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建筑文化论文3000字(2)

秋梅分享

  建筑文化论文3000字篇3

  试谈贵州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保护

  一、贵州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国家标准分类体系,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包括:古城镇,如贵州青岩古镇、镇远古镇。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如贵阳仙人洞、镇远青龙洞、施秉云台山。景观建筑,如贵阳花溪夜郎谷。传统与乡土建筑,如贵州镇宁滑石哨、镇山布依族村寨、屯堡建筑群。名人故居,如王阳明玩易窝和修文阳明洞。悬棺葬、洞葬、岩墓葬,如荔波瑶麓洞葬、花溪高坡洞葬。古桥,如湘黔道上的高镜桥、惠政桥、川黔道上的丰乐桥,以及荔波漳江风景区内的小七孔桥。水库,如清镇红枫湖、黔西东峰湖、兴义万峰湖。

  二、贵州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贵州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分布广、规模大、类型多样,与民族自然风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1.分布广、规模大。就贵州全境来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可谓分布广、规模大。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都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本民族独有的民族特色,这其中大部分都可以被旅游业所利用。

  2.类型多样。从旅游资源的国家标准分类体系中可以发现,遗址遗迹、旅游商品、人文活动这些主类的亚类都分别只有2类、1类、3类,其基本类型及代表景观更是没有民族建筑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这些丰富的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基本在贵州就可以找到及基本类型和代表景观。

  3.组合好。民族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互相映衬。如施秉的云台山与宗教建筑文化的相融合;以花溪公园为核心的自然山水与花溪夜郎谷民族建筑文化的组合;黄果树瀑布群和镇宁滑石哨、镇山布依族村寨、屯堡建筑群的组合。

  三、贵州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对民族建筑文化缺乏认识。

  民族建筑不仅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要求,更具备了某种精神属性,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政治思想等。民族建筑能体现出不同时代该民族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识,因此,建筑被称为“空间化的社会生活,凝固化的历史文化,物质化的精神载体”。现在,由于对民族建筑文化的内涵缺乏认识,所以人们也就忽视了对民族建筑文化的保护。如有些村寨在对民族建筑进行维修时,急于求成,大量运用现代工艺和材料,使得这些民族建筑不伦不类,既发挥不了民族建筑的功能,也丧失了民族建筑文化的内涵,结果使旅游者大失所望。

  2.对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缺乏保护。

  旅游资源的开发难免会使民族建筑的原始状态发生某种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对资源的开发本身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破坏”,但是,发展旅游业必须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在此完全有可能通过周密的规划和完善的设计将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减至最小。保护是科学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基础。民族建筑是用木材作原料建造的,不像现代砖混或钢筋建造的房屋,很容易受到人为和自然的破坏,所以对它的保护就应该更加重视。目前,旅游业快速发展,不同程度的都对民族建筑形成了破坏,而对民族建筑的保护都比较滞后,一般都是在旅游发展获得了经济利益时,才发现民族建筑再不保护可能就会倒塌了。

  3.对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缺乏管理。

  目前,一些有名气的,知名的民族建筑已经都到了有效的保护,而其他一些还不为人知的民族村寨或民族建筑则无人问津。贵州省安顺市云峰屯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而其他的屯堡村寨里的民族建筑则很多都损坏了。根据笔者的了解,当地的管理者对民族建筑的保护意识都缺乏,很多具有特色的民居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有的古镇为了发展旅游业,打破了原有的民族建筑格局和风格,新建的现代建筑和当地民族氛围及不协调,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四、贵州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

  1.普及民族建筑文化知识,加强民族建筑文化的价值认同。

  普及民族建筑文化知识,对保护民族建筑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开展培训班,开展对民族建筑知识的培训学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的外观认识、社会价值、文化内涵、美学特征等。其次,加强对民族建筑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和形式,告诉村民或是旅游者民族建筑的重要性。最后,请相关专家介绍一些简单的民族建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这样可以让一些小的破损早发现,及时解决。

  2.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民族建筑进行合理利用。

  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民族建筑旅游资源不可避免的会纳入到旅游业的开发利用当中,对民族建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失为对它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办法。对民族建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遵循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只有遵循这样的开发利用原则,才可以避免对民族建筑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样对生态环境也是一种保护。

  3.制订和完善乡村规划和文化保护相关条例。

  贵州在制定民族文化保护条例方面还是比较滞后的,相邻省份,很多都制定得有保护民族文化的法律法规。而贵州省在2002年制定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其他相关的法律就没有了。另外的和民族文化保护有关的条例或法规就基本没有了,这种法制环境是和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不相适应的,也不利于贵州旅游业的有序发展,所以应该尽快加强相关条例法规的制定,以保证贵州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已制定的条例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完善。同时我们应该在《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中规定民族建筑文化保护的具体条款,将保护优秀的民族建筑文化工作也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上。

  建筑文化论文3000字篇4

  试谈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文化

  一、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概述

  (一)东北地区地域文化的基本特点

  东北地区的文化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东北地区的民族多次南下,驰骋在欧亚大陆之间,控制过整个中国,但是在文化的发展上却始终处于中华文化的边缘,没有形成持久的强势力量。

  东北地区地域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变迁着,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型的文化,所以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由于其文化具有开放性,导致了能够更加接受外来文化,进而东北地区的文化具有可塑性。由于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社会经济与发展的差异性,加之东北地区存在着多民族融合以及沙俄、日本殖民侵略的统治,使得中原文化、关东文化、西洋文化和东洋文化互相混杂,形成了东北地区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二)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简述

  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包容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这与东北地区当时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汉族、满族和朝鲜族固有的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带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缩影,在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仅传承了各民族地区的传统建筑文化精髓,还通过对特殊地理与时代需要进行梳理、利用和改造,创造出具有东北地区土洋结合的建筑地域文化特点。

  二、乡土式洋化建筑的研究

  资本主义的殖民势力逐渐地深入整个东北,使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为了满足新的功能空间需求,人们采用西方的空间布局结合东方的传统文化形式,进行加工舍取,逐步形成具有既区别于西方建筑又区别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中国近代建筑体系。

  乡土式洋化建筑虽然带给东北地区原有建筑的破坏,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转变的契机与希望,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地域特色。其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中体西用的建筑形制整合

  在东北地区的中西结合建筑探索之路上,西方建筑文化侵入,其建筑是新型功能与传统形式结合,这样的融合称之为“中体西用”。这里的“体”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建筑认识和观念;“用”指的是新的功能与技术;“中西”指的是中西方无数的建筑文化交织,形成了以中华巴洛克为代表的东北地区近代建筑复杂而多样的画面。当时的东北地区拥有着中国所独有的建筑形式,其中包含了国外大部分的建筑形式,这就是东北地区半殖民地社会的建筑遗产。

  (二) 新潮高雅的审美意识趋向

  由于外来建筑文化的输入以及所处的特殊时代,使东北地区建筑文化完全区别于原本的建筑文化内涵,其内涵有包容、新潮和精艺等特点,但是有些内容是存在矛盾的。例如西方大多数国家所信奉的宗教文化,在同时期的东北地区建筑就有所体现,时至今日都还存在。如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沈阳小南天主教堂等,这些都不仅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倾向,还影响着东北地区的建筑形态构成。

  (三) 成熟丰富的先进技术引入

  1907年完工的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采用了钢屋架技术,其中包含有豪式屋架、芬克式屋架、复合屋架和直角三角形屋架等多种形式,最大跨度达到21.33米,不论是从建筑体量还是从设计的巧妙、材料的利用和施工技术来看,可以说都达到了当时比较先进的钢屋架技术。据考证,这幢建筑是国内第一座拥有如此跨度的建筑屋架。这样先进的技术不但在其建筑领域内得到横向的继续发展,而且从纵向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仍然沿用洋化建筑的很多技巧。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技术是在那基础上沿用与发展的,例如:坡屋面的排水做法、仿石材的施工方法、栏杆与地面的连接方式等。

  三、乡土式洋化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乡土式洋化建筑的研究要针对其建筑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社会背景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链接了我们城市的历史、地区的历史,对于乡土式洋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尽可能的去保持和呈现建筑本身所具有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而传承和延续城市乃至地区文化与历史。这就要求设计与建筑文化研究者,要对地域建筑文化有着敏锐的意识和态度,深入进行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的研究,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创造出属于本地区特有的优秀文化,给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精神,从而屹立于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1.浅谈建筑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2.中国建筑文化论文

3.中国古建筑文化论文

4.有关建筑文化的论文

5.建筑行业企业文化论文

6.中国建筑文化研究论文

275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