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英国教育的相关论文(2)

坚烘分享

  英国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二

  《感悟英国德育教育》

  【摘要】为提升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优秀物理教师赴英国参加为期四周的培训,通过观察及观察后的思考,从家庭——孩子德育教育的首阵地、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社会——学生德育教育的广阵地三个大方面,具体描述了看到的现象并对看到的现象在深入思考后阐述了对德育教育的个人感悟;为我国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英国;德育教育;感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53-02

  江苏省教育厅为全面提高江苏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每年均要组织英语、数学及自然学科的优秀教师出国培训。2011年9月份来自江苏各地的40多名省市级物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赴英国参加为期四周的专业培训。通过听专家讲座、课堂观摩、采访学生、参观走访等方式,全方位了解英国的教育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学校管理、学生教育等。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感悟尤多。因笔者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走访英国期间也特别关注英国的德育教育,现将自己走访英国的德育教育感悟摘录如下,若因此对所有德育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与启发,则幸之大矣。?

  1 家庭——孩子德育教育的首阵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已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共识。但对首任老师职责的理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家庭却相差很大。中国家庭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从怀孕期间的胎教,到学前的早期教育,再到寒暑假期间要求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等,可以说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但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遵守社会公德方面却重视不够,有时甚至是反面教育。尤其是父母本身的道德素养不高,这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大。而英国的父母更关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一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父母绝不包办。比如孩子摔倒了,父母只是在旁边看着,要求孩子自己爬起来。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很少去干预。三是注重对孩子社会公德的教育,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英国对公民社会道德立法较多,执法较严,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从小就有了基本的道德准则,这为孩子今后走上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感悟:德育教育不同于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它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全方位配合,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否则德育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担负着更重要的责任。因为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白纸,父母的社会道德修养及言行决定了在这张白纸上留下的痕迹。所以德育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人父母者更要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2 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无论是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是无可争辩的主阵地,那么学校怎样才能发挥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呢?

  观察一:“会说话”的墙壁:在英学习期间,我们参观走访了几所不同类型的中小学学校,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华丽的外表,却都有一面“会说话”的墙。沿着曲曲折折的走廊走进校园,两边墙壁上贴满了学生自己制作的充满个性的作品,既有学生自己成长的格言,也有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评价;既有学生对自己在校言行的反思,又有学生对未来的展望……学生每天进入校园都会聆听到这面墙壁“说话”的声音,是如此的亲切、悦耳与动人!因为这些“声音”来自于学生自己……。

  观察二:“胡萝卜”+“大棒”:只要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思想、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英国,学生在校的表现都会有好与差、先进与落后、正常与怪异等。英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典型模式是“胡萝卜+大棒”:他们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每个孩子都重要”,所以运用“胡萝卜”式的表扬激励式教育贯穿在每个教师的每节课堂上,学生哪怕是一丁点儿进步,教师绝不会吝啬“胡萝卜”。通过这种正面激励的方式,促使学生不断进步。而对屡犯错误的学生,学校有专门的心理诊疗室(类似于我国的政教处)处理,其“棒教”之严格,令学生生畏。

  观察三:联动教育模式:在英学习期间我们有幸参加了一次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与学生的社区实践活动。家长会主要采取学生成果回报的形式,向家长展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思想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家长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对社会的认识与道德的理解等。可以看出每位家长对家长会都非常重视,有些家长甚至准备了书面的材料。学生的社区实践活动老师没有提出任何主题与要求,只是把学生带到社区后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做自己想做的事,社区的成员提供必要的帮助,老师只是在旁边注意观察与记录。

  感悟一: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转变: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的理念及教育的方式不同。中国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轻习惯养成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考试的成绩,轻传统的道德文化教育。仍然坚守“学而优则仕”的正统观点。所以无论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德育教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传统的“满堂灌”式及正面的“说教”方式,至于学生能否接受与理解则考虑不多,实效性不大。现在风靡国内的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文化知识的传授方式,改变以往的“满堂灌”、“应试教育”的授课方式,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笔者认为不仅知识的传授过程如此,德育教育也是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德育教育转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德育教育的要求自觉转成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有生命力!

  感悟二:充分发挥惩戒教育的功能与作用:人总是喜欢听“好话”,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在学生的教育中正面激励的作用自不必多说,很多专家学者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著,笔者在此就不班门弄斧了。但在注重正面激励教育的同时,绝不应该忽视惩戒教育的作用,更不能因为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不敢动用惩戒教育!要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相反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更应加强惩戒教育,注重惩戒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切实加强惩戒教育的公平公正与严肃性,让惩戒教育真正对学生起到惩戒的作用。?

  3 社会——学生德育教育的广阵地

  社会,是教育的大课堂,也是一个大熔炉。

  观察一:免费的博物馆:在英国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所有博物馆均是免费开放的,不管是在周一至周五的学习期间,还是在双休日,经常见到学校老师或家长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内学生有了自己亲身的感受,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望与激情,同时也感受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陶冶了情操,从而全面提升公民道德修养。

  观察二:处处皆教育:当你行走在英国的大街上,无论是驾车还是行人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且处处礼让;当你走进公园,一眼所见皆是文明礼让、遵守社会公德的群体;当你购物付款时,人们自觉有序的排队结算;当你在ATM机取款时,人们自觉站在一米线外耐心等候……当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又会怎样?

  感悟:德育教育是一个整体工程、长期工程。如果说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首阵地,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则社会就是德育教育的广阵地。社会文明离不开家庭、学校的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的德育教育又需要社会文明的支撑。在国内常有教师感叹学校德育教育的无奈,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文明的脱节,在校千言万语,一个社会现实就可将其击碎!因此必须加强对全社会公民道德的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学校的德育教育也要从仅教育学生这个狭小的天地中跳出来,采用“小手”拉“大手”的做法,把学校的德育教育延伸拓展到全社会,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英国教育的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英国教育的论文

2.中英式教育差异论文

3.浅谈中英教育差异论文

4.国外教育论文

258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