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审计>

农村财务审计论文参考例文

秋梅分享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作为基层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对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等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财务审计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财务审计论文参考例文篇1

  论新形势下农村审计工作的完善

  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使命,这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任务,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镇基层政府的努力,而农村审计工作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县农村审计还缺管一支过硬的农村审计执法队伍,农村审计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由于欠发达县,地方财政困难,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得不够,甚至是一片空白,难以开展审计工作。把农村审计工作作为解决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加快和谐新农村建设步伐。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始终牵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使命,这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任务,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镇基层政府的努力,而农村审计工作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笔者拟对该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期对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继续推进有所裨益。

  1.当下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一,农村审计机构不规范。农村审计没有正式列入国家法律法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文(农经办〔2005〕12号)规定,农村审计由农村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村审计由农经站直接实施,缺少明确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由于农经站从事审计的非专业性,往往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兑现到位,而法律没有赋予农村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农村审计所在开展工作中也难以定位。即使设立了农村审计所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媒体报道,“据调查显示,苏北地区某乡镇成立的审计所,因受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与乡镇农经部门合署办公。人员较少,既要做好农村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和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又要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限于人力不足只好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

  第二,农村审计人员能力不够高。 目前我县农村审计还缺管一支过硬的农村审计执法队伍,农村审计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由于欠发达县,地方财政困难,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得不够,甚至是一片空白,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农村审计人员无专职化、抽调难、专业素质不高的局面,使农村审计往往走过场,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质量和效能。审计人员素质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农村审计人员的结构上看,大多是长期从事农村财务会计的人员,他们从事农村审计全是靠传统的手工查账,多数人员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审计,审计业务和技能水平严重落后。论文检测。

  第三,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审计工作是一种监督方式,从根本上看是一种监督制约方式,而这种方式势必会对某些地区或群体的利益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就导致了整个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首先,乡镇没有建立关于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要求、责任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起审计联动机制,致使审计结果的运用大打折扣,对审计提出的整改建议和要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其次,对责任人追究缺乏法律依据,导致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责任人用党纪政纪处理较难,在向司法机关移交的行政案件中,往往以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立案,问题久拖不决,难以采取实质性措施对其处罚并促其整改,从而造成审计工作的无奈,难以有效遏制个别人的违纪违法行为。

  2.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完善的思考

  第一,明确审计监督的主体。论文检测。建议尽快围绕国家和省、市制定出台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逐步理顺农村审计的管理体制,明确提高农村审计的法律地位,助其发展壮大。在现有的条件下也可以考虑强化县级审计机关培训指导,乡镇领导应当积极支持农村审计人员及时参加业务培训。论文检测。如果出台专门法律进行规范的条件还不成熟的话,可以考虑在当下情形下,有效发挥乡镇农经站的作用。同时在加大农村审计组织的经费保障,审计机关还可以每年召开农村审计工作会议,利用例会,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座谈讨论、排除疑难,促使整体素质提高。注重农村审计业务规范,加强对农村审计的业务指导,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第二,提高农村审计人员能力。首先,实行审训结合。坚持岗前培训、集中培训、以审代训等措施,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需要,适时进行审前集中培训,做到以老带新,逐步解决乡镇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次,上级审计机关和乡镇要鼓励和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专业业务培训和审计职称考试,不断提高执业水平。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培养一支适合当前农村新形势新要求的审计队伍。最后,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农村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不以原则做交易,要对审计事项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定期组织乡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审计法》和审计署廉政工作规定等,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建立内管理、外监督的管理机制,确保依法审计,廉洁公正

  第三,优化农村审计环境。首先,努力争取乡镇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涉农部门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是有效开展乡镇内部审计的关键。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支持农村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帮助审计人员开展工作,不说情、不加压,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遵循依法独立审计的原则。农村审计是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行使职权,规范审计行为,克服随意性。使审计工作严格按审计程序独立进行,任何单位、组织、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阻挠。再次,通过宣传、结果公告等措施,努力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群众对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最后,农村审计部门要主动和执法机关沟通,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纪及违法现象及时移送纪检、司法机关,使审计结果真正的发挥作用,更是把审计工作的监督实质发挥出来。

  步入新的世纪,审计作为一种综合监督部门在促进建设和推动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只有立足农村审计的现状,在肯定农村审计工作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农村审计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逐步探索出适应当前农村审计健康发展的路子。把农村审计工作作为解决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加快和谐新农村建设步伐。

  农村财务审计论文参考例文篇2

  试谈创新农村财务审计模式

  摘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应当积极采取项目管理及农村审计制度,实行审计质量监控,确保审计人员在履行职务时,依法审计,严谨遵循职业规范,审视事实时力求客观公平,不偏不倚,公正无私,为审计质量提供保障,本文从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及内部控制两个方面对农村财务设计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模式;创新

  一、强化项目管理工作

  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审计质量监控是规范审计行为及明确工作责任的重要工具,旨在对编制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及归集审计档案等,通过村领导的复核,全程实行质量控制。

  (一)编制审计计划

  审计项目在立项之前,应充分考虑该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时效性及可行性。审计计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保障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和高效运行。在编制审计计划时,须明确具体审计目标,合理选择审计重点,注重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在规划审计项目的规模、性质和时间时,应准确把握审计对象的业务性质及其财务运作的信息,选取适当的专业人员,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审计任务。审计计划应具有指导性,明确列出法律依据、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步骤和方法、明确审计的意义水平以及评估审计所具有的风险水平。另外,所指定的审计计划还应当紧密结合设计工作的目标来规范工作的具体范围、相关内容、合理安排工作起止时间、妥善组织审计小组成员及恰当分工。审计标准必须客观,以现行法律作为基础,并参考可比性的绩效指标及国际专业标准、审计对象的业务特性及管理模式等各类元素。

  审计项目由上级审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报审计领导批准,并下达到具体承担审计任务的农村审计小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重大事实,包括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及人员变化等,除特殊紧急情况外,须先经审计部门批准,才可调整审计计划,并须记录具体情况。审计领导须审核审计目标的订定是否恰当。高级审计师或审计小组负责人除须审核审计目标的可行性、审计范围和重点外,还须审核审计内容的适当性、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重要性水准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以及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审计工作分工的合适性。设计小组的工作人员在审计前必须对相关审计信息进行真实性与完备性的检验,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审计证据

  农村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来对各项的审计要点进行确定,并且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有目的性的来对各项要点与证据加以收集。这些形式包括文字资料、实物资料、音频或视频资料、口头资料、审计记录等多种形式。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需要满足下列三个特性,即非主观性、相关性及合规性。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小组有权获得审计对象的合作,而审计对象须遵守向审计小组提供其执行职务所需的信息、文件及其他资料的义务。

  审计工作人员对于资料的收集,需要关注那些能够对审计各项事务加以证明的原始证据、审计档案等。如果在获取资料过程中,对于原始证据的获取具有相当的难度,审计人员也可以将相关的文字笔录、资料的复印件等作为审计工作的证据资料。在收集实物证据资料的过程中,应当在相应的地方将所收集资料的所有者、数量及存放相关环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而对于所收集到的音频或视频等电子化的审计资料,应当对于这些电子资料的制作人员、制作方式与保存运行环境进行有效的记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审计人员也可将各种电子类资料进行实物资料的转换。

  如果遇到对审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审计要项,在现有的审计步骤与方式均难以有效实施这些要项,或者在实施之后很难获得完备的审计资料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采用追加或者其他审计方法来进行处理。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对各种审计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鉴别,从而确定相应的审计要项能否给予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以强有力的支持。而这这一过程中,审计小组的主管人员也需要对审计人员的作业程序、审计证据的收集于应用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管控。审计小组负责人若发现审计人员未完成或不适当使用审计步骤和方法,导致收集的审计证据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严格要求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行为纠正,并进一步加强证据获取工作。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所使用的审计证据具有较高的完备性,杜绝对各项审计资料进行藏匿与毁坏的行为发生。

  (三)审计工作底稿

  农村审计人员须对审计对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应当附有相关的审计证据。审计小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下列事项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具体审计目标已实现;审计步骤和方法已执行;已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已采用准确的法律法规,且审计结论是恰当的。

  对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的问题,审计小组负责人应责成审计人员及时纠正。审计人员须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负责,特别是对未执行审计程序而导致有重大问题未及时发现,以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严重失实承担责任。

  (四)审计报告

  审计小组对审计事项完成审计后,应根据审计结果撰写书面审计报告,其内容必须准确、客观、具建设性。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审计依据、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以及审计意见。

  审计依据,即执行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规定;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实施审计的结果;审计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审计对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等情况发表评价意见。审计人员应运用专业判断,并考虑重要性水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经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涉及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决定审计意见。审计人员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人员及相关人员,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特别是对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重大问题不予反映或者不如实反映,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的情况承担责任。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审计目的、范围、发现和建议。   报告应力求客观、简明、具建设性,并注重时效。书面报告通常由审计主管签名后分送村支书、村长以及村主任或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人员通常也会收到农村审计报告副本。审计报告可采用口头报告。这种方式的报告通常是在与受查者召开的终结会议时提出。农村审计人员在终结会议上与受查者广泛地讨论他们主要的审计发现。

  受查者通常有机会回应审计报告内的发现和建议。在审计过程及终结会议,审计人员与受查者会產生互动,彼此对正式报告提出前的初步发现和建议交换意见。互动有助于找出可能的误解,并且在正式报告前加以解决。有时误解和冲突无法解决时,审计人员通常将受查者的意见或声明书一并列入审计报告内,送交最高管理阶层裁夺。

  (五)审计档案

  在审计报告的撰写工作后,如果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形,审计小组负责人应责成有关人员改正。审计小组应按照规定期限,把审查验收合格的审计档案归档。审计档案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由审计小组成员负责。审查验收意见由审计小组负责人负责。归档的及时性由审计人员负责。

  二、内部审计

  为有效贯彻审计质量监控,确保审计工作按既定程序有效完成,农村审计小组除了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程序,更应建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单位必须保持其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加强审计质量的监控。内部审计单位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审查审计风险管理、项目管理、审计工作及工作底稿,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评价,并向审计长汇报。在完成审计报告后,内部审计单位通过检查审计档案的方式进行内部审计,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索取有关档案、资料等证明材料,包括:设立及执行审计程序的情况;执行各项审计准则的情况;执行监督及复核工作的情况;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其他有关审计质量的事项。

  内部审计工作可采用三种方式:由审计小组与受差者磋商以决定何时及如何执行审计人员提出的建议;受查者自行决定采取行动;审计人员于审计工作完成后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回过头来检视受查者是否已采取改正行动,或管理阶层和董事会愿意担负不采取改正行动的责任。有些审计人员主张追踪工作应由农村管理小组来执行。因为若由审计人员直接追踪,则近于参与决策,对受查者在执行建议时,也会造成不当的压力。决定适当的追踪程序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审计报告发现的重大性;改正报导的情况所需努力及成本的程度;万一改正行动失败时可能发生的风险;改正行动的复杂性;所涉及的期间。

  参考文献:

  1.宗印凤.如何做好内部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周常发.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细则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320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