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公共卫生本科毕业论文

斯娃分享

  公共卫生是一项为保障人民健康,由政府主导的,以预防为主、医疗为辅的公共事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卫生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卫生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一:公共卫生教育改革措施探讨

  一、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

  1.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内涵已由过去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拓展为现在的社会卫生,课程结构也在传统的课程基础上出现了大量跨学科、范围广泛的社会医学课程[2]。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完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我们在充分考虑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对预防医学课程涵盖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去除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内容,并增加和充实与临床实践工作有关的预防研究新进展。针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的实际,单独开设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必修课程,使必修课程达171学时,高于国内同类医学院校的平均学时数[3]。为临床医学生开设公共卫生类选修课程7门,如健康教育、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在基础和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预防医学意识,使公共卫生教育贯穿临床医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2.构建公共卫生实践平台。制定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按照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新增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覆盖卫生防疫、疾病防控、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的9个公共卫生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编写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指导,在第四学年临床见习阶段安排为期2周的社区医疗实践必修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身到实践中进行体验,融“教学”于“实践”,促进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这种以现场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预防医学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增强了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合理配置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效果,在选拔公共卫生师资的过程中,走出校门,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行业接近,既有一定的理论和研究能力,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公共卫生教学工作。目前,我校聘请的校外教师涵盖卫生管理、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律师、医疗保险等多个部门,参与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的带教。外聘教师接受我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参加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通过后,方能正式授课。这样即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进PBL教学,将典型公共卫生问题,如社区慢病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供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学和讨论。通过教学互动,师生讨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与公共卫生思维能力。

  5.完善评价体系。公共卫生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在必修课的考核中,加大实验(践)成绩比例,其中理论成绩占60%,实践成绩占40%。在学生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实践总成绩由学生社区卫生服务实践鉴定(60%)及学生调研报告评价(40%)两部分组成,鉴定由基地带教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作出,调研报告评价由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师完成。

  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评价

  我们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未实行改革举措的2006级和已实行改革的2007级随机各选取3个班共198名学生在毕业前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效果。结果表明,实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2007级学生在对公共卫生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公共卫生课程的必要性、公共卫生课程和师资配置的合理性、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程度、具备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掌握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流行病学基本调查方法等方面与未实行改革的2006级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别(见附表)。

  三、体会

  当前我国在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更多的是传统的纯临床诊断治疗的教育,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医疗卫生发展的综合趋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加强对预防观念的认识,从围绕疾病诊治转移到全面关注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从只专注人体本身转移到系统关注环境、社会、心理与人体的交互作用。通过上述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使临床医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公共卫生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在以后工作中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三级预防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体会到新型卫生服务模式下对医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初步树立了”大卫生”观,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公共卫生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运行体系

  1现状与问题

  现行的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运行机制是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分支越来越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卫生技术人员的知识面也越来越专科化。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在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向更高、更深、更精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医防机构缺乏有效的沟通长期以来,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两个体系各自独立发展,医疗和防病机构各自按照固有的工作规范开展工作,有限的疾病信息得不到共享和利用,尤其是在应对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形不成合力,处置的社会成本比较大,更谈不上能做到及时预警,在疫情即将暴发时,提前介入,防患于未然。

  1.2临床医生公共卫生知识匮乏,自我防护意识淡漠临床医生在受教育阶段接触的公共卫生知识就很少,参加工作后更是注重所从事学科知识的学习,加之现行的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工作在防治疾病一线的临床医生对传染病的敏感性以及危害性认识不到位。认识上的欠缺导致防护意识的缺失。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以及大批医务人员被感染就是典型的例子。

  1.3重医轻防的局面仍未改善重医轻防是一个谈论了近40年的话题,但直到今天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非典”之后,国家加大了对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投入:利用国债项目重(扩)建了办公场所;利用日元贷款购置了检测设备;利用全球基金项目资助开展了艾滋病、结核病专病防治,等等。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后续投入跟不上,加之长期以来困扰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少、待遇低等问题迟迟得不到合理解决,疾控机构目前的状况只是在工作条件与设施上相比“非典”前得到了改善,而与当前的防病工作要求还相差甚远。尤其令人担忧的还是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治工作。近年来,随着医疗需求的增长,一座座门诊、住院大楼拔地而起,几百万、上千万元的大型医疗设备不断更换,而医院机构的工作条件、人员数量和质量与“非典”前没有明显的改变。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以及预检分诊制度形同虚设;医疗污水不经检测合格就直接排放、医疗废弃物混合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的现象屡屡可见。

  1.4慢性病防治网络尚未形成,防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疾病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61%,慢病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大多数慢性病与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服务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慢性病的首要选择。但是,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几乎都是由小型厂矿医院和个人诊所转化来的,他们的观念还是“治病赚钱”,他们的职能仍旧是“坐等病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规定的各项防病职能至今没有开展,所以说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就存在问题。当然,这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起步晚,管理跟不上也有一定的关系。

  2建议与对策

  2.1强化政府责任

  《渥太华宪章》中指出: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健康是政府的行为,保障健康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投入与支持。当前,政府在进一步加强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协调各部门的合作,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应继续加大对防病机构的投入,并在投入方向上做相应的调整。把投入的重点放在提高对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检测手段和监测预警能力上;放在提高预防保健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的敏感程度上。此外,政府还应创造一种挖掘社会资源的环境,在红十字会设立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基金,随时接受团体、企业或个人的捐助,并给予捐助者一定的社会荣誉,所捐资金用于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以及应对突发的传染病疫情或公共卫生事件。

  2.2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在应对各种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倡导并且做到早期预警,及时介入,事前控制,而不能仅仅是事后处置。早期预警的关键环节有三点:(1)组建由卫生管理、预防医学以及临床医学各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各自岗位上掌握的国际、国内、尤其是当地的疾病信息,共同探讨、分析、预测近期或未来一段时间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趋势,做出结论,作为决策者确定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卫生工作重点的依据。(2)疾控、医疗机构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通过监测捕捉疫情信息。(3)对医疗机构防保工作实行委派制。人员由疾控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足额委派,设施以及工作经费由当地财政单列预算给予保障。具体负责传染病报告与免疫接种工作,负责预检分诊制度的常规化,负责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传染病区隔离措施的建立和规范,负责医疗污水的定期检测与合格排放以及医疗废弃物的特殊处理,负责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定期培训,负责开展对就诊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

  2.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在早期发现、及时处置传染病以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有效预防各种慢性病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医疗机构所不能替代的。在这里,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功能得到了交叉和整合。防病从这里开始,健康在这里体现。当前,国家要在不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逐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条件和人员待遇的同时,尽快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各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重新定位,“十二五”期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和人员待遇要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样,纳入当地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范畴。为尽快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起有效的防病网络平台,在目前人员得不到及时培训和补充的状况下,可参照美国健康维持组织(HMO)的管理方式,在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机构聘用部分兼职人员,或在政府的倡导下,动员医学院校的在校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4改革医学教育模式

  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强调了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科的独立发展,忽略了两大学科的交叉与整合在防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缺少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首要的问题应该是尽快在医学院校增设全科医学专业,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掌握适宜技术的人才。这只是“权宜之计”。长远的目标应该是在经过大量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建立起一种“阶梯医学教育”模式,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各学院独立设置与发展,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院还可进行更细的分科(系),欲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须先进行全科医学的学习,毕业后,方可进入临床医学或公共卫生各学科进行深造。这样,既可为基层医疗公卫生机构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也能为疾控和医疗机构培养能解决“疑难问题”,能进行科学研究的高、精、尖人才。


公共卫生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2.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3.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4.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本科毕业论文 范文

6.公共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96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