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服务论文格式
在我国观测技术之中,气象科技服务是属于顶尖的技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科技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气象科技论文篇一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浅析
摘要: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气象部门在加强公益气象服务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专业气象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科技的观测水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进步也为我国气象、地质等各个领域带来了很大的贡献。不断提高科技内涵,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应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气象科技 服务 对策
引言:在我国观测技术之中,气象科技服务是属于顶尖的技术。气象科技服务的质量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已涉足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服务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气象科技服务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公共事业,但是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只有努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技术含量,建立涵盖天气、气候系统有关领域的监测业务和科研体系,努力提高专业专项气象预警水平,才能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专业气象服务包括气象有偿服务、商业性气象服务以及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的附加值服务等。专业气象服务与普通气象服务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突出的是针对性和专用性。我国从1985年开展专业气象服务,目前服务领域已经渗透到工业、农业、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建筑、旅游、商业仓储、消防保险、文化体育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并且针对用户的需要开发研制了大量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服务手段也有原来单一的气象专用警报机,发展到电台、电视、报刊、“121”自动咨询电话、手机气象短信、气象预警系统、气象大喇叭等多种手段,并且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合适自身的服务方式。浙江绍兴市曾有30多家砖瓦生产企业,向气象部门预定短期气象特种服务,仅预防一次降雨就可为其减少1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但是就目前国内现状来看,我国对专业气象服务的需求明显滞后于该项服务的发展。2011年冬天某市气象台为当地一些单位提供冬令专业气象服务,但是寻求服务的单位却寥寥无几,与专业气象服务单位当初的预想相去甚远。
二、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的问题
1.气象科技服务尚未形成规模
气象科技服务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可循了,但是目前的问题之一就是还不具规模化。一方面全国各地的气象服务部门都有各自独立的组织设置,项目开发和产品营销的运营方式,另一方面国家级的气象科技服务实体也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致使气象科技服务长期处于规模小、层次低不集中的状态,难以形成规模发展。
2.气象科技专业服务的管理法规不健全
为推动气象科技服务的健康、顺利发展,在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工作中,特别是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法规还存在空白,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明确了“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开展气象有偿服务”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气象有偿服务管理、商业性气象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单项法规没有制定实施,这就使气象科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监督管理不力和某些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
3.技术含量不高
新形势下要求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以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气象科技服务的技术含量水平显然还需加强。
3.1 气象信息不够准确
气象信息服务是以预报未来气象变化能力为依托的服务,一般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分析预报数值为受众提供可靠的气象信息预测服务。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由于气象软件在模拟大气运动规律时数值偏差或是工作人员在进行人为订正时出现错误,这都影响了气象信息的准确程度。
3.2 产品供给不够及时
气象科技服务的必备属性就是及时,一些自然灾害的妥善应对的有力条件之一就是准确及时的气象科技服务。但是目前气象部门所采用的机制一般是,气象台在固定的时间段每日定时发布,通过雷达等现代监测设备监测到雷雨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时往往只向上级领导汇报,而没有向大众发布的机制和平台。电台电视等公众媒体只在固定时间段内播放,一旦错过收听收看,就可能错过了对气象灾害的防御的最佳时机。
3.3 信息传递受居住格局限制
对于一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群众而言,交通欠发达,通讯相对落后。用电困难致使看电视听广播成为难题,更谈不上互联网使用。气象科技服务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准确的传递到这些地区群众中去,也是目前气象服务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4.预报准确率对专业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为城市建设、大型商业活动、特殊行业生产等对天气要求比较高的活动提供专业气象服务时,对预报准确率势必要提出较高的要求,甚至有些用户提出的要求从目前科学角度来讲是无法满足的,要求100%的预报准确率从目前国内预报水平来讲是做不到的。所以公众对预报准确率的要求直接影响到专业服务的开展,同时国内某些台站监测系统的落后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专业气象服务的开展。
三、气象科技服务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1.气象科技服务的规模化运作
要改变以往气象科技服务的分散、不集中的现状,国家级气象科技服务实体要发挥带动作用,建立以国家级气象科技服务为中心、以全国各级气象科技服务为依托的规模式运营体质。制定从组织设置,到项目开发再到产品营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打造出龙头企业,充分带动气象科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2.加强科技创新,打造高水平的气象科技服务
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的困难,不断更新设备。对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从业者的知识储备,避免一些责任心不强,知识水平不高的人,混进气象科技服务队伍。
3.加强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拓展气象服务领域
气象与各行各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要将气象服务工作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去,必须认真分析其与气象的关系,准确把握服务切入点,提供针对性强的专业服务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和客户,加强与公共事业部门的密切合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确立长期合作,共建双赢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功能,共同培育专业气象服务市场,提高城市专业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专业气象服务向更宽领域和更广空间发展。
4.强化立法,规范专业气象服务市场运作
建立健全气象科技服务政策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制定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和政策措施,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市场监管的同时,严格规范气象科技服务行为,结合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实际,对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许多情况问题,制定实施有关法规,用以规范、引导、保障气象科技服务的良性发展。
5.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增强专业气象服务的实力
随着天气预报服务平台的建设,预报技术的改进,预报信息丰富等气象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预报技术和方法与过去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的预报服务精细化和准确率仍然相对较低,特别是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水平和服务能力远不能适应中国快速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气象部门预报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专业气象人才培育机制,把专业气象服务人才需求纳入本单位人才战略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专业气象服务的实力和后劲。
结语:气象科技服务是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严峻工作,这其中也不可避免的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积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探索行业发展途径,是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者应切实完善体制,增强自身实力,增加市场份额,不断增强竞争水平,打造效益与服务双丰收的气象科技服务。
气象科技论文篇二
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控制制度探究
【摘要】 文章基于建立健全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指出当前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控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内控制度的措施,进而确定未来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控研究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关键词】 内部控制;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监管;财务战略;绩效考核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相比起步较晚,由于其基本属于垄断行业,气象科技服务中以公益服务产品代替商用服务产品的现象比较普遍,几乎没有发挥市场对气象科技服务资源的配置作用,没有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方面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缺乏市场意识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专业队伍,综合实力和市场能力都非常薄弱。
一、建立和完善气象科技服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当今,气象科技服务已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与军事、航天、航空、航海、工业、农业、牧业、渔业以及人民生活、生命财产休戚相关的骄阳产业。“社会越发展,气象越重要”。正是由于气象科技服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善情况对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必然要对它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给予充分的关注。在安然事件之后,国内国外的经济学界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作为关系到社会、经济、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象科技服务产业也应该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提出更科学合理的标准。
(一)严格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气象科技服务产业是依托气象部门的气象基本业务系统建立起来的以气象信息服务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绝大部分资产是国家投资形成的,国家作为最大的股东,必然要求投资后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一直以来,气象科技服务产业政企不分、所有者缺位,造成气象部门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要求。因此,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
(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需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缺陷。如组织架构设计不科学、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员工权益保护不足等等,这些缺陷都大大降低了产业发展凝聚力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背离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大大提高产业发展的管理水平,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多地发挥气象产业创造社会价值与财富的能力。
(三)促进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大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外国气象科技服务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垄断地位和经营利润将越来越低,有效的成本控制已成为我国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但成本控制绝对不是单纯的压缩成本,而是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成本分析与控制,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因此,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避免浪费和损失,努力增收节支,降低成本,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加强反腐倡廉的要求
受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制约,导致长期以来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监督虚位和监督缺位。科技服务实体运行管理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容易滋生腐败。为了有效地防治违纪、违规、违法等腐败现象,就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结合实际,着重在标本兼治、注重预防上下功夫,才能落实好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法规不健全
为了推动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在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工作中,特别是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法规还存在着空白。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明确了“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配套的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开展气象有偿服务”,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气象科技服务如气象有偿服务管理、商业性气象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单项法规还没有制定实施,这就使气象科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监督管理不力和某些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因此,必须结合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实际,对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许多情况和问题,制定实施有关法规,用以规范、引导、保障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智力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组织形式多样,不仅有企业,还包括各类事业单位;不仅有法人实体,还包括非法人组织。我们的产业发展基本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方式,产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方式则是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并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没有明确,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产业的机构设置不科学,职责权限不够明晰,业务流程不够规范。虽然在各级气象部门都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内部审计的范围大都以中央预算单位为主,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责。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没有量化,气象科技产业文化的建设更是较少涉及。近几年,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和国有资产改革的深入,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在内部环境的建设方面已有很大改进,但还不是很理想,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还未完全建立。
(三)财务系统控制力量薄弱
气象科技服务产业主要依托气象部门发展起来。长期以来,由于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的限制,基层气象部门一般不设财务管理机构和岗位,财务工作基本上由气象业务人员兼任,缺少系统的会计业务培训,专业知识缺乏,工作重心又不在财务上,财务管理工作相对较为薄弱。
目前,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会计核算相对比较简单,均是采用事后记录式核算;而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由于存在大量酌量性固定成本的存在,投入与产出难以准确的确认和计量。核算方法的简单化与服务产品效益测算的复杂化的特点使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会计信息易受财务人员主观影响,企业的财务系统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物资采购与管理活动不规范
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式管理方式的影响,气象科技产业活动中的物资采购及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漏洞百出。首先,物资采购随意性较大,不按章守序地执行采购管理,无法发挥单位集中采购的整体优势。第二,缺乏严格的采购验收管理制度,可能导致物资质次价高或者出现舞弊现象。第三,缺乏清晰的职能划分,无法形成监督制约机制,物资采购存在的质量问题容易被掩盖,尤其在避雷产品的购置过程中,如果采购验收现场意见反映不上来,易使伪劣避雷产品流入工地, 则给防雷施工质量留下隐患。第四,缺乏规范的物资出入库及定期盘点清查制度,无法及时发现物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掩盖了财产物资的管理责任。第五,财会部门对财产物资,尤其是购入的各类材料的会计核算比较粗放,基本上采用了“批量购入一次性摊销”的核算办法,无法与单位的材料管理部门进行信息核对,进而无法防范资产的流失。
(五)营销活动过程透明度不够
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主体是对外提供气象信息服务,气象信息服务的产品大多是无形的,投入也主要是人力资源,因此,对投入或产出进行准确测量很困难。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由物价部门定价的策略,而实际成本无从考量。要想把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走向市场,在市场中寻求客户,与客户进行义务谈判、磋商,进而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市场认可的定价机制。在目前这种销售政策下,营销活动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营销过程不透明,收入存在舞弊的可能,尤其是重大的业务谈判还没有形成财会、法律等专业人员参加并形成书面记录的机制,给单位及个人建立“小金库”留了缺口;其次,销售活动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造成单位年年有应收款项全部或者部分无法收回,单位利益受损。
(六)忽视财务报告利用,难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告是对企业一段时期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综合反映。一般情况下,通过分析产业实体的财务状况,找出产业在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判明当前产业实体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财务报告分析对于加强产业实体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及财务力量薄弱等原因,我们的财务报告不仅分析方法单一,分析内容也不够丰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产业管理人员对利用财务报告来全面分析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问题的程度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七)纳税筹划问题
税收筹划对于依附于气象部门成长起来的气象科技服务产业来说是个难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税务筹划工作一直没有很好的开展,以致可以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不多。财务机构职责、功能定位不清,财务机构和人员很难参与决策管理,影响了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对有关税收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或整体利益把握不够,影响了纳税筹划工作的质量;同时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事企不分,收入、成本难以准确核算,以致税收筹划方案的有效性程度较低,任何管理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使筹划方案的依据由合法变成不合法,由合理变成不合理。
三、完善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为了完善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要点: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各级科技服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上应对气象科技服务的严峻形势和复杂性、长期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并提升到事业发展的大局高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加强调研,深入市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自觉接受监督,督促相关部门明确责任,把反腐倡廉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个人。
(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要努力规范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内部环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快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及议事规则;审视内部机构的设置,明确职责、权利和责任,建立岗位职责说明;建立审批权限和授权机制;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定员工聘用标准,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文化建设,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建立员工行为守则;有条件时,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适当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控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三)规范各类控制活动
要进一步规范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控制活动,可以参考以下几个要点:参考《基本规范应用指引》,确定各项业务和事项的控制目标并设计控制活动要点;坚持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坚持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必须坚持分离不相容职务;严格执行财务事项授权审批制度;建立高效的会计控制系统和运营分析机制。
(四)改革财务一支笔签批制度
财务审批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形成了权力相对集中的局面。单位开支不管是否合理,领导说了算;凡是领导签字就能开支,直接把财务及其他管理人员排除在管理范围之外;加之单位领导对财务等相关规定不一定熟悉,缺少相关专业人员的监督、审核和把关, 签批质量难以保证。应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一支笔”审批制度,数额比较大的支出应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重大经济事项和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建议。
(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
建立内部监督体系,就是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应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产业领域管事与管钱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检查,坚决制止有制度不执行、把关不严等现象发生,在现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上下狠功夫。加强对气象科技服务产业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不断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落实政务公开措施。加强监察审计,在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基础上,对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实施定期财务分析制度,对高频次支出、高成本支出、高疑问支出等施行预警制度,切实使事故苗头早发现、早制止。
(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单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实质是把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的偏离控制在最小范围,而财务预算则是财务目标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体现。因此,以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作为约束指标切入到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经济活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分析视野,对异常情况及时预警、查找原因、分析研究对策,可以提升风险控制的敏感度。由此,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观性与信息的滞后性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与弥补。
四、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控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
上文已经论述了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控系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当然,对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要解决已存在的问题,更要将目光放得长远。笔者认为,对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而言,制定财务战略与改革绩效考核办法则是今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探讨的重点与发展的方向。
(一)制定财务战略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要发展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协调发展的全方位、全时空、快速反应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优先建立和完善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与信息共享为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气象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加强现代专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现代航空气象、农业气象、水文气象、交通气象、海洋气象、城市气象及重大工程气象服务的新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专业化、更精细化的气象信息服务产品。
财务战略将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理论在气象科技服务产业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要应用与延伸,是整个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财务战略是指为了谋求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长远发展,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要求和资金运动规律,在分析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对气象科技服务产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和决定性的谋划。树立财务战略思想对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产业发展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核心在财务,有效的财务战略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就需要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实施进行科学的研究。
(二)改革绩效考核办法
绩效考核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过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及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在内的一个系统的活动过程。由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自身原因――实体规模小、管理基础薄弱、获利不稳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等现状,一直以来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从现行的绩效考核来看,过分强调定量指标的考核,忽视定性评议指标的使用;过分强调短期收入指标的考核,忽视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使用。
2010年1月1日起,所有央企将引入EVA考核。EVA并不只是一个新的财务指标的简单计算,实际上EVA价值管理实践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种可以使单位内部各级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行为、管理决策都致力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制度体系。要让EVA理念真正成为产业长久发展的助推器就必须用制度化的方法予以保证。这种制度应包括在单位的任何决策中都建立以EVA为核心的决策机制,并将单位各种决策在EVA的统领下进行统一,例如预算制度、计划制度、考核制度、投资审批制度等等。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将在这种新的企业价值观念的指引下,一方面注重投资节奏和盈利能力的研究;另一方面关注投资社会效益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牛成.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11.
[2] 周韶雄.气象科技服务相关概念的发展与思考[J].气象软科学,2005(2):92-95.
[3] 张国康.论企业内部控制数字化建设[J].会计之友,2005(8):17-18.
[4] 李雅琴.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会计之友,2009(19):43-44.
[5] 林旦颖.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22):78-79.
[6] 胡春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与完善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9(20):27-28.
看了“气象科技服务论文格式”的人还看:
2.关于科技论文范文
4.电子技术论文模板
5.标准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