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的论文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时刻都在威胁着我国的金融安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商业银行风险的论文篇1
浅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摘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集团利益的驱使下,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金融行业。虽然我国的金融体制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但是银行内部的管理还不够完善,最终导致银行会计工作面临种种风险,下面以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为例展开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
防范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中介,商业银行所发挥的作用决不可忽视,并且越来越重要,但一系列的突出问题也暴露无疑,比如银行在高收益的利益趋动下,同时伴随着高风险,高风险越来发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近期金融案件频繁发生,大部分事件都与银行会计工作存在的漏洞和管理不严有关,银行会计风险日趋明显。所以,完善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会计风险防范是目前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概述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
1.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本定义
所谓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会计管理机构及其基层网点在进行各项会计业务时,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不确定性。
1.1.1商业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
从核算内容上看,商业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既核算对内业务,又核算对外业务,并以对外业务为核算主体,使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客观性。
从核算范围上看,商业银行会计一方面核算商业银行本身的业务活动,还要核算、反映和监督各部门各企业各单位的资产活动情况。因此,商业银行会计的核算对象及其广泛,具有综合性、社会性的特征,并且要以宏观经济活动为核算的主体,以发挥商业银行会计固有的对客观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的特殊功能。
1.1.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类型
为了进一步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我们必须了解相关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只要具备一定的会计风险意识,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工作才能做得有条不紊。具体地讲,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会计核算风险;票据结算风险;印、押、证管理风险;联行业务风险;数据系统风险;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等。
1.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因素
1.2.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主要成因
首先,未建立健全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制度。通常来说,商业银行都会建立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种风险控制度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这种不健全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风险防范的成因之一。
其次,工作人员有章不循,规章制度是成为一种形式。由于银行工作量繁重,业务简单化,程序化,导致很多银行会计人员对严厉的规章制度有章不循。同时由于近年来监管严厉,而银行为营销需要,从而放弃了一些规章制度要求。有章不循,等于不章。如果规章制度成为一种形式,那就很容易引发银行会计风险。
再次,商业银行会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不力。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监督工作非常关键,如果监督不力,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工作漏洞,漏洞直接引起会计风险问题的发生。毫无疑问,商业银行会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不力,导致了许多会计风险,给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添加了许多麻烦,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已成大势所趋。
1.2.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存在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表现为商业银行会计的工作风险意识薄弱,其主要经营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其次是商业银行会计的分支领导分工不合理,使得内部管理人员失责。最后由于部分商业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根本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2.1制定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相应对策
2.1.1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形成会计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思想教育、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2.1.2推进金融创新,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防范会计风险,建立会计风险预警和风险补偿机制,加强业务系统的开发优化,提高系统控制操作风险的能力。
2.2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管理制度
2.2.1严格监督商业银行会计的工作。监督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一是要重视三查:事前、事中和事后检查,注重对现金凭证的长期监督;二是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内控管理。
2.2.2提升商业银行会计的管理措施。商业银行会计的管理措施必须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与职能,一是必须保持银行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行对一级法人负责,按下查一级的要求实行。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进行责任追究;二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充实监督部门审计。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意义
3.1保障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财产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会计的工作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一切财产风险。作为金融机构,保护人们资金财产安全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入对会计工作极为不利,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意义极为深远。
3.2挽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信誉
对于银行来说,信誉尤为重要,不良信誉的银行将会面临破产,而银行信誉的直接维护者就是银行会计,降低银行会计风险,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来说,良好的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可以能够及时挽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信誉。
结束语:
总之,商业银行会计的工作尤为重要,它始终贯穿于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迫在眉睫,长期而艰巨。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从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机制和技术方面出发,不断完善和提高商业务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才能有效抑制商业银行风险的不断蔓延,商业银行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宁波分行)
参考文献: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5).
[2]朱莹.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2).
[3]毛愫璜.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分析与防范[J].时代金融.2013,(2).
商业银行风险的论文篇2
试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征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金融、经济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的主体,由于其特殊的企业性质和对一国或是地区的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影响力而一直备受各方关注。由于商业银行的运营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其负债业务,而其自有资本仅占其全部资本的较小份额。受到经济环境等宏观因素和银行自身信誉、服务质量等微观因素的影响,看似稳定的负债业务资金来源可能会在极端情况下出现大幅波动,且客户在银行的存款期限往往较短。同时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贷款业务,往往具有较长的回收期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长贷短存”,所以稍有不慎商业银行可能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即使有其他资金来源来补充,如:央行再贷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也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将对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找出防范操作性风险有效办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性风险;道德风险
一、绪论
1.1操作性风险的定义
巴塞尔委员为对操作风险给出的定义是: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从操作风险的定义可以看出,这种类型的风险与“操作”二字紧密相关。“操作”是与人紧密相关的,不论是人员操作或者是系统又或是内部过程都有人参与其中,所以从这点来看,操作风险其实是伴随着商业银行的诞生就产生了的,只是近些年来才逐渐被重视起来。
1.2操作性风险的危害
来看一下中国农业银行内部印发的员工培训教材《柜员业务知识必读》中的一段话:“柜员操作风险是指柜员在日常操作中,由于业务素质、技能不足、或敬业精神不够,道德水平低下等原因在办理具体业务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这是柜员业务中最常见最基本的风险。往往给银行带来最为直接的资金和信誉损失”。可以看出,操作风险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最大风险就是资金和信誉的损失。资金是银行经营之本,离开了资金商业银行就没有赖以生存之本,而信誉则是目前在银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格局下各家商业银行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又一核心要素。而仅仅是最基层的柜员操作风险就会给银行带来资金和信誉上的损失,更不用说银行中高层领导干部的操作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类似的较为著名的案例有:巴林银行产案例、大和银行案例等一系列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人员操作风险所产生的后果都对当事银行带来了巨大危害。所以操作风险所产生的危害程度并不亚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这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3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
想要探究操作风险的特征就需要找到其产生的原因,就目前来看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无外乎三种类型:1、相关人员由于业务不熟悉导致的操作失误。2、相关人员因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操作风险。3、相关人员由于道德问题而做出的坚守自盗行为。下面就这三种原因逐一进行分析。
(1)相关人员由于业务不熟悉导致的操作失误
一般来说从业年限较长的人员相对专业素养较高,对相关业务也比较熟悉,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以农业银行某支行为例:该支行共有柜员5人,三级主管3人,这8人当中以三级主管陈某的业务最为熟悉,无论是该行原有的业务系统还是即将上线正式取代旧系统运行的新系统其掌握程度都十分熟练。在5人柜员当中,张姓柜员的工作年限比主管陈某更长,但是对即将上线正式运行的新系统并不熟悉,很多操作的流程并不熟悉。
在操作风险案例当中由于操作人员业务不熟悉导致的失误所带来的后果一般并不是十分严重,且一般在发现后都能通过相应措施及时弥补。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在员工招聘方面也在不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并不定期的举行各种培训,在注意提高人员素质的同时各商业银行在流程、制度方面也在不断完善。所以这种操作风险的危害程度相对较低。
(2)相关人员因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在相当一部分银行操作风险案例中,相关人员因责任心不强或业务不熟悉被他人恶意欺诈而致使银行的资金和信誉受到损失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
(3)相关人员由于道德问题而做出的坚守自盗行为
这种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1、内部人员不能抵御每天面对大量现金的诱惑没有摆正心态。2、有不良爱好,如:赌博、购买彩票成瘾等。
二、操作风险的特征
在了解什么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找出并分析操作风险的一些特征。
2.1前多后少
这里的前多后少是指与近些年相比,往年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较多,尤其是基层员工出现监守自盗、违规操作的案例层出不穷,这些案例具有发案金额相对较小、作案手法简单、带来的危害不大等特点。究其原因导致操作风险具有此特征的原因是早先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处于起步阶段,经营方法简单粗放、管理体制混乱、业务流程不清楚、规章制度不健全,以至于在许多日常简单的柜员操作中有很多漏洞让人有机可乘。随着银行业逐步发展走上正轨,加之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我国商业银行在近些年逐渐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做到了从根本上杜绝了大部分漏洞的发生,从源头上最大程度上减小了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支行一级后台主管原最高级别为9级主管,现柜台主管最高级别仅为3级,并在各地成立授权中心,上收大部权限,实际业务中很多需授权部分需上传至授权中心由中心9级主管授权,支行上传的业务授权申请件会被系统自动切分,切分后的申请件会被传送至不同主管手中进行分别审核,最后由系统自动还原。
2.2不定时的水雷
操作风险就像一颗不定时的水雷,平时它深藏于水下,不被人所察觉,但是它随时可能爆炸。我们不可能知道一个员工在何时会在操作中犯错,也同样不可预知一个员工会在何时因为高额赌债而选择铤而走险。即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能发生操作风险。 2.3手段从单一向多元发展
从较早时间来看,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又或是外部欺诈的手法都相对单一,主要有:利用自身职权之便盗用银行资金、挪用储户存款、虚开账户等。制作虚假印鉴非法挪用、盗用他人资金,制作虚假存单等单据骗取银行存款。但是随着近些年来银行规章制度以及操作流程的完善,简单的作案手法已经很难再蒙混过关,即使有些内部人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涉险违法操作也会很快被银行的内部自查机制查获。所以最新的操作风险已经向着大深度和大广度的人员内外勾结、共同作案转型,这种作案手法从发现难度上较以往的手法有所加大,银行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在众多人员的共同作用下也只是空有其表。
2.4涉案人员层次不断提高
同样要追寻到我国银行业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的不断完善,基层业务人员想要独自完成违法操作已基本不可能,而操作风险也因此向着更高层次的中层干部甚至是高管这一更高层次延伸。在高级管理人员的掩盖下,相当一部分的违法行为在短期内甚至是长期内都很难被察觉。
2.5高智商高科技作案
随着商业银行高新科技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一部分以高科技手法作案的案例涌现出来成为银行业操作风险的又一新风向。以农行某市网点为代表三级主管A某在利用职务之便复制九级主管B某主管卡进入机房终端伪造账户支取现金,并虚假开户采取“1001现金续存”交易抹平库存现金。最终共取现消费金额20262783元。
三、总结
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及风险防范体制的不断完善,操作性风险已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日常风险管理中的重点,而作为操作性风险的最核心因素“人”则是重中之重。近年来的一些案例表明,在越来越完善的系统控制之下,由于员工业务不熟、粗心大意等问题所导致的操作性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做到事前防范和事后补救。但是,由于员工自身原因而导致其故意做出挪用公款、篡改账目等危害银行的行为是最难防范的,且这部分员工多为具有一定权限的中高级管理层人员,所以他们的这种行为更加隐蔽,更加难以被发现,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指导业界对操作性风险的防范也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阎斌玉 内部控制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性风险管理[J];发展;2011年08期
[2]许冰清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