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英语论文>英语相关>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范文

曾扬分享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民族传统习俗特色。英汉两种语言在传统习俗、文化背景以及词汇内涵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关于英汉语言对比的论文如何写呢?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浅谈英汉广告对比

  摘 要:广告语作为广告的表现形式,有它独特的语言魅力。 汉语和英语的广告语言有一些共通的特点,同时也各具特色。本文就英汉广告的词汇在其拼写、音韵、构词、功能转换等方面的创意现象做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发现英汉广告用语中词汇使用的共性及差异以及达到的不同效果。

  关键词:广告用词 英汉共性 差异

  一、引言

  广告语言是一门浓缩起来的艺术,在用词方面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英汉不同的广告用语中,通过词汇的不同技巧的运用,从而达到各自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煽动效果。即用五个字母来形容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为:A(Attention)抓住眼球/ I (Interest)引发兴趣/ D(Desire)刺激欲望/I(Impression)印象深刻/A (Action)采取行动。

  二、英汉广告语词汇的共同特点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的广告语言,都是为了劝说,达到鼓动消费者的效果。因此在英汉的广告语言中,都有广告自身的“推销作用”,使消费者在看到或者听到广告后产生消费的愿望,故结合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有如下几点是共通的。

  (一)名词出现频繁

  由于名词是关键词,不可或缺。所以,评价一则广告是否妙,是否能达到效果,主要在于是否恰当使用名词。英汉广告中名词的选用都达到了绝妙的程度,突出了产品的特色、特点和作用。如:There are many forces that motivate you to run, emotional stability,mental clarity,skinny jeans. Luckily once you motivate to lace up your shoes,the running part has a way of taking care of itself.(Reebok 跑鞋)其中 force,stability,clarity,jeans等从性能、材质的角度说明了该跑鞋的优秀。当然,在中文广告中也不乏使用名词的例子,如:以美妙动听的音乐带给儿童快乐的时光!(电子琴广告)

  (二)口语化,大众化

  广告语不会很死板、书面,而是灵活地使用我们日常交流的口语,这样会突出商品的亲和力。在英语广告中,英语口语甚至俚语也会大量涌现。如:Good to the last drop.(麦斯威尔咖啡广告) Is microwave cooking fast?――You bet!(微波炉广告)。这两则广告恰当地运用了俚语gotta 及you bet,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告的亲和力,使得该广告活像一个客户的经验之谈,颇有感染力。汉语广告中也出现使用口语的情况,比如采用各地具有标志性的方言,如:顺滑咧。(飘影洗发水广告)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娃哈哈营养液)这些妙语连珠的广告语具有街头巷尾的风格,土得可爱,更有亲切感,更有说服力。

  (三)引用外来词汇

  我们会发现在英语的广告中特别是宣传香水、包包等高档产品或拥有外国风味的产品时,会经常引用别国语言来加强广告的传播效果。在英文广告中如一则香水广告:Perries...with added je ne sais quoi.其中“Jen e sais quoi” 对应的英语为“I don’t know what”。同样,在汉语广告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英文缩略词,如 VCD,DVD,PIV管道等等。其一是因为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大众已经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国外进口产品,并已经熟知这些英文缩略语所代表的意义。其二,使用这种外来语会使消费者觉得产品科技含量较高,能产生信任感。

  (四)词语省略

  在英汉广告中,还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词语省略。这是为了使广告简洁精练。从生产商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压缩篇幅降低成本费用,只要不产生歧义。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如:(1)Easy to make, easy to show,hard to believe.(2)爱献春城,利给群众,价格最低,质高无尚!(电器行广告)在英汉广告中,必要时部分短语或单词的省略大有裨益,不仅可以简缩篇幅,成本得以降低,而且可增强广告的节奏韵律感,如此便可一举数得。

  三、英汉广告语中所用词汇的差异

  英汉广告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迥然不同的语系、语言背景及国家文化的原因,所以二者存在许多差异,尤其体现在词汇的运用上。

  (一)英语广告通过特殊构词法创造新词

  1.自由合成法

  例如Timex Watch的广告语:Give a Timex to all, to all a good time. 其中Timex由time及excellent合成而来,前缀ex-彰显产品性能优良。又如: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 orange+most+-est便得到Orangemostest, orange之后连加了两个最高级,橘汁的美味可见一斑。诸如此类的广告制作方式多得不胜枚举,通过运用构词法等构成新词,这样会增强广告新意。

  2.故意错拼

  英文广告常以故意错拼来增强吸引力。新词与原词在形式上不同,但在原意义存在的基础上反而会增加一些新的意义,更为引人注目,有助于传播商品信息。例如:TWOGETHER, the Ultimate All Inclusive One Brice Sun kissed Holiday Beach. (海滨度假村广告)在这个度假村广告里将单词together故意错拼成了twogether,广告特意将“to”错拼为”two”, 是为了强调夫妻二人一起甜蜜地享受快乐假日。这为广告增添了一种温馨和幸福。

  3.缩略法

  由于缩略语显著性强,大量空间得以节省,而且符合广告文案的经济原则,缩略语会在商品的商标中频繁出现。英语中用缩略语的例子有:KFC (Kentuchy Fried Chicken),IBM(电脑商标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4.运用类比构词

  我们所说的仿词辞格即为类比构词,该构词方式有趣且实用,为广告语增添了一分独特别致的生趣,广告词在散发造词艺术的同时产生了诱惑读者的效果。如:Gatorade is Thirst Aid.(开特力饮料广告)广告制作者把 “Thirst Aid” 类比为大家熟知的 “First Aid” (急救),大幅度夸张了开特力饮料的止渴功能,大大增加了对消费者的诱惑力。

  而汉语的构词特点由于汉语的构词法不同,其在广告语中的构词特点也与英文广告语的构词有很大差距。下面本文将分析汉语广告语中的构词法来展示汉语广告语词汇与英语广告所用词汇的不同之处。

  (二)汉语广告语构词的创意来自于汉字构形和字音

  1.离合汉字法

  如丰田广告将“丰”、“田”两字组合成为“车”的繁体字,巧妙地表明了广告主题“丰田就是车,车就是丰田”。另外,将“森”字一路分解得到“十字架”(如:森―林―木―十),委婉点题“破坏森林,人类将给自己造成灾难”,巧妙而富有创意。

  2.描绘字形法

  如香港一家广告公司DDB在虎年贺岁广告中巧妙地描绘了“彪”字,“彪”在传说中为长翅膀的老虎,以此表达采用DDB的广告,会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创意十足。

  3.删减字形法

  “歪孬甭”表面看起来拗口,但蕴含妙义,这三字中带有三个“不”字,如果去掉,成为“正好用”,如此巧妙的删减字形,很贴切地描述出书写改正液及贴纸的产品功能。

  4.谐音法

  汉字有一大特点即一音多字多义,即为汉语广告中经常采用的谐音。如一个洗浴中心的广告――洗乐年华,巧妙将“喜”改为“洗”,风趣新奇,既紧扣了洗浴中心“洗”的服务,也暗示了此处会带来舒心服务,让顾客开心。

  四、结论

  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不同,由此造成语言形态便相去甚远,但这些不同无法阻止在广告语言艺术上对美的共同追求。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在英汉的广告语言中用词都简单易懂,口语化,使用名词等来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当然由于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语言的发展及构成也有很大差异,导致英汉广告用词也存在一些差异。如英语会采用混合构词法、仿拟法等等来使得广告有创意。而汉语中会采用字的离合、字形增减、描绘等来体现广告的主题,增添新意。本文只从微观的词汇层面进行了英汉广告的初步比较,而博大精深的广告文化等更多层面都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蔷.论英语广告的词汇[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 19(10):111-113.

  [2] 段胜峰.英汉广告的词汇创意[J].中国科技翻译,2001, 14(2):23-25.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浅谈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变异性研究

  摘 要: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而作为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使用的法律语言,英语和汉语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依据拉波夫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理论,从语域外与语域内两个角度探究了法律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并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变异的现象,对汉语的法律语言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法律语言;语言变异;英汉对比

  1 概述

  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产生变异的特殊符号系统,由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language variation)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然而,一些语言学者曾质疑“法律语言”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法律语言”是民族大众语的一部分,不能称作一门独立的语言而存在。确实,法律并没有使用完全区别于民族大众语的独立语言,但是,廖美珍教授指出,“法律语言具有不同于民族大众语的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正是这些显著的特点足以将从事法律活动的语言称之为‘法律语言’”。为了法律交际和发展的需要,法律语言作为民族大众语言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民族大众语言不同的发音、语法或词汇。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这种发生在法律语言上的变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值得关注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英汉两种法律语言中形成此种变异的原因、现象与影响,拟通过对比英汉两种法律语言在语音、语法等具体语言因素上的异同,探究揭示法律语言的变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以期对汉语的法律语言之完善起到些微作用。

  2 引起法律语言变异的原因

  语言变异指因情景、话题、说话对象和地点等外界因素的不同而改变的口语或书面语形式,表现在语音、词语、句子结构等语言形式的变化。语言变异受到物质环境和语言结构因素的很大限制,不过引导语言变化更为重要的力量来自于社会。

  相较于民族大众语,法律语言则是一种语域,是特定社会群体,即法律人使用和掌控的一种专门技术语言。因法律的专业性,以及法律人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可以说,法律语言是一门精英语言。就目前所使用的法律语言,其术语主要来源为:沿用旧的法律用语,创造新的法律用语,吸收外来词, 由民族共同语的一般词汇转化而成的法律用语。拉波夫在其《语言变化原则》一书中提到语言变异的不遵从性原则(the nonconformity principle)。

  不遵从性原则是指, 进行中的语言变化是对已有的适宜行为和社会规范不遵从的具体表现,并且产生于十分一致的无视已有社会规范的背景中。法律语言的发展是不遵从民族大众语的一般规律,在民族大众语的基础上,改变一般语言的发音,词汇及语法等而产生的特殊语言变体。社会等级较高的法律人在不同于民族大众语的法律语境中,遵循不遵从性原则,打破一般语言规律,形成了适用于当今法律人交流的法律语言。

  就法律语言内发生变异原因,宋雷教授归类为四点,即地域差异引起的语言变异,不同法律体制引起的法律语言变异,学理语言与司法实践语言差异导致语言变异以及时空差异导致的法律语言差异。

  3 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变异现象

  对于语言变异的研究,国内的一部分学者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语音变异,语法变异和词汇变异。但是为了更为详细体现英汉法律语言的变异情况,本文根据Geoffery Leech的观点,将语言变异细分为从以下八个方面论述,即语音变异,语法变异,词汇变异,语义变异,书写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内变异和历史变异。

  3.1 语音变异

  在法律语言中的语音变异是指一些普通单词的读音发生变化,而此种读音只有法律人掌握和使用。在法律英语中,法律人会将用作名词的record读作重音在第二个音节的record,还有时会将defendants读成defend-ants,以此作为法律人互相识别、相互认同的纽带。而法律汉语中,此类的现象则较少,笔者发现的只有一例,即“告诉”一词在法律领域中,“诉”字由轻声变为去声,由向别人陈诉,通知某事的意思变为特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控告犯罪人及其罪行,并要求追究其责任的行为。

  3.2 语法变异

  因为法律的专业性,以及为了表达的精确规范,法律英语通常出现一个主句多个从句的情况。此外,法律英语中还有一些违反英语语法的情况,也就是语法变异情况。例如定冠词the加某些形容词可构成名词表示一类人,主谓保持一致所以后跟谓语动词复数形式:The poor are deprived of their rights to accept formal education.而在法律英语中这个规则就会被忽略,比如the injured is required to claim damage within reasonable time这个句子。相比之下法律汉语中的长句就远没有法律英语中的长句多,但是仍然存在,特别是在规范性法律文本,如合同、立法文本中。

  3.3 词汇变异

  词汇变异是法律语言变异中最为常见且最易发现的现象之一。而法律词汇的变异细分又体现在两点,一是词汇词性的变化,二是普通的民族大众词汇被赋予专门的法律含义。就第二点内容,本文将在语义变异中独立讨论。法律英语中词汇词性的变化现象较少,但仍有体现,例如“not proven”意思是证据不足,由一个形容词向名词转化。法律汉语中这种现象也可以找到,例如“不作为”和“不能犯”,在法律中这两个词通常充当主语或宾语,是一种词法词性的变异。

  3.4 语义变异

  在法律英语中词汇语义变异非常常见,所以在法律文本翻译时不可望文生义,例如“return”在民族大众语中做名词是返回归还的意思,在法律语境下就是纳税申报表的意思。法律汉语词汇中少有词汇变异,因为现代法律汉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很多是外来词,但词汇变异现象仍然存在。例如在民族大众语言中,“罚金”和“罚款”之间意义相差不大,多数情况下可通用,但在法律语言中,“罚款”用于行政法规中,“罚金”则是在刑法中使用。   3.5 书写变异

  书写方面,法律英语会有一些拼写方面的不同,例如judgement是一般非法律人的写法,而在法律人中有时写作judgment,以作为区别其专业性的特殊标志。而在法律汉语中,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古汉语与现代简体汉语书写上的差异,就“法”这个字,与现代简体汉语不同,中国古代写作“灋”。此类的差异在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所使用的法律文字中也有体现。

  3.6 方言变异

  方言变异是指同一种语言,由于地域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现象。法律语言中这种差异在法律英语中体现明显。例如公司法在美国是“corporate law”,而在英国则是“company law”。地域差异在民族大众语言中导致的方言差异和法律语言中的方言差异并不是一样的概念,这一点法律汉语在大陆内各个地区都没有差别就可体现,多数情况法律语言的方言变异是语域内变异所引起。

  3.7 语域内变异

  语域内变异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导致的同一语言之间的差异,这个过程包括时间空间等的演变。法律语言语域内的变异多是由于法律自身的变化引起的。例如大陆法体制下的侵权行为为“delict",而在英美法体制中侵权行为称作“tort”。法律汉语中,因历史原因,祖国大陆与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法律规定有一定区别,如大陆的“买卖合同”在香港法律中则是“售卖合约”。

  3.8 历史变异

  法律语言在不同的时期变现不同特点,这与法律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发展相关。以法律汉语为例,新中国成立初期,刑法中设有“反革命罪”,之后的修订中,将其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在法律英语中,股票出现之前并没有“securities act(证劵法)”一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此类法律术语也应运而生。所以在英汉两种法律语言中,历史变异性都体现的较为显著。

  4 结论与启示

  相较英汉两种语言在法律语言变异领域的研究发现,总体来说,法律英语中的变异比法律汉语要大。因英美国家的法律是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发展,并更早的被学者们作为一种独立学科而研究的科目,在此基础上,法律英语无论是语法词汇还是语篇文本,比法律汉语更加完善。由此,也可以说明法律及其语言的发展程度越高,法律语言与民族大众语言间的差别越大,越会脱离民族大众语言,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而存在,成为在共同语域中的法律人才会使用与理解的一种语言。

  法律是一项严肃规范而繁琐的科学,这也就决定了法律语言也会具有同样的性质。近年来法律语言简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法律人所使用的“精英型语言”地位正在不断受到挑战,但过分简化并不是可行的办法。如同航空科技语言一样,法律语言也是一门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的语言,具有规范性,精确性的特点,由法律人这样的特殊人群使用。因此,虽适当的简化有利于法律的推广与使用,但法律语言最终还是要由专业法律人群掌握和使用,在中国推进法律及其语言的发展需要向更规范和精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Labov, W. Principles of Linguistic Change, Vol. 2 Social Factors [M]. Oxford and Cambridge: Blackwell. 2001

  [2] Labov, W. Studies in Sociolinguistics: Selected Papers by William Labov [M]. Beijing: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Leech, G. Towards a Semantic Description of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Press.1969.

  [4] 谷晓娟,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J ] .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

  [5] 廖美珍,《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M]. 法律出版社,2004

  [6] 宋雷,法律英语同义·近义术语辨析和翻译指南[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7] 宋雷,张绍全,《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

  [8] 孙金华,试论拉波夫语言变化观的发展[ J ] . 外语研究,2008(6)

  [9] 田贵森,语言变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J ]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3)

  [10] 肖云枢,英汉法律术语的特点、词源及翻译[ J ] . 中国翻译,2001(3)

    395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