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审计>

审计专业论文投稿

秋梅分享

  随着审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单一技能的审计人员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而高素质、多技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正在成为审计领域人才需求的新趋势。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审计专业论文投稿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审计专业论文投稿篇1

  浅谈企业经济责任内部审计的风险识别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机构调整和负责人变动较大,在保证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企业内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大有可为的。

  一、开展经济责任内部审计的定位

  经济责任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事务,企业经营互动的目标实现、合规合法、经济效益等方面是其审查的重点,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控制能力与流程管理水平,促使企业达到预定经营目的。所以,企业下属二级法人机构或部分领导人员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经济审计的主要对象。

  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的风险识别

  (1)对法人单位或部门的行政领导,审计内容包括“一岗双责”,实施集团总部要求的经营目标为是经济责任设计的重点检查内容,同时对资产、损益、负债等方面的真实性进行科学评价;有无经营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否存在随意改变利润与成本,做假账的行为;是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经济效益是否处于最好的历史水平;有无其他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问题等等。同时要关注该法人单位或部门安全活动是否规范,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2)主要审计方法如下:要根据审前调查,做出的审计方案,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或者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顺查法:基于经济活动出现的次序和会计核算的步骤,按照顺序分析与评价会计报表、会计账目、会计凭证等。

  逆查法:从经济活动进行的反向顺序,先对会计报表进行审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不恰当的行为,然后再基于问题对报表、凭证、会计账目进行针对性分析与审查。

  抽查法:主要有随机抽样、等距抽样、PPS抽样3种抽样方法,从需要审计的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审计,基于审计结果,以此判定整个审查对象是否存在问题与不当之处。

  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在实际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基于企业内控机制同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前提下明确审计样本,如果怀疑其中一个样本时,审计人员可以对其中一个样本的业务流程或拓展样本数量来进行全面的审计,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当之处。

  还有效益评价审计法、 审阅法和分析法。

  三、经济责任审计时间选择的风险识别

  按照审计时间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开展的是其中审计(又称为届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又称为离任审计)。时间选择不同,审计的内容和侧重点截然不同。

  (一)届中审计侧重点的风险识别

  届中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例行的年度审计和不定期的临时性审计。届中审计主要内容是审查、评价法人单位或部门的年度经营状况、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盈亏的真实性等等。尤其要注意如果进行法人单位或部门年度考核兑现的审计,应同时检查营业收入、利润实现,以及工资、费用支付情况等方面内容。

  基于现实需要确定审计的重点,审查与评价的重点主要分为责任人履职情况和生产运营过程中是否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审查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责任人积极主动履行经济责任,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问题,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稳定社会经济。

  (二)离任审计侧重点的风险识别

  离任审计即是领导干部调任或停止了经济责任关系,对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所开展的审计工作。例如法人单位或部门租赁、承包合同到期后,重点审查与评价其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合法性,从而总结分析法人单位或部门经济责任的履职状况,明确责任人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

  离任审计侧重点是要核实法人单位或部门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具体审计工作内容是在任期内法人单位或部门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研制开发新产品、建设新项目等重大决策和相应的运营情况以及企业资产处置情况、盈亏的真实性、合法性,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清理情况,以及有无经济纠纷、呆账、坏账等问题存在。

  四、届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经济责任界定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审计需要重点对法人单位或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财政情况的具体情况、合法性与准确度进行认真分析。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掌握企业真实情况,有助于继任领导对企业具体情况的了解,制定工作计划,尽快适应岗位;而且对离任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了明确,对前后任的责任予以明确,改变了"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一走了之"的不良情况,有助于工作的顺利交接,确保企业稳定运行。同时更有助于干部队伍的管理,任职期间干好本职工作,避免短期现象的出现。

  具体审计工作中一般实施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要去伪存真,对损益、负债、资产等方面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确定。

  第二,要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同同行业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同历史最高经营指标进行纵向对比。如果被调查的部门或法人单位的增值保值指标,一般采用编制对比自查负债表的方式,把管理人员任职初期的资产负债情况同任职后期或经济责任审计初期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一一对比,从而总结分析出审计对象的资本增值、保值真实情况。

  第三,进一步调查分析对比的结果,重点分析引起的主客观因素。如果是因为被审计对象负责人的主观因素,增加了企业部门的经济效益,从而保值、增值了企业资本,因此这些都是被审计对象负责人的经营绩效。但是由于政策方面的支持,例如上级部门拨入、社会捐赠、优惠政策的享受等增加了企业资本,不得将其归功于负责人的经营绩效。若对比的结果是一个负值,需要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若由于审计对象负责人失职或经营不当引起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造成企业资产减值,必须严肃追究负责人的经济责任。若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下降或亏损,从而企业资本出现减值现象,这不得将责任归结于负责人。

  审计专业论文投稿篇2

  试谈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控制

  合理有效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利,则能较好的履行对事业单位的监管职能,进而在最初就避免腐败现象的产生,从而得到根治的效果。本文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以及控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而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对以后的实际工作进行指导。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某一时期,委托者对被委托者的生产经营管理整体状况进行掌握了解,其后委托第三方对其进行检查。因此得出结论,经济责任的审计是一项独立的专业化机构及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依据,从而能够根据程序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相应审查和分析的作用。

  二、其审计的风险分析

  (一)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所具有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其主要是在整体的结构上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其审计团队不够专业、且人员单一,其次是专业知识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不仅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等其它方面的知识。所以因其知识的结构不够合理性,进而经济责任的审计产生了风险系数。

  其次就是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较弱,也会导致审计的风险系数增加,因其自身的业务能力不够且专业素养有限,将直接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其风险系数随之增加。同时也会造成审计文书的表达方式未能达到规范的标准,从而引起对法律法规的运用不能够合理有效的运用,为经济责任的审计增加了风险。

  (二)客观因素

  依据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状况而言,还存在着较多的审计风险未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而能够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因素主要划分为两点,即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且从客观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就是我国审计的相关法规还未能够优化完善,因此促使审计风险的产生。特别是关于经济责任体系的审计制度目前相对较少。而且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因其理解出现误差,因而产生了审计风险。

  其次,因其审计的范围较为广泛和社会的期望值过高,从而也可以导致审计的风险得到较大的提升。然后虚假的信息即会导致此次的审计失去真实性,又会导致其审计的风险增加。而且经济责任的层面如果缺失完整的评价体系就会导致其界定困难,从而在审计时由于时间紧促造成违反相关程序,增加了风险的发生几率。因此被审计的事业单位由于其经济状况比较复杂,导致对其责任的界定没有规范性,从而隐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一)单位的控制措施

  首先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上积极获得社会各界群体的支持和理解,让社会对经济责任审计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并且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时必须要依照相关法规进行,从而能够在获取被审计方全力配合的同时,又能够得到上层领导的支持,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发现问题的同时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发展。

  再者,须在最快时间内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制度,打造一个较为良好的审计环境,从而对有法难依的困境做到有效处理以及克服。然后在法规制定的内容当中,对其责任的划分要详细明确化,才能够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与此同时,对其审计的独立性加以强化,因其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精要所在,因此既要对其独立性进行强化又要将其独立性充分表现出来,如此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管理体系才能够理清理顺畅,从而对审计的风险做到有效控制。

  最后,对其内部的监督管理体制加以优化完善,进行准确性以及客观性的评价进,合理性的确定审计重点,然后对其审计的方式进行改进及完善。并且也需要建立部门之间相对完善的联系制度,从而划分责任,对审计的工作人员其风险意识加以强化提高。以此建立较为完善的审计风险管理体制,避免出现其审计内容过于随意,在审计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审计。

  (二)管理者的控制措施

  首先,对我国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全面的改革,对其干部的选拨以及任免等进行公开化的方式来进行,与此同时,管理者竞聘制度的范围也需要进行扩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各个环节的工作都确保是在社会群众的监督下进行的,从而在源头杜绝了暗箱操作等情况的发生。

  其次,对当下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推行大力改革的方式。在报请审计的过程当中,审计部门必须要选择性的通过委托方式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开展。同时还要建立分级或者分层的决策审批制度。

  最后,在对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和责任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其要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干部的审计内容,其主要为领导在职时期其财政的收支情况以及工作目标的完成进度。因此,对其管理内容需要明确条例化,防止出现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和责任不能明确化。所以在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改革的同时,还需对各级干部实行问责的管理体制,从而加强对审计单位管理者的控制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正处在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型时期,其市场环境的变化尤为迅速多变,因此,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均会面临着难以预算的风险和困难。所以,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风险进行最大化的规避,从而减少损失。使其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依法而行、以制而行。

猜你喜欢:

    32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