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中等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硕士论文

秋梅分享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质教学越来越多的被提起,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成了中学历史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硕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硕士论文篇1

  试谈情感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不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的有效途径,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浅谈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 情感教学 中学历史课堂 运用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目标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并重转变,情感教育成为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新课标要求中学历史教师通过历史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但我国教育工作长期只重应试教育,轻情感教育,更有甚者,在某些偏僻的农村和落后的山区,有些教育工作者自身对情感教育懵懂无知,更不用说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循循善诱,中国特殊的生育政策也容易造成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娇生惯养,所有这些都易造成学生的心理素质低,碰到学习、生活及情感领域的困惑和挫折,不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挑战,更不知如何应对,个别学生面对情感困境,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对当今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已刻不容缓。中学历史教材蕴含着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中学历史教师有条件也有义务利用历史教学课堂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

  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信念等,以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通俗地说,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80%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最关键的是“情感智力因素”,也就是情商。“人才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智商可以使其更娇艳,情商则能使其结出硕果”,这句诗化的语言,说出了一个平凡而深刻的道理: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能直接转化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益的人才。

  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越大,彼此之间的交流就越困难,相互之间就越难以融合。教学中的学习环境、学习主体、教师、教材这几个环节之间,学习主体是主要环节,如果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和其他环节之间的情感距离越大,教学效果就会越差,两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多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落入应试教育的误区,一切唯应试、升学是从,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情感的培养,以致出现像马加爵这样高智商犯罪分子。那么中学历史教师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有益情感,以期达到教书、育人双重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引导有哪些有效途径呢?我根据平时教学实践归纳如下。

  首先,教学方式要注重情感的交流。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不管什么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都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果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创设了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彼此之间就能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所谓“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和学生进行情感互动。言语行为即评价语言,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成果,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以此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非言语行为即体态语言,教师用表情、眼神、手势或者师生空间距离等,给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某种暗示,这会微妙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比如我在讲授二战前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时,平时小有个性的一个男生举手示意有问题,我给了这位同学发言的机会,并用眼神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如果二战后的苏联延续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苏联就不会解体,并且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进行佐证。当然,历史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对于他的想法,我们无法在前苏联身上验证,但同样,我们也不能佐证他的观点是错误的。由于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奇思妙想给以足够的重视和肯定,那堂历史课充满了生机。惟其如此,在这“鲜活”的文化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受到温馨的人文关怀,才能闪烁出不同凡响的智慧火花,并不断地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其次,教学内容要注重情感启发和诱导。

  历史学科在情感教育这方面的确有其优势,但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情感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情感教育素材是历史人物方面,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事迹介绍,充分发挥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身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如讲述历史人物李时珍:李时珍放弃御医的优越生活,毅然重返民间,心甘情愿地做一个“草根”,他像陶渊明一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但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而更像神话传说中的神农,为了医治百姓的疾病,为了更正祖辈医书中的失误,足迹踏遍祖国的大山名川,遍尝百草,历经二十七载春秋,终成《本草纲目》,通过对李时珍生平事迹的介绍,学生感受到他关心百姓疾苦、扶危济困的高尚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发自肺腑地敬重他,进而向他学习,也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人;介绍邓小平事迹时,历史教师可以完整地介绍其一生中的“三落三起”,经历曲折坎坷,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什么都能放下,唯一放不下的是中国的前途命运,经历了“风雨”的邓小平终于迎来了今天的“雨后彩虹”,中国这条亚洲巨龙,正按照这位老人所指引的道路大步前进。通过对邓小平事迹的介绍,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学会把握和处理自身情感的技能技巧,以增强自身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最后,在教学目标落实过程中尽可能将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自身需要为中介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中学生个人经历不深,涉猎很浅,影响到对于历史课中情感因素的感受。如现今十几岁的高中生和成年教师相比,因为他们个人经历的不同、社会经验的不同及知识面的不同,等等,对历史的感悟肯定也会不同。而历史是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生活,今天的生活又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讲述,尽量再现历史的场景,从而给沉重的“历史”插上会飞的“现实”这对翅膀,这样,历史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记忆,而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学生因此就自然而然因为对现实关注、好奇转而将目光转向历史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能联系现实的历史活动,让学生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去解决它,并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如讲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可以让学生将“身边的历史”引入课堂,比如让学生列举跟他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实例:学生们经常光顾的肯德基、麦当劳,穿的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运动装,在世界各地都有连锁店。学生们看到的穿梭于街头巷尾的小轿车,则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品牌。通过这些实例,学生会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已经渗入到我们每个同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这一方面通过教师引入社会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历史问题,另一方面可使学生真正感受和领悟到“历史是生活的教师”的真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历史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总之,历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能促使学生从狭隘的知识领域走向更宽广的生活领域,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

  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历史知识本身涵盖了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道德观、理智感和审美感,便于老师利用其激发学生情感。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中学历史课首先要满足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整体把握,培养情感只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是实现整体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一个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应将其绝对化、主体化,更不能喧宾夺主,这就要求教师学会给情感教育一个恰当的位置。

  首先,历史不是万能的,尤其在情感教育方面。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所学其他学科比如语文、政治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帮助,才能起到共同发展学生情感的作用。

  其次,情感的培养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常有这样的情况,历史课中学生情感培养的因素,往往若干年后,学生有了某些切身体验时,才能得以发挥威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时,不应简单追求表面化反应,不能仅满足于学生一时的激情,一时的激情只是一种直接的表象的感情,其感情的变化只是暂时的、肤浅的,只有上升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培养真正持久的思想道德情操。从这点看,情感的培养在历史课中仅仅是一个初级层次,而人生观、世界观的最终形成才是历史教育更高的目标,积极情感的产生,将会直接有助于一个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最终形成。

  最后,中学历史课中情感的培养,要因课而定,不能为进行情感教学而进行情感教学。而设定情感教学,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新课标的确是这样规定的,即: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能训练,又要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但这是从教学的整体而言,就具体的教学来看,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相当复杂,不可能做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整齐划一的,有些课特别适合情感教育,而有些课并不适合明显的情感教学。只要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实现了课标规定的三大目标要求,我们就可以说这节课是成功的。因为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历史教学三大目标的顺利实施也应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缺少情感教育的历史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这种不完整的教育当然难以完整地发挥它应该发挥的功能,难以最终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当今世界,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而使历史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景扬,林丙义编著.历史教育心理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2005.

  [2]历史教学问题.2008,(2).

  [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袁廷虎主编.问题与问题解决―历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下页带来更多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硕士论文

3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