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危机论文参考范文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各类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也逐步上升。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共危机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公共危机论文参考范文篇1
论公共危机管理
[摘 要]众所周知,危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论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还是社会安全事件,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安全和社会稳定,总的来说,它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危机管理则是针对这些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前的预见能力和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限的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恢复公众对政府信任的管理。”[1] 如何应对危机并防止危机去而复返成为政府无法回避又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危机;政府;管理;应对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公共安全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这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三鹿奶粉、东方之星沉船后的严峻考验后,虽然公共危机管理现在越来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全球化的崭新课题,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已经建立起应急管理体系仍然缺乏系统性,有待完善。不得不说,认识危机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建立一套完备的危机预警、应急和完善处理体系实为必要。
一、正确认识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检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机转化成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的管理。”[2]
由此可见,政府危机管理属于公共危机的一部分。政府作为既定的区域范围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对控制和应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突发事件导致的公共危机负有直接的责任。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
首先,危机管理以保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产品为目标。
其次,由于危机的发生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所以公共危机具有可预防性且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另外,当危机突发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及时做出应急处理,所以公共危机管理的处置时有应急性,而且要求政府在处理危机时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以强制力作为管理的基础。
最后,在突发公共事件和逐渐增多的趋势的当今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和预测是有不确定性,相应地,其预控和预案也具有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公共危机管理还要受公众的监督和约束。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公共危机的管理还具有综合性和国际性。
二、公共危机的管理与应对
在危机频发的当今社会、政府必须时刻做好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依法对突发公共事件采取预防、处置及善后措施及时加以处理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解决危机,要求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危机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机制
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主体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应对公共危机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职责与责任。总的来说,“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可分统一指挥、政府职权划分、责任机制与监督机制几个方面。”[3]
政府做应急管理工作时,要切实履行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本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工作原则,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 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并采取先进的监测预警机制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公共危机的管理的机制
1.预警机制
关于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而且有很多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对于突发事件这类特殊情况,无疑早发现处理显得尤其重要。毕竟,预警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步和主要环节。
具体内容分为:制定与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健全预案体系;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完善各项基本资源储备和加强公共危机应对的培训。
2. 决策机制
由于危及决策具有时间紧迫、信息和资源有限的特征,公共危机管理的要求在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迅速地做出正确决策。因此公共危机决策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权力集中原则、结果优先、短期目标优先原则、强制原则和勇于承担风险原则。
3.应对机制
可以说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公共危机,它的基本应对流程是相似的。第一,建立应急处理小组,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领导和协调机构;第二,迅速调查情况和收集信息,作为应对决策的基础;第三,综合分析、果断决策、有序应对、控制和隔离。公共危机和应急处理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部分。其实施目的,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化解危机状态,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4.善后机制
“恢复与重建,调查与评估,学习与进步;是公共危机善后机制的基本内容。”[4] 由于公共危机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会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消失,危机平息后,必须采取措施消弭其造成的威海,做好恢复重建工作,哲理的重建不仅包括物资方面,而且包括心理方面,使公众重燃对生活的希望,树立信心。
三、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现状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呈飞速发展态势,相应的,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的提高。一般情况下,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上存在缺陷。致使当时场内人员高度聚集,组织混乱、疏散不力,很多人盲目逃生,缺乏自我救助以及救援设备安装不合理。所以,政府加强危机管理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而且急需全方位、多角度的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对此,政府可以采取如下几种举措:健全的应急体制,加强专业协作,应提高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就地消化”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职责;加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政府应抓紧建立综合性、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集成网络,为做好应对和处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
此外,政府还应抓紧建立和完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各部门间的资源的整合共享和综合利用;全面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各级政府应合理地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应对网络。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2]丁文喜.《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4]江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与启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关于公共危机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谈公共危机的处理
摘 要:社会管理是国家或社会团体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组织调控的活动,通过其调控使社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目前中国社会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社会管理缺位、社会管理手段缺乏弹性、社会管理难达成共识,进而会发生一些危机。对危机能否正确处理、合理应对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是个巨大的考验。
关键词:公共危机;问题;对策;认识
公共危机是一种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机,这种非均衡状态危机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对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影响。此类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影响巨大。
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尽量减少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包茂高速安塞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卧铺客车在与一辆运送甲醇的大货车追尾碰撞后起火,造成36人罹难、仅3人逃生,现场极其惨烈。一张新闻图片拍摄到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面带微笑出现在事故现场,引发网友愤怒声讨,网友又“人肉搜索”出杨达才佩戴名表的各类图片。随后这位“微笑局长”在不同场合佩戴多块名牌手表的图片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转载。9月21日,从陕西省纪委了解到,鉴于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在“8.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笑脸”的不当行为和佩戴多块名表等问题,陕西省纪委高度关注,及时进行了认真调查。2013年9月5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杨达才案作出宣判,杨达才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两罪并罚,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4年。他是一年前事故现场的"微笑"局长,他是一年后站在法庭被告席上的杨达才。
在此次危机事件中,我主要探讨以下几点。
一、此次危机发生时应对时效性及透明性的探讨
所谓的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预防处 理和消除危机处理公共危机。
此次公共危机发生后,面临日渐升温的网络质疑,与其他无视网民指责、躲避媒体采访的官员相比,杨达才选择了迅速回应,他主动在开通微博,以微访谈的形式,详细解释了车祸现场微笑的原因也“坦白交代”了5块表的问题。这次可以说是很成功的危机公关。杨达才正确运用了危机管理‘三度法则’:一是态度。
多次诚恳向公众道歉,软化敌对情绪;二是速度。第一时间进行在线访谈,与网友媒体交流;三是透明度。解释现场微笑缘由,并一一解释名表来源。杨达才在汹涌澎湃的网络舆情面前,敢于开立微博直接与网民互动、回应质疑的精神和实践还是很令人称道的。
然而,随着热心网友的细心发现,杨达才的表并不是如他所讲的只有五块,随着网友对杨达才更多照片的进一步搜索鉴定,新的质疑接踵而至:第六块、第七块、第八块,直至第十一块表陆续被发现。这些爆料,让杨达才“低调、诚恳”换来的正面评价化为乌有,反而因撒谎而陷入诚信危机。越来越多的表的曝光,也让杨达才从“微笑局长”晋升为“表哥”和“表叔”。这下又由表引发的信任危机更一发不可收势。一个已经广受质疑的官员,不管是承认还是否认,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难以说服公众相信自己。这让杨达才陷入更大的危机。
二、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探讨
2012年9月1日,湖北三峡大学一在校大学生向陕西省财政厅寄送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杨达才2011年度的工资。9月20日该生收到的陕西省财政厅特快专递回复称:杨达才个人工资收入事项,不属于陕西省财政厅政府信息公开范围。除了反腐败职能部门,这时的陕西省财政厅同样成为此次事件中舆论质疑的主要对象。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又引发另一讨论:公共危机出现时:被动还是主动?在此次事件中,杨达才没有用真实表达来消除公众心中的利率,财政局更没有清楚明确的回复公众质疑。陕西官方原本可以不致如此被动。在杨达才受到民间质疑的第一时间,有关方面就应对其作出停职处理,并进一步予以调查——当一个官员不为民众所信任时,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做法。
待到调查结果出炉,要及时对外公布,如果确有问题,撤销其职务,接受继续调查和处理;如果没有问题,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官复原职,还需要得到公众的认可,重获社会的信任,如此方为正当。我认为政府不能因为担心人们恐慌而掩盖事实,更不能为了便于管理而封锁信息。
公共危机的蔓延速度很快要求政府快速反应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协调相关专业人员动员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到危机处理中来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发布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或许是政府出于种种考虑并不是很想迅速公布一些敏感的危机信息。这就导致了权威信息发布缺位,信息空间被流言占领,信息恐慌演变成社会混乱。与此同时,部分媒体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追逐,热衷于炒作危机事件。这就给本来不甚稳定的危机社会心理造成雪上加霜给政府的危机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以至于这种影响在危机过后依旧存在。
我认为在公共危机发生时,相关方面应该将公共危机信息的及时权威的、透明化的发布可以让公众大家放心,以免胡乱猜测,扰乱正常秩序。可以采取政府官方信息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报刊等媒体发布公共危机信息,充分尊重了社会大众的知情权。
三、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关系探讨
此次事件中,杨达才的事情经网友的不断热炒而升温,而由于陕西官方在很长时间里无态度,致使这一个月政府公信力被杨达才不断糟蹋。政府公信力已经很弱,决不能再被贪官绑架。应当形成就网络针对官员腐败质疑的快速评估与反应机制。”还有网友质疑,“严重违纪”的定性太过笼统,应该一并公布具体涉案细节,以正视听。
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多元主体中的主导力量,怎样在公共危机事件正确审视媒体,处理好与媒体的关成为能否有效解决公共危机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过程中,政府和媒体需要互相支持。
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公共危机爆发后,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将公共危机信息直接传递给公众,减少信息传递环节,避免信息失真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谣言和小道消息的产生或终止谣言和小道消息的传播;帮助政府传递信息,协助政府进行公共危机预防、反应和恢复;帮助政府赢得社会支持。
政府通过媒体的公共危机报道,可以让公众了解公共危机真相,避免因臆想和谣言造成的恐慌和动荡,对公共危机进行适度控制;媒体通过对公共危机及政府解决公共危机的态度和举措的报道,不仅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需要,稳定公众情绪,而且可以帮助政府塑造认真负责的公众利益代表者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措施的信任和支持,有效保障公共危机的顺利解决。而在此次杨达才事件中出现的政府媒体公关意识错位、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信息公开内容、公开程度、公开时间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以及信息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等等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权威。
四、关于危机发生后的沟通问题
其实互联网快速走进我们的生活,因此大家可能也会注意到,不管是从反腐或者说我们去寻找很多事实的真相,包括完成社会上一种更重要的沟通来说,它都在扮演着一个桥梁的作用。但是桥梁可能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比如说偶尔被洪水冲塌,也会出现事故,会带来人员的伤亡,但是更多的时候,它在扮演积极的作用,天堑变通途。因此,我想面对新生事物,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去更好地利用它、面对它、驾驭好它,让它真的扮演的是桥梁和天堑变通途的过程,不管是反腐还是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无不如此,我们应该更加坦然。
我觉得杨达才这个案例具有典型的意义,我们根据这个案例,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考虑:首先,我们应该有一个完整地、正确地,独立的,或公开的举报渠道,更应该让大家充分利用这样的渠道,做到从渠道上的公开、透明。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通过杨达才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网络必须要通过法律的管束,从而达到制度和法律的规范。这两个方面我们都应该从案例当中,能够有所体会。
随着杨达才的宣判,杨达才事件似乎已经结束。不少媒体竞相欢呼这是“网络反腐的又一次胜利”。然而,反腐败职能部门能否准确研判网络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汲取草根网民、意见领袖、媒体舆论等民间智慧,充分保证工作的知情权只能交回体制来解决。体制的公正、公开,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终途径。
参考文献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经中.政府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张成福.公共危机治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J].中国行政管理,2003(7).
[4]张立荣.协同学语境下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创新探讨 [J].中国行政管理,2007(10).
[5]许文慧,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