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国民美术教育,是培养公民必备素质能力的教育。换言之,它不是以培养几个画家为目的的教育,而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潜能,真正地使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想得越多越好,最大限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美术评价;兴趣;创新;教育理念
前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新课程的改革、美术课与其他课的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了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美术评价体系相对滞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品评价容易走入误区。接下来我会从自己多年的学习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于儿童美术作品不能用“对不对”作为评价的标准
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问题:儿童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充满奇思妙想和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和现实生活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和科学错误,比如“太阳和月亮手拉手”“小朋友在天空像鸟一样自由飞翔”等等。对于学生这样的作品,有些家长回去看过后,就说:“这是什么啊?你看你画的画,一点不符合生活实际啊,哪有人长出了动物的脑袋?山为什么是紫色的?”这一些成年人认为非常科学的论断,结果往往就限制了学生头脑中自由想象的空间,思维模式日益僵化。如果作为教师自作聪明地给孩子解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和变形、想象等手法将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二、不能以喜不喜欢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这个误区涉及到个性的问题,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怎样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审美观,但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是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作为参照,要学生都向自己看齐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有对于美的事物的见解和主张,不能简单地成为老师的复制品。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评价的标准也比较模糊,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要充分地肯定优点,提出不足。等级不要分得太清楚,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向更高的艺术殿堂发展。
三、美术教育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而不是结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时间长短不一,对美术技能、技法的掌握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用传统的“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的好坏”来决定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促进作用。
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本着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和综合能力为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法和手段,这样评价过程才不会出轨,它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教师要遵循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中小学生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让中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飞学生美术学习的梦想
1.多维了解学生爱好。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懵懂时期,针对学生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合理呵护其稚嫩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灵感,如此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2.催生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学生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学生好奇和兴趣的环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3.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创设学生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学中,通过选择一些儿童美术作品,组织孩子们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激发想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提供学生想象空间。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引导幼儿表现自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
(三)、激励施教,提高学生美术教学的成效
1.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学生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2.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在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学生作画时,老师要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因需而导,让孩子们丰富画面,提高技能。
3.合理利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信任的目光中、赞许的言语中创作,合理利用激励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总喜欢得到别人表扬赞许,他们就会感到成就感,就会把兴趣拓展到对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美术教学论教学要贯彻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美术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获得人生发展的动力。美术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完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学习活动的方法、技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美术作为中小学校的一门教学学科,是中小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校教育的工具和手段。它协同其他学科和其他教育方式,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培养受教育者成为未来的高素质的国民和时代需要的有用人才。培养称职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让美术教学论教学成为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学生课程中画龙点睛之笔,高师美术教师责无旁贷,且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施卫红.当代小书画家.解放――美术学期评价初探,200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北京:光明月报出版社,1987
[4][日]长坂光彦.幼儿造型指导.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5]王冰.美术与幼儿美术教育.济南出版社,1997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功用
【摘 要】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新课标《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对美术的学科性质、功能的规定,作了具体的阐释。本文阐述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社会功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育德功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美育功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社会功用;育德功用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育大纲》而编排的,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促进中小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目的。因而,中小学美术教育有如下功用。
一、什么是美术?
首先,美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一种主要通过人的视觉去观赏的艺术。所以,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其次,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美术作品则是人的内在生活(思想、观念、情感)的物化形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与语文数学教育教学等同重要。
二、美术的社会功用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如同其他艺术的社会作用一样,贴近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绘画、雕塑供人欣赏,给人们生活带来美;工艺美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随处可见;建筑艺术不但供人欣赏,更是人们赖以居住、赖以生存的空间艺术。
纵观中华五千多年历史,从彩陶文化、青铜艺术到清代瓷器;从洞窟壁画到八大山人;从象形文字到现代书法,美术它都是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是美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繁荣了美术,由此看来,美术的社会功用尤为突出。
三、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带领学生进行创造实践活动。美术欣赏在于通过观赏中外美术作品、使中小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美术文化及丰富多彩的外国美术文化,认识美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及特点,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创造实践活动包括绘画和动手制作,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拓宽学生广阔的视野,启迪学生丰富的智慧,开发学生敏锐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有助于中小学语数学科的教学。
四、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功用
1.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社会功用。首先,美术作品产生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新课标《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对美术的学科性质、功能的规定,作了具体的阐释,即“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为核心的主旨,为培养全面发展祖国建设人才服务。”阐明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社会功用,明确指出学生今后必须适应社会而为社会服务。其次,美术教育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它的必然性和特殊性。必然性在于,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学科,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学习美术绘画技巧和制作技巧的必修课。特殊性在于,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发展壮大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人类社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社会功用显而易见。
2.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育德功用。首先,“艺术”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要求和特点,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蕴含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是时代文化和精神的产物。要培养和造就时代文化的传承人,艺术教育就要从中小学抓起,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学美术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其目的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中外美术的发展概况,中华美术的博大精深和精神实质,用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他们美好的心灵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例如:欣赏油画作品《开国大典》使学生们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欣赏《万里长城》让学生感到长城的雄伟壮观、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熏陶、情感得到了升华,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很大的提升。由此,中小学美术教育也是育德的最好途径。其次,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例如:画一幅画,要从立意、构图、刻画、上色这些基本步骤做起,通过制作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艺术家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珍爱艺术作品,增强学生对艺术家的崇拜与向往,更重要的是:在劳动实践中培育了学生的高尚品德。
3.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美育功用。美育,是以培养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而艺术作品则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晶。因此,美育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首先,中小学美术课本选编了大量的中外艺术作品,使学生有了解中外艺术文化的依据。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艺术欣赏是最重要的美术教育之一。学生通过一件件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和各自的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容、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心灵的美感、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智慧。由此可以看出:美术欣赏就是美育,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其二,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中小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和爱好,对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为中小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提供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来进行美术实践活动。
其三,中小学美术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心灵美、品德美、情操美。很多美术作品来自于大自然,学生通过观赏美术作品,增强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让他们体会到:美,无处不在、无处不生。大自然是美的,生活是美的,人生也是美的,从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总之,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篇三
浅谈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
摘 要:国家教育的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对学生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甘肃定西通渭县是著名书画艺术之乡,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良好的氛围孕育了大批喜爱书画艺术之人,全县现有书画创作人员3000多人,其中中书协会员就有14人。大批艺术人才的背后,美术教育的缺失却隐隐显现。通渭的农村,山大沟深,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里的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而孩子又把希望寄托在每一位乡村教师身上。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影响;问题;建议
近年来,随着适龄儿童的锐减,乡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及乡村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农村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教学的着重点大都放在学生成绩及分数的提高上,对美术等教育的重视却日益棚架甚至搁浅。如何才能不让父老乡亲的希望落空,如何才能让乡村的学生享受和城里的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阶段的影响
德、智、体、美、劳“五字”方针中的“美”是什么?它是一种特性的表现,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必须通过具体的物来表现,这种物应该就是教育。为什么农村的学生总被人冠以“土”,与其孩提时期所受教育水平与艺术环境的熏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位名人曾经说过:“美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它对人们有着美化人的心灵、美化生活的意义与作用。因此,通过这种教育活动,可升华人的感情,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及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生活。”可以说,中小学生正处在思想道德情操及审美情趣培养塑造的关键阶段,美术教育至关重要。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乡村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的风光、美丽的田园,这些都是引导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性的重要来源,若加以有效引导,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学生的心灵,并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教育,使学生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2.有助于学生个性的自然发展。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若有专业的教师利用现有的课程,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对农村独具个性的美进行艺术和文化的融合,引导农村的学生具备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对其今后适应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将打下坚实的根基。
3.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我国教育中的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造成这样结果的根源在哪里?是教师和家长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学生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成人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都可以很好地通过创作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大大提高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变通能力。
4.有助于学生性格的完善与发展。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是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格化的过程。在学生美术实践的过程中,包含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领悟。正如马克思・德索认为的那样,儿童绘画时,决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写,而是表现一个整体的世界。学生每天进行的创作本身洋溢着学生天真、活泼的情感,是学生旺盛生命力的流露。毫无疑问,美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农村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当前在农村教育中,还没有形成重视农村美术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和学生都不太注重美术课,虽然开,但是极少,还普遍存在认为美术学习不重要,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等现象。
2.优秀师资的匮乏。目前,本县美术类毕业的学生很多,但多数改行或不愿意到农村去做美术教师,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一些由村小改后的办学点,只是有两三个教师在留守,音乐、美术教师数远跟不上课改需要,仅有的专业美术教师,大多代主课或无专业可上。
3.生源缺失严重。目前,城乡办学规模出现两极分化,城市学校由于基础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吸引了部分农村生源,而农村学校由于这种不正常的流动而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源,三、四所村小合并一个小学极为普遍,有时一个年级仅剩不足10个学生,即使是两个年级合班搞复式教学,也达不到教学班一般要求,根本没有配备专业美术教师的需求。
4.基层政府的影响。乡镇政府是农村学校的直接管理者,但现在农村学校管理实行以县为主,减轻了乡镇一级政府的压力,所以一些乡镇政府基本放弃了对教育的责任,不愿把农村教育及其发展问题作为工作的一部分,没能有意识地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舆论引导,使农村学校的社会环境建设等问题均受到一定的影响。
除了上述的一些比较突出的典型问题外,还存在农村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的形成,农村教育环境的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农村美术教育的建议
1.提高对农村美术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观念决定人的选择,农村美术教育的推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把对社会各界与家长观念的提升作为工作推进的重中之重,从提升人们的认识水平入手,长期引导与推进。
2.加强对农村教师的教育扶持力度。(1)创新培训方式。开发符合农村美术教育的特色课程,培养出适合农村需要的专业人才。(2)优化教师结构。安排一些专业的美术院校的学生长期从事美术基础教育,明确重点培养群体。(3)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激励与扶持。为他们创造发展的空间,通过职称、待遇等方面的提高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扎根农村,为农村学生的培养尽心尽力。
3.发挥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农村美术教育涉及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发现、分析、研究、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指导农村基础教育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农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只有形成综合研究效应,农村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引起重视。
有关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推荐:
6.关于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