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浅谈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2)

坚烘分享

  浅谈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篇二

  《浅谈高职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改革》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实用型和操作型人才。为了保证本课程教学与社会发展相符,及时更新原有培养过程和进行改革,本文主要研究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能力;教学质量

  一、前言

  当前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普遍应用,计算机本身具有优势就是发展速度快和快速推广。所以,在各个高职院校中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必修科目,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很快所以其教学内容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如不再应用原来的DOS系统,改为当前广为流行的Windows 系统,处理文字软件也很少应用原来的WPS软件,而广泛应用Word 软件等。但这些内容的快速发展依然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如果学生只依靠在学校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则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以在计算机应基础基础课程教学中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学方向

  1.明确学生起点,因材施教

  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就曾经指出:“普及计算机知识要自娃娃抓起”。中央《决定》也提出:“要求高中阶段的学习和具备一定条件的初中、小学要搞好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所以,国家教育部提出自2001年起利用5-10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利用信息化力量促进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完成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要求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为70-140课时,上机课时要在总课时的70%以上。所以依据这一数据可以得到高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因为地区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当前很多初中和高中学校还不具备一定水平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没有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这种现象导致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后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起点不同的现象。假如设置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则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设置的教学内容过难,则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学生的要求,对大多数学生形成不利影响,则会出现差生越来越差的现象,严重影响整体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受到一定的阻力。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不同学生具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同,开展针对性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应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让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适应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做到有针对性教学。让全体学生在原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改变原有考证促学的教学观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主要针对的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用来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这一模式自1994年推行以来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考生人数越来越多。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作岗位的不断变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缺点,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已经脱节,有时甚至还会阻碍推广和普及计算机知识。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来说要求学生毕业时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定要达到一级B,不然不能实现顺利毕业。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完全依据等级考试要求,教学活动以等级考试为核心。但在实际应用和工作中这种教学模式也表现出了大量缺点。如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但却不会发送E-mail,计算机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简单故障,学生也不能自己排除。这种现象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当前教学模式造成的。所以一定要认识到考证促学观点的局限性,认识到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只是为了考证,主要是为了以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要求教师增加授课内容,拓宽讲解范围,不受考证的限制,依据当前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合理的教学模式。

  3.教学课程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在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求确定教材和教学大纲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利于课程考核。多样性主要指的是实现课程形式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当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三个主要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这些内容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利用设置选修课的形式,在这些学生原有计算机基础的前提下,依据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增设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确定学习方式时不应该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局限,尝试应用多种学习方式,当前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将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了,已经实现全球资源共享。网络上存在大量教学资源,如视频教学等,利用网络学生可以进行有效自学,不应只满足在教室当中听教师的授课。再有,网络资源具有方便灵活、在任何时间与地点都可以接收的优势,为学生的课余学习提供了优秀条件,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再学习,在不同授课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提到较大的提高。

  4.理论与实验实现同步教学

  高职院校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要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笔者所在的学校平时教学中,理论与实验课虽然是按1:1的比例划分,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提高动手的能力。原因在于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分开上的,中间往往要隔上好几天,学生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安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理论课都是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虽然有投影仪和电脑辅助教学,但是学生只能看着老师演示,自己却没法动手操作,不能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实验课都是安排在机房,学生对于前几天所学的理论知识几乎全部遗忘了,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据笔者调查了解,很多学生认为最理想的上课方式是理论课和实验课同在机房授课。老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可以马上进行操作,及时地巩固知识点,印象会更深刻,学习效率会更高。这类课程只有多上机、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三、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也是高职学生进入社会的生存武器。切实可靠地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成了新形式下高职院校探索研究的方向。把握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教育,让计算机基础教育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浅谈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基础教育相关论文

2.浅谈对西安市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论文

3.浅谈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4.关于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究论文

5.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范文

237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