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基础教育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不仅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更是建设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础教育案例研究型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教育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一:让作文评价闪动人文色彩

  【摘要】本文浅谈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作文 教学

  作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指作文教学活动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学生或认真拜读,或只关注成绩,之后,都渐抛脑后,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学生的作文评价,多多少少成了语文教师不得已而为之,学生又从中获益甚少的一桩苦差事。现在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更多地关注于孩子的作文是否通顺,文笔是否花团锦簇,学生的语言越来越华丽,内容更却越来越空洞,情感也越来越虚假,这样的文章却往往能得到老师的好评。

  这一切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的老师需要对作文的评价方式有一个新的认识,作文的要求不能偏离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背离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在评价孩子的作文时,不要打击孩子的写作热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的眼睛,发现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在鼓励中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促进孩子作文能力的提高。对于孩子们作文的评价呈现方式,可以用等级评价,也可以加以评语;还可以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不管是哪一种作文评价方式,我们都应该注重对孩子的人文关怀。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今天学生写的作文,大部分或是为了迎合老师的口味,几乎没有学生自己的情感表达,作文变成了及其虚假的东西,写游记,就是为了表达对祖国、对家乡、对建设者的热爱、赞美之情;写身边的爱,不是父母深夜背着生病的“我”上医院,就是父母冒雨为“我”送伞;写友情,不是我借你橡皮,就是你扶我起来;写好人好事,不是让座,就是扶老人过马路,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感谢老师家长的悉心教导;写学习写训练,不是为祖国、为集体争光,就是勤奋向上永不放弃……这样千篇一律,空话连篇、假话当道、套话成堆的作文,我们又从何谈何真实情感?从何谈认知发展?新课标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真情实感的表达。”这就要求孩子的作文内容必须是真实的,情感必须是真实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要求孩子在写作文时务必要求真求实。

  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封给爸爸妈妈的信。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大谈爸爸妈妈的“苛刻”教育,甚至于感叹生活“艰难”。究其原因,因为该同学的家长的确望子成龙心切,也有不少老师反映其父母专制的管教,学生在家庭中就难免产生消极的情绪,觉得生活“艰难”,所以他就把这种真情实感很自然地写进了作文里。由于他说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但写得相当实在、真切。对此应该如何评价?我认为这位学生能写真情实感,路子对,文风正。在讲评课上,我大大肯定了这种写作态度,当然也指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不少有同病相怜之苦的学生竟对文中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积累了又一次习作素材。

  二、培养学生自信地写作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除了平时积累少外,还因为作文的条条框框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离题,一次次的打击,让孩子再不敢动笔写作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写作文呢?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对话平台,让学生重塑自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让学生充满自信,那我们的作文批改就不能老是去“找碴”,而应该学会善用鼓励,让学生在作文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一个字词的运用到一个片段的描写,从文章的材料、内容、立意到学生写作的表达技巧,从工整的书写到错别字的减少,我们都应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对文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避免使用“不好”“不该”“差”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语言,绝对禁止使用侮辱和带歧视性的语言。我们要引导学生自我欣赏,自我接纳,为自己的人生喝彩。

  我曾经教过这么一位男孩子,十分好动,篮球是他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言谈间、作文里经常提到他的篮球,可是在有关打篮球的作文里我看到的是这样的叙述:甲同学得到球传给乙同学,乙同学又传给丙同学,丙同学又传给丁同学,丁同学又传给……,最后某同学投篮,球进了!作文也写完了,这样的作文按照书面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的积极性。

  我选择了和他一同观看一场篮球赛,请他给我这个“门外汉”讲解比赛,当我带着一群孩子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他眉飞色舞,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解,相信他已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事后我告诉他:“你说得太棒了,如果你能把刚才所说的都写下来,那肯定是一篇优秀的作文!”积极向上的评价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以后的文章中总能看到不少精彩的语句和生动的描写。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使我们的每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条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够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三、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也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才能的人。我认为作文评价应以“展现个性、创造性”为主导。作文的乐趣从何而来? 来源于生命的自我表现和个性的舒展。“太阳像是得了感冒似的变得有气无力”、“树叶在风中摆动像是跳着集体舞”、“她的嘴唇红得好像刚喝了几大杯草莓汁”……多么精彩的语句,多么独特的想象,对于这些教师就要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孩子作文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我们在作文评价中有新的观念,鼓励学生要从独特的个性化视角出发,展现其思想上的“独特性”,鼓动学生在思维上要“与众不同”,写自己的作文。

  总之,我们只有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作文评价中,才能促进作文改革绚丽多彩。

  基础教育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二:科学与艺术—基础教育腾飞的双翼

  摘 要:在青少年启蒙教育阶段,科学与艺术就像鸟之双翼,缺一难以展翅高飞。它们从来就是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并且已经成为各自发展的强大动力。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因为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所以在基础教育中科学和艺术要携手并进,不能厚此薄彼。

  关键词:科学;艺术;教育; 发展;

  1、科学的定义和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则将科学定义为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我们通常根据研究的对象把科学分为两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称为自然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称为社会科学。科学必须符合客观真理。

  人类对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而科学的探索总是分为遇到问题(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走。

  2、什么是艺术?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

  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音乐就是一种听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音乐主要是一种动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视觉艺术(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雕塑、建筑艺术等)、视听艺术(电影,电视等)、语言艺术(文学等)、综合艺术(戏剧、歌剧等)。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还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音乐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

  3、人们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认识

  自从科学和艺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后,两者一直是独立发展的,都有着辉煌而灿烂的发展史。只是人们对于科学与艺术在改造自然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认知上是有强弱势之分的,“科学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艺术是富足社会的享用品” “填饱肚子之前没人会去关心艺术”等等,在教育体系中,随着学习的深入,泾渭分明的分科办学制度使得大多数人从此与艺术绝缘,艺术沦为一小部分人的专业,艺术展览也大多是内部人办展内部人评选内部人观展,艺术脱离了大众,艺术与科学的砝码开始出现轻重之分。科学被认为是人的生存之本,基础教育阶段就只抓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艺术的熏陶和感受都是点缀,那句流传了几十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这种思想的写照。就算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艺术教育还只是表面上的发展和繁荣,科学与艺术还是主次分明。4、科学为什么和艺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类考古的每一项发现都证明了人类文明是人们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是人类初始科学的智慧和艺术想象的结晶,展示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在古希腊的神话里主管科学与艺术之神只有一位,就是缪斯,我国2300年前的思想家庄子在《天下篇》中提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也是把“判美”与“析理”看成人们认识世界相连的两个方面。艺术是人类发展的两个动力之一,并且是二者中越来越重要的动力。

  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科学家在他们取得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时,我们可曾想到他们在艺术上的造诣?钱学森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因为创新才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灵魂。他认为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而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艺术家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则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对于科学创造来说,二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他还娶了一位艺术家妻子蒋英,?每当提起蒋英,钱老总是认为自己很有福气,他认为蒋英使他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让他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在艺术的熏陶中想问题更宽、更活,更有利于他的科学探索和研究。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

  人类的发展从来就是科学与艺术相伴而行,基础教育的腾飞同样离不开科学与艺术这一双有力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艺术的科学化与科学的艺术化》作者章力 周智娴《艺术教育》 2006年第5期

  [2]《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看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黄冰漫《大众文艺》

  [3]《艺术教育与科学》 郑勤砚《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4]《试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燕晓山《艺术视角》

基础教育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基础教育学术论文范文

2.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3.案例分析型论文范文

4.案例型毕业论文范文

5.论文案例分析怎么写

    134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