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有关公共文化建设毕业论文

斯娃分享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精神文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国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公共文化建设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公共文化建设毕业论文篇一

  《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免费为大众提供服务,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己任,所以公共图书馆不仅具有公益性还具有服务性。基于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建设中的重要性,其建设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重视,而中小型图书馆的基层服务功能则使其成为了各类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总之,不管是在公益性还是服务性方面,图书馆都在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从全方位满足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公众对公共文化的认识等等。提供公共服务的途径主要是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主要通过报纸、书籍、电视、文化活动等进行体现。文化服务体系则是利用公共资源建立的,并且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满足公众文化、精神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体系,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其为人民服务的职能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要不断地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构建的、能够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具有政治意义的服务体系,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不可小觑。想要更好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在完善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号召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加快对文化知识的普及,将先进的科学文化传播给广大民众,充分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积极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想要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二、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公共图书馆在国际图联中的定义为:通过国家、政府机关或社区组织建立或资助的图书馆,向每个社区成员开放,通过资源与服务的提供,使社区成员平等的获取知识、信息资源,图书馆的存在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的,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文化设施。2012年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政策,图书馆内的公共设施将全部免费开饭,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全部免费,真正实现了民众进入图书馆无障碍、零门槛,这也为图书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真正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才能最有效的发挥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只有充分肯定公共图书馆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三、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既是信息资讯中心,也是文化资源宝库,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图书馆,因为图知识对人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让民众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树立学习意识。政府建设免费图书馆是对公民纳税的回馈,也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公共图书馆比起盈利的图书馆,则更具有利国利民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既是传播知识的部门机构,也是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径,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为社会、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建立公共图书馆对于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与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向人们传递文化知识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文化资源宝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需要、文化的产波载体,其提供的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公共图书馆所起到的社会作用也是构建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公共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为公众提供了免费学习知识、接触文化的机会的同时,还能积极引导公民不断汲取知识、使民众了解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传播文化教化公民,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公共图书馆容纳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人们搜集资料的时候,促进知识的传播。另外,公共图书馆对于参观者的进入无门槛,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使每个公民都享受到图书馆带来的文化服务,提倡全民学习,引导公民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良好习惯,实现民众的终身学习。公共图书馆以其极大的包容性与便捷、开放式的服务,对于不同层次的公民不分贵贱地给予开放,提高了民众对图书馆的利用意识,促进了民众终身学习观念的建立,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推动了全民学习的浪潮。

  (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提供这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作为文化的传播机构,公共图书馆有别于其他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图书馆,是政府对公民纳税的反馈,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现,通过建立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公民提供获取文化教育的场所;作为公共事业机构,公共图书馆还肩负着普及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也为国民提供了一个培养自身文化素养的平台,引导国民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公民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在为民众提供学习文化途径的同时,也为民众提供者文化服务,保障了民众的文化权益,加强了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了基层文化服务的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对于知识获取、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基层百姓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可以通过捐赠图书、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先到化的技术指导等方式对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进行扶持,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而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较大的发展。

  (三)实现资料共享

  传递科学情报、实现资源共享也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图书馆具有系统、丰富、全面的图书资料、资源信息为从事科学情报的工作者们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科学情报的传递工作提供了便利。现代社会中,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公共图书馆以实现市场信息需求为导向,为科研立项、经济合作的开展、技术的开发、成果的转让、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最重要的是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科学情报,这便体现了学术情报信息传递、共享的重要性。图书馆作为信息采集、加工、传递的重要机构,除了提供传统的借阅服务外,在网络信息时代,极高的传播效率、大量的数据传递,对于课题的开发与跟踪、文献资料的传递、文献与应用科技的转换有着重要意义。当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是其存在的前提,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通过对各个中小型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构建与整合,发挥中小型图书馆的功能,并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编目的方式,推进乡镇、街道的中小性图书馆的建设,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效能。

  (四)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

  随着人们生存压力的加大,人们在闲暇之余,选择到图书馆浏览书籍,也是放松心情的途径之一。图书馆作为人们放松心情、减缓压力、陶冶情操的重要学习场所与公共服务设施,对于人们精神生活影响不可小觑。所以,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例如文化展览、学术会议、知识讲座等等,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精神生活需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靠丰富的文化遗产,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自然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图书馆通过收集、整理历史书籍,对文化遗产进行管理,是对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同时图书馆还收藏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为民众提供了大量的外国文献资料,这对于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将展示中外文化的图书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以方便民众阅读。人们可以通过对中外书籍的阅读,开拓视野、获取知识;通过书籍了解中外发展的历史,从而实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五)促进学术科研的发展

  公共图书馆容纳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实现了学术资源的整合,并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传播技术,构建良好的服务网络,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各类图书馆有效结合,更方便人们搜集资料,查找需要的信息资源;通过现代化的图书管理设备,丰富学术科研信息的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公共图书馆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现代化的网络设备,使读者快速查询到整合好的各类学术资料,还提供网上咨询服务,为读者解决疑难问题。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查找信息、资料的速度,特别是对于搞科研的人,提供了大量的学术研究书籍,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科研的发展。

  四、结语

  公共图书馆最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公共服务功能。特别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能够让广大人名群众平等地享受到借、读书服务,对于人们精神文化的丰富,资讯、知识的广泛传递,学术科研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于如何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加快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可以从推动立法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加快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开展特色服务等方面来进行。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不仅对于公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关公共文化建设毕业论文篇二

  《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的作用确立以满足公民多样性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平台建设,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集中体现。[1]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载体协同,不断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实施社会化服务现状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应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专业领域公共图书馆”服务,即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专门针对社会上各专业性质的单位、团体或个人提供专业知识,实现专业科学知识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社会化、公共化。二是“类公共图书馆”服务,即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空间使用及其他文化活动服务。这两层涵义指明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的两条路径,二者相辅相成,体现的是有限度的社会化。就服务形式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有条件的开放,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支持校外读者持相关证件办理临时阅览证,但暂不支持文献外借;二是地区合作制,即以与地区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向社会开放,代表性学校如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三是完全对外开放,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功能于一体,免费面向社会公众,比较典型的是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目前只出台了具有政策鼓励性质的相关条例,并没有强制性法规来保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实施。在实践中,校外人员由于各种因素不熟悉馆内的规章制度和借阅流程,再加上读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借阅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积极响应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高校相对较少,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仍存在诸多阻碍因素。[3]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路径不清晰、障碍因素较多,实践进展相对缓慢。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主要障碍

  (一)缺乏公共文化服务观念

  服务观念决定服务内容。长久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局限于只服务本校师生,把图书馆视为高校自有财产,采取封闭式管理和服务模式,公众服务意识较为淡薄。观念上公共服务意识的缺乏直接导致系统有效的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和方案的缺失。因此,高校管理者应当首先转变观念,认识到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有义务推动社会公共文化的发展。

  (二)缺乏自主权和互动机制

  高校图书馆具有学校附属性,与公共图书馆相比自主性和自主权较低,且其主要职能是承担高校教学科研文献保障工作,以对内服务为主,没有制定专门的对外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4]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对外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制定与内外兼容服务模式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案。

  (三)缺少具体的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依据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提供保障,高校图书馆是否对外开放主要取决于高校自身,并且由于缺乏相应的开放标准,加之社会公众的相对复杂性,开放工作在规划和执行中面临诸多困难。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迫切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

  (四)软硬件设施协调不足

  空间、设施、资源和人力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四个基本要素。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必然会对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空间、设施、资源、人力产生影响,出现图书馆实体空间不足、资源需求量增大、人力资源协调困难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积极有效地开展社会化服务。

  三、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分析

  (一)美国

  美国是图书馆法及其他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健全的国家。早在1965年,美国高等教育法就明确作出了规定,美国高校图书馆享有受联邦政府津贴的权利,这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提供了法律前提,同时也酿就了美国高校社会化服务的理念,即高校图书馆在接受着国家税金的补贴和资助的同时,也承担了具有向社会市民免费开放的义务。

  (二)英国

  英国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开放机制。在人员方面有着清晰地限定,如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规定“本校师生、校友、校园卡持有人及朋友(每位持卡者可带四个客人)可免费进入,图书馆对符合条件的部分人群免费,对外则视情况收费”[5]。在服务内容方面,支持全部开架服务,免费阅览,免费上网,但实行有条件的外借。

  (三)德国

  在德国,大学图书馆通常具有高校馆和公共馆双重身份,校内和校外服务分别占到了60%和40%。[5]德国大学图书馆由中心图书馆和多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图书馆构成。在社会化服务方面,中心图书馆藏书支持图书外借、馆际互借、书目提要等常规服务,而专业图书馆的藏书由于专业化程度较高,通常只支持校外人员阅览,不支持外借。这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既能保证基础,又能突出专业特长。

  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路径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从国外建设经验中可以看出,法律和制度建设是有效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且多以鼓励性政策居多,推动力度不够。因此,应加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相关政策的确立,如从教育法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确立相应的服务方针与制度,明确社会化服务职责,从政策法规上予以推动。要制定完善的制度准则,对社会读者进馆方式、服务内容、办证手续、开放时间、收费标准等一系列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实现有章可循,便于管理。

  (二)争取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我国目前还是一个政策导向型社会,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激励型政策,鼓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予以一定的资助,对于加快高校馆的社会化服务进程有积极作用。例如,政府可以加大经费投拨、增加编制等,缓解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所带来的人员和资金紧缺、工作量增加等问题。此外,随着国家对国民教育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在保证公共图书馆资金正常运转情况下,可以调拨部分资金投入到了高校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中,进而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三)强化社会化服务的意识

  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纳税人”观念为其高校应服务于公众这一理念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高校图书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提供了意识先导。各高校应抓住这一时机,加快转变观念,强化社会化意识,积极拓展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行为。

  (四)兼顾专业性和普适性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不能照搬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否则不仅不会体现高校馆社会化的价值,而且会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甚至会影响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的质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应基于自身的特点,从专业性和普适性两方面入手,开展“专业领域公共图书馆”和“类公共图书馆”服务,坚持专业性和有限度地开放。专业性方面,高校图书馆应确立“专业领域公共图书馆”理念,根据高校专业特色和图书馆文献资源特点,与社会相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建立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例如,师范类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医学类高校馆可以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并在互动中向这些机构提供文献借阅,实现服务,达到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成为企业创新链的重要环节,面向企业提供定向信息服务。普适性方面主要仿照公共图书馆模式,为校外大众提供文化科普类文献资源的免费阅读,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借助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开展专题展览、讲座、演讲等各种活动,成为公众文化素养提升的平台。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开辟专门的社区服务模块,将为社区民众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纳入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范畴。

  (五)建立各类型图书馆联盟体系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环境。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之间共建共享各类型、各层面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地区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资源的需求。目前,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涵盖了上海地区包括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情报系统在内的70多家图书馆,构筑了统一的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并借助《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通用阅览证》,为读者提供成员馆中外文献异地借还服务。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社区文化的营造有特殊的意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资源和服务价值,促进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应从法律、政策、管理机制、服务内容和模式、图书馆地区性联盟等诸多方面入手,立足专业性和普适性,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

  有关公共文化建设毕业论文篇三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究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把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提供给广大农民,使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直接推动作用,促进农村落后文化面貌的改变,拓展了农民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加快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形成健康向上积极的文化氛围;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为我国农村文化发展提供有效载体,使农村的文化环境和设施得到改善和完善,使农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得到有效保障;推动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减少了由文化引发的农民内部矛盾和利益冲突,实现了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使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文化的内化来实现。

  1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较少

  乡镇对于文化的投入,由于财政已收归县直管,财力薄弱,而普遍削减,常规文化活动预算几乎为零,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对于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政府没有补贴机制,不少基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保障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1.2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些政府认识还不到位

  农村文化建设快慢、层次高低、成效大小,都和地方党政组织文化意识的强弱有直接关系。有些领导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轻视农村文化建设,一些基础领导干部看重经济的发展,而对农民文化生活的质量不闻不问,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视为发展的负担。在文化法律体系中,相应的法律减少,在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经济政策等方面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足,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够、支持不力,而出现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1.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导主体错位

  政府缺乏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内容多样性的研究,对于农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要求,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不能较好的满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制度设计方面较薄弱,在大部分地方都是领导替农民决定文化需求,使文化精品不能适应农民群众的需求。由于领导思想认识不足,财政投入欠缺,公共文化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切实利益不明显,而一些不良文化进入农村,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规范缺乏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制度化、系统化的法律法规欠缺,使有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的落实缺乏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这需要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法尽快立法解决。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的,鼓励社会组织和资金参与,政府职责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行等一系统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非常缺乏,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较难形成。

  1.5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监管体制缺失

  对于文化工作,部分乡镇党政领导没有足够的认识,把文化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在乡镇的目标考核体系中没有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其中,相应的用人、管理和考核制度非常欠缺,浪费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相应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优秀的专业人才匮乏,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办法

  2.1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对投入机制予以完善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这需要来政府积极投入,建设、运行、维护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设立公共文化发展专项基金,且保持逐年增长。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使之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

  2.2政府的管理职能要得以凸显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政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影响着体系的建设和使用。政府要在乡镇政府组织中,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将其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农村文化建设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对文化事业单位的评价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保证文化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乡镇村政府要肩负起体系建设这项重要职责,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性。

  2.3对先进文化进行弘扬,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加强对先进文化在农村地区的保护和发展,高度重视和保护农村特色文化,完善农村的文化阵地建设,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提高设施的使用率,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农村文化产业是农村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要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打造浓郁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有效推动。

  2.4人才的培养要得到强化

  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关键就是人才,要严把乡镇文化专干入口关,基层的文化岗位要选用真正有文化特长、组织才能的人才。加强农村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强化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文化队伍素质。充分发挥乡土文艺人才的作用,选用有一技之长的来担任乡镇村社的文化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并着力培养民间文艺传承人。

  2.5对活动方式进行拓展,吸引农民参与

  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实行政府引导和扶持下的市场化运作,简化农村个体、私营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积极组织城市文化团体、文化企业送文化下乡活动,使三下乡活动真正发挥作用,有成效。让有特色的民间民族文化进城,通过乡土艺术展、民间艺术大赛、文化广场等形式展现农村文化。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使广大群众共享优秀文化信息资源。政府要贴近农村群众生活实际,符合农民文化欣赏水平的先进文化送入千家万户。

有关有关公共文化建设毕业论文推荐:

1.公共文化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2.浅谈公共文化管理论文范文

3.浅谈公共文化论文范文

4.论公共文化研究论文范文

5.关于传统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6.有关传统文化毕业论文标准范文

    1617978