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

斯娃分享

  我国的学校艺术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地域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带来了教育水平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要比欠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发展相对好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篇一

  《 煤矿安全管理工业工程适用性研究 》

  摘要:由于我国近几年煤矿事故发生的较为频繁,对于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对我国煤矿生产造成影响的因素,并与煤矿安全管理相结合,重点说明了煤矿安全管理中工业工程所具有的适用性。通过实践可知,在煤炭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工业工程,可以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安全管理;煤矿;适用性;工业工程

  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手段可以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对于可能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因素进一步细化并分解,同时制定有效的措施,并严格的执行。所谓的工业工程值得是对于人员和物料以及设备和能源,还有信息等组成集成的系统,并对其进行设计和改善以及设计的学科。将数学和物理学以及社会科学这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进行综合的运用,同时还运用了工程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和原理。确定和预测并评价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

  一、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1.我国先天性煤矿地质的基础条件较差,主要有水、瓦斯、噪声、火、粉尘以及顶底板和热害这些灾害,严重威胁了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由于开采规模以及深度逐增大,也使其面临更多安全问题的挑战。

  2.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偏低,通过调查表明,煤炭生产一线工人大部分为初中学历,而下井采煤的工人大部分为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

  3.对于煤炭安全的投入明显不足,表现为煤矿设备的老化以及技术的落后等,对于井下防灾以及抗灾的能力较弱,这也加重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

  4.由于煤炭管理水平存在的较大的差距,国有以及国有控股的企业相对于地方政府以及个人投资的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进而发生事故的频率相对较低。

  二、分析工业工程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的适用性

  1.不同管理水平均适用。

  1.1对那些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的企业中应用工业工程时,可以采取工业工程的技术,根据相关规定,并结合煤矿实际开采的条件以及工程的内容,还有系统以及工艺方面的要求等。合理优化并分析工人操作流程,提供帮助给编制的作业规程,对于基础设施布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分析,并深入研究危险性作业的具体动作。

  1.2对那些管理水平较为先进的企业中应用工业工程时,在基础工业工程作为基础的前提条件下,采取具有现代性的工业工程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可以将计算机和无线通讯以及系统优化等技术综合的运用到生产中,对其进行监控,不管是在井下或是在的井上的作业人员,对其行踪进行监控,这样随时掌握作业的状态。另外,采取是计算仿真的技术,模拟其煤矿中潜在的危险以及有害因素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而提供具有针对性对策给安全管理。

  2.不同管理层次均适用。

  2.1煤矿宏观管理的层次,工业工程可以帮助管理者规划安全管理和投入的安全费用,并预先分析能够取得的效果。从而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弯路,同时还可以以较少的安全投入达到最好的安全效果。对于一个安全生产的周期内整体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与把握。

  2.2煤矿微观管理的层次指的就是具体的对安全的管理,例如识别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纠正不当或不规范的人工操作,作业的流程更加合理,配备安全生产的措施要具有合理性,制定合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以及制定作业的规程,这些都可以通过事业工程采用而实现。

  3.不同工作场合均适用。

  3.1生产现场,由于煤矿生产具有较多的系统,同时涉及到较多的设备与设施,并且具有较为复杂的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的流程以及工种都相对较多,若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十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采取5S这一基本管理的方法与理念优化其现场管理,将不必要的杂物清除,保证现场整洁有序,从而确保安全的生产并提高其工作的质量。

  3.2辅助服务部门,对于辅助服务部门也需要采用工业工程的技术理念与方法,优化并改善其各自的系统,从而保证能够顺利的进行生产。

  3.3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安全教育,因为煤炭生产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可以采取应用工业工程的培训以及安全教育,通过工业工程中的方法对于培训的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采取分层培训的形式,尽量投入较少的经费以及工作量,并达到最佳的效果。使员工对工业工程中安全思想以及方法和效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否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工业工程中的方法将安全隐患消除,从而使其安全的生产得到保障。

  4.不同的管理对象均适用。

  4.1设备设施的管理,煤矿生产中所用的设备与设施具有安全保障以及生产的功能,对其进行管理时必须根据相关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融入工业工程管理的思想及方法对其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将其安全设备与设施进行合理的布置,使其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2管理生产环境,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煤矿生产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工业工程技术与煤矿安全专业技术想结合,尽量消除其影响因素,优化并治理作业的环境,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4.3管理煤炭安全的标准化以及基本标准,想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将安全管理的质量标准化作为基础。所谓安全质量的标准化就是在煤矿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实行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对于安全教育的宣传,排查隐患,反馈并统计信息,以及事故抢险和防险与处理等方面均建立工作规范以及责任制度和管理的质量标准,同时还要保证其执行的严格性,这样可以逐渐减少并避免,甚至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其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状态。

  4.4管理安全投入的资金,对煤矿安全进行管理必须要投入一定的安全资金作为保障,最后这种投入会转化为矿煤安全的成本,煤矿实际的生产中,由于安全保障度较差,导致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安全保障度。采取工业工程思想以及理论的方法,从而达到安全保障的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对安全投入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

  4.5管理安全信息,在管理煤矿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的系统。通过结合工业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对与生产系统进行合理的调度和追踪以及发现错误操作行为,还有对于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提示必要物料的缺少这些功能得以实现,从而及时的做出应对的措施。

  5.不同管理阶段均适用。

  5.1工业工程基本的原理与方法运用在安全管理的设计以及规划中,对于同一生产周期内每个环节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通过统筹的考虑进行规划并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的效率。

  5.2预防并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采用工业工程的发现以及分析问题这种方法,事先预防可能发生安全问题,使其事故发生的根源在萌芽状态消亡。工业工程特有的手段可以看出、问出、实践出、变换角度找出、挖掘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结合煤矿实际,制定整改隐患的措施,并付诸于实际的行动。

  5.3安全事故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救援,工业工程对组织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建立救援指挥的中心,启动应急救援的预案,对于救援的物资以及救援人员,组织其进行迅速且有效的实施救援,降低生命以及财产的损失。

  三、结语

  工业工程主要的目标就是有效的利用生产系统所投入的要素,减少其成本,并且使其质量与安全得到保证,进而使其生产率得到提高,效益最大化。因此,在矿井安全中应用工业工程可以使其安全精细管理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具有针对性的促进其煤矿安全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范中志,张树武,孙义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02).

  [2]荆全忠,杨鉴淞,邢鹏.工业工程(IE)在构建本质安全矿井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2(2).

  [3]周维,叶义成,周德红.煤炭企业安全成本与安全投资比例优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01).

  [4]余丽恒.煤炭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重点[J].河北煤炭,2014(2).

  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篇二

  《 两岸工业工程发展人才培养研究 》

  【摘要】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鉴于台湾引进工业工程比大陆要早,为了更好地培养大陆的工业工程人才,将大陆两所高校与台湾两所高校的工业工程培养计划的进行对比,发现异同。

  【关键词】工业工程;两岸;人才培养

  1两岸工业工程在应用层面的发展现状

  1.1两岸IE人才培养现状

  IE在国外的发展:工业工程19世纪末起源于美国,并在欧洲、日本等西方国家迅速应用和发展。到二战期间,美国大多数大学的工学院都已经相继成立了独立的IE系,并开始招收IE硕士生,到1990年,美国已有150所大学的工学院设有IE系。IE在台湾的发展:台湾的理工科教育主要仿效美国,IE也是如此。台湾大学中最早的IE专业创立于1963年,设于台北工专和东海大学。经过40余年的发展,台湾地区IE专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各校的IE课程设置各有特色,但均表现出工程与管理结合、综合继承的共同点。IE在中国大陆的发展:从1993年到现在已有60余所高校开设了IE专业,但由于时间短,在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方面缺乏科学有力的指导和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开设IE专业的学科(管理学科或机械学科)不同,导致其培养模式尚不十分完善。

  1.2工业工程学科发展水平与趋势

  中国最早接触工业工程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国向邻国日本学习引进工业工程,从此中国的工业逐步开始脱胎换骨。庞继红(2006)说过,目前,我国的工业基础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制造业的管理基础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目前,全国已有机械部、航空部、电子部、国家技术监督局、中科院等十几个部委和北京、上海辽宁、湖北、河北、安徽等十几个省市的正学会,并有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近30所大学设立本专业和全国自学考试万余名正式学员。可以说在短短的几年内,工业工程在中国发展是迅速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两岸工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计划方向与专业开设情况

  本章开始,将通过对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开设情况的分析与研究。本文以各学科在各校中学科科目修习课时,作为各学校对该科目重视程度的评价标准。根据各校上课时间的规定,台湾清华大学与台湾交通大学一学分为一周一学时,共18周。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以培养计划所列课时为准。在统计各科目的学科课时后,通过相对偏差分析各学校相对偏差,筛选出该科目在两岸四校中重视程度。比例值越大表示对该科目越重视,比例值越低表示对该科目越不重视。相对偏差=[(单次测定值-平均值)/平均值]×100%。

  3两岸高校工业工程课程的设计

  3.1两岸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学时分配分析

  根据表1数据,两岸工业工程基础课程的设置大致类似,都可分为数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外语和体育。但是两岸基础课程的总学时,有着比较大的差别。两所台湾高校的基础课程总学时均在四所高校的平均水平以下。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中,大陆与台湾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热学基础和测量控制均有在大陆开设,而台湾两高校没有开设;心理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恰好相反。其次是大陆两高校都将力学基础、体育和政治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台湾清华大学,只把力学基础作为基础课程开设。两岸高校都有开设的课程有:数理基础、英语、程序设计和决策科学。除了程序设计之外其余三门课程的课时,大陆两高校基本比台湾两高校相应课程的学时分配得多,特别是决策科学。

  3.2两岸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学时分配分析

  从整体来看,作对比的四所高校工业工程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基本相同,而且开设专业课程的数目大致相同。然而从总学时设置来看,大陆两高校均比台湾两高校多,多了190个学时。而在具体的课程学时安排中,四所高校各有不同。首先从四所对比的高校均开设的课程开始分析。其中工业工程概述&管理学的学时,台湾两高校该课程总计学时比大陆的多出38个学时。生产计划与管理的学时安排中,大陆两高校均比台湾的两所要多。上海交通大学的品质管理以128学时,远多于其它三所,其它的均为54个学时。其次,对比分析特色课程。所谓特色课程,这里指的是只有大陆或台湾两高校都开设的课程。从数据来看,一共有3门特色课程。分别是:工作研究&作业研究、心理学和运筹学。其中,前两门是台湾开设的。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交通大学的这两门课程的学时安排分别是2:1和1:1。大陆开设的运筹学的学时安排,清华大学比上海交通大学是1.4:1。最后就是四所高校中,其中三所高校都有开设的课程。在这类课程中,同课程的学时的最大值,最小值之比均小于或等于2:1。

  3.3总结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大陆高校的基础课程比台湾的更丰富,大陆高校更注重基础课程教学,而且校与校之间课程设置更统一。大陆高校除了在基础知识教学以外,还重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专业课程方面,两岸高校专业课总学时均少于基础课程总学时,但大陆的依旧比台湾高校的多,由此可知,大陆高校课程比台湾高校的课程排得更紧凑,更密集。大陆高校比台湾高校更强调让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教学阶段就进行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虽说两岸开设的基础课程不一样,但是两岸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基础课程的开设有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服务于之后的专业课程。而且,在专业课领域上,两岸高校均呈现出个别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苏玉珠.基于工业工程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教育定位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

  [2]梁乃刚.台湾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6.

  [3]庞继红.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探讨[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2.

有关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推荐:

1.关于美术教育论文

2.有关中学艺术教育论文

3.有关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4.有关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5.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6.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172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