人权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政治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理想的根本实质;而在苏东剧变以后,西方的社会民主党人又进而认为,不应再把新时代的社会主义视为制度、视为目标,从而要求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应把社会主义视为通过对现存社会的不断调整实现平等与互助的价值;不应再追求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而应把资本主义视为一种有效的进程;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存在局限、矛盾和不平衡的历史进程的不断改革。这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离科学社会主义越走越远。民主社会主义实际上蜕变为一种改良的资本主义,它们充当的仅仅是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和护士。

  首先,它否认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否认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它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论是历史的宿命论。原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这样评价马克思主义:“无论如何隐约难辨,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宿命论。它企图使不科学的政治科学化。政治涉及人,当然人民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但人性复杂。有自由意志和个人责任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并作出决定。”“马克思主义贬低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只注意对个人行为起作用的社会决定因素。”而他的精神导师吉登斯提出:“社会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式的社会主义求助于深深植根于欧洲文化的天命论。”熟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的人都清楚,马克思主义在强调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并不否认主体行为的选择性。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其次,经济上主张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一项争取和捍卫自由和公正的任务,而这个任务的实现。并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他们以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去取代其战前纲领中规定的消灭私有制。社会民主党认为,与财产享有资格纯属形式上的改变(如废除私有制)相比较,经济中的决策权真正民主化才是真正重要的。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雇员参与企业高层决策和基层管理的举措,对于改善工人的处境、维护工人的眼前利益,对于改善劳资关系、缓和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都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西方国家都是在坚持私有制的前提下推行这种经济民主的,因而就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工人被剥削的雇佣地位,也不可能赋予劳资权利平等。它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改良。

  最后,政治上主张通过在资本主义现行的宪政制度的范围内通过合法的议会道路取得政权。社会民主党人主张通过竞选的手段成为执政党来实施自己的主张。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制才能实现和完成。但社会性质并不会随着政党的轮流执政而轮流变化。比如,在英国,不是说工党上台了,那么英国就变为了社会主义国家;而保守党上台了,英国就变为了资本主义国家。因为以基本的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并没有也不可能变化。民主社会主义主张以实行民主化为手段争取人类解放的运动,这是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完全局限和融解在资产阶级民主之中。然而。要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框里实现社会主义,实际上却是不可能的。

  (二)

  一种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关键要看两

  条。一是要看生产资料属于谁。在整个生产关系体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决定性的,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决定了产品的分配关系。只要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所有,工人就逃脱不了被雇佣、被剥削的境地,即使允许工人参加管理,允许工人有一点监督权,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因为最终决定权仍掌握在资本家手里,只是在符合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工人一点经济权利,“装点门面”而已。要根本改变工人阶级的命运,必须改变所有制,即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由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共同掌握生产资料。这样,工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整个社会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宣布:“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其道理就在于此。不消灭私有制,不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人阶级就不能得到解放,就不能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

  二是要看政权掌握在谁手里。如果国家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那么即使给工人阶级这个权、那个权,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资产阶级可以根据情况给工人某些权利,也可以随时取消这些权利。正如毛泽东说的:劳动者没有管理国家的权力,所有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人民必须管理上层建筑,“我们不能把人民的权利问题,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是在批判“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通过理论上的正本清源和不断反思而逐步形成的;另一方面也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人民历史选择的主体性的统一。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其次,经济上,经过近30年的成功实践,我国在所有制结构上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在形式上我们有很多是对西方国家学习的结果,但本质上是不同的。比如关于混合经济的问题,在我们国家也有。但混合经济里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仍然是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在我国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这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所处的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的原则而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同时,虽然在改革过程中,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具体水平,我们发展了一些私有制,也出现了一些贫富差距。但私有制的存在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作为前提的,我们发展私有制并不是为了消灭公有制,而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公有制。对贫富差距的认识我们要具体分析。贫富差距有两种:一种是同向发展的差距。即全体财富同时提高的情况下。有些人提高得快点,有些人提高的慢点;还有种是反向发展的差距。即少数人财富剧增的是以多数人财富的减少为代价的。我们国家的属于同向发展的差距,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关于这点,邓小平曾说到,“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

  最后,政治上,我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近30年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在探索党的执政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政党制度和社会自治等方面都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近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证明,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丰富和完善,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从而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障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体系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即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各种带民主性的具体法规,以及包括村民自治在内的社会基层民主制度、公民的广泛参与制度和执政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制度等一起构成了“中国的民主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还要继续完善和落实。

  综上所述,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资本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社会主义。虽然在形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有很多相近的方面,但我们区别事物应该从本质上去区分,而不是形式上。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具有这些质的规定性,才成为这种事物;失去这些质的规定性,也就不成为这种事物本身。同时,历史是有延续性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会有某些共同之点,但这些共同之点,只能是非本质的,是那些不能决定社会制度本质的东西。因此,。

  (三)

  对待一种思想也好,一种理论也好,还是一种模式也好,我们都应该抱着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民主社会主义,我们也要做全面而具体的分析。总的来说,可以借鉴,但不可迷信。

  首先,我们在对待民主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在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以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目的。面对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民主社会主义有着蔓延的土壤?我们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影响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它能够顺应世界客观发展形势,逐步推进改良路线,多方发扬民主,不断调整政策,力争群众支持,接受群众监督,取消高官特权,注重发展经济,不断给群众以实惠。正是因为这些给了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极大的诱惑,从而使得他们倒向民主社会主义。虽然民主社会主义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它只限于局部改良、修补,采取一些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措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达到社会主义境地。但针对民主社会主义影响越来越大的事实,我们只有加快改革旧模式的种种弊病,既坚持又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共产党的社会民主党化,才能应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防止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袭,并且扩大科学社会主义的阵地和影响。

  其次,我们在对待民主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借鉴人

  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和“走我们自己的路”两方面辩证统一的原则。当前中国的问题,集中起来归结为民主和民生。有些人看来,民主 社会主义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取得了不小成就,应该搬到中国。其实不然。民主和民生问题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的专利,而是普遍性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换句话说,解决民主和民生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在要求。

  在民主方面,在进一步继续深化 政治体制改革的 实践中,我们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原则。我们也要向当年我们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经验学习。在当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同样遭遇了类似今天政治体制改革的困惑。当时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的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注意不导致两极分化……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原则下,我们在没有完全照搬哪个国家的成功模式的前提下,取得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在民生方面。我们同样应该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推进相应的社会体制的改革。民主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确实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我们也只能根据我国国情借鉴,而不能迷信。十七大 报告中提到,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 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 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民主社会主义确实给西方一些国家带来了成功。比如,瑞典。但我们只能说,瑞典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寻求到了一条适合瑞典国情的道路。我们从根本上学习的应该是他们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智慧,甚至在具体的运行机制及其方法甚至一些政策上我们可以借鉴,但绝不可以迷信。事实上,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它应该是继承了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的社会。更何况历史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 文化落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但我们在向他人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和“走我们自己的路”两方面辩证统一的原则。偏颇哪一面在实践中都不行。切不可忘记,我们曾经在这方面付出过沉重的代价。

有关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论文推荐:

1.社会主义发展论文

2.浅谈社会主义发展论文

3.大学生创新论文范文

4.马克思主义论文

5.毕业论文范文 艺术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7.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152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