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导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改革思路及措施
下面是军事理论导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改革思路及措施,欢迎阅读借鉴。
军事理论导论课程是军队院校军事基础课程,也是我院本科学员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既是军校初级军官了解中国古代和近代军事理论、汲取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有益窗口,也是熟悉西方近现代军事理论、实时把握西方现代军事战略动态的良好途径,更是掌握我党的军事理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理论武器,对于军校初级军官夯实军事理论功底、完善知识结构和提升能力素质至关重要。随着我国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发展、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提出以及世界军事战略格局的变换,对初级军官1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经过教学实践,本文分析了军事理论导论课程教学的现状,给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从 4 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军事理论导论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1 军事理论导论课程教学的现状
1)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教学组织难军事理论,是关于战争和国防的理性认识和知识体系。军事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归纳总结而来的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理性认识和知识体系,论述的都是军事领域的内部联系和规律,高度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必须将大量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如果没有好的教案编写和课堂设计,就可能造成学员听不懂、记不住、不想学等现象。
2)学员基础薄弱、缺乏实践,深刻理解难军事理论导论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一学员。尽管大一学员中的部队生已经接受过军事化训练与管理,具有一定军事素养,但学习的多是军事技能,而不是军事理论。大一学员中的地方生直接从地方高中进入军校,缺乏人生阅历,军事理论基础几乎为零。教学中,大部分学员表现出缺乏军事战略思维和运用哲学思维分析军事问题的能力。虽然已在课前预习准备,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但军事理论中的许多知识点对刚进入军营的学员来说,仍然显得有些深奥而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已凸显出学员军事基础差与课程教学起点高、学员军事素质低与学科层次要求高、课程学时少与知识内容多、学员阅历浅与知识面要求广等诸多矛盾。部分学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课程内容变化快、范围广泛、教学创新难军事理论课与世界政治、军事密切相关,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内容是动态发展的。国际军情瞬息万变,各国军事战略、作战思想的层出不穷,尤其是西方军事理论演变迅速,而我党军事理论在应对未来战争威胁的挑战中,也在持续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教员必须在全面掌握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使其紧贴时代变化,及时更新,具有实时性。时刻关注国际军事理论的发展、军情演变、准确把握我军军事斗争的根本实质和时代特点,这对教员的军事理论功底、分析判断能力和对军情动态的实时准确把握等,都提出很高的要求,这也是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创新的难点。
2 军事理论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1)充分认清军事理论是强大的理论武器军事理论是认识战争、准备和实施战争的强大理论武器。习近平主席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围绕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拥有军事理论基础,是学员成长为军人的必备素质。吸取军事理论精华,对学员确立正确的战争观、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战斗精神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员要通过军事理论学习,培养军事战略思维,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战争观、方法论来分析军事问题,增进对我军战略、国防、军队建设的理性认识。
2)时刻牢记军事理论是履职的重要基础履职尽责,是军人使命所在,职责所系,形势所需。军校是全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源头和基地,毕业学员大多直接到相关部队任职。学员的军事理论素养不仅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发挥,也影响学员个人的长远发展。学员拥有正确的战争观,运用科学的军事方法论,才能在部队工作中准确地把握上级重大决策的意图,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上级指示和命令上来,更有效地履行战备训练工作职能。
3)系统学习军事理论是能力素质的敲门砖学习掌握军事理论知识,是初级军官夯实理论功底、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途径。学员要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的素质和能力,需要一定的军事素养和分析、判断能力。当前,军校学员的战争意识有所淡化,战斗精神亟需加强,谋略意识和战术素养相对缺乏,军事素质明显偏低,与当前形势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1].唯有加强学员的军事理论学习,形成战略思维能力,培育战斗精神,增强军人谋略意识,才能真正奠定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素质基础。
3 加强军事理论导论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3.1 精选教学内容,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目前,军事理论导论课程使用总部组织编写的军事基础课程通用系列教材。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方方面面,内容宽泛。在有限的 30 学时内,不可能使学员把每一个问题都弄透、弄全。
教学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健要素。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必须在充分了解学员认知水平及经历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课程内各种资源进行整体筹划与配置,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2].因此,在全面理解教材、将教材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进行精选重组,根据教学需求、学员兴趣和师资队伍情况,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关注热点、突出重点。
1) 关注热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世界军事热点,直击敏感话题,紧跟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发展变化;及时丰富教学内容,把学员关注的世界热点、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及时融入教学。针对学员关注外军、关注热点的心理特点,重点突出西方现代局部战争的基本概况,让学员理解西方现代战争观,熟悉西方现代战略思想、建军思想和外军现代主要的、最新的作战思想,满足学员了解外军最新军情的心理需求。外军战略动向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对周边安全、地缘战略、我军建设和作战训练都将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在教学中,将热点问题纳入教学内容,让学员真正了解最新局势,然后引导学员分析、讨论。
2) 突出重点。大一学员军事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教学中不应过多、过深地拘泥于军事概念,而应让学员在对军事理论的整体框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突出学习重点。例如,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学习过程中,《孙子兵法》既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东方军事谋略的代表,也是学员感兴趣、有学习欲望的学习内容,应作为学习重点;在讲授毛泽东军事思想时,把战争观、方法论和战略战术思想作为教学核心,帮助学员深化对战争根源、战争本质、战争主体、战争价值的认识,结合习近平主席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分析与认清当前国际军事格局和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质。
3.2 采取集体备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为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率,规范教学行为,军事理论导论课程采取集体备课方式,所有任课教员组成教学团队,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等展开集体研讨,共同分析授课对象,制订教学实施计划、分配备课任务、定期审定备课教案、课件以及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聚合集体智慧,精心打造军事理论导论课程。
1) 营造教研气氛,建强教学团队。教学团队通过集思广益、集体攻关,实现协作互助、资源共享。备课过程中,既有年轻教员活跃的教学灵感不断涌现,又有资深教授的扎实理论底蕴和丰富教学经验把关,不断强化优势互补的功效。通过不断提出问题、集体讨论、以最佳方式解决问题,使教员的教学认知、教学行为趋于科学合理,教学工作不断更新优化[3].团队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教学团队得以不断强化。
2) 提高备课质量,提升教学能力。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减轻了教员的备课负担,更能提高教学效益。教员专注于提升备课质量,精益求精,而不是各自为了完成备课任务,敷衍了事,使教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业务、合作研讨、自我反思、改进教法。集体备课不仅有利于提高军事理论导论的总体教学质量,也实现了年轻教员任教能力的快速提升。
3.3 改革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
在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自学、精讲、研讨 3 个部分,进行分类教学。
1) 理论基础,鼓励自学。例如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和马恩列斯军事思想,都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不需要单独作为教学专题进行精讲,因此,安排学员在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之前课下自学。教员以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检查学员自学情况。
2)难懂内容,讲法要“精”.对于概念性强、高度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讲法需要精心设计。例如,孙子的“全胜”战略思想、美军的空天一体战理论,教员主要介绍理论的来源与背景,讲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讲关键点和疑难点及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体会,重点放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原先的教学方式相比,由填鸭式改为启发式、说教式为讨论式、抽象式改为形象式。根据学员军事基础薄弱的特点,语言表达需要教员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避免使用过多程式化的语言。注意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尽量通俗、形象,力求吸引学员注意力。努力做到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概念准确、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高深的问题通俗化[4].
3) 热点问题,积极研讨。学员是学习的主体。为鼓励学员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几乎每个教学专题都安排了研讨课时。课程中的新理论、前沿知识、热点问题,均可成为研讨主题。学员通过分组讨论,在激烈争辩中交流思想,最后找到答案。以“空海一体战”作战理论为例,教员在介绍该作战理论的实质、作战对象及最新部署实施情况之后,让学员就这一最新作战理论对我周边安全的影响进行研讨,同时对我国划分东海识别区、加强海空军实战化演习等国防建设举措发表自己的看法。研讨本身就是学员主动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研讨,学员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及对知识本身的掌握都会异常深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习效果。
3.4 突出战(案)例研究,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军事理论学习,最终目的是作战运用。教学目的不是让学员记住几个标准化的概念,而是培养学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战争观和军事问题的方法论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适应未来岗位需求。突出战例教学,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员军事素养、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5].
1) 介绍经典战例,强化实践认知。教学过程中,大量引用满足学员基础性军事理论教学要求和未来初级指挥人才任职需求的经典战例。例如,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部分引用 7 个战例;学习《孙子兵法》时引用 43 个战例,既有中国古代经典战例,也有现代战争的典型战例;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部分,引用 6 个信息化战争中的经典战例。通过大量穿插战例,辅助教学,增强了学员的感性认识。
2) 分析生动战例,加深理论认识。古今中外着名的军事理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从军事实践中总结概括而来。大一学员,大多缺乏部队工作、生活的历练,理解和领悟军事理论知识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明确阐述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尽量运用相关战例辅助说明。以《孙子兵法》中的“奇正”思想为例,孙子的军事谋略较为抽象,教员先解释其含义,然后以“曹操偷袭乌巢”和“海湾战争中的出奇制胜”等实例帮助学员理解。最后让学员举例说明“奇正”思想在实战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在相对枯燥的理论学习中,穿插生动战例,不仅增加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让学员体会军事理论在军事实践中发挥的巨大指导作用,从而增强理解、加深认识。
3) 典型案例研究培养思维能力。学员要成为具有较高战略意识、作战筹划能力的优秀指挥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和分析判断能力。突出案例教学,是学历教育阶段培养学员军事素质的有效途径。譬如,在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方法论时,就如何掌握战场规律,适时增加雷达兵日常战备值班和参加我军联合实兵演练的典型案例,让学员扮演我基层雷达兵部队的操纵员或指挥员,在了解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及明确空中情报保障任务的基础上,让学员思考战前准备、力量分配、与各种情报用户的协调配合、情报保障方案、作战保障等具体实施细节,然后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对策,最后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学员通过融入具有实战背景的典型案例,主动思考、分析、讨论,从实践中体会雷达兵部队指挥员的判断、权衡、决策等过程,感受战场紧张状态,领会军事谋略智慧,深刻理解作战指挥背后的思路、方法,把握战略思维特点,有利于培养学员洞察战争本质、捕捉战争特点和规律、分析和解决雷达兵作战实际问题的能力[6].
参考文献:
[1] 邓有训。军人素质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4,28(2):153-156.
[2] 谌卫军。教学与教案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3(17):112-118.
[3] 彭效样,赵荣兰,伊正君。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J].科技视界,2013(24):19.
[4] 黄海宁,陈楠昕,龙诚果。对高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72.
[5] 程洪杰,谢建,高钦和,等。研讨式教学法在军队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123-124.
[6] 张小平,陈崇荣,赵和平,等。军事理论课程应大力倡导战例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109-111.
军事理论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