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公共卫生参考论文例文

秋梅分享

  农村卫生工作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过去20多年来,相比于城市,农村卫生服务总体滞后于经济发展,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卫生参考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卫生参考论文例文篇1

  浅探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摘要】目的探索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良策。方法通过对分析农村现阶段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找出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对策。结果切合实际地提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考核体系。结论按照本文提出对策、考核体系实施,能够达到更好地加强农村公共卫生,让广大农民享有平等的公共卫生服务。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危,责任重于泰山。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非典、各类中毒等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在农村尤为频繁,使得农村公共卫生服引起了包括政府、卫生职能部门以及普通群众在内的全面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健康与经济的关系,认识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对经济建设潜在的稳定作用及影响,笔者就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作如下探讨。1存在的问题

  1.1现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1.1农村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

  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医疗机构发展严重滞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即政府投入不足。当今,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紧缺,服务水平低,设备差,广大群众对其缺乏信任,一得病就到大医院就诊。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1991~2000年政府投入的卫生经费年平均增长率为4.5%,慢于GDP增长10.1%的速度,农村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由1991年的20%下降为2000年的10%。据新华社2002年2月25日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约占中国总人口15%的城市人口享受着2/3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服务,但是85%的农村人口仅享受不足1/3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服务[1]。

  因此,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投资过分向城市倾斜,城乡占有卫生资源特别是公共卫生资源的差距较大。由于对农村卫生投入不足,本应由公共财政承担的免疫规划、疾病预防、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在大多数乡县没有到位,“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农村“以医养防、以药养医”现象普遍存在,用于预防保健的支出主要依赖卫生院入不敷出的收入,防保人员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农村承担实施公共卫生职能的机构用房简陋,设备落后、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1.1.2缺乏针对农村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法规体系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效的应急处理预案。尽管国家颁布并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但这些法规在实际工作中显得比较笼统,宏观性太强,过于原则,缺乏针对农村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法规体系以及详细具体的突发卫生应急预案。

  1.1.3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结构已不能适应国家经济体制结构的发展。

  现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业务指导是垂直管理,而行政领导是层级管理。县级防保机构对乡村级的防保人员只分配任务,其财权和人权,对其工资和经费不负责。乡镇防保人员配备过少,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更少,而且一人多职,主要精力在创收保工资,县级防保机构难以对其管理。乡村医生多数是农民,县、乡两级防保机构难以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

  1.1.4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水平低,难以应付和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据统计,笔者所在县卫生院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仅占5%以下,初级职称占50%~60%,无职称人员却高达35%以上,造成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高,难以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因此,主要表现为:(1)专业人员缺乏,其业务素质水平偏低。未根据相关要求配备充足的防保人员;卫生监督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工作难以向乡镇基层延伸。(2)人员结构不合理,在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中,专业医学大专院校毕业生不多,预防医学专业的更是屈指可数,县疾控中心只有三、五个,乡镇卫生院根本谈不上有了。尽管通过成人教育部分专业人员已取得学历,但对专业技能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有针对性的部门内部专业培训非常欠缺。笔者所在县的乡镇卫生院专业人才状况与黄河浪等[2]报道情况基本一致,这都阐明乡镇卫生院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国家应从改变乡镇卫生院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集体所有制形式,将其转变为能够适应新形势并能够完成主要履行公共卫生

  服务的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来让人才能够愿意去、留得住、扎根干,达到能够完成公共卫生服务和处理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目的。

  1.2现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机制的政策、法规、监督措施不到位,正常运行困难。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指依靠乡镇卫生院的优势,管理村级卫生组织,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与2001年5月国务院五部委《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匹配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大,使工作难以开展;乡村医生的报酬和身份地位无法保障,因而服从一体化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2对策

  2.1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对策

  2.1.1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

  (1)建立乡县两级管理体系,各乡镇设立专兼职管理人员及指定分管领导,各村设立兼职管理人员,实施逐级负责、垂直管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全面责任由县承担。

  (2)建立“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防保机构”服务体系,利用在实践中发展和形成的合作医疗、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及妇幼保健卫生保障体系,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一举多用”。

  (3)公共卫生服务实行政府购买,将乡镇卫生院逐步定位于“七位一体”(保健、预防、卫生监督、计生指导、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的医疗服务中心。根据辖区人口数量,合理配备公共卫生人员,督促县卫生部门制定考核细则,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年底由县进行考核,财政资金根据绩效发放。

  (4)增强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严格按照县域卫生规划,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强规范化建设,合理布局村卫生室。对有条件、较成熟的村卫生室可慢慢过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两委”要加强对村卫生室等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与监管。使其承担起责任区域的健康宣教、常见病的转诊与初级诊治、公共卫生信息报告与收集等工作。村卫生机构向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补助。

  (5)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监督体系。根据“垂直管理、划片设置”原则,乡设置卫生监督机构,配备适当数量卫生监督员和相应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

  2.1.2加大政府对农村突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经济政策。

  公共卫生服务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建立,应该列入公共 财政预算。要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县乡村三级防保人员的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确保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网络体系正常运行。合理解决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的补偿机制,从法律和政策上保证在有限的农村卫生投入中,多切一块给预防保健,保证公共预防有足够的经费,使预防保健得以顺利开展 。

  (1)设立农村公共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直接面向农民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支出。

  (2)由财政出资成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

  (3)参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工经费标准对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 工作人员进行核定,要提供足够的业务经费。

  2.2建立健全农村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县乡各级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细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标准、方法、法律责任、内容、处理程序等进行详细规定,以便于基层部门进行具体操作。

  2.3优化和充实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加强农村防保队伍建设。对于县乡两级,特别是县级防保构的人员包括人数、结构、学历、专业和 职称构成,严格定编、定岗,通过竞聘和 考试上岗,逐步分流业务素质差的在职非专业人员,严格规定非专业学校毕业人员不得进入防保机构。从制度上保障吸收专业学校毕业的本专科毕业生进入防保机队伍,使防保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提高。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切实将城市支援农村卫生的规定落实,积极开展卫生下乡、卫生扶贫、对口支援等活动。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的制度,认真实施国家“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3讨论

  3.1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内容

  3.1.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工作 管理服务网络成立公共卫生工作的 组织领导机构,在县级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乡、村二级,重点落实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公共卫生责任。近远期目标为配备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和纳入干部的绩效考核,定期开展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检查与考核。

  3.1.2健康宣教每村设立宣传栏,定期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发放健康 教育资料到户,上门进行宣教;积极开展学生和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和咨询。目标为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学校健教开课率达100%,健教资料户覆盖率达95%。

  3.1.3健康管理充分利用婚前检查、 临床诊疗、无偿献血、 职业体检、重点人群服务、健康体检等资料,进行上门服务,为农民逐步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目标为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每年开展免费健康随访和健康教育12次。

  3.1.4全面实施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健全多发病、常见病的基本诊疗制度;结合疾病防控和农忙等具体情况,访视危重患者,及时处理常见病,积极开展社区巡诊,将防控措施切实落实,做到大病能得到及时救治、小病不出村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医药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合理进行检查与用药,生活困难者可适当减免费用。目标为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农村患者就诊比例达90%以上。

  3.1.5深入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首次体格检查时为0~3岁儿童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健康体检8次;根据免疫规划规定为0~6岁儿童提供第一类疫苗接种的服务,以保证接种率达95%以上。目标为儿童系统 管理率达95%以上,儿保42 d建册率达100%,儿童入学入托查验证率达98%,政府提供免费疫苗单苗接种率达98%,免疫规划建卡发证率达98%。

  3.1.6扎实开展妇女保健 工作向孕产妇提供产后常规检查一次、产后上门访视三次及产前检查五次。每三年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常见妇女病检查一次。目标为年妇女病检查率达到60%,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达95%,婚前保健咨询率达75%。

  3.1.7目标为困难群体与60岁以上 老年人体检率达到90%,建档率达90%,每年免费随访次数最少6次。

  3.1.8切实推进重点疾病管理

  (1)结核病:发现并及时登记上报,并督导患者进行复查和药物治疗,并将其记录在健康档案里面;(2)血吸虫病:开展药物治疗、患者检查及查灭螺活动;(3)艾滋病:协助做好抗病毒药物治疗与自愿检测,积极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咨询;(4)精神病:对农村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与监护指导;(5)常见慢性病:对肝炎、糖尿病、肿瘤、高血压等开展用药指导与咨询服务。目标为居民重点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精神病患者综合管理覆盖率达85%,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血吸虫病查灭螺查治患者工作任务完成率达98%,肺结核病项目规范管理合格率达95%。

  3.1.9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信息

  报告和收集按规定报告和收集集体中毒、传染病疫情、农饮用水污染、村集体聚餐及 职业危害、外来人员、出生缺陷和出生死亡等信息。目标为外来人员、出生缺陷及出生死亡等信息报告率达90%,突发公卫事件与疫情规范报告率达98%。

  3.1.10加强环境卫生

  协管积极配合改水改厕工作和村居环境的综合整治,大力协助开展除“四害”和饮用水水质监测的工作。目标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达到98%以上,村保洁制度覆盖率达85%,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60%。

  3.1.11加强卫生监督协查积极配合县级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对农村医疗机构、学校、经营单位和相关企业进行卫生检查。目标为学校医疗机构每年每户检查次数最低达6次,食品从业人员“五病”调离率达100%,从业人员体检率达98%。

  3.1.12全面落实疾病防控措施

  大力协助或承担传染病患者的治疗、消毒隔离及其他工作,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和疾病的监测。目标为重点传染病监测合格率达95%,配合查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位率达100%。

  3.2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价体系

  3.2.1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考核权重为70%,考核指标14项,具体为健教资料户覆盖率5%,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15%,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5%, 计划免疫接种率10%,儿童系统管理率10%,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妇女病检查率均达15%,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10%,肺结核病等重点疾病规范管理率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位率4%,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规范报告率5%,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4%,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4%,从业人员体检率4%,重点传染病监测合格率4%。

  3.2.2农民满意程度考核权重为30%,考核指标1项,具体为农民基本满意及以上达100%。

  3.3考核办法

  3.3.1考核原则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要切实际地进行各项目考核,以考核的事实为依据,公正地评价考核成绩。

  3.3.2评分办法考评由基本医疗、健康 教育、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爱国卫生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考核组进行考核。最后,以考核实际情况为评分最根本的依据,认真地计算出各项目的分值,并经考核组研究核定,并排出四个等次,优秀(90分以上)、良好(85~90分)、合格(80~85分)、基本合格(80~65)、不合格(65分以下)。

  3.3.3考核成绩是衡量各村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和完成任务情况的主要依据。凡考核成绩达不到合格的单位年终不得参加评先。考核成绩作为公共卫生 财政经费投入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河浪.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 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6(3):25.

  公共卫生参考论文例文篇2

  浅析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功能策略

  摘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和谐社会,提高健康水平和健康公平性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功能,本文从体制和机制出发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卫生服务功能,达到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功能

  公共服务中的社会性公共服务是当代政府社会管理的核心部分之一,伴随人民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功能广泛受到关注。在一个“以人为本”的开放社会中,政府必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功能。

  1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框架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是政府履行卫生职责,维护健康公平,满足基本卫生需求的有效手段。因此,需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卫生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承担基本医疗功能,是城市医疗体系的网底;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是公共卫生在保障居民健康的切入点和体现,是政府保障居民公共卫生的枢纽和关键部分。因此,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要强化“网底”意识,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使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在巩固的社区卫生服务基础上。

  政府举办卫生事业的目的是要就诊和弥补市场失灵,保证人们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卫生体系,能够增加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实现资源优化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人群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基本医疗和传统公共卫生从广义而言都属于公共卫生体系。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从根本上也是两大功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中的预防保健功能,并将预防保健功能按照两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即不同人群和不同疾病的预防保健。

  2社区卫生服务规模组织结构

  界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结构,需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根据服务内容,参考其他科研人员的研究结果,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结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结构为:每3~5万人口或一个街道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人口需要工作人员至少7~10人,其中全科医生和护士各至少3人,其他人员根据需要确定。

  3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型

  3.1成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功能:

  卫生事业的发展除依靠卫生部门的努力外,还必须依靠社会的整体力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仅仅是卫生系统内部的问题,从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看,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同时,社区卫生服务自身也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其它系统的作用会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999年国务院颁发有关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文件,虽然有其它部门共同参与,但文件只是单纯规定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没有明确各部委的分目标,缺乏实际和具体的要求;除卫生部外,其他各部委也没有制定相关文件保证完成有关的任务,不能真正发挥其它部门的协作作用。

  因此,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成立一个由多个机构共同组成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功能,由工作人员统一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提高管理机构的级别,在各级政府由政府主要行政领导承担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定出较长远的规划,改变各自为本部门利益争斗。卫生系统内部也同样,需要建立一个由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部门工作人员所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构,统一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

  从领导小组到管理中心、各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直线式管理,其他政府部门组成一个政策支撑背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协同管理,其他卫生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之间是业务指导、培训、监管、考评等业务关系,没有行政监管权利,通过与行政部门共同组成业务指导中心,参与监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上级业务机构的业务管理,通过双向转诊、资料收集与反馈、提供各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方式,完成其各项功能。各职能部门相互联系,如业务指导部门的绩效考评结果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分配资源的依据,为人事管理提供人员管理的依据等。

  3.2明确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责和功能:

  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和功能,避免功能交叉,服务内容重复。目前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需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责范围和服务区域、实现事权规范与权责明确、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公共卫生部门的利益关系、健全和完善对各级机构的监督和制约。

  3.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准入制度,规范管理:

  准入管理应由医政、基妇、疾控、中医等职能部门共同组成,各有关部门都参与社区卫生机构准入管理,使六位一体功能更为顺畅。准入制度应该对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等对待。这种准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功能、任务及服务人口需求,达到一定的规模,配备适宜类别、层次和数量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⑶建立淘汰制度,对不能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机构,实行淘汰制,社区卫生服务相当于政府完成其公共管理职能的一种派出机构,政府对其有一定投入,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事业单位,需要完成基本公共卫生功能,因此,对不能完成其功能的机构要取消其资格,但淘汰制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辖区公共卫生的延续性。

  3.4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各地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标准不统一,绩效缺乏可比性,考核部门和职能部门重合,存在利益冲突,考核缺乏客观性等弊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首先根据新卫生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职责和功能;第二根据不同经济状况,建立不同地区的考核标准和发展目标;第三,建立一个专门的考核和监督部门,对所有的公共卫生机构进行考核,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将卫生监督部门设立成为专门的考核部门,分设不同科室,对不同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考核,使制定考核标准和进行考核的部门与职能部门相互独立,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则较为客观。

  参考文献

  [1] 姚岚,陈子敏,舒展,等.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公共卫生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1):1572-1573,1575

  [2]姚建红,舒展,陈启鸿,等.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公共卫生功能状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0):662-664

  [3]姚建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4]尤川梅,易春黎,陈瑶,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功能实施现状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5):13-16

  [5]于贞杰,于倩倩,汤敏,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功能的策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23(3):288-290

猜你喜欢:

    321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