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是中职院校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篇一
中职语文教育误区及对策
【摘 要】在新型职业技术人才急需的状况下,加强职校的英语教学,为学生塑造合格的未来职业英语素质,是职校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整体素质较低;教师队伍建设达不到现代教育要求;缺乏适合职业学生的外语教材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解决问题时应综合考虑,实施分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确保测评的多样性。
【关键词】语文教育;误区;对策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断涌现。语文作为最传统的基础文化课,它的改革与发展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然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走入了误区,使语文教学逆水行舟,语文教学越来越难,学生也越学越没兴趣,不但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就中职语文教学误区表现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中职语文教育误区表现
(一)语文教育目标错位
如果说让人感动,移人以情是文学的意义,那么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正确态度和鉴赏文学的能力,让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让文学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是语文教育的宗旨。因此,语文教育不仅要通过汉语文学叙事技巧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汉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更要通过对汉语经典文学篇章的文情文意鉴赏,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点燃学生对文学的热情,让学生为文学而感动。从而热爱文学,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进而接受中华民族及外来民族优秀的引人向上的文化价值观。由此观照,文学课堂的目标在于通过教学达到审美鉴赏和情感共鸣的双重目的。这一双重目的须通过教师指导和引导学生识解文学文本中存在的双重形象:一是显性的以语言构筑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物像或意象; 另一是隐性的潜藏在艺术形象背后的作家自我形象、才能得以实现。遗憾的是,众多的文学课堂却普遍存在着与文学的本质背道而驰的倾向: 汉语言文学教师仍然无视文学作品中丰厚的精神意蕴及广阔的解读空间,习惯于单维度地关注教材中的语言现象或语法现象,千方百计地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语言的规律,研究语言的规则,教学课堂确实需要通过汉语语言“字、词、句、篇即文体等包含的语法规范”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汉语表达的准确性。但过分从语言的角度讲授汉语言文学,就会在教学中失去文学和美学的眼光,必然会丢失作品应有的韵味,丢失潜藏在作品中的内在意蕴和萦绕在字里行间的情趣、意趣、理趣。
(二)语文教育方法错位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文学的某种知识,而是为了获得某种人生体验,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语文教育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借助文学语言和作品#作者进行言语对话。然而在当前的文学教学中最缺乏的又恰恰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体验、领悟及交流的对话过程。拿起一篇文学作品,教师习惯于讲授作者的生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字、词、句的解释,也习惯于引导学生用固定的句式去概括主题,总结艺术特色。当然,今天的课堂确实不再是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了,形式上多了诸如问题讨论、小组活动、媒体演示等热闹华丽外衣,但教师的目光始终还是围绕在刻板地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机械积累以及语法、修辞技法的阐述上,这与教师、学生、作者等个体生命之间真正的言语对话形式相去甚远。于漪先生曾细致入微地阐述了这种教学倾向的危害: 抽去内容光讲技巧,把原先浑然天成、有血有肉的文章,变成鸡零狗碎、毫无生气的东西,怎么能让学生学到作文的真本领?
二、中职语文教育走出误区的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走出中职语文教育的误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明确语文教育目标,重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和文学性,让语文回归生活
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要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积累知识,并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充分体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由于应试因素的影响,过去我们的教学十分重视课本,生怕学生没把课本知识学到手,课堂上从字词到篇章逐一讲解、分析,然后再“大声读读,小声念念,留点时间大家看看”。语文教师缺乏对文章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的分析和挖掘,学生感受不到文学的美感和熏陶,从语文课堂上学不到由作品带来的启迪和情感教育。 岂不知语文课本对学生来说,仅是一种极有限的教育资源,生活才是语文教学的永远的内容。语文课本也是生活内容的载体,但是其受内容局限,反映生活的面太窄,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把生活的内容尽可能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材内容。以生活内容作为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和素材,除此以外,我们还要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美,用文学形象感染学生。在文学形象中,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
(二)凸显学生为主体地位,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思想和行动口号。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崇高目的和中心,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重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育要求,改变那种满堂灌,咀嚼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创设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再当演员,学生也不能再当观众,在课堂上允许他们发表独到的见解,表明自己的思想,那怕这些思想是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引导,教师和学生要互动起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教师应该成为一堂课中一位高明的导演,来引导学生主动大胆的学习。
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教无定法,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需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唐琼会.文学教育常见误区分析及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1,(09).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篇二
论中职语文教育中之人文教育
摘要:教育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在教育中吸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目前,由于受中职教育的办学宗旨的影响,中职教学的内容只重视技术的传授,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使得目前的中职生虽然有一技之长却在,各种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自身素质涵养的低下的影响下难以在社会中有较好的发展。所以,了解人文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和重要性,掌握实施人文教学的策略对于中职学校、老师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责无旁贷的事。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人文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3
一、中职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现状
1、中职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概述 1.1中职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概念
语文兼具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双重性质,它的工具性从思想与感情的传达中体现,它作为文化载体的性质是对文化精神、价值观的承载。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是中职语文教育学中通过高雅文化氛围的陶冶、优秀文化传统的熏染、广博文化知识的滋养等途径对中职生在侧重人性境界、人格塑造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1.2中职语文教育中人文教学的目标
通过对中职生历史、中文、政治、人文与社会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之外,还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文艺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2、中职语文教育中之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人文教育在本科院校的发展相对较好,但是在中职院校,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首先是宏观方面,中国的应试考试所传达的给我们的是知识才是力量的道理,以至于全社会形成的是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忽视了非功利主义的人文教育。其次是中职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中,也不同于高职学校的教育特点。中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初级技术人才。所以在课程开设上面中职学校更多考虑的是学生技能的培养,虽然语文课被列为基础课,但却从来都没有被上至学校、教师、下至学生的重视,经常是随意压缩课时、甚至是为专业课让路。以至于学生步入社会后出现由于不能进行很好的自我展示,没能够找个合意的工作。有的学生在企业虽然有一手好的技术活计,却在为人处事、待人接触方面表现的较差,更甚至于在有不顺意时会发生违法乱纪和犯罪情况,被认为没有较高的情商。
初涉社会的中职生给企业和社会的感觉是人文知识匮乏、人文涵养、文学修养较低、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不能达到要求,知识面狭窄,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在面对挫折时承受能力较差。造成以上的原因除了学校方面没有给与深入的人文教育之外,生源自身基础的薄弱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这也充分论证了中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对于中职生及社会的重要性。
二、实施人文教育的意义
1、实施人文教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其讲述的正是教育的真正的功能:教育必须将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教育必须帮助教育的对象"人"实现全面的发展,不能单独强调专业化的科技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运用语文兼具交流工具和人文精神载体的双重性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格魅力。
2、中职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科技与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中有一个制约性因素,企业对于综合性人才及高级技工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但目前人力资源招聘过程中却越到了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难得怪现象。其实,中职院校的育人定位是与社会需求想吻合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正是社会所需的,但是就是因为这些没有经过人文教育的技术人才并不具备企业高求的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高的抗压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谦虚、奉献的精神,所以徒有技术,也被拒之门外。究其原因:如果在中职教育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那么经过各方面知识的接触,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广博的见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加上学生扎实的技术知识储备,必然会成为众企业争相追枪的人才。
3、中职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是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物质社会发达的当今社会,大多数人过着衣食无忧而且没有信念和目标的生活,由冷门渐渐转为热门的心理学的发展足可以验证我们的身心发展是多么的不和谐。2012年"你觉得幸福吗?"曾一度被人们当作热门的话题不断讨论,多数人的茫然和不知如何开口的现状让我们看到了物质与精神的矛盾。人文教育作为身心和谐的基础,让每个人在教学中都知其所以然,明白如何做人,在知识面、涵养、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所收获,能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正确的面对人生的困境并积极面对,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三、 中职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策略3.1课堂教学是关键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学习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定律:课上10分钟的学习效率远远大于课下补40分钟,因为老师的讲授会让学生融会贯通,从理解到掌握。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侧重于语文的工具性,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教授往往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程序性的教学,并没有将作者的人格魅力,作品的内涵、深意做诠释,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尤其是在学习名著、古诗词时,作者或忧国忧民、或平和恬淡,或特立独行,或幽默达观的情感宣泄,作者广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都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深度的对语文教材中的作品进行剖析,还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对教学模式的转变来达到促使学生有兴趣,主动积极的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3.2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阅读可以陶冶自身情操的书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老师开列书单、推荐学生读好的报刊杂志、推荐有利于学生对社会或某个专业领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电视栏目,从而达到让学生接受正面教育、接受正能量的目的。3.3强化写作在写作中将积极、正面的人文精神形成自身的人文涵养
写作贯穿一个人的一生,通过写作能很好的反映一个人的心声,反映一个人的文学功底、文学修养以及各类知识的广博程度。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将各类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能量。
3.4艺术陶冶是人文精神提升的催化剂之前就有贝多芬的音乐可以提高智商的说法,所以说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我们可以利用美术、音乐这两种主要的艺术陶冶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情趣、理解力、欣赏能力、感悟能力、控制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将各种精神的传承、知识的积累进行融合、内化,推动其涵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玲.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初探[J].河南农业,2011
[2]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教育.,2008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4]张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篇三
浅议中职语文教育应注重人文教育
摘 要:在中职院校大力开展人文教育,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高素质劳动者,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更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文章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明确了人文教育的内涵,阐述了中职语文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问题,并对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教育;人文教育
21世纪的青年,应当是适合于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的高素质青年,不仅要具有高度的人文知识,更要具备高度的人文素养。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体现,是教育新理念的体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复归的今天,有必要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中职语文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内涵
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界就很重视人文教育。孟子说:“教人从善,谓之忠”,著名教育家陶行之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都是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何谓人文教育呢?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是灵魂。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题,以文化构建为底蕴,以意义追求为指向的人的生命体现、生命确立、生命发展的法则和原理。人文知识若没有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渗透和定向,就成为理性的认识。只有人文精神孕育其中,才可以转化为人文情感、人文情怀。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教育
为什么在中职语文教育中要注重人文教育?
1.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人文教育应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特别强调“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所承担的任务”,提出要“注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培养”,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明确提出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应承担的责任。于漪老师在理论研究、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主张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2.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德育管理方面,很多职校往往采用所谓量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进行分值统计,被称之为“德育考核”,在对学生评价中往往占有比学习成绩更重的比重。这种管理体制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长久下去,一些学生就会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反感和叛逆的情绪。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跨县市、跨地市。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面对的就是比初中更严格的冷冰冰的规章制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已堆了一大叠,可是校纪校风依然没有好转,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体会各种人情味。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是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
三、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
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重视,使课堂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在一个宽松和民主的环境中,教师要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树立人本观念,注重与信任每一个学生。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可从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语文教材及教师自身几方面实现:
1.改革教学方法,创设人格教育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渠道,也是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健全人格。如:创设民主平等、充满活力的课堂;重视“合作教学”,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教互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操作过程,力求创新,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如采用辩论、演课本剧、质疑、背功大比拼等教学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2.从教材中汲取人文教育因素
语文教材是人文教育的载体。中职语文教材中,有众多古代圣贤、领袖英雄、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格言警句等折射着人文精神光芒的材料,现代作品中有许多热爱祖国、尊老爱幼、关心他人且认真细致谦逊的课文,这些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的篇目,最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充分发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铭记在心。如《手》中于仲嘉医生急病人所急,忧病人所忧的高尚医德;《烛之武退秦师》中已七十古来稀的烛之武在国家危在旦夕之际,挺身而出,夜赴敌营,救国家于危难中;《华佗传》领略了华佗的伟大形象和人格魅力;《荷花淀》《纪念刘和珍君》等篇目的人物形象更闪耀出忠于祖国、尊老爱幼、勤劳、认真、谦逊的美好情感和崇高品质。如学习《项链》一文,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虚荣的危害,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玛蒂尔德那种勇于承担责任、吃苦耐劳的品德;《最后一片叶子》中老贝尔门用自己垂危的生命去挽救别人的生命的崇高形象;《她把护士变成了天使》中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孜孜追求,矢志不渝的美好形象激励着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对护理事业的追求;《我的母亲》中母亲勤劳刻苦、意志坚强的思想性格;《石缝间的生命》则使学生激发起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光辉榜样。因此,教师应自觉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学生的心田,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取法乎上,见贤思齐,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理想的人格目标。
3.加强教师的人格修养
人们常说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每个老师本身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形成中至关重要。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要求,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健全而高尚的人格。语文教师如果具有顽强的意志、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乐观自信的上进心、宽以待人的包容心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人本思想、开放的大语文观、终身学习等先进的教育观念;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本领、扎实的语文功底等学习品质,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其人格也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总之,新时代新挑战,作为教师,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在语文教育中,运用更多种恰当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健全的人格。把语文教育与学生的人文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有其社会现实意义并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2004(12).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
[4]语文应用基础.2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5]语文.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
有关浅谈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推荐:
5.中职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