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学术教学研究论文
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成长与成才的基础。初中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初中学生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初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学术教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美术学术教学研究论文范文一: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美术是传达感情、感受的艺术。人们可以从美术中获得巨大的愉悦感,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现代医学表明,人类的身心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精神因素,其中艺术的感染力不可忽视,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感对心理调节的作用也尤为显著。美术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除了自身的重要性以外,同时还与许多学科相辅相成,并对其他各科教育起促进作用。在学校各学科的教育中,强化美术教育,有利于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更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尽可能地把美术教育作为重要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充分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艺术品味及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 美术教育
一、初中生的年龄特征
现在的初中生基本上都是90后,年龄在13—16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格叛逆,但渴望接受新鲜事物,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同时又是思想波动最明显的时期。针对学生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取代美育的功能。初中生正处在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时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这个时期的审美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时机。
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是人的和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落实素质教育,实质就是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美术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教育的综合功能来看,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地使德、智、体、美、劳有机地统一起来,和谐发展。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中,美育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1996年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整个教育事业中,美育是非常主要的。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不仅是自身,而且也渗透到德育之中,“以美辅德,以美辅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美育对德智体各方面教育均能发挥主要作用。18世纪德国杰出的思想家席勒也曾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出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指出:“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透露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 这种和谐的人格结构、智能结构将是一种均衡互补的优化结构,是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所应具有的典型特征。
三、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观的中心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进其身心健康,形式个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我们知道,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美术能影响人的试论美术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中的重要性文化、修养、品位、情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
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以来,我发现平时古板的教学活动已经让这些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倦,如果我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效果势必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创建较好的学习气氛,我利用学生们常见的物品,如黄豆、绿豆、红豆等作为作画的材料,先在纸板上用笔画了简单的图案,然后借助胶水,运用美术造型知识,拼贴起自己喜爱的图案来。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而且想象力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美术教育能使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了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美术家,如罗恩菲德等人,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至独一无二的高度。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美术不仅仅是创造美的过程(也就是俗称的画画),它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学科,包括创造美和发现美(俗称审美)两个基本方面。 同时,美术不是我们脑中虚构一个世界,而是我们现实世界的反映,有一个很好的观察力不仅对美术有帮助,对其他各科如英语、语文、生物等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美术的学习是最好的锻炼观察力的方法。 美术学科在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3、美术教育可以转移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很多的初中生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很漠视现实生活,对亲人、朋友渐渐的疏远。培养其美术兴趣,可以转移他们这种不良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可以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老师在学生管理中的负担,也可以让更多的家长放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挽回更多会失足的少年。
4、美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教育相辅相成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却绝不是孤立的。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中,有许多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而且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譬如,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中,为课文绘制插图,教师通过图文的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更加试论美术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中的重要性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配合化学实验课,用试剂绘制山水画,通过喷染不同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显现出使人变幻莫测的绚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可以密切结合学校的开展的各项活动,绘制大量的图画、海报等,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作用。
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即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即思想、感情、道德、兴趣、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基本内容。美育有助于智力的发展。艺术美感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观的因素,有助于创造心理的形成。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由认识走向创造的过程,仅仅靠科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艺术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共同完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除体育活动而外,美术教育,美术普及无疑对全民健身,尤其是精神文明、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学校和家长已经把素质教育置于教育的首位,其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学校提高了对美术课及美术教师的重视;家长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接触和学习绘画的条件;社会也为爱好美术及有美术特长的孩子提供了能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艺的空间。
初中美术学术教学研究论文范文二:谈谈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意性
摘 要:一接触到“美术新课程标准”,引起我注意的就是这句话——“美术课程具有人文素质”。所以我希望能在美术课中体现一种浓郁的人文精神,希望自己能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能以一种好奇的态度关注并了解特定历史时代的美术作品,能充满热情地将自己投入到一个想象的原始生活情境中去创作、表演,而不仅仅是做一些设计头饰、服饰等基本的美术技能训练。
关键词:创意 导入 教学体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课堂上教师抓住起主体作用的学生,带领学生走进课题情境之中,使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但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善于发现“课引子”,创造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探索。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
同时,为加强师生的情意交流,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传授知识、技能有一良好开端。学生有了这样的愿望和心理,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入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美术课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课型特点、对象、环境来确定导入方式。一节美术课的好坏,主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所以,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要尽量地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以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我在美术课堂中采用过以下几种:
一、由实验导入新课
美术教学中,须以直观的形式来向大家展示,而语言有时是无以表达的,采用这种方法,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哪些生动、尚未认识的现象,刚好以一个直观有趣的实验导入新课,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一节《水彩画》课中讲三原色的调配,用了三个盛有红、黄、蓝的三原色溶液的玻璃杯……
问:同学们,大家看这三个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答:果汁……
问:再看这三个杯子分别有什么区别?
答:(红、蓝、黄)颜色不一样。
问:那么在色彩课中,我们把这三种色叫三原色。
现在看老师表演,将红色倒一部分到另一个玻璃杯中,再加入一部分黄色,你们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
答:橙色!(导出间色等)
二、提起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原动力,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如在《装饰画》一课中,我先在黑板上贴上了一整张大画纸,在上面边讲边画,出现了一个头戴草帽、手套小钵、一手在喂食的村妇。我说:这是一个乡村养鸡场,但是里面一只鸡都没有怎么办?学生说:“我们每个学生画一只,放在上面就成了。”于是,我就要求学生每人画出一只与众不同的、特别美丽的鸡,放在养鸡场里。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愉悦地把知识技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画出了没有一只相同的许多鸡来。当把各自的鸡粘贴在一起后,一幅“养鸡场”的热闹画面就展现在大家面前。于是开始以点带画进入下一环节,讲明装饰画的特点等。 三、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气氛
一堂课的起始的好坏,是整堂课成败的因素之一。一节课启发谈话的设计,使师生的情意交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可使传授知识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在《标志设计》一课中,我采用多媒体先点击屏幕,让学生眼前有为之吸引的东西,让他们欣赏,然后提问:“请说出你所认识的标志。”
刚说完,“麦当劳、肯德基、国徽、奔驰”等这些名称从学生嘴里脱口而出,他们脸上流露出骄傲与自信的表情;“米奇、金鸡奖”等被几个学生说出,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而引出了更多的标志。
师:这些图案你是怎样认识的?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用途?
生:它们都有自己象征的事物。
生:它们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内容。
所以,随着多媒体等手段的使用、新课程的改革以及各学科的渗透,使美术创设的情境教学多种多样。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可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同时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个重要手段。
学生在课堂所创设的宽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会主动充当角色,作为老师对学生也不必过多地约束,让他们尽情地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活动和休息的空间。因此在美术教学和新课程的改革中,我的体会有三点:
1.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每个人的眼睛和耳朵唤醒、点燃、开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建立他们的信心,同时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因为新课程标准已打破了各种知识的界限,各学科综合渗透。可是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接受力有很大差异,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甚至创造机会去鼓励他们,他们才会发展,才会提高。要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激发兴趣,为下一个环节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好玩、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天性。如何利用这一身心特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如何去引导。采取多样的导入方式,不但对顺利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十分重要,同时还可点燃一些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所以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些闪动的灵感,正确引导,给其发挥的空间,以点带面,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出、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在课堂中老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这里你才能真切地知道学生的体验、获悉学生的感受。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共创“我动他也动”的愉悦的课堂氛围。
能够上一堂好课不容易,能上一堂好的艺术课更不容易。要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就要让他们喜爱这门课。在我们的美术课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整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每节课都浸润在美的感受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茁壮成长。同时也愿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为轻松愉悦地上好每一节艺术课而努力吧!
初中美术学术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3.初中美术教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