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事理论4000字论文(2)
大学生军事理论4000字论文篇二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
[摘要]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作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为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和平发展战略;重大战略机遇期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4-0050-02
一、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及其走向
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持续近50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用八个字概括就是“一超多强、多边共生”。“一超多强”形容的是力量对比,即当今世界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若干世界或地区性强国。“多边共生”反映的是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当今大国之间平等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
“多边共生”的大国关系,其形成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一世界大环境、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美国的经济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经济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到美国。冷战结束后,老布什总统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号,但他没有意识到在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加深、经济合作日益重要的新时代,要“遏制”一个国家谈何容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只有互利才能共赢。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另外,当今世界追求、拥护和支持国际政治民主化已形成共识。国际政治民主化主张世界各国通过彼此协调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任何国家不能独断专行,不能动辄诉诸于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形成“多边共生”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国关系是不难理解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9?11”作为一个重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大国之间合作这一趋势。“9?11”事件之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其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实际上沿袭了冷战时期的惯性思维,努力在大国中寻找敌人,尽力防范对美国领导地位形成挑战的其他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出现。但是“9?11”事件充分暴露了这种安全观和安全战略的漏洞。“9?11”事件充分说明,非国家主体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要素,即使掌握绝对优势军力的国家也无法确保本国的“绝对安全”。“9?11”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维护本国安全,除了维持必要的军力外,还需要尊重别国的安全,少树敌、不树敌,只有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平等、友好地对待别国、尊重别国的安全和主权,不搞干涉、欺侮、侵略别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才是对本国安全的最好保障。可以说,“9?11”事件后,世界大国之间合作多于对抗,国际环境趋于好转。
尽管现在是“一超多强”格局,但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多极化趋势的判断一方面是基于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五大经济中心:美、欧、俄、日、中,美国地位在下降而其余四者在上升。美国强权衰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迷失。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俄、印、巴、东盟等非西方力量在经过理性反思和审时度势之后大体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复兴之路,特别是中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大趋势下,美国“一超”的单极格局也是难以长久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自不用说,美国已经意识到南北差距问题给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各大国都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具备发言权。毋庸讳言,当今世界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只有美国的参与才能解决,但美国要解决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也离不开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支持和合作。“9?11”后,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正是在各相关国家的支持和合作下才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而它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之所以长期拖延,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这种支持和合作,正所谓“失道寡助”。单极格局形成不仅需要存在一个唯一超级大国,而且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大国还必须承认它具有中心地位,服从其领导。然而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大国既不承认美国的中心地位也不服从其领导。由此可见,“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最终将会被多极化所代替。
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处于历史上难得一遇的较好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合作多于对抗。同时,这一段时间也是新格局即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孕育时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预见性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大战在长时间内打不起来,“世界格局将来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1]。也正是基于此种战略格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21世纪头20年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那么怎样才能紧紧抓住这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党的十七大给出了和平发展战略。
二、中国和平发展战略
国际战略,亦称对外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环境,在对外关系中制定的带全局性的策略谋略。国际战略的制定,一方面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并服从于国内的战略任务;另一方面,它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正是中国可以实施和平发展战略的前提。
和平发展战略,发展是终极目标。之所以把发展定为终极目标,一方面是基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顺应世界时代主题和国际战略格局的要求。如前所述,在当前“一超多强,多边共生”的战略格局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下,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特别是“9?11”事件后,世界各国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恐怖主义,因此合作多于对抗,各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一段绝佳时期。正是基于此,我们党中央提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论断。
相对于发展,和平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中国发展的方式诉诸于和平手段,二是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发展的这一目的从胡锦涛的“和谐世界”理念中可以窥豹一斑。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胡锦涛系统地阐述了“和谐世界”新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共同发展的决心和信念。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关于大国崛起方式的创新之路。从世界历史来看,几乎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崛起和强盛,譬如英法等,都无一例外地与征伐、杀戮和资源掠夺紧密相连。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也都是由列强争夺霸权、妄图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德国法西斯鼓吹拓展生存空间、日本法西斯扬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说到底都是要借侵略扩张来实现各自的大国梦想。正因为如此,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西方一些国家出于冷战思维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或夸大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资源需求,渲染中国经济对世界造成威胁,或夸大中国的军事实力,曲解中国的发展战略。它们认为,中国一旦崛起必然会像历史上其他大国一样,伴随着战争崛起,争夺霸权,从而导致世界秩序的改变和传统大国的衰落,于是想方设法地遏制中国发展。“中国威胁论”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混淆视听,使西方民众和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产生或增加对中国发展的误解和疑虑,严重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的发展。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使中国的对外经贸受到损害。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中国创新大国崛起方式,以和平方式实现中国发展的战略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和平发展战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传统的依靠战争方式来实现本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单赢”的,代价是劳民伤财、社会动荡以及他国衰败等巨大社会成本。经济全球化讲的是互利互惠,通过和平方式,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大量机遇,利用国际政治民主化创造的平等合作舞台,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达到“双赢”的“和谐世界”绝不是梦想。
三、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2]。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本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和平发展”有助于打消外界的误解和疑虑,“始终不渝”彰显着中国执行这一战略的立场和决心。从中国当前外交领域的各项方针政策来看,在和平发展这一主战略的主导下,中国的各项外交战略无一不闪烁着“和平发展”的智慧之光,为中国充分抓住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世纪之交,我国与世界各国广泛建立、发展了“伙伴关系”,如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法的“全面伙伴关系”,中美的“建设性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等。各种伙伴关系的建立正是党中央和平发展战略在外交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有利于使中国避免自我孤立或公开树敌,有利于拓展中国在外交上开展活动的空间,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中国务实外交在目前国际形势下的最优化选择。同时,以和平发展战略为主导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也为中国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而稳定的周边环境,从而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和平发展战略是我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科学地判断国际形势,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为充分抓住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提出的战略之举。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看过“大学生军事理论4000字论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