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的先天优势就是创造性的培养,在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都体现着创造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一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教育》
【摘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新课标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针对当前的美术教学现状,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是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的先天优势就是创造性的培养,在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都体现着创造性,无论是一件手工艺品,还是一幅画,或是不经意的一个色彩搭配都让你领略到作者设计构思的独创性。人体活动都是有“意”之“作”,只有人的“脑”认识到位才能把某一件事或活动做好做到位。
创新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是根据创新原理,学习规律,结合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学习理论和方法,注重对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想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创新学习的空间,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创新的前提
(1)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应以使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基础为教育宗旨。改变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具有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全面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使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创、玩、学”结合的体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创新训练的快乐游戏中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学生真正地参入进去,这样才能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以往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都是以一张画的优劣来判断,其实这种评价有很大的片面性,这种评价与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知识的多少不成正比,而且还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改变美术学科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是美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环节。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①美术课堂行为习惯的评价,其内容可包括学习用品的准备情况,课堂纪律、思考发言情况,作业态度和质量情况等;②平时成绩的评价,主要是对教材课业学习成绩的评价;③期末考核,此项考核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可以校本教材考核为主,或以地方教材考核为主,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学习习惯进行综合调整,使成绩总体平衡,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综合评价是一种重过程、重能力、重全面的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其实质是学生内化和能动的结果。实施综合评价一定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评价应具有弹性,要有较大的宽容度。教学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在评价过程中,避免只用一种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发展的倾向。
二、教学设计要抓住教材、学生、教师三环节,为学生创新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点,是促进课堂教学中所确认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知识和水平的关键。教学设计做好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才能游刃有余,学生的学才能轻松自如,长久坚持,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有所提高。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的教学设计能更有效地发挥教材、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1)教材因素。对于教材的分析不应只是对教材本身的分析,还要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作充分的分析,即如何使学生获得教材中的知识、技能及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来分析教材。此外,教材内容不局限于传授绘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立体空间的表现形式,还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阔视野,并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判断,接受高层次的艺术熏陶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使学生真正的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2)学生因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富于进取精神的知识探索者。美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全面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艺术才能、提高艺术素养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尊重学生的美感体验与情感表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另外,教学设计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智力、能力、情感等个性因素,这样,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3)教师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作用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审美、创作。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交流思想、认识,唤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构建独特的美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避免将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思考与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在绘画时充分融入个体经验,构建独特的美感,创造个性飞扬的艺术作品。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善于把握教材,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充分把握师生双边活动的能动性,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
三、教学方法要为学生创新学习提供条件
美术课应以开放性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和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发现、认识和总结造型方法及规律,培养他们运用物质材料进行表达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接受综合教育,跨越不同学科进行美术学习,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启发和诱导的方法,课堂气氛应宽松、自由、生动、和谐。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对教学方法的设计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小学生的想象力本来是很丰富的,但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放心、不信任,导致我们的学生不能想,也不敢想,时间长了,孩子的思维就呆板了,被教师的思维框框束缚得坚不可摧,于是,孩子们的想象力被长期压抑,就任由教师摆布了。在学生的头脑中一旦有创新的灵感闪现,就会被视为异端,并一棒子打死。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创造力的开发,这样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的思维向更高更远处发展。在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寻找美术教学中的创造点;提供激发创造灵感的美术教学素材;创设自由学习的空间,增强课堂教学的随意性,降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灌输式的讲解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只有在实践中让学生领会美术理论和技法的运用,才能培养他们真正的美感,于是他们主动去接受,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我认为以下几种形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①采用情境教学、跨学科教学、回忆式教学、音乐激励教学、游戏式教学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②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并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与表现形式,打破机械的成人化的教学程序,以更广泛地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视听媒体,利用各种艺术活动拓宽视野,获得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③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并不把某种技法看成是惟一的,而是把这种技法传授当作开放性的探究活动。我们要明白,创新不等于创造,创造是自己独创的,创新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在美术教学中,应时时做到:少提一点要求,多给一点自由,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创造性教育关乎我们整个民族的教育振兴,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国古代有令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可是我们现代有什么?振兴民族靠教育,振兴教育靠教师。作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艰巨任务,任重而道远。愿我们的教师在美术教学这块领域里,挣脱束缚,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扬帆起航,书写艺术领域新篇章!
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21世纪人才竞争焦点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创新是第一位的。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教育是培养创新教育精神和创新教育人才的摇篮,具有造就民族的创新素质的任务。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激发人的创新精神。美术实践在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美术课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有成效的课程之一。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美术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 美术 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小学美术课要明确培养的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画家,而是把美术课作为一个手段,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自由的表现、自由的创作,尽情的喧泄他们的情感世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我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
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发挥美术教育活动的直观性与形象性,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尽快了解领会,产生探究心理,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鸟儿的心声》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了解鸟和自然、人和自然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活跃思维。我在教学中设置这样一个游戏;播放小鸟在森林中的叫声;学生戴头饰扮演小鸟,背景的山上只有光秃秃的树桩,小鸟的家没了,怎么办呢?学生营造出的直观、形象的氛围中感知,想象鸟儿的心声。并采用欣赏录像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动静结合,丰富学生感官增强兴趣,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自然,观察自然的一草一木,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自然,观察自然的一草一木。
二、表现自我
这一环节是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的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艺术应是真情流露,表达自己的感情,其主要功能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无须负担太多的意义和功能,意志训练更不是其主要功能。因此,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技巧训练,只需给予一定基础方面的引导。并且多鼓励学生进行表现自我的创作体验,而不是在重复别人、重复自己,使学生做到一次创作都是仅有的一次。通过这一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绘画兴趣,同时也使学生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洋溢着纯真和欢乐的童心。
培养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画。我尝试用引导学生多进行添画、组画、记忆画等练习,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
如我在教学《下雨了》这一课时,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人物比例关系及“像”与“不像”,我认为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画想象、布局、环境氛围的烘托及色彩搭配等。在教学时我通过描述下雨情景及运用多媒体资料,启发学生进行回忆性想象;如跑、扶、帮等。同时我又在黑板上画出雨中道具供学生选择。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最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孩子面前。
三、欣赏激发
欣赏教学法中“提问式”,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它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提问和回答,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创设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情境,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创设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情境,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还应能预见提问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且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如教学《昆虫王国》一课时,课前我查阅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并对一些常识做了详细的记录,及制作了完整的课件。通过课件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昆虫有哪些共同特征?(2)昆虫都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用生活?(3)这些昆虫各自喜欢哪些食物?这些问题的提出活跃了学生的大脑思维,在积极的寻求答案的同时对其中的疑惑也提出的反问。使学生在问题中探究,探究中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四、作业拓展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应多以鼓励为主,评价时既要指出其不足,还应充分肯定其优点,让学生尝试愉悦的成应感,从而增强作画的兴趣和爱好。
对于每个学生的每幅作品,都应适当地安排时间让学生欣赏、说画、写画,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并充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情感。如我在教学《森林里真热闹》这一课时,我就以鼓励学生多讲述自己的体会、讲解同伴的作品为手段,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有的同学说:“那只小白兔的身后怎么躲着一只大老虎,小白兔多危险啊!”有的同学说:“我看见一只受伤的小鸟了,我正帮它包扎呢。”……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发展了绘画的创造能力。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罗恩菲德曾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学角色转变》教改通识培训丛书
[2]《美术课程标准解答》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3]《中小学美术教学法》 广西美术出版社 李庆云 罗克中 著
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发散性思维也称为求异思维、扩散思维、放射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思维宽阔,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散性思维有两大特点,首先就是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认识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其次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等特点。
目前,美术教学已经不再是以往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的陈旧做法了,而是给予同一主题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创造出不同的画面和故事情节,这样就更注重学生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这一故事情节的创造。这种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儿童进行绘画创作主要是依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所以观察能力在美术教育的培养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儿童一般靠记忆画画,他们喜欢画他们记住的形、知道的形和看到的形,并不懂根据客观物象去画。既然说绘画教育依靠视觉,那么就要经常引导儿童注意观察物象的特征,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就如我们引导学生画长颈鹿,他们记忆中的长颈鹿往往最明显的特征是脖子很长,而落实到画面上可能也只有这一个特征。但是如果老师在上课前先让学生观察长颈鹿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对其色彩、外形、眼睛、斑纹、也包括动态引导中散步、喝水等这些细节进行观察之后再创作,那么学生创作的长颈鹿将是生动自然的,并且不同的学生会画出不同表情、动态、造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独自思考,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在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中,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儿童会对新鲜、好玩的事情产生兴趣,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儿童会有探索这一事物的激情,引发他的创造欲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安排课程就要是好玩的,是儿童现实生活中没有见过又充满好奇的。就如孩子们在画外星人的时候,外星人的造型大胆夸张,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除此以外让儿童画自己熟悉又带厚重情感的题材也会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如画《老鼠偷东西》,孩子们可以画出不同的场景,有正在吃的,有搬运的等。可见,兴趣可以导致积极的幻想性创造。
三、提倡学生探索求异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一定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鼓励孩子的想法,让他们大胆地创作,从而突破以往认识事物的固定模式,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找到新的观察事物的角度。
比如在《为海洋妈妈画宝宝》这一课中,课程需要创造一些海洋宝宝,学生们描绘自己将要创作的海洋宝宝各有不同,海洋宝宝在海洋中的故事也是生动有趣。在作画过程中,孩子们边画边讲为什么要这样画,状态是处于积极兴奋的。在最后的观赏讲评中,大家积极发言,而设计的鱼的外形完全打破了以往自己心中三角形的鱼。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形象上引导学生突破记忆中认识的鱼的形象,创造出神态笨拙,色彩大胆的鱼,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
四、多鼓励学生、促进创新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儿童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而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往往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一事物学习的激情,并能够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样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论是家长和教师都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评价看待儿童的绘画作品,否则会使儿童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如在我们的教学中年龄较小的孩子在给太阳涂色的时候有时候会涂成绿色,而不是我们经常画的红色,这时候老师就要适当的鼓励孩子敢去突破常规,多鼓励给予孩子认可,能让孩子大胆创新,这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效培养。为了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教师要建立新的评价观念。
以上几点便是我认为的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可以得到有效培养的几个方面。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美术教育中的主旋律,只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去总结经验,完善理论基础,相信在美术教育中针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会做得更有效更好。
看过“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的人还看了:
4.关于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