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方面的论文(2)
中国酒文化方面的论文篇3
浅论宋词中的葡萄酒文化
[摘要]葡萄一直以来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水果之一。人类栽培种植葡萄的历史悠久,而中国也是世界上较早种植葡萄的国家。公元前141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这之后,一条沟通中原和西域的丝绸之路渐渐开辟,为当时的中原带来了许多物种,葡萄也随之被引进。随着在中原的传播日益扩大,葡萄酒进入了诗人的取材范围,开始出现于诗歌作品中。葡萄酒在宋代渐渐有了和白酒一样的社会地位和功效。两宋时期,普遍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是绿葡萄酒,在友人聚会或送别的时候,频繁地出现,同时也出现在寿宴上,可以和白酒一样豪饮。
[关键词]葡萄酒;宋词;酒文化
一、葡萄酒的传入及其在文献中的记载
早在先秦时期,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就已经在西域一带传播。《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汉书·大宛列传》中则有更详细的记载:建元三年(前138),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看到“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至数十岁不败。俗耆酒,马耆目宿”。对当时的西域人而言,葡萄酒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葡萄酒和它的酿造技术也随之被带进了中原。中原人种植葡萄的面积开始扩大,葡萄酒的酿造业也就渐渐出现。很快,葡萄酒便以它独特的色泽和滋味,在中原开辟了市场。
到了东汉时期,葡萄酒便开始出现在一些达官贵人的宴席上。这时,葡萄酒还显得比较珍贵,《三国志·明帝纪》中的一段注,记载着汉灵帝时期,伯郎向常侍张让行贿,“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一斛,大概相当于60公斤。仅仅120斤的葡萄酒,就可以得到凉州刺史,足可见当时的葡萄酒有多么珍贵。以致于后来苏轼十分感叹地说:“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
魏文帝曹丕应该很喜欢葡萄酒。他在自己的一份诏书中说道:“蒲桃当夏末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酲,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为酒,甘于曲 ,善醉而易醒。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乎?”诏书中详细地记述了葡萄的味道、用途,也说明了自己对葡萄酒的喜爱。葡萄酒比酒曲甜,在口感上很好,容易让人醉,也就是容易让人体会到酒带来的快感,但又不像白酒让人那么难受,因为葡萄酒的酒醉容易清醒。正是因为这样,曹丕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之情,认为其他水果,没有一样能和它媲美。既然皇帝如此喜爱葡萄酒,可以想象当时的宫廷宴会酒席上,定会出现葡萄酒的身影。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记载了葡萄酒的几种制作方法。葡萄酒通常有两种制作方法:酿和烧。酿,则“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饭法。无汁,用干葡萄末亦可”。曹丕提到的葡萄酒,就是用酿造的方法制作而来的。这种方法造出来的酒,味道甜美,气味浓厚。
而烧的方法,则是“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用这种方法制作出的葡萄酒,颜色十分鲜艳,让人一看就觉得十分喜爱。这种方法一开始中原地区并不会,直到唐时打败了高昌,才渐渐传了过来。
随着在中原的传播日益扩大,葡萄酒进入了诗人的取材范围,开始出现于诗歌作品中。魏晋南北朝是葡萄酒的一个发展时期,葡萄酒也频繁地被诗人写入自己的诗中。南朝诗人陆琼在他的《还台乐》中便写道:“蒲萄四时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桓好,欢醉日月言新。”从诗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已经使用琉璃杯来饮葡萄酒。一年四季都喝着葡萄酒,或许有些夸张,但可见当时上层社会对葡萄酒的喜爱。庾信也在他的《燕歌行》中提到了葡萄酒:“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
及到唐朝,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原和西域交流的日益深入,葡萄酒已经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中。诗人王绩不爱当官,喜欢悬壶济世,同时嗜好喝酒,据说能饮五斗,曾撰文《五斗先生传》,写有《酒经》、《酒谱》。他在《过酒家五首》(一作《题酒店壁》)中写道:“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这里,王绩同时提到了竹叶青和葡萄酒,青色和红色令人格外有心情,所以,王绩和友人决定好好喝一场。
至若李白,更是多次在诗里提到葡萄酒。《对酒》中有言:“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襄阳歌》里也说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
跟其他诗人相比,刘禹锡对葡萄酒的喜爱尤甚。他在自家屋外种了葡萄,还专门写了《葡萄歌》:“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还有一首《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写道:“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葡萄酒还出现在元稹、李贺、白居易、贯休等诗人的诗中,足见当时葡萄酒是多么受人欢迎。而后到了宋朝,对葡萄酒的喜爱依然不减。
二、宋词中对葡萄酒的记载
宋人很喜欢葡萄酒,《全宋词》中提到葡萄酒的词有很多,兹列举如下:
桃花已作东风笑,小蕊嫣然。
春色暄妍。缓步烟霞到洞天。
一杯满泻蒲桃绿,且共留连。
醉倒花前,也占红香影里眠。
——陈亮 《采桑子》
下明光,违宣曲,上扬州。玉帐暖、十万貔貅。梅花照雪,月随歌吹到江头。牙樯锦缆,听雁声、夜宿瓜州。
南山客,东山妓,蒲萄酒,鹔鹴裘。占何逊、杜牧风流。琼花红叶,做珠帘、十里遨头。竹西歌吹,理新曲、人在春楼。
——高似孙 《金人捧露盘·送范东叔给事帅维扬》
正欲登临,何处好、登临眺望。君约我、今朝携酒,古台同上。风静秋郊浑似洗,碧空淡覆玻璃盎。夕照外、渺渺万遥山,开青嶂。
龙山事,空追想。风流会,今安往。我劝君一杯,为君高唱。今日谋欢真雅胜,休辞痛饮葡萄浪。纵黄花、明日未凋零,非佳赏。 ——韩玉 《满江红·重九与张舍人》
记前朝、鹤会又重来,攀翻第三桃。看云华授策,麻姑擘脯,嬴女吹箫。寻思曲江旧事,宫锦胜龙标。奏罢清华梦,独立春宵。
不数相州锦样,是调羹御手,重解金貂。但今年此日,疏了醉葡萄。闻老仙、衣冠皓伟,又丁宁、天语著儿招。都人望,回班赐第,赤舄飞朝。
——刘辰翁 《八声甘州》
宿雨轻飘洒。少年时、追欢记节,同人于野。老去登临无脚力,徒倚屋东篱榭。但极目、海山如画。千古惟传吹帽汉,大将军、野马尘埃也。须彩笔,为陶写。
鹤归旧里空悲咤。叹原头、累累高冢,洛英凋谢。留得香山病居士,却入渔翁保社。怅谁伴、先生情话。樽有葡萄簪有菊,西凉州、不似东篱下。休唤醒,利名者。
——刘克庄 《贺新郎》
汉家糜粟诏,将不醉、饱生灵。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天子宜呼李白,妇人却笑刘伶。
提葫芦更有谁听。爱酒已无星。想难变春江,蒲桃酿绿,空想芳馨。温存鸬鹚鹦鹉,且茶瓯淡对晚山青。但结秋风鱼梦,赐酺依旧沉冥。
——罗志仁 《木兰花慢·禁酿》
落日岘山下,倒著接回。傍人笑问山翁。日日醉归来。三万六千长日,一日杯倾三百,罍麴筑糟台。汉水鸭头绿,变酒入金罍。
白铜鞮,鸬鹚杓,鹦鹉杯。轻车快马,凤笙龙筦更相催。自有清风明月,刚道不须钱买,对此玉山颓。水自东流去,猿自夜声哀。
——林正大 《括水调歌》
开元盛日,爱名花绝品,浅红深紫。云想衣裳□□映,曲槛软风微度。群玉山头,瑶台月下,一□香凝露。嫣然倾国,巫山肠断云雨。
借问标格风流,汉宫谁似,飞燕红妆舞。解释春风无限恨,博得君王笑语。七宝杯深,蒲萄酒满,胜赏今何许。沉香亭北,倚阑终日凝伫。
——林正大 《括酹江月》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醾片。
——毛滂 《蓦山溪》
记得花筵,巧夕星河,初度女牛。更四双蓂荚,十分桂魄,中元佳致,妆点初秋。蔼蔼非烟,濛濛如雾,锦水郁葱佳气浮。人人道,是王孙帝胄,今日生朝。
银潢万叶源流。见一点长庚辉绛霄。似东平为善,河间献雅,风流酝藉,西汉诸刘。恰遇称觞,蓬壶歌缓,满酌蒲萄双玉舟。椿松等算,年年醉傲,花马金裘。
——翁溪园 《沁园春·代寿宗室》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笑千遍索价,未抵蒲萄,五鬥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
——辛弃疾 《满江红》
仙苑蟠桃,恰则是、而今初熟。王母遣、飞琼捧献,绛金红玉。笑把九霞鸾凤斝,满斟七宝蒲萄。为长庚、此日自天来,殷勤祝。
仙子唱,长生曲。仙客献,长生箓。活千人邓禹,阴功俱足。五鹗即齐公府剡,万羊自有中书禄。更从头、安享八千年,人间福。
——姚勉 《满江红·寿邓法》
清晓于门开寿宴,绮罗香袅芳丛。红娇绿软媚光风。绣屏金悲翠,锦帐玉芙蓉。
珠履争驰千岁酒,葡萄满泛金钟。人生福寿古难逢。好将家庆事,写入画图中。
——叶景山 《临江仙》
水乡清楚。襟袖销袢暑,绰约藕花初过雨。出浴杨妃无语。
葡萄酌玻璃。已拚一醉酬伊。浪卷夕阳红碎,池光飞上帘帏。
——赵长卿 《清平乐》
苕溪古岸,有朱门初建,落成华屋。对启园林随杖履,迤逦柳蹊相属。好是危亭,片峰迎面,独立清溪曲。芜城低远,一尘不碍游目。
公子豪饮方酣,夜堂深静,隐隐鸣丝竹。却尽春寒宾满座,深酌葡萄新绿。密户储香,广庭留月,待得清欢足。纷纷沾醉,四筵倒尽群玉。
——曾协 《酹江月·宴叶叔范新第》
玄霜凉夜铸瑶丹。飘落翠藤间。西风万颗,明珠巧缀,零露初漙。
诗人那识风流品,马乳漫堆盘。玉纤旋摘,银罂分酿,莫负清欢。
——张镃 《眼儿媚·水晶葡萄》
可以看到,直到宋代,葡萄的名称依旧没有固定下来,“葡萄”、“蒲萄”、“蒲桃”混用,但“葡萄”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
三、宋词中所体现出的葡萄酒文化
五代以后,葡萄的种植面积在唐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扩大,除了西域、河西地区依旧是葡萄的主要种植地外,河东、河北、河南地区葡萄的种植也逐步扩大。太原府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在宋金时期名重天下。北宋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等附近地区都种有葡萄。两淮路的黄州有葡萄酒的酿造,扬州、和州也种植葡萄, 酿造葡萄酒。
及至南宋,江南地区葡萄的种植也非常普遍。两浙路的常州种有马乳和水晶两种葡萄。平江府(苏州)的常熟也种有两种葡萄。湖州不仅出产野生葡萄,还栽培有紫、白两种马乳葡萄。都城临安府种有水晶、玛瑙葡萄。沿海的台州出产紫、绿两种葡萄,仙居则出产优质的水晶葡萄。西南地区的梓州路渠州种植葡萄,所酿葡萄酒位居天下名酒之列。成都府种有绿葡萄。
两宋时期拥有如此广泛的种植范围和繁多的葡萄品种,葡萄酒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唐朝时期,诗人们吟咏的葡萄酒,红葡萄酒和绿葡萄酒都有。而两宋时期,普遍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是绿葡萄酒。绿色是希望的颜色,是春的象征。陈亮的《采桑子》和曾协的《酹江月》,都明确地提到了葡萄酒的绿色,也在词中点明了季节——春季。葡萄酒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春季带给人的希望,因此在满眼绿意的时候,词人们选择了配上一杯澄绿的葡萄酒。
宋人喝葡萄酒所用器具,和前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玻璃盏在上面的引文中出现了两次,毛滂(“玻璃盏,蒲萄酒”)和赵长卿(“葡萄酌玻璃”)分别点明了他们所使用的酒杯是玻璃杯。此外,叶景山提到了另一种比较珍贵的酒器“金钟”(“葡萄满泛金钟”)。从一开始的一斛换取凉州刺史,到如今大量进入诗人的生活,葡萄酒已经渐渐平民化了。同时,从器皿可以看出,葡萄酒再怎么普及,它也依旧是比较高级的享受,对于整日奔波在温饱线上的农民来说,或许除了专门负责酿酒的人家,他们是喝不上葡萄酒的。
酒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种饮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里,酿酒就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发达的行业了,先民们在祭祀、宴饮时都会使用酒。随着葡萄酒在宋代的普及,可以看到,葡萄酒在友人聚会或送别的时候频繁出现。
上引葡萄酒词中,有三首都和聚会、送别相关。高似孙的《金人捧露盘》是一首送别词,上半阙写送别对象去扬州的行程,寄托着作者的祝福;下半阙则描绘了扬州的繁华美景、人文风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灿烂的画卷,扬州的繁华也预示着范东叔日后的美好生活。作为美好珍贵物品出现的葡萄酒,是扬州奢华生活的一个缩影。
韩玉的《满江红》则赋予了葡萄酒另一种风格。一直以来,葡萄酒给人的印象都是比较高雅的,这得益于葡萄酒的颜色和器皿,但韩玉在词中,却和友人“我劝君一杯,为君高唱。今日谋欢真雅胜,休辞痛饮葡萄浪”,给葡萄酒贴上了豪放的标签。这表明,在宋代,葡萄酒在一定意义上承担了和白酒一样的功效。同样,在曾协的《酹江月》中,满座嘉宾也是“公子豪饮方酣……深酌葡萄新绿”,最后纷纷醉倒。“豪饮”“深酌”都是人们写白酒时惯用的词眼,如今却和葡萄酒连在一起。
宋代的葡萄酒还出现在寿宴上。宋词中葡萄酒在寿宴上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叶景山的《临江仙》、翁溪园的《沁园春》和姚勉的《满江红》。三首词的场面都显得非常豪华,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兴来衬托寿宴的热闹和奢华,而献上的葡萄酒,则更为场面增添氛围。姚勉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当过节度判官、太子舍人,在他朋友的寿宴上出现葡萄酒,可见葡萄酒在当时依旧是比较高端的酒酿。
中国诗人、词人历来喜欢“言志”,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作品留下了许多特别的意象。陶渊明之后,菊花即是隐士的象征,而酒是诗人们必不可少的饮品。到了宋代,葡萄酒也被赋予了隐士的寓意。刘克庄的《贺新郎》表达了词人性好淡泊、不爱名利的人生志向,词人推崇陶渊明,只是身处塞外,只能“樽有葡萄簪有菊,西凉州、不似东篱下”。但词人表述的含义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是一样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到了宋代,葡萄酒的社会功能大大增加,可以会友、送别,也可以祝寿,更可以表达隐居的意愿。葡萄酒,渐渐有了和白酒一样的社会地位和功效,可以优雅慢酌,也可以豪饮。张骞通西域带来的葡萄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成为大众熟悉喜爱的果品,也在长久的流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用途。
猜你喜欢:
3.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5.关于酒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