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毕业论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言行举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正在逐步地发生转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引,保证大学生健康的成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一: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一、概述
1.什么是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文化的定义有至少二百多种。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少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甚至是人类学家,哲学家都曾试图给它下定义,但是,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能够让人满意的、公认的界定概念。维基百科中,对文化一词是这样描述的:“文化是(拉丁语:cultura;英语:culture;德语:Kultur)指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是其认识自身与其它生物的体现。”[1]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能够看到,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使个人行为能力能够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它并不是遗传得来或者天生具有的,而是要通过学习总结得来的。2014年5月,张敏学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讲话的时候指出,文化的作用,一是可以“救”人;二是可以树“敌”;三是可以“化敌为友”。
2.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古代,比如,古代私塾中曾经提倡的“苟不教父之过”、“君子之交淡如水”等,这些儒家思想其实就是最早的中国校园文化的体现。后人则是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完善,逐步形成了当今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第一次提出“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第12届学代会上,之后这就慢慢发展成为一股浪潮,以高校为代表的教育界高度认同了这一概念,从此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大都是依据文化的界定提出来的。其中,于晓阳提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2]杜庆峰认为:“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更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白同平的观点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校园规章制度、校园精神、校园价值取向等”。[3]王绑虎则依据文化的分类,将高校校园文化划分为三个层面,即称为“器”浅层面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层面文化,和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面文化。百度百科中,对它的定义是“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亦策善能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作用
1.氛围影响
校园文化在学校里到处可见,它是每所高校独一无二的文化。从主体来看,它既包括教工,又包括学生;从形式来看,它既包括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也包括教书育人的第一课堂;从内容来看,它既包括了高校的物质文化,也包括了它特有的制度和精神文化。可以说,校园文化范围广泛,涵盖了高校的方方面面。而对于高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形式的活动中都体现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这个作用是持久的,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比拟的。
2.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又是一种环境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高校来说,它的校容校貌,是非常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展现出一所大学整体的价值取向。德国教育学家贝尔提出的“名副其实的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美国课程专家杰克逊支出,校园文化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社会化“隐性课程”。高校可以通过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意识”从而把办学目标分别内化为他们的教育目标和成长目标,把办学导向分别升华为他们的发展导向和成才导向,从而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对学校、对校园文化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约束作用
校园文化中本身就包括有制度文化,它是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表现的一种要求,具有一定得约束作用。符合规范的会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不符合规范的将会受到谴责甚至是惩罚。相对于高校制度文化的强硬性和规范性来说,学校的精神文化则属于非强制性的一种手段,它更多地是通过熏陶、引导、暗示的方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去指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表现符合学校整体的发展要求。
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忽视文化建设
在大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人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大学里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教学在做,只有把教学质量搞上去了,才可以谈其他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们都只关注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的确,在大学发展中,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否则,将有悖于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标,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忽视精神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一般来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建设,二是精神建设。而物质建设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和教学科研活动、师生生活活动相关的具体设施。在当今的高校建设中,物质建设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校园文化中更为重要的精神文化建设都是要通过大量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才能够慢慢培养出来,比如理想信念、习惯传统、团队精神、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相对于物质建设来说,这部分的建设成果不太容易显现。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更重视校园的规划、实验室建造、标志物的设计等等,尤其是高校在面临教育部评估之时,更是把几乎所有的财力、物力用于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自然景观规划方面,他们认为只有硬件齐全了才称得上“大学”,而忽视了隐性的精神文化建设,更没有意识到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
3.忽视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校园文化的小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大气候的影响。如果想要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好思想教育的功能,保证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就需要持续优化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对于高校来说,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文化,要借助于社会力量经常开展一些校外的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现实情况是,高校往往重视校内的文化建设,各种活动搞得风风火火,但是却忽视了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社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趋于应付。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无法进一步提高,而很多新生由于受到老生的熏陶,无法再创新。
四、对策
1.建设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之大,乃学生之大。学生是一所学校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应该首先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收益者,如果没有广大学生的参与和认同,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残缺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知识面也逐步拓宽,因此对于校园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一定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品位,追求优质化,把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作为建设重点,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参与,从而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引导。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要想让学生参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成为组织者,让学生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力量,也就是高校常说的,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满足他们本身的需求,让他们收益。
2.建设校园文化要切实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高校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新生入校开始,在入学教育中就应该加入校园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对学校的办学历程、优良传统、文化传承有所了解,对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遵守的纪律提出明确要求,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经常性的有目的性的组织校风学风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特殊时间节点等,或者通过网络、广播等多种媒介,对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进行通报,对先进的学生予以表彰,在广大师生中寻找典型,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重视榜样的力量,以在全校师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师生为建设良好校风学风做出贡献。
3.建设校园文化要紧密结合地方传统文化
要紧密结合地域特色,地方传统文化,比如,洛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文荟萃,底蕴丰富。洛阳的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就可以依托于洛阳的名人、历史、和传统,挖掘其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并以此作为自己形成校园文化的基础,彰显出地方特色。通过紧密结合地方传统文化,一来可以和地方相关部门形成建立联系,共同组织开展活动,借助地方力量帮助高校传播校园文化,使其思想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二来也可以通过与地方相关组织部门的合作,弥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比如,高校可以邀请学者、专家来给师生们做讲座或者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师生的学术水平,也可以邀请地方优秀的文艺团体到校演出,让师生们感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二: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创新
作为大学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是普通高校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近些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到广大高校的重视。但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当今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了新的特点,对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各种价值观念也充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群最易接受新事物、最易受外来观念影响的人群之一,在思想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微信、微博、网站等各类信息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的各种信息种类繁多、纷杂,现代与传统、虚拟与现实、历史与当代、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各种信息相互交织,让大学生在信息接受时出现迷惘与困惑,这就很有可能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产生不利影响。而与此同时,某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利,不断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其中不乏各种腐朽、堕落的思想价值观,这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严重扰乱了他们本来已经初步成形的科学、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导致在实际生活中某些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推崇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如何在充分运用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条件的同时,防止西方腐朽思想的冲击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呈现多样化
新形势下,受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普及的影响,让大学生有了更多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空间和时间的阻隔,在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便捷、方便的工具的同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师教、学生学这种灌输式的单向教育方式,而互联网这种网络式的信息获取方式却是交互性、多元性、开放性的,大学生在网络中可以自主选择意欲获取的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这对相对单一、封闭的传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一般都处于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思维活跃、追求刺激、好奇心强,而当前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寻求能够满足他们好奇心、刺激心理的信息、游戏,导致某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当前如何让大学生从这些不良影响中摆脱出来便成为摆在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三)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有日趋严重的趋势
新形势下某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影响到了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基于新环境的压力及就业压力两个方面的原因。就新环境压力而言,主要体现在在进入大学以前,很多人都是高中时代班级中甚至全校中的佼佼者,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游的水平,而进入大学之后,由于班级中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竞争压力突然增大,整个学习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大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原有的成绩优越感不再存在,加之完全陌生的学习环境、离家距离较远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很多新入学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有甚者,极个别同学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乃至自我封闭。就就业压力而言,自上世纪末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逐步面向市场化,至今已完全不包分配,毕业即意味着“失业”,传统“铁饭碗”的就业模式被取代,这对很多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某些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意向时缺乏相对开放的心态,只将目光放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再加上某些学生缺乏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处理能力,导致他们在面对未来时难以树立准确的目标定位,甚至感到前途迷茫。这些心理障碍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政治热情不足、学习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等,更有个别学生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走向极端。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完善
(一)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推动大学生思想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的外部环境保障,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供一个积极的引导,推动大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的思想观念认识外化为自觉的行动,促进校园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和落实。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要求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基本导向,以校园空间为主要着力点,以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富有亲近感和感染力的新型校园文化氛围,其中应当展现出格调高雅、积极向上、能为广大大学生所喜爱的富有高尚人文精神、契合时代精神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
(二)真正实现公共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工作之中,公共课程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场所,要抓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的牛鼻子,就必然要求充分发挥课堂这个主阵地的主要作用。这里的公共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高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应当努力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高尚道德情操和基本的法律常识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便利性
网络时代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非常大的机遇。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应当主动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传播交流方式带来的便利,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开通微博、设立微信公众号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交流方式,将思想教育融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之中,充分展现出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与此同时,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相互交流的便利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知识和思想水平。此外,还要不断探索网络信息时代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内容,让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成为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阵地。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增强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最重要方式。思想教育工作也不例外,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思想教育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对于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了解、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高尚品质以及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组织开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时,应当选择那些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契合所学习的思想理论知识、能够在相应的实践之中实现上述活动意义的类型,比如下乡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落后地区等社会公益活动。
结语
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也将带来各种各样的新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当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式、新内容,推动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前行,着力实现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3.大学毕业优秀论文
6.教育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