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事理论结业论文3000字
军事理论课程作为高校广泛开展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军事理论3000字结业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军事理论3000字结业论文篇一:《浅析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实现人才的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一,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防;教育;人才;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国防教育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是国防后备力量中的高层次人才,其数量、质量、结构在后备力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进行高校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理念,延续大学生在和平环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头脑,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成为一支真正国防后备力量的主力军。
一、高校国防教育发展,为适应世界发展总趋势而培养国防后备人才
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实现人才的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一,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开展国防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开展国防教育能达到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的统一;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强化爱国意识,有利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文件精神赋予高等教育的光荣任务。
学校的职责是把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国防思想和国防知识有机地结合到各门课程中。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层次,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同时大力抓好学生军训和军校工作,使学生接受系统的国防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军地两用的“四有”新人。
二、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是对未来高科技战争所需高素质科技人才的保证
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科技水平越来越高,新的战略思想和战争手段,战略方法层出不穷。军事高科技是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高水平和尖端技术,而国防教育下的大学生人才都能满足军事的需要,对武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高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家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首先应用于军事,这己成为一种普遍的历史规律;是当代先进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当代高科技主要为了军事高科技,当代高科技主要用于军事高科技。高等院校中毕业生,具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很好的智力水平,通过国防教育他们必将成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骨干。因此,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逐步转移到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生身上。同时,他们也是我军军官队伍的重要来源。这对于提高我军的总体科技水平,增强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大有好处。
三、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精神维护国家安全保证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多级化趋势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单级与多级的矛盾无处不在。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大大的加剧了世界的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以高科技为标志,以信息化军事建设为显著特征的国际军事竞争愈演愈烈,全球化军事战略调整深入进行,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出现严重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领土、民族和宗教矛盾激化。由此而导致的局部战争、武装冲突不断起伏,恐怖主义危害加剧。未来战争是高度现代化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角逐,也即是高科技和掌握高科技人的战争。因此人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此时,我们需要大批既有报国之志又有专业技能的国防后备人才。我国始终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给予高度的重视。其中大学生是国防后备力量中的高层次人才,其数量、质量、结构在后备力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进行高校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理念,延续大学生在和平环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头脑,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成为一支真正国防后备力量的主力军。
四、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提高在校大学生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高校国防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队伍中开展国防教育,不但可以激励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观念,促进德、智、体全面的发展,这对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成才立事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军事训练,磨练了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高校一般都采取了新生入学就接受军训,部队严格的管理方法和令行禁止的作风为学校以后的管理和学习等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合格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高校国防教育在思怒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防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国防教育归根到底是关于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教育。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直接培育以爱国主义为主导、以国家防卫为中心的国防意识,使大学生做到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目的。这些事关国家生死和民族存亡兴衰的大事,最容易在青年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十分强烈的爱国热情。
其次,国防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和纪律观念。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同时它也要求每个集体成员应具有纪律观念。大学生作为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年轻人,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和各类事件时,只有具备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具备了纪律的意识与观念,才能正确解决好利益与道德、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关系。而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军事技能训练就能特别强调团队合作性与严格纪律性。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对集体主义精神和纪律观念的感悟,使他们全面理解和把握集体主义的精神实质,贯彻纪律观念的内涵。
最后,国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的成长阶段,是学生确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以其强烈的思想性和特有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在增强国防观念的同时,思想政治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为他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培养大学生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卢晨泉.国防教育[M].大连:大连出版社,1988.
[2]宋时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3]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军事理论3000字结业论文篇二:《以强军文化凝聚兴军强军的伟大力量》
[摘 要]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强军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武德文化和人民军队世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打造强军文化有利于我军职能使命的有效履行,也有利于军队改革活力的深度激发。在打造强军文化的实践中,要注意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我军特色。
[关键词] 强军文化 军事文化 战斗力 特色
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他指出:“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任何一支强大的军队都与蓬勃繁荣的军事文化密切相连,任何一场成功的军事变革,也必须经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当前,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迫切需要发挥文化的力量,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催生战斗力。
一、强军文化的活水源头
1.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武德文化。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武德,就是从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品质等。最早提出“武德”概念的是楚庄王。他说:“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圣贤讲求文武双修,大都下马能文、上马能武。孔子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射箭)和御(骑马)均为当时的重要技艺。与这种刚劲之风相伴而生的,是辉煌的武德文化。与西方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尚武并非唯暴力论。孙武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道、天、地、将、法”这五大要素,“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吴起强调“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中华传统武德文化,为强军文化提供了无比丰厚的营养,提出的强军目标、“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等都能在中华传统武德文化中找到相应的元素。
2.人民军队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人民军队起家时一穷二白,却像“大熔炉”一样,有着能够熔化一切、战胜一切的伟大力量。这种伟力源自于其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第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不灭军魂。美军曾感叹:“在战争中还从未发现一支健全的共产党军队陷入解体。不管这支军队如何遭到惨败,损失如何严重,或者近期根本看不见胜利的前景,他们总是能从暂时的失败中恢复过来”。这一切都源自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第二,“官兵一致、三大民主”的优良传统。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准备效仿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他于1939年在湖南衡山开办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主要请时任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所率的一批我军教员讲课。共产党的教员们坦率地介绍,打游击战的根本前提是军民打成一片,官兵同甘共苦,并列举了八路军从总司令到士兵都吃一样的伙食、穿一样的衣服的例子,使得国民党军官大为震惊。第三,“人民利益高于天”的永恒宗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有一次对敌军占据的高地发动进攻,高地正面地势险要,不利于我自下而上进攻,但山头两侧下方是朝鲜村庄,中国军队如果从侧面发起进攻,很容易伤及无辜朝鲜百姓,因此志愿军虽然伤亡惨重却依旧一次次地冲锋。这使韩国军人的良心受到极大震撼。
二、打造强军文化的重要意义
1.打造强军文化,有利于我军职能使命的有效履行。我军的职能使命归根到底最重要的就是打仗。强军文化是生成战斗力的不竭源泉和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官兵一旦形成强烈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就会以“乘数效应”催生战斗力。第一,强军文化铸就崇高信仰。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军队,缺什么也不能缺信仰。对于军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信仰。第二,强军文化锻造过硬本领。文化包含着不断积累并不断更新的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体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有助于提高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第三,强军文化锤炼军人血性。军人的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有一瞬间爆发的血脉贲张,但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经过长期磨炼和考验形成的品质。第四,强军文化升华道德境界。强军文化作为军人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能够为官兵提供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好与坏等判断标准,通过教育可以内化为官兵的正义感、羞耻感、是非感、责任感,从而升华我军的道德境界。
2.打造强军文化,有利于军队改革活力的深度激发。当今世界,大国崛起必定伴随军事力量的强大,而发展军事力量,根本动力和路径在于改革。在跨过一定的物质层面门槛后,决定军队改革前途命运的,是精神层面的改革。只有打造适应新形势、具有我军特色的强军文化,才能有效激发军事改革的思想活力和实践活力。首先,打造强军文化有利于打破军队改革的藩篱。改革之难,说到底,就是两大障碍――观念和利益。改革要想成功,光靠喊口号是没有用的,必须从文化层面凝聚共识,由思想决定行动。其次,强军文化是面向新时代、不断追求创新的文化。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需创新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领域。军事文化越是富有开拓性和进取性,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就越是强大。
三、打造强军文化的实践要求
1.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打造强军文化的首要前提。举什么旗帜,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文化的先进性根本在于其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成果牢固占领文化阵地,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打造强军文化的首要前提。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坚持中国军事文化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军队文化建设的主导地位,才能掌握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正确把握战争规律和军队建设规律,才能保证军队文化创新的方向,才能成功地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人民军队特点的新军事文化,成为世界瞩目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2.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是打造强军文化的最高目标。军队是为战争而存在的,打赢战争永远是军队的使命。这就决定了打造强军文化的根本着眼点是提高战斗力。第一,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军队的职能性质决定了战斗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是军人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我们要把强化爱军精武意识、培养战斗精神作为打造强军文化的重要任务贯穿始终。第二,强化忧患意识和国防意识。历史告诉我们,国防意识不能光靠战时去培养,在和平时期更应不断强化。只有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和国防意识,才能推动我军更有效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第三,彰显当代革命军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今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交易规则超出其正常发挥作用的领域,渗入现实社会生活。受此影响,军营生活中也出现了不少负面心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坚持紧贴军队职能使命,巩固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坚定官兵革命意志、升华官兵思想境界、纯洁官兵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努力成长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3.始终坚持我军本色,是打造强军文化的根本要求。打造强军文化必须始终保持我军本色,始终紧贴当代革命军人的特殊要求。第一,始终把保持我军本色放在第一位。本色,最能反映一支军队的本来面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本色首先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党本色”。这是我军不断发展强大的成长之魂、胜利之魂。然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创造的奇迹,使少数发达国家产生了莫名的恐惧与不安,他们连续不断地对我国发起西化、分化的政治攻势和文化侵略,把军队作为进攻的重要目标,大肆宣扬叫嚣“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企图影响和动摇我军的政治根基。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力保本色不失。其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本色”。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判断一种文化先进与否,关键是要看它为谁服务。只有为最广大人民服务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这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根本标志。再次是艰苦奋斗的“传统本色”。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军的政治本色之一。我军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诞生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与艰苦奋斗为伍。
军事理论3000字结业论文篇三:《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军事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既是国防教育课,又是思想道德课和形势政治课,有着巨大的德育优势。军事理论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课程教学,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携笔从戎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性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切实提高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管理水平
1.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军事理论课作为一门必修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组织上的有力保障及经费上的支持。军事理论课教学既可以独立设置教研部门,也可以挂靠学校党委武装部等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与其他思政课程一样,齐抓共管,提高重视程度,提高军事理论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创新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配套优质教学资源,大力推进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建立健全制度,科学有效管理
军事理论课必须从学科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科研考核、学生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构建由制约式管理到激发式管理的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积极吸收师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建立教学督导队伍,强化军事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和反馈,建立健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这是全方位重视和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关键。
3.全校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发展
军事理论课程应当与其他思政课程一样,同属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资源分享方面,享有优先使用基础教学资源的权利;将课程合理安排,进行小班教学;加强培训,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并应用于教学的能力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技能;课堂使用多媒体等电教化工具,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学效果;配备科研经费,积极提供发展平台,鼓励军事课程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促进整体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切实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1.引入专门人才,加强课程建设
军事理论课必须拥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军事知识广、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采用“专兼结合、内外结合”的方式建立,积极从军事院校引进专门军事人才,走任课教师和兼任教师相结合的道路,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的协同教学能力;在校内聘请有军事理论专长的教师担任专职教师,有国防生培养资格的高校可以同时聘请军区驻校国防生选培办干事担任兼职教师;召开教师备课会,营造教师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的空间;与其他院校加强学术交流,定期组织研讨会,开阔视野,提高层次,共同推进课程建设工作。
2.学习培训提高,夯实教学基础
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师校本培训则应该注重教学实践,注重课堂改革。要积极谋划教师培训校本化课程建设,把信息学、心理学、脑科学等现代科学和技术融入课程,通过课程建设与管理,增强教师校本培训的计划性、严密性和实效性。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教师的“卷入式”研修,做到做中学习、境中学习、行动学习和问题学习。行政领导、校本培训、“卷入式”研修都是教师培训、教师成长的外因,而决定因素是教师的“内因”。军事理论课教师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方式是进行“自助式职场培训”,要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把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一边工作一边自主培训、自助研修。
3.教学管理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军事理论课从教学对象来看,各种学科背景的学生都有,从教学内容来看,讲授的内容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大、涉及学科领域多,因此,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广博、过硬的知识,而且要用战略思维重视国防教育、组织专业课程培训、看待教学管理,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管理队伍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营造新型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创新高校建设理论课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切实创新军事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方式
1.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
要注意教法的研究,做到“创新” “精要”“灵活”。“创新”就是要求教师要及时地将新技术、新武器、新的军事新闻动态及时补充到课堂讲稿中,将国内外最新的动态讲授给大学生,保持课程新鲜感,更具时代感和实效性。“精要” 就是要求教师要对与大学生思想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现实军事热点和思想认识问题讲透、讲好,避免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却全都是蜻蜒点水、泛泛而谈。“灵活” 就是要求教师结合军事理论课程内容的时政性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要能吸引大学生持续引起兴趣,然后将德育贯穿始终。
2.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直观感受
一般来说,学生普遍倾向于接受创新型的教学形式,特别是结合教学内容播放一些录像资料片段,能使军事理论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耳目一新,效果能更为明显。教师要通过录像、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一系列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配合以展示实物,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正确领会、理解理论知识的实质内涵,同时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性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军事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教学效果。
3. 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与时俱进
一是强化“引导性”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军事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整理,引导学生将军事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时事政治和专业知识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二是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实施“开放式”教学。要培养具有德才兼备和专业技术过硬的复合型军事后备人才,就必须提高其眼界,利用社会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大学生只有深入了解社会,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发展和完善人格。三是实施“专业化”教学,与专业教学形成合力。将专业教育和军事理论课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