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心理学类>

2017年大学生健康心理学论文

秋梅分享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大学生健康心理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年大学生健康心理学论文篇1

  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思考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WHO)于l948 年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1989 年,该组织进一步诠释了“健康”的意义,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国力得到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迈入新台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随之焕然一新。但是,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消费水平的提高也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惑和难题。当今大学生们同样面临学习、情感、经济、社交、就业、家庭等各方面的挑战, 这势必导致他们出现某些心理问题, 与时俱进地创新、推动、完善大学生健康教育是当今各大高校的必然选择。

  一、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健康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国务院和教育部也十分重视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先后下发一系列文件, 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程,还特别强调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个人意义。大学生是高级知识分子群体, 文化水平高, 思维活跃, 接受信息广泛,接受新事物快,运用信息能力强。健康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建立预防为主、自我保健的意识, 特别是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专业能力强、人格健全、道德完善、心态积极的全方面人才。

  2.社会意义。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乎个人的身体健康,还关乎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进步。大学对国家的贡献已不只是输送专业人才,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不仅是对个人负责, 还是对国家负责,大学生在推动社会发展、探求人人享有健康、社会正义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我国高校学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健康管理与组织建设不完善。多数高校把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诠释为体育、卫生、心理咨询等简单的管理模式,没有提高到学校管理的高度予以重视。目前,高校设置的健康教育课程一般为选修课,如《大学生健康教育》,内容单一,形式枯燥,教学方式照本宣科,没有与当今大学生心态、现状等息息相关。而调查表明,大学生90%希望获得相关知识, 但仅能从学校课程中获得不到10%的知识。而大学生出现心理方面问题的已占比达25.86%,偶有自杀念头的占比达25%, 经常有此想法的已占7%。西南某高校,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就有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而且涉事学生均为专业素质较高、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已成为高等院校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因此,高校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是阻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此外,大学生健康教育经费不足,没有稳定的健康教育经费来源,使得高校健康教育的设备、场地、人员等硬件设施得不到保障,也阻碍了高校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2.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不足。一是性教育严重缺失。调查表明,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普遍增长, 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可已达70%,有过性行为的也高达20%,但大学生的性教育却仍然拘于传统,半遮半掩,流于教条。中国性学会秘书长、青少年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说,尽管社会上已经开始直接称之为性教育,但在教育部所有的正式文件中,也依然没有“性教育”这个词,而只有“青春期教育”。可见,官方对性教育的态度始终是羞涩的。至今为止,中国的性教育还是以健康为导向。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单一。目前,多数高校均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运行方式多以大学生自主前往咨询为主,对咨询者进行心理安抚,对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等,但高校缺乏发现、预防、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体系,也没有进行心理学专业的系统教育宣传。

  三是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不完善。目前,高校未着重引进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员, 在高校从事健康教育的只是凭借经验进行指导,或是由辅导员代为开展,特别是心理疏导教育团队未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队伍。大部分学校的健康教育中心多隶属于学生处,因此, 身心的健康教育多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教育未得到重视。

  三、高校健康教育构想

  1.文化重构。我国高校应该对健康教育进行重新定位,把维护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的思想,其中包括“吾日三省吾身”、“玉汝于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高校健康教育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从文化深层引导大学生,培养他们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人际和谐。

  2.模式设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需要严密的制度保障,高校应建立起研究分析、知识普及、实践体验、咨询治疗的科学体系;成立由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体育教学部门、医疗卫生部门、心理咨询中心、各院系等组成“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组织专业队伍研究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健康发展规律,摸清大学生身心问题的表现、种类及形成原因,研判健康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规划本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在大学生健康管理、教育内容、步骤及方法方面不断探索、创新。

  3.课程设计。第一,重视开课时间的选择。本文认为,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最为合适。大学新生或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或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开始独立生活,人际关系在逐渐复杂,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经验,学习、考试、恋爱、就业等新的压力日益积累,极易造成大学新生的心理调解失灵,易滋生挫败感,倍感苦闷和孤独。所以,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健康教育课,能对“问题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从生理、心理及性知识方面给以辅导,即有利于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也可帮助他们构建未来的健康人生。   第二,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健康教育课应纠正以往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心理测试、小组讨论等方式,调查掌握学生对营养健康、生理卫生、心理健康、传染病防治、性心理及卫生等知识的了解情况;可以将健康教育课开设为必修课,达到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可以利用校园网络、BBS、广播台等普及各类健康知识;可以开设《生命起源》、《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犯罪心理》、《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选修课程,拓展知识面;可以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类型,如增加器械、国标舞、攀岩、自行车等学生热爱的体育项目;可以就大学生关注的两性、就业压力、毒品、传染病、心理疾病、心理学等热点话题开设专题讲座;可以采用体验课形式,学习掌握意外事故急救知识,比如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各种紧急临时止血法, 以及临时包扎、搬运等基础急救知识, 使学生在遭遇意外事故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从容面对,能及时进行自救和他救。

  第三、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应面向全体师生,引入心理学专业人才,从硬软两方面完善咨询中心建设。硬件方面,合理选择心理咨询室地址,科学设计咨询室内部功能区,配备必要的心理治疗器材,保障心理咨询中心运转的费用。软件方面,严格制定咨询室管理制度,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治疗团队,组织开展心理测试和咨询,建立心理问题预警发现机制;针对大学生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新生适应等主题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开设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心理保健小手册;为咨询者建立详细档案,落实个案追踪干预;完善危机处置和心理援助治疗办法,为大学生建造一个和谐的心理家园。

  四、结束语

  总之,做好大学生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健康知识, 做好疾病的预防, 疏导不良情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当今社会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

  2017年大学生健康心理学论文篇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

  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278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