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公共卫生方面毕业论文

秋梅分享

  公共卫生的目的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卫生方面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卫生方面毕业论文篇1

  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体责任

  【摘要】本文以从社会责任理论为视角,以“甲型H1N1流感”事件为例,探讨我国媒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责任担当问题。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应发挥预警功能,及时、全面提供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应发挥舆论引导功能,防止出现谣言及恐慌;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保障公众利益;彰显人文关怀,协调沟通社会关系。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媒体责任 甲型H1N1流感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4年的禽流感,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再到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一个热词。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与公众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日益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本文以甲型H1N1流感事件为例,探讨媒体的责任担当问题。

  甲型H1N1流感最初发现于2009年3月,在墨西哥爆发的“人感染猪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最初将其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5月1日,中国香港确诊首例H1N1流感病例。5月11日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确诊。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甲型H1N1流感,因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媒体在面对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媒体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

  20世纪40年代,美国新闻学者提出了“社会责任论”,强调大众传媒对社会负有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西方各国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媒体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使媒体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成为一种共识。①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对传播媒介提出了五点要求:(1)对当前事件进行真实、概括而明智的报道。不仅要求准确、全面地报道事实,而且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2)传播媒介应成为公众讨论的公共传递者,应设法表达一切重要的观点,而不能仅仅表达传播者所同意的观点。(3)对社会各集团进行正确的描述,不应带有偏见。(4)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5)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维护公众被充分告知的基本权利。②大众传媒肩负着传播信息、意见传递、舆论引导等重要的社会责任。

  2009年4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猪流感”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类事件的特征是:首先,事件是突发的。没有先兆、没有预警,以一种突然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第二,事件应持续一定时间,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演变过程。第三,事件的性质属于公共健康领域,与多数人的健康相关,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如引起关注、引发担忧、甚至社会恐慌,有较广泛的涉及面。③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其的信息传播直接影响到公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因此,媒体要认识到自身责任,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作为社会守望者,发挥预警功能,及时、全面提供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曾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点: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功能。④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须担任社会守望者的角色,发挥预警功能,及时、全面、充分提供信息,以保障公众知情权。

  自世界首例H1N1流感病例确诊起,我国媒体就及时向公众报道这一消息。《广州日报》4月26日头版报道《墨西哥68人疑染猪流感死亡》,及《游客或已将猪流感病毒带至全球》,刊登世界卫生组织、墨西哥、美国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信息,并对有关专家进行专访,告知公众关于猪流感的症状及预防措施。27日刊登文章《猪流感疫情构成“国际紧急事态”》及《猪流感十问》,及时向公众传播最新消息。28日,《人民日报》刊登对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的专访《我国将加强对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并在《各国严堵猪流感》一文中刊登联合国秘书长发表的声明,“猪流感疫情已成为国际社会最关注的严重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应对这一威胁。”

  在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也发挥了重大作用。由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传递信息的及时性和接收信息的便捷性,它们能根据疫情的发展及时传递信息。无论是新华网、人民网等传统媒体的网站,还是新浪网、腾讯网等门户网站,都设有甲型H1N1流感专题,对疫情发展进行文字、图片、视频滚动报道,且这些网站都设有防疫指南、防护手册,并对甲型流感、禽流感与普通流感的异同进行比较,向公众传播防疫知识。

  二、发挥舆论引导功能,防止出现谣言及社会恐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等特征,与公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对其报道的好坏直接影响公众的心理,这时需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对公众的认知、心理及行为进行引导,防止出现社会恐慌。面对这类事件时,媒体要把握其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公众的接受心理,采取恰当的报道策略进行传播。

  首先以权威的信息发布杜绝流言的传播。如政府部门面对甲型H1N1流感,全面采取防控措施,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迅速隔离与其接近人员,并于短时间内开发出疫苗进行接种等,媒体应及时进行报道。

  其次,信息选择与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应同步进行,即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通过议程设置来引导舆论,即通过新闻报道、评论等方式,稳定人心,防止出现“非典”事件早期的流言及恐慌。2009年4月30日,《南方周末》报道了“香港发现疑似病例”的事实,并刊登专访文章:《猪流感悬念:会否重蹈1918疫灾?》和《面对猪流感,中国准备好了吗?》,对疫情进行报道,对政府的权威信息及时刊登,有效增强了公众的信心。

  第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媒体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事件的报道角度直接影响到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2009年4月至12月,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高密度地报道甲型H1N1流感,内容包括最新情况播报、专家解析、防控措施、疫苗接种等。面对许多公众对甲流疫苗的不信任,疫苗接种率低,新闻媒体积极行动,中国新闻网于2009年12月3日转载《新京报》的《媒体发文冀为甲流疫苗正本清源:2700万人接种之后》,卫生部公布数据显示,接种者不良反应率基本在可控范围内;人们对疫苗不信任,来源于不了解。⑤并刊登对专家的采访,配有甲流疫苗原理示意图,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甲流疫苗,防止公众对其盲目的不信任引发社会不安。

  三、开展舆论监督,保障公众利益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重庆首例甲型流感重症患者治疗花了17万元。而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晓虹也曾表示,重症甲流患者的治疗费用要七八万元。《广州日报》刊登评论文章《重症甲流患者治疗费靠什么保障?》,呼唤“绿色救助通道”。《新京报》报道:甲流重症治疗政府能否托底?甲流救治政策需要一个更为完善也更为公平的制度衔接,要加强甲流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甲流门”是个什么门》,内容称部分大制药公司故意夸大甲流疫情,对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施加影响并从中牟取暴利,欧盟理事会卫生委员会已组成专门委员会,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

  甲流爆发以后,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防甲流口罩、防甲流中药香囊、防甲流中药、防甲流概念台灯……《大众日报》2009年11月9日转发新华社的报道说,一种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抗病毒口罩日前研发成功并面世,经过国家流感中心检测,这种专用口罩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抑制率达92%。10日《新民晚报》刊登评论文章《“甲流口罩”新闻打架,让人犯晕》,12日《京华时报》报道, “抗甲流口罩”的生产企业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属无证产品,已被药监部门查封,已售产品将被追回。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媒体不仅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同时要接受行政机关和其他媒体的监督,改善自己的报道。

  四、彰显人文关怀,协调沟通社会关系

  媒体作为公众的代言人,要关注生命,维护人的基本价值。一些报纸报道的内容,如国内首位成功产下健康婴儿的“甲流妈妈”生下健康男婴后离世等,引起公众及有关部门的关注。甲流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媒体在报道时要注意保护其隐私,如对国内第二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吕某进行报道时,由于媒体过分的细节渲染,引发网络上对其进行人肉搜索。媒体在报道中要把握“度”,注意采访内容和采访方式。

  在关注生命的同时,媒体要协调沟通社会关系。《广州日报》刊登的评论《比甲流更可怕的是冷漠》中,戴着口罩的民工陈国芳和张大有在回乡之路的大巴上,被司机及全车乘客误认为患了严重甲流感,在服务区被撵下车“隔离”,两人只好摸黑顺高速公路往家赶。“甲流”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这种群体性冷漠。这更需要媒体对不道德事件进行监督,协调沟通好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①黄蕾,《从汶川地震看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新闻爱好者》,2008(12)

  ②李卓钧、蔡静,《美国新闻传播:从自由放任到强调责任》,《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

  ③张自力,《针对性・主动性・专业性――谈谈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策略》,《新闻三昧》,2005(9)

  ④顾行洋,《健康传播活动中我国媒体的新定位――以甲型 H1N1 流感事件为例》,《新闻爱好者》,2009(11)

  ⑤《媒体发文冀为甲流疫苗正本清源:2700万人接种之后》,中国新闻网

  公共卫生方面毕业论文篇2

  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协调发展

  引言

  进入到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社会风貌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全新的事物,而在医疗卫生行业的重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大卫生的概念被社会所广泛接受。临床医学同公共卫生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彼此之间是互相交融、互相依托,彼此之间的一些内容互相渗透,现代医学的发展的方向是坚持预防为主,将一些疾病的发生在萌芽阶段,在疾病发病阶段可以有效控制其发展。

  1、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的古代医学之中讲究的是一个整体观念一个医师就掌握了当时的医学知识,是不分科的。这同我国医学的内容较少有直接的关系。纵观额各国封建时代的历史,都出现了诸多在诸多方面都有杰出表现的名医。而在上个世纪的初期,而这也是医学同公共卫生学结合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诸多的较为著名的医学家,因为在这些先哲的努力之下,而给我国的公共卫生学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我国也有诸多以前从事的是临床医学而在后来转向了对公共卫生学的研究。由19世纪进入到20世纪之初,重建了美国的医药会,在这个时期开始显示出医学分离的征兆,医学专业的相关人员从临床医学而向科研实验室以及教学医院之中转移,则在约定程度之上将根本的医学任务忽视。

  而公共卫生同临床医学之间裂痕公开化的标志是上个世纪之初出现了同医学院分离的公共卫生学院。而在上个世纪的中期,基于当时我国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仿照苏联的体制在我国的医学院设立了公共卫生系,而在80年代的后期逐渐变为医科大学之中同医学院之间分离的公共卫生学院,同时也把医学的专业划分为临床、基础、以及预防医学。

  2、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整合的切入点

  依据当前医学模式之下,需要建立一种可以实现临床医学以及公共卫生之间和谐发展,将鸿沟消除的管理模式。改变之前的救死扶伤、关于主疾病和死亡的模式变为促进健康以及生命质量的模式。而这也同世界卫生组织的理念相同,其提出21世纪医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对人类健康的探讨,而不是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于此同时,卫生服务也由从治疗向照顾的方向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个世界的70年代而发布了《阿拉木图宣言》而明确提出了应该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方法,为了实现“人人享受卫生保健”的健康管理目标,此时,具有关键作用的是基层卫生保健。而这也应该成为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重点的,为了不断实现HFA目标的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个世纪的末期于泰国召开国际会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HFA”目标的实现,1999 年8月13 日,WHO 在泰国召开了国际会议,确定了“走向统一、协调的健康”计划而,该计划的目的促进民众健康的发展,希望得到教育机构、社区人员以及政府服务机构的合作,将临床医学以及公共卫生之间的裂痕可以弥补。那么要不断加强可持续的临床医学同公共卫生之间的协调发展上,也是把同社区健康以及个体健康的种种服务活动之间及时连接,需求建立一种高效的卫生服务系统,近些年之中一种较新的理念是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而这也是临床医学同公共卫生服务之间结合的较好的结合点。已经变为基层卫生保健十分重要的形式,同时也是卫生保健在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不仅仅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要求具备临床医学的相关内容以及公共卫生的知识,对临床医学以及公共卫生整合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在基层社区实现个体同群体健康的目标管理,而全科医生则需要肩负其协调者的作用,全科医生代表的基层保健医生的工作则是医院专科医生没有办法代替的,如此也对居民的健康、医疗保险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发展趋势与展望

  因为临床医学同公共卫生之间出现裂痕,而这要求有一个长期以及深入的实践,而目前做的工作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探索以及实践。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话,要求以下面的3点为基础展开工作:首先要尽快将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方面职责、任务和权益划定清晰,通过制定和实施“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规范及考核评价标准”督促医疗机构认真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将临床医疗和疾病预防工作的整合,纳人法制管理的轨道;逐步推开适应患者需求的技术服务组织架构改革,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得以广泛推广,通过医学模式转变促进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整合;应该将政府、社会、企业等等资源充分使用,将群体同个体之间彼此结合的预防理念可以在临川医学之中广泛推进,实现群体健康,也可以在较大的范围之内给全体民众惠及,特别是弱势群体;而站在医学教育的角度来讲,首先要把临床医学专业的相关的教学纲要以及内容及时更新,那么就可以使得临床医学的学生从开始进行学习之时就可以树立起预防为主原则,如此的话,就可以从根源之上将临床医学以及公共卫生割裂及时去除。

  在我党的十七大报告之中明确提出应该建立社会之中的每一人拥有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不断完善以及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医疗服务体系,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将临床同预防之间有机结合。

  4、结语

  为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之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需要把较为有限的资源放置在较为最为合适的医疗卫生保健身上,以前传统类型的医学院以及公共卫生学院管理模式当前以及较为落后,为了不断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应该从学校做起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建立适宜的模式,适应社会的需求,将临床医学同公共卫生之间的鸿沟及时弥补,公共卫生同其他学科之间有着诸多联系,公共卫生的重点以及基础是流行病,其概念以及方法具备着一定广泛的应用性,一定可以平衡临床医学以及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3215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