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欧洲文化概况论文(2)

秋梅分享

  欧洲文化概况论文篇3

  浅论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征

  摘要: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相比,已经具有新的文化性质。浪漫主义音乐没有把自己尘封在历史的话语里,它与古典主义音乐之间,存在着文化内层断裂而形式外壳连接的关联,即通过对传统的断裂,从文化内层来延续着未来的音乐。

  关键词:欧洲 浪漫主义 音乐 文化

  一 引言

  舒曼曾说过“浪漫主义不是形象和形式的问题,而是作曲家是不是诗人的问题。”音乐是一种感官的表述,其形式是意识形态的载体,是内心体验的外化。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更多地是用心灵的感悟和体验来把握世界。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新的视点重新审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时,会发现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音乐相比已具有新的文化性质。

  二 浪漫主义音乐的理性反叛

  浪漫主义音乐从追求独特、不受约束的情感、反叛的理性主义开始。但这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音乐背弃了理性。理性是人的一种相对的、自由的精神,而理性主义则是一种绝对的、僵化的观念,是一种渊源于西方古希腊文化的理性传统,其间经过宗教主义的补充和近代人文精神的阐释,最终形成以片面高扬人的理性性质为特征的思想传统。浪漫主义者反对理性主义,他们认为理性主义并不能改变现实,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相反,浪漫主义音乐注重人的本能,他们认为世界的本质要靠直观去领悟,靠心灵去体验。

  浪漫主义之前的古典主义音乐对感情的表达与浪漫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传达的是“我们”的情感。而浪漫主义音乐表现的情感极富个性化,是“我”的情感。李斯特的辉煌宏大,柏辽兹的泼辣奇异,肖邦的款款深情等,构成了浪漫主义音乐异彩纷呈的情感世界。古典主义音乐强调的是理性对感情的支配或理性与情感的协调平衡;而浪漫主义音乐重视的则是感情对理性的统治和超越。正如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里所说:“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成了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对感情追求的宣言。古典主义音乐家的创作要在理性规则不受破坏下放置自己的感情;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规则必须服从感情表达的需要,浪漫主义者的共同心声是将人的感情从理性主义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浪漫主义作曲家为了表现内心感情的涌动,往往热衷于标新立异。

  例如,在舒曼的《诗人之恋》的第一首歌曲“灿烂鲜艳的五月里”中,诗人为了表达对未来爱情生活的憧憬,终止在f小调的属七和弦上造成一种没有稳定着落的期待感。在第十四首“我每夜在梦里”中,舒曼在音乐手法上作了革新,为了表现奇异的梦境,他在乐曲“奇幻的梦境”中连续使用色彩性的七和弦,烘托出一神秘的气氛。又如,瓦格纳在他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中,借助“无终旋律”与“半音化和声”,表现出无尽的渴望和不可遏制的激情,通过接连不断的离调,使整首序曲淹没在迷离恍然的情绪里,用和声效果造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张力,为了表现伊索尔德寻求同死的复杂心情,和声进行中突然出现。这个不符合古典功能和声逻辑的和弦效果新奇,但却符合作品表现情感的目的。

  在第三幕引子中,为了表现了特里斯坦当时的凄苦心情,作者充分利用和声色彩,情绪由明朗转为暗淡,表现了特里斯坦受伤后昏睡在自己城堡的大树下,孤独、痛苦的主题。再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表达的是“一个青年音乐家有着病态的敏感和热情的想象,由于失恋而服用鸦片自杀,但因麻醉剂量不够,未能致死,而是昏昏入睡了,在睡梦中出现了最奇异的幻想……”整首乐曲表达了一种迷离的梦境:第一乐章《梦幻?热情》以梦开头,最后乐章《妖魔夜宴的梦》又以梦结尾,展现出了梦境的一种奇特的美,表达了浪漫主义音乐家对梦幻生活的痴恋。

  三 浪漫主义音乐题材的转变

  在音乐体裁方面,浪漫主义音乐自由地来建立自己的音乐形式。

  1 回归自然

  浪漫主义者的理想选择是回归自然,因为与当时庸俗黑暗的社会相比,自然显得更加纯净、可亲,从而自然成为浪漫主义者释放情怀的理想之地。浪漫主义之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作品中虽然也涉及到自然,但是以群体的意志为最高意志,个体对自然的看法必须建立在群体基础之上。而浪漫主义者则强调个体对自然的看法;古典主义音乐家在作品中多外在地描绘自然,而浪漫主义音乐家则更强调对自然的内心感受;古典主义对美好的自然景色充满向往,而浪漫主义者则不仅对自然充满神往,希望亲身体验自然之奇妙,并且体现出人和自然的重新融合。

  例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是一个先声,他认为这首交响曲里“内心感受多于外在描绘”,呈现的是一种人性化的自然;同时也暗示了浪漫主义者与古典主义者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海滨》、《野玫瑰》等充满了对海滨、小溪、鲜花等自然景色的喜爱。而格里格的抒情歌曲《溪流》、《水百合》、《小鸟的歌》,以及他的钢琴抒情小品等都是对挪威自然风光的热情讴歌。

  回归自然的含义还包括对人性本真的自然状态的追求,使人们解除束缚,返还生命的本色。这层含义的重要表现是对儿童状态的憧憬。舒曼对儿童充满了喜爱,他在创作之余喜欢同孩子们一起玩耍,这引起了他对童年时代的回忆;在他的《童年情景》中,表现的就是对孩童状态的深情眷恋。舒曼在这首乐曲中从不同角度刻画了儿童们的心理活动,如《入睡》、《捉迷藏》、《离奇的故事》、《足够的幸福》等,正是对人性自然状态的向往。舒曼自己曾说过:“我不否认,当我创作此曲时,孩子的面孔在我周围晃动,但标题当然是事后所加,而且它们确实只不过是表演和理解此曲的微妙指引。”

  当然,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自然也不都是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有时自然也会蒙上一层灰色。漆黑的夜、惨淡的大海、幽暗的月光、灰色的山岩,这种灰色的、与他们内心苦闷相映的自然景色自然也常被用来选择,这可以使他们更大程度地远离现实社会,并与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如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对夜晚进行了诗意赞美;而在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渴望神圣的夜晚”是主人公热烈的恳求。夜晚使特里斯坦能与伊索尔德相聚在一起,因此夜晚对他来说是一种幸福,使他与伊索尔德释放出了悲伤的心情。在国王马克城堡外,这对情人深情地歌唱:“多情的夜晚来临让我们无忧无虑,永远摆脱人间的烦恼吧!”同样,记载着曾经美好的坟墓、古雕刻等呈现出一种灰色的自然,也唤起浪漫主义者的美好追忆。如迪帕克在歌曲《悼歌》中唱道:“在白色的墓地,漂浮着一个悲哀的声音,一头苍白的鸽子在树上孤独而悲哀地唱着它的歌。”

  2 小品成为浪漫主义时期一大景观

  古典主义表现群体感情,而富有理性逻辑的交响曲体裁在浪漫主义时期则呈衰落的趋势。在19世纪,音乐被文学家、哲学家们提升到高于一切艺术的地位,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界限被拉大了,浪漫主义要追求音乐的纯洁性和诗意化,于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大独特景观是出现了一批极富独特而敏感的个体情感的艺术歌曲和独奏器乐小品,这种题材诉诸人听觉的主要是真切的情感,不经过刻意的理性设计,凭瞬间的感悟进行创作,最适合进行个人抒情,也最能体现浪漫主义音乐的精髓。

  李斯特钢琴小品《巡游岁月》充满了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其中的第一集主要描写了游瑞士的印象,如“田园”、“暴风雨”、“瓦伦斯特塔之湖”、“奥伯曼山谷”、“泉边”等。又如,他的钢琴小品《被遗忘的浪漫曲》是作者根据自己创作的一首歌曲《噢!为什么》改编而成的小品,曲调忧伤,短暂的“浪漫”瞬间即归向纯净的升腾。再如,他的《我主耶稣基督之变形》指基督在山上的变貌,在这首音乐小品中,充满着“明亮如日头”、“洁白如光”的圣洁光辉。李斯特希望能从宗教中寻求永恒的意义,从宗教音乐的严谨模式中获得一种平衡,甚至永生。这首小品以稍快的行板速度,用简单的琶音与和弦的形式,生动描绘出“我主耶稣基督之变形”,充满虔诚和神圣的感情。

  3 浪漫主义音乐的自我表现

  古典主义音乐注重的是以让公众满意为终极目的实用性音乐,即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取悦于听众;而音乐由实用性走向自我表现则同浪漫主义者自身力量的强大有关。科学技术使人摆脱了外在客观条件的束缚,使人的独立能力大大增强。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越不独立,越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由于古典主义音乐创作受制于接受者,以接受者为主体,因而造成音乐总体上客观化、一元化、共性化等特点;其音乐形式则以规整、清晰、理智为主要特点。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主要突出的是其自我表现,不再以迎合公众为主,因而音乐大体表现出主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浪漫主义音乐是艺术由内向外的表现,浪漫主义的创作不再束缚于接受因素的制约,而主要受创作者内心表现的驱使,它体现的是浪漫主义艺术的直觉、思想和感情,它像一盏心灵的灯,点亮了浪漫主义艺术家在感情冲动下的创造性过程,其音乐形式也因此变得更加自由和感性化,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能力。

  浪漫主义音乐艺术主要是为了让公众理解音乐的内在的表现,逐渐培养和提高公众的艺术趣味;因此音乐在创造自己风格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听众。柴科夫斯基曾号召俄国应形成真正的、能理解音乐的公众。因此,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己经由过去的实用性转变为表现性。

  浪漫主义音乐为了表现自己,运用高雅的音乐来引导、征服公众,表现为一种个体意识和个性化,走向自我表现。音乐形式主要为自我表现服务,变得更加感性化、更加自由,音乐的表现范围扩大了,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如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主要表现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英雄的生涯》表现的就是主人公自己的内心世界。施特劳斯通过主人公的一系列思想过程,体现出主人公通过努力与克制,最终达到灵魂的超越与升华;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则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我感受写进了音乐。此外,李斯特创作的《灰色的云》、《爱斯特别墅的喷泉》、《爱斯特别墅的柏树林》等作品中那漂浮、流动的和声突出了内在的精神实质,充分展示了浪漫主义艺术的精神风貌。

  浪漫主义音乐家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多具有自传性,从而成为音乐家自我表现的载体。他们的作品往往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创作契机,更多地打上了个人心灵的印迹。如舒柏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孤独的流浪汉与《美丽的磨坊女》中的磨工就是舒柏特本人的写照。舒曼特别注重通过音乐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他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中,诗人在爱情上遭遇的痛苦以及超越痛苦都与他自己的思想和经历有关;柏辽兹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也是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关于这首交响曲,柏辽兹做了这样的解释:“正像《哈罗尔德游记》一样,我自己在意大利阿尔卑斯山中游历时,回忆着自己伤心的往事而作成此曲。”玛勒的每一部交响曲都是他个人思想的一次印证。如D大调《第一交响曲》表现的就是他对大自然的歌颂、青春活力的升华,以及对初次失恋后的痛苦的表露。保罗?亨利?郎对肖邦的评价可以说明浪漫主义音乐的自传性特征:“肖邦是一个只有当外界触动他的神经和情绪时才去认识外界的作曲家,他讲的是自己,说的是他自己;他写的是自白。”

  四 结语

  浪漫主义音乐对传统造成了巨大的断裂,在某种意义上是欧洲现代主义形形色色的文艺思潮的先导。相对于古典主义时期注重物的丰满,浪漫主义追求的是人的生存价值和精神意义,它的创作是以人的内在需要和自由本性为基础,使艺术家能从自己的内在体验中透视生活,从而造就了真实而又超越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埃克托尔?柏辽兹:《柏辽兹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2] 刘小枫:《诗化哲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4] 格劳特?帕里斯卡:《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


猜你喜欢:

1.欧洲文化概况论文参考范文

2.欧洲文化论文

3.欧洲文化方面论文

4.关于欧洲文化的论文

5.关于欧洲文化论文

295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