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会计理论>

会计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2)

秋梅分享

  会计毕业论文篇1

  浅谈企业管理会计营销方法

  摘要: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崛起,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企业营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营销管理活动,提高企业营销经营策略的科学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本文就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管理会计方法;企业;营销管理;应用

  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的营销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可以说,企业营销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现阶段,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营销管理工作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企业营销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营销管理的革新迫在眉睫。管理会计方法作为企业决策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制定的重要工具,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方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营销管理的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效率和水平,推动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管理会计方法介绍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社会快速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发展的结果。管理会计就是管理与会计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会计涉及了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领域,管理会计的出现有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而管理会计方法就是控制管理会计活动相关的手段和方法。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使得管理会计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管理会计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使得企业营销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在管理会计的作用下,企业营销管理效率和水平得到了提高,而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的营销活动自然就会获得好的效益。但是就目前来看,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还不够普遍,只是停留在部分地区的部分企业中,与管理会计应用相应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管理会计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要积极推进管理会计的研究,促使管理会计方法的广泛应用,从而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3.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对企业营销前景进行预测

  营销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规划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在企业营销管理中,营销前景的预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方法。在企业营销前景预测中,应用管理会计方法,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营销战略,可以对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营销成本、利润和资金变动进行有目的的预测,从而为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企业营销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企业还可以采用管理会计方法,对市场容量和结构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明确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从而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规避风险。

  3.2提高企业营销决策的科学性

  营销决策是对产品市场经营和销售活动的目标、方针、策略等重大问题进行选择和决断的过程。在企业营销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营销决策中一旦忽略一个环节,整个营销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在管理会计的作用下,采用管理会计方法,可以对企业的决策目标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系统分析,经过系统分析形成合理的评价指标,从而不断优化企业营销决策方案,提高营销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3控制企业营销管理成本

  营销管理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整个营销管理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如何在有效的成本内获得最佳效益是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以往,在企业营销管理中,营销成本这一问题很容易被忽略,企业难以控制企业营销过程中的成本,而利用管理会计方法,对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相关目标进行分解,从而优化各项预算,保证企业营销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性,有效地控制企业营销成本。同时,采用管理会计方法们可以对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计划和控制信息,预测出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需投入的成本以及能够获得利润,从而根据预测结果来确定产品生产数量,有效地控制成本。

  3.4提高营销管理效率和水平

  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能够实现企业营销活动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有效结合。管理会计方法为企业营销管理工作提供了多种途径。在企业营销管理中,企业对整个营销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收入和费用计算,使企业营销部门充分了解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提高营销活动效益,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保证营销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能够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分析企业营销活动存在的不足,为企业未来的营销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综上,管理会计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管理会计方法是企业提高营销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企业应当认识到管理会计方法的重要性,要积极应用管理会计方法来开展营销管理工作,对企业营销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营销策略的科学性,促进企业营销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万樟.浅析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3,04:69.

  [2]张春红.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293.

  [3]张春洋.浅析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6,02:125.

  会计毕业论文篇2

  试谈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摘要: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持续发展的现阶段,虽大多数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具备控制意识,建立了相对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然因未将其落实到底,造成诸多问题,降低内部控制结果。因此,需根据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情况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下面,本文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存在问题角度出发,总结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压力持续增加。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不但能更好管理、控制事业单位,还能满足事业单位的战略性发展需求。首先,全面实现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目标,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提高工作质量;其次,满足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需求,有效预防浪费、贪污现象的发生,保证财产安全;最后,加大事业单位的自我管理力度,在保证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实现内部控制的现代化管理目标。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

  1.不够重视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现阶段,我国相对较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不重视内部控制现象,表现为:部分管理人员认为财务会计控制仅是事业单位形式上的内容,通常只是走走内部控制过场,并未对其引起高度重视;不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控意识淡薄,导致无法建立相对完善的监控制度;过度忽视单位的财务工作,降低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素质、工作效率,阻碍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2.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事业单位不断提高着财务会计管理、控制水平,但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相关的制度建设仍相对缓慢,再加上相应制度的不健全,影响着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一般来讲,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第二,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制度不完善。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导致财务会计工作出现诸多漏洞,阻碍着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

  3.财务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均存在未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情况,具体表现为:未明确财务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违法操作等。财务会计中这些不良行为的存在,严重违反着我国财务岗位规定。因事业单位的机构过于精简,财务会计人员大多经由上级领导考核通过后,再统一分配到下层工作,致使财务会计工作经常出现人员缺岗情况,长此以往,间接加大事业单位的工作难度。同样,若事业单位工作中出现财务会计问题,极有可能因工作职责的不够明确,无法将岗位的监督制度落实到负责人身上,加大着事业单位的资金损失量。此外,我国少数事业单位还存在仅设置会计岗位、未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现象,造成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作用,降低工作质量。

  4.财务会计考核、监督方式单一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管理、控制中,因领导人员忽视对工作人员绩效的考核,缺乏综合性的管理、考核标准,致使其出现违法操作行为,降低工作效率。并且,在对工作进行考核时,大多将部门利润作为核心,未将管理者、内控参与者纳入其中。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极有可能出现人为掩饰财务会计资料情况,影响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发生该现象原因为财务会计内控考核、监督方式单一,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1.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①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需明确自身在财务会计控制的地位,了解财务会计控制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加大财务会计控制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保证相应工作良好落实,并根据财务会计控制情况制定奖罚机制,从而为内控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当然,在执行财务会计内控工作时,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需全面负责该工作,以促进单位稳步发展;②提高参与人员的内控意识,比如:借助讲座、宣传栏等方式帮助每位会计人员了解内部控制工作过程、重要性,促使其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循国家制度,在保证内控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提高工作质量。

  2.调整内部控制的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经营中,若不存在相对完整、合理的管理体系,将无法正常实施内部控制工作。针对这种情况,事业单位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内控管理体系,便于及时发现潜在性问题,并制定有效措施修正。同时,做好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记录工作,这是保证内控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传递的重要指标。可通过对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动态性管理,形成相对立体的管理体系,保证内控工作的正常进行;适当调整和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管理体系,根据管理需求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另外,完善事业单位的安全控制体系,加大财务会计审计、监督力度,保证该工作的顺利进行。

  3.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完善审计制度

  要想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在严格遵循相应制度的情况下,充分了解各岗位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并根据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合理分配岗位。为从根本上规避某领导人员的专断行为,事业单位可安排工作经验丰富、高素质工作人员参与到财务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中,便于及时发现内控问题、及时处理;明确分工单位岗位,明文规定工作岗位职责,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岗位制度。总之,财务会计内控工作中合理设置会计岗位,除能保证该工作的正常进行外,还能从根本上预防身兼数职现象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从另一方面来看,虽事业单位制定了财务会计审计制度,但部分单位并未将其落实到底,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内控监督作用。因此,必须将审计部门从事业单位中独立出来,并根据实际的审计情况设置审计人员,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制度,以在发挥审计部门作用的情况下,为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此外,还需根据事业单位工作情况加大信息系统的管理力度,做好对事业单位财会信息的维护、升级工作,制定有效措施保证财会内控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提高事业单位财会信息系统的管理质量。

  四、小结

  综上所述,伴随着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其财务会计内控工作备受社会关注,做好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对于保证财务会计工作正常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意义重大。但从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不够重视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财务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着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需加大事业单位的内控力度,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调整内部控制的管理体系,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以在全面落实内控工作的基础上,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洪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探究[J].财经界,2016,15(23):212-212.

  [2]黄雪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16):126-127.

  [3]赵艳琴.探究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6,13(33):149-150.

  会计毕业论文篇3

  浅谈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不断发展成熟。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制度也逐渐形成体系,编入法规。财务会计工作,也同样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来保护财产安全,人员安全,提高资金效益,以保障企业经济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资金安全;会计;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会计工作,确保数据精准,充分将资金物尽其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分发挥发展资金的使用效率,各个单位、各个企业都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自上而下的从制度上行成经济命脉的保护网,通过内控制度,实施相应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合理保障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会计工作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一、会计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工作性质严谨,数据要求精准度高,要求毫厘必争。任何经济业务都必须做到最基本的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时刻保持对数字的敏锐性,要按章办事,尊流程、守法规。同时对于出具的任何数据都要保证无误,无偏差,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外,除了数字上的精确,每个人心中的那杆秤也要端平、端稳,要坚守职业道德,坚守道德底线。

  所谓君子慎独,那么作为会计人员就应该做到独者亦无过。当然,这种种要求都是从专业素养和道德底线发出的要求,在没有强制制约的情况下,任谁也不能保证不良经济行为的绝对规避。2009年,梧州市药监局油卡账户的保管员,在报销加油费发票时发现了业务流程的漏洞,于是将转账充值的发票以现金充值的形式进行了重复报销,自2009年至2011年期间,其采取这种方式报销加邮费发票侵吞了公款高达壹拾贰万伍仟余元。像这样让人痛心疾首,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的事情比比皆是,这些案例都给我们敲响了刺耳的警钟。既然君子慎独,那在制度上我们就制约他,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这种坚守不只要从自身来衡量,更要从外部的监督、制衡来提供保障。应该使用法律法规,使用严谨的制度去制约,去保障经济业务、财务管理的顺利经行。那么为了提高会计的准确度,事实性,预防一切可能发生的人为性的错误,预防一切损害财务制度,财产安全的不良行为,就必须要制定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工作织上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让贪腐行为无处遁形。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虽然在本世纪30年代才被提出,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其很早就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思想和初级的模型。他的萌芽阶段被称之为“内部牵制制度”。牵制,顾名思义,就是拖住使其不能自由行动。那么内部牵制制度就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形成一种互相制约,不能任意而为的制度体系。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已经对会计账簿的记录实行“双人记账制度”了,即当一笔经济业务发生时,应该同时由两个记账人员分别在各自的经济账簿上对该笔业务进行详细的登记,而后定期对双方的账簿进行审查核对,以保证账务无记账错误或舞弊贪腐行为,以达到控制收支的目的。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制度首次给出了权威性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以及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和措施”。2004年10月,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做了延伸和扩展,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概念。其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其受管理层面以及内部员工共同影响,目的在于保障财务数据的可靠性,高效的经营效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在我国随着1999年对《会计法》的修订,在第四章、第27条中首次对内部控制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原则性的要求,明确要求各单位,各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2001年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6年财政部首次发起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时值今日,内部控制制度已经由一条简单的法律法规进化成了无数条框分明,规格成熟的法案、规范等,对会计工作的精确化,规避风险都给出了规则与制度。可见,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已经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1.内部控制制度的最低目标是行为合法合规法律是人们行为准则的最低目标,最低底线。当触及到法律的红线,那么就将遭到社会的摒弃,迎来法律无情的制裁。但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行为准则都不应该仅仅依照与法律条文,而是应该以道德的标准来作为起点。当我们的行为已经降级到要以法律的要求来衡量时,我们就真的该开始反思了。2.内部控制制度的本质目标是资产安全稳定在经济发展历程中,各企业、各单位对资金的重视角度都在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用筹集资金的方法来求得企业规模的扩充,到对资产管理的不断重视来求得企业经营的稳固性,再到大力开展资金投资来求得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等等。直到今天,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资金安全也仍旧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二命门,有了资金流通的稳固环境,才能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而这个环境不仅包括宏观的经济环境,例如国家政策、国际形势、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等,更在眼前的是微观内在环境的稳定性,例如企业架构的稳定,企业内部制度的严谨度,财务管理的系统化等等。3.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信息真实、有效经营会计的原始工作就是记录,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再通过长期的经济业务发生产生的数据整合成财务报表,最终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就是该企业长期以来的经营成果,盈利或者亏损、投资收益成功与否,业务拓展顺利与否,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等等,一切经营的决策的成败最终都能在财务报表中通过数字显示出来,同样这些分析出来的数据也将成为将来发展决断的依据和参考。如果一旦数据上出现错误,将会掩盖贪腐舞弊的行为,然而最可怕的后果将是导致整个经营决策的错误,而带领企业的经营走入歧途。因此真实有效的数据将导向企业经营的正确方向,实现最有效的经营途径。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企业应该量身定做,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应做到真正适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纸上谈兵。在真正了解自身的情况下,建立一张制度的大网。在单位层面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形成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内控制度,形成完善的惩罚制度、防范体制。

  2.应该全面覆盖各项经济业务,包括预算、决算、收入、支出、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等各个方面。应该全面梳理各个方面的经济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地毯式的查找各项经济业务间的风险点和漏洞,制定适合的制度规范和政策来防范风险以及填补漏洞,将所有的经济业务都放到应有的重视点上,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将这张制度的大网织密。

  3.应该有绝对制衡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能力,提高对内控关键。工作人员的要求做到有关岗位不得兼容;重要岗位双管双控,不同部门共同参与同一经济业务流程;层层复核,企业内部以及财务系统内部定期核查审计等一系列管控措施。建立健全的岗位制衡与相互监督的体制,从内部上、根本上杜绝贪腐,杜绝不良财务行为。将这张网编制得勾稽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4.最重要的是提升企业领导层面的重视和支持。在任何时候,财务都是一个企业的命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维持经济生命健康的防御系统,只有防御系统足够稳固、坚挺,一切外来的、自身的冲击都将不攻自破。让贪腐的念头不敢有,不能有,也终将无法实现。这就需要企业的领导层面对内控制度的大力支持和大力贯彻,只有这样内部控制制度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才会切实的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下去,用最坚实的材料编织好这张管控大网。

  五、总结

  当今世界,人力和财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两大要素。知识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动机;资金管理的稳定性同样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资金何谈发展。即是如此就更应该最大限度的开发人才力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扎牢内部控制制度这张网,规避、防范一切贪腐行为,保护人力安全、保障资金安全,使每一分钱都花在发展经济事业上,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慧.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83-84.

  [2]黄丽华,何晓民.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F].企业经济,2007,(11).

  [3]陈志斌.问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D].会计研究,2004,(7).

  [4]曾申斌.现代企业治理下的内部控制制度[F].中国商贸,2015,(32).


猜你喜欢:

1.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2.有关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范文

3.会计毕业论文范本

4.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5.大学生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6.会计毕业论文范例

304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